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77 2/15 115-119页
  • 浸礼仅是个开始而已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浸礼仅是个开始而已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与耶和华缔结的宝贵关系
  • 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上从事建造
  • 浸礼是基督徒的必需条件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3年
  • 立志永远事奉上帝
    带来永生的知识
  • 受浸与亲近上帝
    辨明圣经的真理
  • 受浸的意义
    团结一致地敬拜独一的真神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守》77 2/15 115-119页

浸礼仅是个开始而已

我们建议,在小组研读这篇文章之际,时间若许可,则读出所引的参考经文并加以应用。

1.(甲)耶稣将自己的浸礼视为什么?(约翰福音6:38)(乙)今日有些属于“大群”阶级的人可能对浸礼怀有什么感觉?

以耶稣而言,他的浸礼仅是他传道工作的开始而已。他并没有视之为某件事的终结,反之,他视之为开始一件他必须加以保持和进一步发展的事。你又怎么样呢?你已借受浸象征你献身遵行上帝的旨意,由此在别人面前标明你是一个耶和华见证人吗?也许这事最近才发生在你身上,你仅在几个月或一年前才受浸,正如许多现在厕身于耶和华见证人之列的人一般。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呢?你是否认为你现已采取了主要的步骤而可以对自己说:‘事情已经解决了。现在人人都知道我是个耶和华见证人,是耶稣手下“大群”“另外的羊”的成员之一。倘若我现在死去,我可以肯定在上帝的王国里得到较早的复活。’——约翰福音10:16;启示录7:9;希伯来书10:5-9。

2.(甲)有什么比喻可以帮助我们对浸礼的看法?(乙)今日许多人对婚姻持有什么态度?

2 这是明智和正当的态度吗?在进一步考虑耶稣的事例之前,让我们看看一个婚姻的比喻。无论你已婚或未婚,你知道对许多人来说,婚礼本身被视作一件大事,人们花许多时间、精神和金钱去为之作准备。然后,当这件事和伴随的庆祝过去以后,这些人对自己说:“我已经采取和完成了主要的步骤,自此以后有什么事发生都顺其自然好了。”

3,4.(甲)关于婚姻,许多青年人未能认识到什么?(马太福音19:4-6)(乙)我们现在要查看什么相似的事?

3 很多时青年人未能认识到,结婚其实是缔结一种必须继续发展和加以保卫的关系。婚姻的誓言和注册仅是一个开始而已。由于对婚姻怀持一种错误和短视的观点,许多人并没有作好准备去应付婚后各种出乎意料的困难,更遑论引诱了。但这些难题却是可以在新婚的欢愉和刺激过去之后发生的。因为感受到若干程度的失望和挫折,其中一方或双方可能开始向别的地方寻求出路以发泄他们郁积的情绪和感情及满足内心的向往。因此,最后他们决定结束过去所采取的步骤而另觅新欢。这岂不是今日许多破裂的婚姻,连同所引致的忧伤和悲痛,的一个主要因素吗?

4 现在让我们看看以上的比喻和一些与耶稣的浸礼及与你自己的浸礼有关的事有些什么相似之处。

与耶和华缔结的宝贵关系

5.耶稣受浸时具有什么清晰的知识和了解?

5 首先,耶稣对自己的浸礼有什么看法呢?福音的记载对于他在前往“约但河,见了[施洗]约翰,要受他的洗”之前脑中想到什么并没有提供很多资料。(马太福音3:13)可是我们可以想想他的背境。从他年仅十二岁时所发生的事,我们知道他对希伯来文圣经具有多么深刻的了解。路加的记载透露“孩童耶稣”花了三日的大部份时间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请也记得他对他母亲所说的话:“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路加福音2:43-49)他显然知道自己的神奇诞生,他大概也领会到天使加百列告诉他母亲马利亚的事的意义。加百列曾向马利亚宣布她所怀的孕是由圣灵的力量促成的,并透露上帝所赐的王权会临到她的儿子身上。耶稣岂不也很可能知道西面在上帝感示之下对马利亚所说的话的意义吗?西面说:“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这预言到当马利亚看见自己的儿子在受苦柱上时,她会经历痛苦难忍的悲伤。——路加福音1:30-33;2:34,35。

6.(甲)在将自己呈交出来受浸时,耶稣表现什么敏锐的眼光?(乙)耶稣怀着什么态度?这以什么为根据?(约翰福音4:34)

6 从这一切我们可以肯定地推论耶稣,特别在年近三十时,对于他前头所要发生的事具有敏锐的眼光。他知道他的浸礼仅是个开始而已。仅是他的传道工作以及由于证明忠心而获得未来奖赏的开始吗?不。还有一件事与这些事有密切关系,但却深入得多。那更深刻,更重要和更宝贵的事便是他与天父的关系,现在已获得一重更深的意义,一种属灵的意义。这由诗篇40:6-10显示出来。耶稣无疑意识到这些经文是指着他说的,论到他所牺牲的属人完美身体比人在摩西律法之下所献的动物祭牲更为上帝悦纳。保罗在希伯来书10:5-9引证这段经文,由此证实这种了解是正确的。可是,虽然这项牺牲牵涉到受苦和死亡,耶稣却怀有什么态度呢?这种态度以什么为根据呢?请留意诗篇40:8所提出的答案:“我的上帝阿,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的心里。”

7.(甲)耶稣一直与天父保持什么关系?什么推使他这样行?(乙)耶稣受浸之后怎样保持和强化他与天父的关系?(希伯来书5:7-9)

7 这节经文多么有力地表明,不但由于耶稣所怀的态度,同时也因为他具有深刻的体会及衷诚的动机,他能够对天父保持恒久的顺服和亲挚的关系!耶稣本人一向都乐于遵行他天父的旨意,特别是当他意识到他开始这条牺牲途径的适当时候已来到了。他的浸礼仅是第一步而已。此后,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不论“是祸是福”,正如一对新人在婚约的誓言中所常说的一般,他会时刻力求取悦和荣耀他的天父以保持及强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如他在面对痛苦难堪的最后考验时对他天父所说一般:“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约翰福音12:27,28。

8.(甲)你进至献身的地步时已体验到什么喜乐?(乙)像耶稣一样,你曾面对苦楚,却具有什么体会?(马可福音10:28-30)

8 你又如何呢?上述关于婚姻的比喻可以应用在你身上对你有所帮助吗?当然,你的背境与耶稣三十岁前的背境比较起来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然而,我们岂不可以说你认识了真理获悉耶和华是怎样的一位上帝,“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之后,你体验到许多喜乐吗?(出埃及记34:6)你岂不像耶稣一样,不但认识了耶和华的旨意,而且也由于看出你可以怎样与这旨意一致而寻得莫大的欣喜吗?你获悉借着采取献身的步骤,你可以厕身于保罗所论及的人之列:“他[耶和华]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歌罗西书1:13)毫无疑问,你已像耶稣一般领会到,作耶和华手下一个献了身的仆人会牵涉到受苦。你很可能在受浸前已经历过若干试炼和反对,可是你却深深体会你所学到的知识的价值,并且决心加以紧守。

9.(甲)这与婚姻关系有何相似之处?(乙)在受浸时,你缔结了什么蒙嘉许的关系?你对这种关系应当怀有什么看法?(弥迦书4:5)(丙)现在我们面对什么重大问题?

9 这件事与婚姻相似之处即在此。你对你的献身和受浸怀有短视抑或远大的眼光呢?你觉得你已达到了所需的一切条件了吗?抑或你留意到你已缔结了一种私人的关系,不是与一个凡人而是与宇宙的至高主宰如此行?他虽是宇宙的主宰,你却可以视他为你的父亲而推心置腹地向他提出恳求。你意识到你所缔结的这种关系是不能视为理所当然的吗?你知道这种关系是可以而且也必须,加以发展和保卫的,否则便会倒退而有受到损害或甚至终止的危险吗?你已决定在任何情况之下,你均会像耶稣一般说:“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吗?因此你必需问问自己的一个大问题便是:这件极宝贵的东西,我已和天父缔结的这种关系,怎样才能加以强化和加深呢?

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上从事建造

10.(甲)为什么你应该对圣经作一番勤恳的个人研读?(乙)你可以怎样如此行?(提摩太后书3:14,16,17)

10 最重要的事之一是你对圣经所作个人研读的方式以及你学会怎样将其实际应用在你的日常生活上。耶稣一向都乐于遵行上帝的旨意,因为他可以说:“你的律法在我心里。”(诗篇40:8)他努力研读和应用上帝的道。你也可以成为像诗篇1:1-3所描述的人一样:“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然后诗篇表明这人会怎样好像一棵常绿和多结果子的树一般,“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这并不是仅指对圣经作肤浅的阅读而言。反之这意味到孜孜不倦地搜寻上帝的道所含的一切知识以及“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所提供的灵粮和训示,然后留意这些知识与你生活的各方面有何关系。——马太福音24:45-47。

11.(甲)吸收正确知识的目的何在?(腓立比书1:9-11)(乙)我们必须与耶和华形成怎样的连系?借着怎样行?

11 不要错误地以为研读的意思仅是将学术性的真理纲要吸进脑袋中而已。正确的知识的确十分重要,但你这样行的目的并非仅是想有能力凭记忆背出许多事实和数字来。反之,吸收知识的目的是要使你充满“属灵的智慧和悟性……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耶和华],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歌罗西书1:9-11)在婚姻方面也一样,这意味到了解和情感继续增长而形成一种永不破裂的连系。希伯来籍的基督徒一度变得‘听觉迟钝’,他们缺乏个人研读和运用,以致需要像婴孩一般吃奶。因此请留意保罗在信中向他们所说的话:“但固体的食物却属于成熟的人,属于一般借着应用使他们的理解力获得锻炼而能够分辨是非的人。”使得救的并非仅是脑袋的知识而是真理的精神,“爱真理的心”。——希伯来书5:11-14,《新世》;帖撒罗尼迦后书2:10;哥林多前书8:1。

12.(甲)缺乏了什么便时常损害人类的关系?(乙)要恢复美好的关系,有什么品质是特别需要的?(路加福音14:11)

12 此外还有祷告的问题。在此婚姻的比喻可以再次帮助我们。缺乏沟通岂不是夫妇间发生裂痕的第一个征象吗?基本的原因可能并不明显。可能仅是一种误会,或者一方的性情害羞和保守。然而,缺乏沟通若持续下去,夫妻的关系就必然会蒙受损害而变得紧张。唯有双方首先作出自觉的努力去恢复沟通的连系,然后两者的关系才能有所改善。这并不是容易的事。双方都亟需具备一种品质,那便是谦卑。

13.有关祷告,迟早可能发展成什么难题?(彼得前书4:7)

13 这怎样应用在属灵方面呢?直至你献身受浸为止,你也许没有很大困难。你对真理的体会以及你对真理赐予者的爱导致你采取上述两个最初的步骤,在祷告中你告诉耶和华你对他怀着深挚的感激,而且你想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将自己呈献给他。当时你正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可是,由于不完美和其他理由新鲜的感觉可能会失去,正如在婚姻中可能发生的情形一般。到后来你可能发觉,不论是逐渐地抑或突然地,祷告变得有点困难或公式化。你会怎样行呢?

14.你的祷告若受到阻碍,你可以怎样设法补救?(雅各书5:14,15)

14 不要找寻借口或试图为自己辩护。这样行是与谦卑背道而驰的。反之,要作一番忠实诚恳的努力去找出难题的症结。你的良心为某些事感觉不安吗?这可以很容易妨碍你的祷告。或者你变得有点疏忽大意,容许日常生活的压力占去你太多时间和精神吗?你有一种经常犯的弱点,比你所意识到的更根深蒂固吗?你可能感觉心灰意冷而对自己说:我永不能完成我所开始的工作了。倘若困难变得如此严重,以致你觉得你不能在祷告中亲近耶和华,那末,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便是向耶和华的一个仆人吐露心事及请求帮助,最好是一位监督或其他成熟的基督徒。当然,你需要谦卑才能这样行,但它可能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困难,而且这种努力是十分值得的。甚至在家庭生活中,有时哥哥或姊姊也会帮助弟妹与父亲或母亲解决问题。在上帝的家庭里情形也可以一样。

15.对耶和华作衷诚的祷告有什么益处?(马太福音6:6)

15 祷告的价值是无法过度强调的——不是例行惯事式的祷告,而是反映出对耶和华的衷诚感激的祷告——由于我们深深体会耶和华对我们和其他人所施的许多恩惠。不错,我们想表达我们对别人的仁爱关怀,恳求上帝帮助他们克服难题,并且也帮助我们同样行。这样行可以保护我们免致变成以自我为中心,这乃是与谦卑背道而驰的。

16.(甲)诗篇的执笔者怎样帮助我们紧记浸礼仅是个开始而已?(乙)耶稣怎样是我们的好榜样?

16 我们还需要另一件重要的东西才能在一个可靠的基础完成我们的建造工程;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紧记我们的浸礼仅是个开始而已。诗篇40,第九至十节提及这件事说:“我在大会中宣传公义的佳音。我必不止住我的嘴唇。耶和华阿,这是你知道的……我已陈明你的信实,和你的救恩。我在大会中未曾隐瞒你的慈爱和诚实。”对耶稣来说这无疑是真确的,他决心完成他在浸礼时所开始的工作。(约翰福音4:34)诗篇执笔者的这段话首先表明他对耶和华和他的美好品质怀有极大的爱好,而且切望见到耶和华的美名完全获得洗雪。他的话也表现一种真正的友爱,一种诚挚的愿望,想别人也知道这些事,特别是那些乐意聆听,有所反应而参与建造“大会”的人。在接纳这些话方面,耶稣为我们立下一个良好的榜样。——马太福音9:36-38;约翰福音17:6,18-21。

17.我们可以怎样表现我们对人类的关怀?(路加福音10:2,5,6)

17 有一件事值得我们留意。耶稣并没有随身携带一份希伯来文圣经的手抄本,可是在他所作的教导中,他不断提及这些经文及引证其中的话。对我们来说,随身携带一本印成书刊形式的圣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学会在向别人作见证时运用圣经本身是有益的。我们应该关怀别人,并且借着回访那些表现兴趣的人,设法在他们家里建立圣经研究以表现这种关怀。

18.受了浸的人可以用什么方式扩大他们的传道活动?(哥林多前书16:9)

18 此外你还有许多机会可以扩大你的传道活动,不论作为一个小组传道员,辅助或经常的全时间好消息宣扬者,海外传道员抑或伯特利之家的成员。当然,并非每种工作权利都向所有人打开,但只要你怀有诚挚的愿望和作出切合实际的计划,只要你在祷告中将内心的愿望向上帝透露,通常都会有打开的出路使你能够以更广博的方式执行耶和华的旨意。

19.身为一个受了浸的人,你应该不断在心里珍惜什么?(哥林多后书4:6,7)

19 你永不应觉得有人试图向你施压力。但你应该不断在心里珍惜你的浸礼所象征的一切。身为耶和华手下一个献了身的仆人,你居于一个极有利的地位。你应该感到耶和华在天上和地上的家庭对你表现的温暖关注,因此,你应该受到激励在你对耶和华的服务上向前迈进。请不要忘记,你的浸礼仅是个开始而已。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