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5 12/8 8-11页
  • 忠实的感人力量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忠实的感人力量
  • 警醒!1975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在个人的全部生活上反映出来
  • 培养真正的忠实
  • 平衡的观点
  • 在所有事情上都诚实
    怎样留在上帝的爱里
  • 要凡事忠实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7年
  • 行事尽都诚实
    常在上帝的爱里
  • 诚实有好处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5
《警》75 12/8 8-11页

忠实的感人力量

单纯,率直的忠实是感人的。它看来与人格的发展深具关系,即使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并未受过高深教育或经济情况不佳。

发生于两年前的一件事可以为例。美国一位受过高深教育的医生向他的儿女指出一个忠实的榜样——一位出租汽车司机!医生在报上获悉这位司机会将遗留在车上的两包珠宝归还失主。于是他写信给司机的子女说:“我有三个儿子。我希望能使他们因我的忠实行为而自豪,正如你们为你们父亲的忠实而自豪一般。”

这样的忠实的确可喜和值得称赞。在另一方面,有自尊心的人会敏于责难不忠实的行为。他们憎恶偷窃而绝不会受这种行为所吸引。

若受别人询问,他们也许很难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不喜欢偷盗——将这件事看作不对是很自然的。可是他们也知道,偷盗、高买、瞒税和诸如此类的行为使“忠实的”市民每年在支付警察保护及为产品和服务付出额外代价方面损失达亿万美元之巨。不忠实也造成一种恐惧的气氛,没有人知道谁可以信任。因此,显而易见地,丑恶的不忠实行为绝不能吸引品行端正的人。

可是忠实的问题是否仅至此为止呢?是否仅限于未经许可不应取去别人的私有财物,欺瞒政府是不对的,任何拾遗应该归还失主等呢?不然,这件事的范围牵涉到很广。

在个人的全部生活上反映出来

一个人也许没有偷窃别人的财物,但在其他方面他也同样地“忠实”吗?例如,他在待人接物方面是否开诚布公,“光明磊落”和真实无伪呢?抑或他为人奸狡?他有利用诡计、狡诈手段、或散播谣言中伤他人作为遂其野心的工具吗?他对异性的行为是否忠实?玩弄别人感情的人是不忠实的。由此可见忠实不仅眼于如何处理金钱和物品而已;它牵涉到个人生活的每一方面。

在圣经中有时译作‘忠实’的希腊字的其他译法也足以说明这件事实。基督的使徒保罗说:“请你们为我们祷告,因我们自觉良心‘无亏’,愿意凡事按‘正道’而行。”(希伯来书13:18)这里所用的希腊字原意是‘在本质上是良善’,美好和有价值的。

使徒保罗与基督徒弟兄在金钱的关系上十分谨慎;他只任用忠实的人处理财务,因此没有人能对保罗的传道工作提出非难。(哥林多后书8:16-21)可是,在写给希伯来人的信中,保罗向他们推荐自己的全部生活。他避免欺骗和狡诈。由于为人作这种诚实、忠心的服务,他感到有自信能够请别人为他祷告。今日,我们岂不是仍然认为与这样的人交往是一件乐事吗?他们岂不是我们愿意“为之而祷告”的那一种人吗?

倘若一个真正忠实不欺的人在人的眼中尚且如此可贵,请想想这些人在上帝眼中又如何,圣经的执笔者大卫向耶和华祷告说:“你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你在我隐密处,必使我得智慧。”(诗篇51:6)不错,忠实或“正直”必定是从“内里”或”隐密处”发生的;它代表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大卫在祷告中承认甚至他也要学习“内里”的诚实,因为这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性。

当正直、忠实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标志时,结果总是有利的;这能够带来长久的好处。可想而知地,大卫渴望这种美好的特性能在他生活的每一方面反映出来,因此他也同时祈求“智慧”。今日一个人怎样才能改邪归正而表现真正的“智慧”呢?

培养真正的忠实

方法之一是,研读上帝的道圣经。同时也要反省上帝的奇妙工作与作为。结果,人的内心或“内里的部分”便会对错误的行为变成更加敏感。他会由衷地遵行圣经的教训:“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以弗所书4:28)他整个人会逐渐充满衷心的热望,要成为一个真正忠实的人。

这是一项美好的程序。它已在盈千累万以前曾经不忠实的人身上发生。他们当中有些曾是彻头彻尾的窃匪和扒手;有些曾运用过虚报账目的狡诈手段等。可是他们后来接触到圣经——和真正相信圣经的耶和华见证人。见证人的社会是由来自各生活阶层的人所构成的,他们在普世均以忠实可靠著称;上文所述的出租汽车司机便是纽约市的见证人之一。

西雅图(华盛顿州)《时报》的一位记者在不久之前曾访问耶和华见证人的一个大会,他报导说:

“请想象一下,你若能够的话,在一个城市中有40,000位探访者齐集起来,他们全是惯于奉公守法的市民。……

“我看见数以千计的人在运动场中离座前往进午餐,他们为下午节目留座的方法是在原位中放下录音机、望远镜、雨伞、钱包、毛衣和摄影机等,他们行开了90分钟左右,不愁东西被盗。……

“他们在道德、礼貌和忠实方面的崇高标准,对他们所选来举行大会的任何城市都有良好的影响。”

这些基督徒甚至在离开家庭,没有亲人看管时也是忠实的。据报章报导,汽车旅馆或酒店每三个客人中便有一个偷窃旅馆的物品,但这些基督徒绝没有如此行。《纽约时报》说:“在全国(美国)各地的酒店和汽车旅馆偷窃‘纪念品’已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偷去物品的实际价值是无法计算的。”

因此,难怪加州圣伯纳底诺市一间著名汽车旅馆致函感谢一位女士,一个耶和华见证人,寄回毛巾给旅馆,因为她曾一时大意将毛巾放入行李之内。旅馆主事人在信中说:

“在我的经验中从未见过有任何人寄还毛巾。我们在昨年的存货中发觉‘失了’500条。我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并期望你再度光临。”

这位基督徒的忠实作了一项多大的见证!可是,盈千累万的真正基督徒也像她一样;他们养成了在凡事上均忠实的衷诚愿望。

在生活的每一方面,我们均应受忠实所指引。当我们在忠实方面变成日益敏感之际,我们也应该学习另一件事。什么事呢?平衡。

平衡的观点

有自尊心的人绝不想有窃贼的名声——不论在大事上抑或小事上。但在另一方面,他也不想甚至在基督徒弟兄当中以狂热闻名。因此,他必须知道,构成‘偷窃’的不仅是所谓一望而知的事例而已。在日常生活上运用原则时,他很快便发现许多“灰色”地带。

基督徒熟知十诫中的第八条说得很简单:“不可偷盗。”(出埃及记20:15;马太福音19:18;罗马书13:9)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这句话是颇易于了解和实行的,上述出租汽车司机拾到珠宝一事便是个例子。但假如一个人在公众电话亭里;当打完电话时,他的硬币不是跌进钱箱里而是退还给他。这又如何呢?收回硬币是否不忠实呢?

任何‘是’或‘否’的答案是否足以完满地答复这个问题呢?有人也许说收回硬币是不当的,但其他的人则记起同一电话会有数次他虽没有打通电话,却收去了他的钱。因此,收回硬币与否岂不是应由熟知环境的个人去为自己决定吗?

或者我们可以考虑另一个例证。一个人很容易因为从工作地方“取去”铅笔而受到批评。可是有些公司却鼓励雇员们分派刻有公司名字的钢笔或铅笔作为宣传方式。

在交易时买主和卖主的讨价还价又如何呢?有些地方买东西的人,且以卖毛毯来说,往往故意开天索价。在另一方面,买主认为毛毯仅值某项价钱。但他知道立刻提出这个价钱是愚蠢的,因为讨价还价要经过一番上落:于是买主通常落地还钱,然后逐渐增加,直至卖主将价格减到相当程度,然后达成交易。

你若是个买主,你会认为自己既知毛毯的真正价值,但却故意将价钱出得更低是不忠实吗?一开始就还足价钱,然后被迫增加一点是否“更加忠实”呢?抑或,你若是卖主,你应该期望由于拒绝开天索价而常常因还价较低而被迫蚀本售出货物吗?这看来是不合理的。通常买卖双方均已预先知道货物最后可以售出的价钱。讨价还价仅是习惯上的决定方式而已。

正如以上几个例证表明,平衡是必需的,一位成熟的基督徒知道圣经说:“不可偷盗”。但他同时意识到,当他努力将这条律法应用在生活上之际,他必需也考虑到环境。他也应该知道,每个人要‘收自己所种的。’(加拉太书6:7)一个人若采取过于宽大自由的观点,在艰难的环境之下便不免有人会怀疑他是否可信了。倘若他过于执拗,便会变成不合现实。

基督徒从自己的人生经验知道,其他人所看不见的因素可能影响到他在与忠实有关的事上所作的决定。因此,在类似的私人环境下他不会急于非难别人的所为。反之,他会称赞基督徒同工以忠实方式处事的恳切愿望。这种体贴的行为与耶稣所说的话一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

耶和华见证人与这个世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这个世界以不忠实著称,但见证人却努力与之背道而驰。以整个而言,他们对世界所表现的是一片忠实。与倾向于不忠实的现代世界截然不同地,正如上述的例证表明,他们愿意在生活上衡量公义的原则;这件事本身便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

你认识多少人是努力在凡事上都忠实的呢?请想象一下与50,100或200个这样的人交往。这正是普世耶和华见证人在各地的王国聚会所聚首时的愉快经验。他们互相以弟兄姐妹相待,有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般。你岂不想有这样的经验吗?

若然,何不前往他们的王国聚会所与他们交往呢?这样你便可以亲自观察到他们与众不同之处。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