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别人表现敬虔的行为守望台1982年 | 3月15日
-
-
最后的步骤的话,他们可以成为事实及被告在这次聚会中所说的话的见证人。
12.正如耶稣解释,最后的步骤是什么?
12 关于如何处理犯过者,耶稣所提出的最后步骤是:“[他]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马太福音18:17)不错,为了作出最后的努力使罪人改过自新,事情应当交给小组中属灵的长老去处理。这些人可以听取事实和见证人的作证。这样他们便能够根据上帝的道对犯过者提出责备。可是,犯过者若不肯悔改,长老就会代表小组采取行动加以管教,将犯过者开除以免小组受到不良影响。
并非对别人冷酷不仁
13,14.我们怎样能够肯定耶稣并非赞成我们对别人残酷不仁?
13 为了帮助我们决定我们对这样的人应当怎样行事,我们需要了解耶稣的这句话:“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在较后的世纪中,有些犹太律法师确曾发表一些极端的观点,例如即使外邦人有生命危险,犹太人亦不当予以援手。这样的残酷不仁并非仅是对外邦人表现出来。例如在耶稣论及一个真正邻人的比喻中,一个利未人和祭司均不愿帮助一位受伤的犹太同胞,虽然后来一个撒玛利亚人却如此行。——路加福音10:29-37。
14 但是在马太福音18:17,耶稣的意思不可能是说他的门徒应当拒绝在有意外发生或别人有急需时拒绝予以仁慈的援手。耶稣曾对若干外邦人表现这样的仁慈。例如他曾对一个叙利亚腓尼基妇人如此行。虽然耶稣、他的门徒和这个外邦女子均承认她的处境异乎寻常,因为她是个外邦人,而耶稣却奉派到犹太人那里,基督仍然医好了这妇人的女儿。(马太福音15:21-28;马可福音7:24-30)后来有一个罗马军官恳求耶稣医治他手下一个瘫痪了的奴仆,耶稣也对他表现类似的仁慈。军官承认耶稣既是个犹太教师,他并不期望耶稣进入他的家里。可是‘犹太人的长老’却恳求耶稣恩待这位配得的外邦人,而耶稣亦果然如此行。(路加福音7:1-10;马太福音8:5-13)因此,耶稣说把某人‘看作外邦人和税吏一样’这句话并不意味到他禁止人对这样的人表现慈悲的善行。那末,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看作税吏一样’
15.犹太人对税吏怀有什么看法和怎样对待这些人?
15 首先,当时犹太人对税吏怀有什么看法和怎样对待这些人呢?
“新约里的税吏被人视为卖国贼和变节者,由于他们时常与异教徒接触而成为不洁,同时也是压迫者的走狗。他们被视为与罪人……娼妓……异教徒同等。……既然正人君子均避之若浼,他们唯一的朋友或伙伴乃是像他们一样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麦克凌托与史特朗所编的《百科全书》,第八卷,769页。
不错,耶稣的听者深知一般犹太人均避开税吏。犹太人仅为了缴交法律所规定的税款才勉强与税吏有最低程度的业务接触。
16,17.耶稣对有些税吏怎样行?
16 ‘但是’,也许有人会问,‘耶稣岂不是与税吏来往吗?’让我们将事实查考一下。
17 作为‘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羔羊’,耶稣是地上万民的光,虽然他在地上从事传道工作期间将注意集中于犹太人身上。(约翰福音1:29;8:12;以赛亚书42:1,6,7;马太福音10:5,6;15:24)他像医师一般对所有最需要他帮助的犹太人提出援手,包括像娼妓、醉汉和时常采用不忠实手段的税吏一类的人在内。马太利未,一个受人鄙视的税吏,对耶稣所传的新拯救信息毅然作出响应。马太邀请耶稣到他家里赴宴,借此让他自己和其他感兴趣的税吏有更多机会听见这些奇妙的新真理(路加福音5:27-32;19:1-10)这些是‘因无知而犯罪’的人,但是他们却愿意采取步骤使他们的罪“得以涂抹”。——使徒行传3:19;希伯来书9:7。
18.为什么耶稣对待有些税吏的方式并非为他在马太福音18:17所说的话立下一个模式?
18 可是,虽然耶稣对一些‘挨近他要听他讲道’和‘跟随他’的税吏作了一个见证,这并不是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不肯悔改的罪人的一个模式。(马可福音2:15;路加福音15:1)我们怎能够肯定呢?虽然基督曾与税吏一同进食,使徒保罗却吩咐基督徒‘甚至不可’与一些从小组被开除的罪人一同吃饭。(哥林多前书5:11)此外,耶稣吩咐门徒对待不肯悔改的犯过者的方式按理说来是指他们对当时的税吏的看法而言。韦模夫(R. F. Weymouth)的译本将这节经文译作:“看待他正如你看待外邦人或收税者一般。”——可参阅《新国际译本》;《新英文圣经》(英文)。
外邦人受到怎样的看待?
19.关于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圣经表明什么?
19 听见耶稣在马太福音18:17所说的话的使徒们本身是犹太人,他们深知他们的同胞绝不与外邦人作社交的往来。律法规定犹太人和外邦人有别,借此使以色列人与四周的列国保持分离。(申命记7:1-4;民数记15:37-41;以弗所书2:11-14)在公元33年的逾越节,犹太人不肯进入罗马总督的官邸,“恐怕沾染了污秽。”(约翰福音18:28,《新译》)犹太人甚至与接受《摩西五经》的撒玛利亚人也保持分离;由于这缘故,撒玛利亚井边的妇人对于本身“是犹太人”的耶稣向她讨水喝一事大感惊奇。——约翰福音4:9。
20.关于犹太人怎样对待列国的人,我们从彼得与哥尼流的经历可以获悉什么?
20 再者,当上帝在公元36年定意表明当时未受过割礼的外邦人也蒙他接纳成为承受王国的后嗣时,他打发使徒彼得到罗马军官哥尼流的家里。但是彼得告诉哥尼流说:你们都知道,按照我们的规矩,犹太人是不许跟异族人密切来往的。”(使徒行传10:28,《现译》)彼得的话表明犹太人将不与外邦人来往一事看得多么认真。此外,当犹太籍的基督徒获悉彼得曾进入哥尼流的家中时,他们当中有些人大表反对,说:“你竟然到未受割礼的人那里,跟他们一起吃饭!”不错,犹太人认为与“外邦人”来往和一同吃饭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使徒行传11:1-3,《新译》;可参阅加拉太书2:12。
21.那末,你认为耶稣说将不肯悔改的罪人‘看作外邦人和税吏一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1 由此圣经帮助我们了解耶稣的劝告,明白他吩咐人将一个不肯悔改,拒绝听从小组劝戒的犯过者‘看作外邦人和税吏一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今日听从基督的训示意思绝不是仅将犯罪者视作社区中的一个普通人而已,因为这并不是耶稣的门徒对他的话所具有的了解。借着查考在基督教希腊文圣经里进一步的劝告,我们可以更清楚体会这点;这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在今日处理一些牵涉到从基督徒组织被逐的人的实际事例。
-
-
开除——对这件事应有的看法守望台1982年 | 3月15日
-
-
开除——对这件事应有的看法
“耶和华阿,……谁能住在你的圣山?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的人。”——诗篇15:1,2。
1,2.我们怎么知道上帝期望敬拜他的人支持他所定的标准?
耶和华是公义圣洁的。虽然他对不完美的人慈悲为怀,富于了解,他却期望一切敬拜他的人努力紧守他的公义标准以便将他的圣洁反映出来。——诗篇103:8-14;民数记15:40。
2 以色列人若蓄意违反上帝的命令,例如禁止人变节背教、犯奸淫或杀人的命令,便会被处死剪除。(民数记15:30,31;3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