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罗的罗马航程守望台1972年 | 5月15日
-
-
里,同时松开舵绳,拉起头篷,于是船向海滩撞去。当时船头搁在滩上不动,船尾被浪的猛力冲坏。在犹流的命令之下。他们跳下水去朝岸上泅去;有些人泅水,有些则用船上的东西作浮板。
那个岛名叫米利大(即马尔他)。他们在这里过冬。到了春天宜于上途的时候,他们踏上另一只自亚力山太的船进发。若干日之后,船越过西西里的东南端而在叙拉古停泊了三日。船继续绕行至意大利的“靴尖”利基翁,从那里再往部丢利。他们在此上岸,完成了罗马之行的最后航程。
可靠的记录
圣经记录显示第一世纪的船只所受到的种种限制——找寻安全的海港,利用海岸线的天然地势航行,在年中某些时间避免出海等。记载所提及的帆、锚、舵桨以及在船尾抛锚等都与论及当时船只的其他描述相符。绑住船底及减轻船身重量都是在这种环境下的挽救方法。
关于来自亚历山太港的谷船的记载与当时罗马世界的环境完全吻合。罗马帝国的确有这样的船队。军官可以成为船长,正如圣经所载一般。
圣经迫真地记述逆风行船的困难,这些地方在年中这个时候往往吹着如此方向的狂风。遇着西风时,从该撒利亚至西顿的70哩航程需时一日,但吹南风时船行特快,从利基翁至部丢利约200哩的航程只要一天便行了。
同时,从革哩底诸山吹来的狂风可以将船带向赛耳底流砂海岸一事的正确性是值得留意的。在这样的风向下,改变航路使船进入米利大也是可能的事。
航海家史密夫在评论这次航程的结论中说:“我们检讨过关于航行的每项记述,从他离开佳澳港至搁在米利大海滩,我们看出圣路加的记载已由最准确而令人满意的证据完全加以证实。……这一切表明路加确曾实际参加这次航程,他更表明自己的观察力和记述在可靠和信实方面均达到最高程度。”
无一例外地,我们对圣经记录的检讨愈深,则对其可靠性和信实的体会也愈深。保罗前往罗马的航行记录仅是圣经准确的许多例子之一而已。
-
-
读者来函守望台1972年 | 5月15日
-
-
读者来函
● 约翰福音21:18,19论及使徒彼得说:“‘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上帝。”这句话是否特别指彼得会死于受苦柱上或被钉死呢?——美国一读者问。
古代宗教历史家尤西布斯报导彼得“被倒转身来钉在受苦柱上,是他本人要求这样死法的。”可是,耶稣所说关于彼得死亡的预言并没有说得如此确切。天主教圣经注释承认说:“伸出手来让人束上腰而带出去,这种想象是很难了解的。倘若这种次序是预言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认为囚犯先捆绑才被束上腰和带出去行刑。”
因此,若没有尤西布斯所记载的传统,耶稣这句话本身并没有表示彼得会死在受苦柱上或被钉死。既然对约翰若不理会传统的说法,从约翰福音21:18,19的话看来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的结论:在年少的时候,彼得可以自己束上带子,随意负起什么责任。他有自由可以随意往来。可是他年老的时候情形便会改变了。他必须伸出手来,也许是为了服从别人的吩咐。别人会控制他,为他束上带子(无论是将他缚住或准备处置他)及将他带到他不想去的地方,显然是行刑的地方。因此耶稣的预言的确表示彼得会殉道而死,但却未必将死亡的方式暗示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