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60 9/1 259-264页
  • 卫护你的思想能力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卫护你的思想能力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0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在思想上顺服造物主
  • 怎样学习,记忆和回想
  • 保持平衡
  • 借着进步的思想训练辨识力
  • 你的想法受谁影响?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8年(研读版)
  • 思考力
    洞悉圣经(下册)
  • 你正学习作清晰的思考吗?
    警醒!1974
  • 思考力怎样保卫你?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2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0年
《守》60 9/1 259-264页

卫护你的思想能力

“要紧守真智慧和[思想的能力],…这样它必作你的生命。”——箴言3:21,22。

1.思想的能力是由谁创始的?为什么护卫这种能力非常重要?

耶和华上帝是宇宙中最伟大和永恒长存的思想家,并且是一切存在之物的始源或创造者。为了表现他的智慧,他创造了许多有思想能力的生物,有些具有属灵的躯体,其他的则具有属人的血肉之躯在人的身体中,思想的能力乃是头脑所产生的作用。人之具有智慧,理智和头脑证明人是由一个具有较高智慧和个性的上帝所创造的,因为没有理智或没有个性和智慧的力量当然不可能产生像人这种有理智,智慧和个别的思想能力的生物。虽然科学家能够量度和分析人脑的大小重量和决定它的某种机能,他们却用尽所有的仪器工亦无法测底了解人的头脑或智慧。他们企图借着将人的行为和某种理论比较以评判人的头脑,其实这是不准确和不科学的。虽然如此,训练我们的头脑和护卫我们的思想能力仍然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因为我们是否能够获得永生全视这件事而决定。“要紧守真智慧和[思想的能力],…这样它必作你的生命。”(箴言3:21,22;马太福音15:18-20;罗马书8:6)在耶和华的道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指示我们怎样护卫自己的思想能力的忠告,因为耶和华是能够测度人的思想的。“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诗篇94:11。

2.什么例证可以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思想的能力?

2 思想的能力使人能够比仅是跟从一套详细的规则更进一步。但是正如完美而不自觉的消化系统需要人吸收食物,水份和空气才能适当地产生作用,完美的人所具备的自觉的思想能力亦一样。他必须获得供他吸收的知识,然后他的这种能力才会产生作用。亚当曾接获若干训示,但是他必须对这些训示加以思索,然后决定他应该怎样将其付诸执行,例如在照料乐园和为动物命名的工作上。挪亚亦一样,虽然他是个不完美的人;上帝曾给他一些建造方舟的详细训示,但是挪亚仍需要对这些训示加以思索,将它们和他在与上帝同行时所获得的其他知识互相比较,然后订下计划和将这些计划付诸执行,例如搜集建筑的材料,建造方舟,召集各种禽兽和准备它们的食物等。耶和华期望人运用他们的思想能力。——创世记2:15,19;6:13-21。

3.思想的能力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需要训练这种能力?

3 思想的能力是什么呢?这是通过各种感官吸收知识或关于原则或实际例证的资料,将所有这些资料加以分析,比较和联贯起来,从这种过程获得结论,将其记在心中,然后运用这些资料和结论作决定,应付难题或甚至为将来的进展订出建设性和进步性的计划。思想的能力其实从人一生下来,当他的感官开始将信息传给脑时,便开始发生作用了。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加,思想的能力和理智亦逐渐增长。我们绝不该以为发展个人的思想能力只是学者型的人才能够做的事。每个正常的人都获得一副良好的思想工具;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断从阅读,观察,聆听和吸收许多资料。一个人的个性便是由他吸收这些资料的方式和对其所生的反应而形成的。但是因为许多人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之外便很少运用他们的头脑了,他们必须学习怎样训练,发展和护卫这种思想能力才能赢得永远的生命。

在思想上顺服造物主

4.(甲)我们需要怎样才能使思想的能力发生作用?(乙)什么知识是作正当思维的要素? 为什么?

4 发展思想能力的第一个要素是吸收知识。“我儿,…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 [思想的能力]必护卫你,[悟性]必保护你,要救你脱离恶道。”(箴言2:1,10-15)我们应该在这里对知识,智慧,悟性或了解的运用。 既然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成的,按理训练思想能力的唯一现实方法便是对上帝的旨意详加考虑。人若不认识自己对上帝的关系便无法获得知识。“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言1:7)我们在经里可以找到与上帝的旨意有关的知识。——诗篇19:7-11;约翰福音17:17;提摩太后书3:16,17。

5,6.(甲)为什么我们应该避免独立的思想?这样行如何并非造成群众的心理?(乙)在什么方面我们的思想应该和别人配合一致?为什么?

5 今日这个世界的趋势是以追求独立的思想作为理想的目标,但是正如一个企图忽视重力原则的科学家所作的不现实的思维注定会遭遇失败的命运,一个企图将人对上帝倚赖置诸不理的人所作的不现实的思维亦注定会失败。“行路的人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利米书10:23;箴言16:1-3)当人企图不理会上帝而作独立的思维时,他们其实抛弃了良善,公义,道德和忠诚的完美标准而沦为他们自己那种自私的犯罪倾向的牺牲品,因此他们的思想能力亦随之而堕落。——罗马书1:21-32;以弗所书4:17-19。

6 既然宣扬上帝的道的目的是要使人的思想顺服基督,按理我们自然应该排斥独立思想的目标。(哥林多后书10:5)基督徒必须披上一个按照上帝的旨意而形成的新品格。(以弗所书4:20-24)这样形会使所有的基督徒在思想上不但与上帝一致,并且也彼此一致。(哥林多前书1:10;罗马书15:5)这并不会像有些人所说一般促成集体化的思想或群众的心理。这样行的结果是每个献了身的信徒都受训练个别地而非独立地运用自己的思想能力,但却同时是顺服上帝而与别人合作的。为了让人发展个别的性格,上帝创造了人的心和脑,并且供给他们所需的一切知识和训示以便亿万的人,虽然个别具有独特的品性,却能够因为认识他们对上帝的倚赖和上帝的大家庭中各份子的互相倚赖而和平一致地共处。——罗马书12:4,5;哥林多前书12:12-14,25;加拉太书5:26;以弗所书4:16;约翰一书4:7,20,21。

怎样学习,记忆和回想

7.我们在吸收知识时应该怀具什么态度?

7 当我们吸收知识时,我们应该勤奋专心,并且好像孩童一样谦虚可数。“要扬声求[了解],寻找它如寻找银子。”(箴言2:1-5)“一个智慧的人会聆听而吸收训示,一个有了解力的人乃是获得熟练的指导的人。”(箴言1:5,译自NW)这表明我们乐意学习新的知识,并且甘愿按照新的知识调整自己的思想,若有需要则进一步纠正自己的思想和排除任何发现为不确的错误见解。在这方面有些人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当他们研读上帝的道时,他们只肯接受和他们原有的见解一致的说话,凡是需要他们改变思想的教训他们便通通拒绝。这样行并不是训练自己的思想能力而使其与上帝的思想一致,反之这只是看看圣经是否和自己的见解相符而已。我们应该跟从诗篇的作者在诗篇119章所表现的态度。请留意他多么时常研读,沉思和衷心接受上帝的行事方式,他的叮嘱,他的吩咐,他的诫命,他的说话,他的律法,他的判决,他的规条,律令和圣道。——诗篇25:9;马太福音18:3;罗马书12:2;彼得前书2:1-3。

8,9.(甲)我们能够怎样改善记忆资料的能力?(乙)圣经怎样劝勉我们谨记我们所学得的知识?

8 作正确的思维需要我们了解所吸收的知识的意思而将其紧记在心中,正如耶稣在关于撒种者的比喻中所解释的一般。(马太福音13:23;路加福音8:15)为了使我们的记忆——这其实是思想能力的基础——能够保留和想起我们所吸收的知识,我们必须专心留意和正确地观察。耶稣曾在同一的比喻中强调这点中:“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路加福音8:18;马可福音4:23,24)千万不要让你的感官变成迟钝以致连重要的事也逃过你的注意。(罗马书11:7;哥林多后书3:15;彼得前书5:8;彼得后书3:5,8)其次我们必须将这些资料深印在记忆中以便能够随时将其想起而加以运用。这样行并不是将字句背下来,反之,以事件和比喻而论,我们可以尽可能在心目中将其生动地想象出来。至于原则和其他抽象的观念,我们应该将这些资料和我们已经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将其安插入我们所了解的真理模式中,将各种思想互相比较,然后进一步追求新而不同或更完全的资料,甚至可能需要因此而纠正自己的思想。在人的行动方面,我们应该试图找出这些行动是受什么原则所支配。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便是决定所有这些知识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他们会为人带来什么责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加以应用。这便是思想的能力所发挥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形成有价值的结论,并且将资料保留在记忆中以便在所需要时能够想起。——彼得后书1:15。

9 为了避免遗忘,我们必须继续提醒我们的记忆(雅各书1:25)“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乐。我不忘记你的话。”(诗篇119:16,93)请考虑一下使徒劝勉我们提醒记忆的忠告:“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是常常提醒你们。我以为应当趁我还在这帐棚的时候提醒你们,激发你们”(彼得后书1:12,13)“亲爱的弟兄啊,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这两封都是提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叫你们记念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彼得后书3:12)借着沉思,与别人讨论,参加聚会和从事逐户的传道,我们可以时常温习我们所学得和经历的东西而借此提醒自己的记忆。——诗篇119:52,6; 罗马书15:14,15;希伯来书10:32,33。

保持平衡

10.(甲)我们对于纠正应该怀有怎样的态度?(乙)悟性能够怎样帮助我们的思想?

10 思想的能力同时亦必须保持平衡。“要振作精神从事活动,保持完全的平衡 。”(彼得前书1:13,译自NW)这样行能够保证人不会“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反之[乃是]看得合乎中道。”(罗马书12:3)这包括乐意接受纠正和责备在内太累。“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箴言6:23;诗篇141:5)人若不自视过高,便会乐意,不错,甚至渴望,接受纠正。(希伯来书12:5-11)并非所有的责备都是从别人来的。既然每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过错和缺点看得远较别人清楚,并且能够看出自己在思想上所犯的错误,自我的纠正和责备实在是非常重要的。(诗篇19:12,13;51:3;箴言28:13)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断和上帝的道比较以考验它们是否与真理相符。(哥林多后书13:5)借着养成按照上帝的道常做自我批评的习惯,我们能够从时常的纠正获得很大的益处。(诗篇119:59,60;139:23,24)我们所提倡的并非自我定罪而是一种建设性的自我批评,因为这是非常富于造就性和有益的。这是悟性的一部份;这样行使我们对于比较重要的事项能够确定(腓立比书1:9;歌罗西书1:9,10)这种悟性能够使人在思想上保持谦虚;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不致变成过度自信,主观太强而对别人吹毛求疵。他并且能够防止人根据部份的知识形成偏见以致使别人跌倒。——箴言3:7;26:12;罗马书12:16;哥林多前书8:2;加拉太书6:3。

11.较年老的人能够怎样继续学习?他们需要作什么额外的努力?

11 使思想的能力保持活跃可以帮助人保持健全的学习能力和思想,即使年纪已经相当老迈也没有影响。有些人辩称因为他们已经年老,我们就不应该再期望他们学习新的事物了。这其实是错误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这些老人保持学习的意志和使头脑保持活跃。a他们需要乐意接受新的见解而改变他们的行事方式。当然年老的人在记忆中所积存的资料远较年轻的人多,所以他们可能需要远较大的努力和较多的时间将新的见解加以比较而存入脑海中。新近而比较完整的资料会影响到老年人脑中较多已确立的见解,因此他们会需要做更大的努力才能按照他们所获得的新知识调整自己的思想,将不正确的资料排除和纠正以前根据错误或不完整的资料而作的结论。但是多年的训练和智力活动应使年老的人有能力这样行。“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箴言9:9。

借着进步的思想训练辨识力

12.成熟的思想能力的真正目标是什么?我们怎能达到这个目标?

12 决定一个人的思想能力是否受过适当训练的真正试验是看这个人怎样将知识应用在富于生产性和建设性思想及活动上。虽然我们都应该像儿童一般谦虚可教,我们同时应该努力在了解和生产的能力上进至成熟的地步。(哥林多前书14:20)“唯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辨识力]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希伯来书5:14) 所谓辨别力就是能够以一种分辨善恶的精细感觉迅速而准确地判断一个见解或一项行动的力量。我们可以怎样训练自己的辨别力呢?不是借着客观的研究,思索和使自己置身于局外,反之乃是借着不断地思想怎样将这种知识应用在自己身上。(哥林多前书10:6-12)于是在做决定时我们便能够集合自己所学得的圣经原则和榜样,看它们怎样适合我们所面对的难题,然后按之而作决定。这样行在起先可能会相当缓慢而困难,但是随着实习次数的增加,我们便会变成更迅速和准确认了。

13.我们可以怎样举例说明正确和错误的思想之间的分别?为什么它们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13 当一个信徒必须在对耶和华保持忠诚的问题上作一个决定,而这项决定会使他的生命遭受威胁时,他可能会在思想上犯了轻率的毛病。他的感情可能告诉他他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存自己的性命;由于阅读马太福音12:1-12,他可能自下了一个结论认为耶稣表明为了救人的生命而违反上帝所定的安息律法是可以的。这种错误的思想是由于运用不完全的资料和作不正确的观察而产生的。明智的人会将马太福音10:28;16:25;使徒行传5:29;出埃及记20:8-11;31:12-17;35:1-3;民数记15:32-36;申命记15:12-14考虑一下,这样他便会首先发现保持忠诚至死而后已乃是上帝的道中一条确定不移的原则。我们如果将马太福音12:1-12和其他关于安息日的经文字仔细地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耶稣从来没有违反过安息日的律法,因为律法从来没有禁止过人在安亲日禁食,将跌入坑里的牲畜救起或为人医病。凭着正确的知识和悟性,我们能够作健全的思维和正确的决定。

14.三个希伯来人怎样表明他们具有护卫自己的思想能力?

14 这件事实我们可以用巴比伦的三个希伯来人的例证加以说明。他们知道上帝所订禁止人向偶像下拜的律法,并且也了解这件事所牵涉的原则。偶像总是偶像,不论属于政治性抑或宗教性;虽然耶和华曾吩咐他们为政府工作,但这绝不是说他们可以违反他的律法。他们的地位,个人的自由或性命都不如他们对上帝的忠诚那么重要。保持忠贞节气的原则早已深印在他们的脑中,他们的辨别力亦受过良好的训练。他们并没有思索很久才能作决定,反之他们立刻便回答说不论上帝是否拯救他们,他们决不下拜。他们的思想是健全而果敢的,因此赢得了耶和华的祝福——但以理书第3章;希伯来书11:34,39,40。

15,16.(甲)正确而果敢的思考需要什么?举例说明。(乙)耶稣和彼得怎样表明这件事实?

15 为了作健全而果敢的思考,我们需要在难题未产生之前便预先作一番深思熟虑。我们不能采取消极的态度认为到时再算好了。当我们研读圣经或《守望台》杂志时,这便是我们应该将一切有关的原则加以仔细思考的时候。当我们读到忠心的基督徒保持忠诚的记载时,我们应该将这件事所牵涉的原则权衡考虑一下而为自己定下一条类似的忠心途径。(希伯来书12:1-3)我们在研读时作这种健全而澈底的主观思考能够训练我们在将来作决定的能力。这样,当一个基督徒处于实际的压力之下而急需作决定时,也许在猛烈的迫害之下,甚至手头上没有圣经或连仔细将所有的论据回忆衡量一下的机会也没有时,他仍然能够作健全而正确的决定。他若受了重伤而他家里一般未献身的份子和一大群医生正向他大施压力要迫他接受输血,他在预先所作的思考和决定会使他能够镇静地解释和谨守他的立场。人若不预先考虑上帝的道,他便会使自己的思想受感情和权宜之计而非受原则所指引。

16 适当的预先思考帮助耶稣坚忍不拔地紧守他那忠心的途径。他熟知上帝的道和怎样将其应用在自己身上,因此他能够预先强化他的决心忍受将临的痛苦。当彼得因为没有对上帝在这件事上的旨意作过同样的思考而提出反对时,耶稣斥责他说:“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上帝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马太福音16:23)由于同一的错误——没有作适当的预先思考——彼得软弱到三次不认耶稣。(马太福音26:33-35,70-75)但是当他后来获得上帝的道和圣灵所强化,并且将他的思想能力加以适当训练之后,当他宣布说:“我们必须服从上帝为统治者过于服从人”时,他的思想是多么健全!(使徒行传5:29,译自NW) 因此所有的人都应该趁有机会的时候强化自己的思想能力以借此护卫它。于是在困难的时候他的思想便能保持儆醒健全而可以护卫自己了。

17.为什么在今日卫护自己的思想能力是如此要紧?最后所提及的要素是什么?

17 在今日这个末世的时候,所有人类的思想能力正受着有史以来最重大的考验,而魔鬼撒但对人所作的欺骗正达到前所未见的程度。因此所有的人都应该努力勤奋地吸收正确的知识,留意作正确的观察,将所有的资料互相比较而深印在记忆中,使自己的思想能力保持活跃和时时刻刻顺从上帝的旨意。(加拉太书6:5)“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彼得前书4:7) 你应该借着研读和祷告护卫自己的思想能力,这样“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保护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6-9。

[脚注]

a 一九五九年一月份的《读者文摘》载有一篇从《美国周报》(The American Weekly) 节录下来的文章,题目称为“你的头脑随着年岁增加而改善”,这篇文章充分证明年纪较大的人甚至在相当老迈时仍然能够使他们的思想能力保持活跃。在1919年有127个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了一场智力测验,在三十多年后他们再受同一的测验。这次测验 表明他们不但在普通知识和实际的判断力方面得分较高,在需要运用逻辑和清晰的思想测验上结果亦一样。另一群人自童年以来便一直经常受精通观念的测验。他们的智力从二十岁至五十岁的期间不断地增加,因此完全没有任何真相表明这种发展会受年岁增加所限制。具有普通智力的人甚至在七十岁至八十岁之间仍然获得较高的智力积分。密昔根大学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记忆和学习的能力并不会随着年岁渐增而衰退,正如一般性的智力亦不会一样。在追忆特别事件的能力上,少年,中年和老年人并没有差别。 在记忆一段没有意义的话的试验中,老年人虽然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却在记忆字句方面比较准确。在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所做的另一个试验中,年纪达七十岁的人能够和他们比较年轻的同学一样容易地学习俄文和速记。主要的因素是人必须在年轻时便训练他们的思想能力,并且在以后继续借着不断的运用使其保持活跃。这件事也曾由丹麦的拉臣医生(Niels A.Lassen)加以严格的测验过,他表明不像其他随着年纪老迈而衰退的身体机能一样,人脑吸收和消耗氧气的能力并不会减缩,因此仍然可以继续活动而不受年纪老迈的影响。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