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便为一个新世界而生活
1.上帝定意要有什么?关于这点彼得写了些什么话?
上帝的旨意是要有一个充满公义的新世界。在使徒的日子这个新世界的希望曾给早期的基督徒很大的鼓励;事实上它使他们将整个生活改变过来。他们不再为环绕他们的俗世列国而生活了;反之他们开始为那新的世界而生活。使徒彼得写道:“这一切[环绕他们的旧世界事物]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得后书3:11-13。
2.人在伊甸的反叛带来什么结果?上帝有没有因此放弃要有一个公义世界的旨意?
2 在彼得之前很久,宇宙的创造者耶和华已经向人表明他的旨意要有这样的一个新世界。他通过以赛亚先知说:“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纪念,也不再追想。”(以赛亚书65:17)他的旨意从开始便是要有一个这样的公义世界,唯独是由于人类在伊甸园反叛的缘故,这个地球才会沦为一个充满了罪恶和不义的地方。由于人类的罪孽,这个地球非但没有成为一个弥漫着和平快乐而人人享永生的乐园,反而为地上的居民带来许多苦难和死亡。但是上帝并没有放弃他那令人振奋的旨意,因为他应许我们义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诗篇37:29。
3.地上有义居在其中,会带来怎样的情形?
3 “公义”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公平,正直,善良,守法。”上帝已经宣布他的旨意是要有一个洁净的地球,恢复成为像原始的伊甸乐园一样美丽,而且“有义居在其中。”这会是一个充满公平,真理和正直的世界,其中所有的居民都是奉公守法的,那便是说,他们都会遵守上帝的律法和遵行上帝的旨意。耶稣曾在他的模范祷告中教我们祈求这样的情形在地上实现:“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9,10。
4,5.(甲)上帝为什么要将洪水降在地上?(乙)洪水是什么的一个模式?今日地上的情形怎样和洪水降临的前夕相似?
4 今日我们并非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这个世界的居民并没有和平相处,大部分的人也没有以公平相待。道德很轻易便被人弃置一旁。遵守正当的法律,甚至是人的法律,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尊重了,因为报告很清楚地表明不法的行为正在日益增加中。但是使忠实的人最感觉不安的事实便是这个俗世对上帝所订的神圣律法表示极少的尊重或甚至毫不尊重。在挪亚的日子地上也有类似的情形存在;当时“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世记6:5)因为当时这个邪恶的社会的罪大恶极,上帝用一场洪水将其消灭,只有挪亚和他的一家得以逃生。圣经将这件事称为一个“地”的毁灭。实际的地球并没有遭受毁灭,被毁灭的乃是生活在地上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因为这些人完全忘记了上帝而只为他们自己那种堕落的世俗思想而生活。——彼得后书3:5,6。
5 当时所发生的事其实是表明上帝会怎样毁灭现今这个邪恶世界的一个小型模式。耶稣自己曾提出这个警告说:“因为正如挪亚的日子是怎样,人子的临在也会怎样。”(马太福音24:37,译自NW)圣经曾很准确地预言到这个邪恶的世界行将遭遇末日之前的情形会和洪水之前的情形非常类似。请留意上帝感示人写下的这些说话和事实是多么相符:“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上帝。”(提摩太后书3:1-4)你若将圣经中的其他预言仔细研究一下,便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我们正生活在末世的日子中;换句话说,在我们的时代现今这个邪恶的世界便会遭遇末日。
将羊群召集到一个新世界社会中
6,7.(甲)现在耶和华正向怎样的人施恩?(乙)耶稣怎样论及今日召集爱好公义的人的工作?
6 毁灭这个邪恶的世界当然会牵涉到许多人的性命。但是由于上帝的慈爱和恩惠,他定意要在这个世界遭遇末日之前从万国中将一群爱好公义的人召集出来。这些人都渴望见到正义在地上伸张;他们不但对上帝的道圣经和他所应许的新世界具有坚强的信心,并且他们的信心坚强到足以使他们唾弃这个旧世界和其中的种种恶行,转过来遵守注定要永远引导上帝的新世界的许多公义原则。
7 圣经很清楚地表明这件召集爱好公义的人的工作会在我们的日子进行。耶稣自己曾以“绵羊和山羊”的比喻为例说明这件事实。马太福音25:31-46所载的比喻指出这件工作会将万国中的一群人聚集起来与俗世分离,由此成为一群可以被人看出是与俗世分离而团结一致的人。耶稣并且进一步表明他在末世会将绵羊一样纯良的人结集起来成为一个可辨认的群体,说:“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约翰福音10:16)这些便是响应西番雅书2:3所发出的呼召的人:“世上遵守耶和华典章的谦卑人哪,你们都当寻求耶和华,当寻求公义谦卑,或者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可参看以赛亚书2:1-3。
8.所有生活在今日的人都面对着什么选择?
8 所以一切生活在今日的人都会有机会认识真理,然后对他们自己的前途作一个决定。我们必须作一个选择:你宁愿继续像现今这个邪恶的世界一样生活,参与它的种种恶行,属于它而与之俱亡吗?抑或你愿意认识上帝的新世界,渴慕它的公义,活跃地支持它而永远生活在其中呢?你愿意舍弃这个不义的世界,现在就为新世界而生活吗?
9,10.(甲)为什么我们绝不能拖延不做决定?(乙)爱好公义的人会按照罗马书12:2的训示作什么决定?
9 这是一个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的决定。明智的人绝不会说:“等到新世界来临我便会改变了。届时我自然会愿意服从上帝要我们在新世界里所做的事。”反之,现在便是开始为新世界而生活的时候:现在我们就需要提出证据表明我们是真正凭心灵和真理敬拜上帝的人,是爱好公义而像绵羊一般纯良的人,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翰福音4:23。
10 在耶和华上帝未于圣经称为哈米吉多顿的大战中毁灭这个世界之前,他正让万国的人有机会认识真理和遵从真理,然后借着行走公义的途径表现自己的信心,并且证明他们是会在上帝完美的新世界里过公义生活的那种人。你若真心渴望获致上帝的嘉许而在他的新世界里赢得永生,你就会乐意听从这个劝告:“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12:2。
11.什么使耶和华见证人如此显著地与人不同?
11 既然是一群基督徒,耶和华见证人都一致努力遵守圣经的这项命令。他们是从万国召集出来的一群人。他们相信上帝所应许的新世界,并且现在便已开始为这个新世界而生活。为了这缘故他们在事实上是一个新世界社会。这件简单的事实便是使他们如此显著地与众不同的原因。他们对新世界的信仰并不是一件消极的东西,反之它是非常积极的。这是一种活的信仰;这种信仰促使他们对所信的东西作一种积极的支持。这便是为什么你见到他们到别人家里将自己的信仰告诉别人的缘故。在这件工作上他们有荣幸使圣经里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预言获得应验:“这王国的好消息要传遍为人所居的大地,目的在对万民作一个见证,然后末日才来到。”(马太福音24:14,译自NW)但是他们知道为新世界而生活的意思并不仅限于向人宣扬这个新世界。为新世界而生活的意思是要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上都按照新世界的创建者所订的公义原则而行;不论是父母或儿女,雇工或佣工,不论在工作的时候抑或消遣的时候,这些原则都必须支配我们的一切行动。
12.俗世对一般毅然改变过新世界生活的人怎样看待?但我们应该记得什么?
12 采取这条途径的人会经历一场重大的改变,但无疑是一种好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时常会受人误解。这个世界是受着一套原则和见解所支配;新世界却受着另一套原则——上帝的原则和旨意——所支配。当我们顺服后者时,世人可能会觉得我们奇怪;因为我们不再顺从他们的思想和行事方式了。这甚至可能使我们以前认为是朋友的人仇视反对我们。耶稣岂不是遭遇过同一的经历吗?使徒彼得岂不曾写道:“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吗?(彼得前书4:4)但是基督徒生活的目的主要是要取悦上帝,所以你应该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是“怎样行事取悦上帝”而不是仅仅取悦世人。——帖撒罗尼迦前书4:1;歌罗西书1:10;帖撒罗尼迦前书2:4。
13.在基督教的早期一般人怎样面对一个类似的问题?
13 你若真心渴望在上帝那公义的新世界里从他手上获得永生,你就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起见将一些基本的行为律则仔细考虑一下,因为这些原则是上帝规定所有在今日集合在他手下形成一个新世界社会的人都必须遵守的。你所必须作的决定和生活在基督教初期的人所面对的一样;当他们首次面对使徒所宣扬的真理时,他们亦看出他们必须决定到底继续和周围的列国同流合污抑或毅然作所需的改变而和造物主建立好的关系。
新世界生活的原则
14,15.保罗告诉以弗所的基督徒他们必须舍弃什么途径?
14 大约在公元后60或61年,使徒保罗写了一封信给以弗所的基督徒。在他们听见圣经的真理之前,这些早期教会的分子和其他国家的居民过着同样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却不是上帝所嘉许的生活方式。因此保罗写信劝告他们应该“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上帝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以弗所书4:17-19。
15 这是基督耶稣为他们立下榜样吩咐他们效法的生活方式吗?当然不是!“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0-24。
16.保罗在以弗所书4:25讨论一项什么基本的原则?
16 接着使徒将列国所行但基督徒却不可再行的恶事列出几项来。我们若想跟从早期基督徒的榜样学习以上帝所嘉许和喜悦的方式而生活,保罗所说的话便对我们具有同样的重要性。首先请注意以弗所书的第四章第廿五节告诉我们说,既然我们已经弃绝了谎言,就应该“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在许多世纪之前耶和华曾通过他的先知撒迦利亚(第八章十六,十七节)宣布同一条原则说:“你们所当行的是这样:各人与邻舍说话诚实,在城门口按至理判断,使人和睦;谁都不可心里谋害邻舍,也不可喜爱起假誓,因为这些事都为我所恨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17,18.(甲)这个旧世界的人对不忠实采取怎样的态度?(乙)世人说谎有些什么原因?
17 不忠实,这包括说谎,欺骗,偷窃和作弊等,在这个世界里真是太普遍了,岂不是吗?我们在所有阶层的人当中,不论他们年岁的老幼,都可以发现这种情形。不但儿童在做了错事时会说谎以图避免被人发现,成年人也在彼此的交往上,在生意上,当他们企图逃避责任偿还所负的债务或遮掩所犯的过错时,都表现不忠实的态度。由于这缘故,人们开始丧失了彼此的信任心。有些人甚至声称因为其他的人不忠实,他们自己也可以同样行。但是我们若想行走正路,就不能“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
18 世人不彼此忠实相待和喜欢说谎欺骗的原因很多。正如以上曾经提及,原因之一是想避免为所做的错事受罚。恐惧无疑对许多人的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并且是促使人说谎的基本原因之一。有些地方的人自幼便对死去祖先的“鬼魂”养成一种畏惧的心理,并且自幼听人说他们必须欺骗这些“鬼魂”才能避免受伤害。怀有这种信仰的人时常觉得为了这样的目的而说谎欺骗并不算坏事;但是这样的见解无疑会损害这些人的良心和削弱他们对邻人说真话而非谎言的能力。有些人则采取一种错误的态度,认为说谎只有在被人发现时才是不对的,一个人所说的谎言若能够将别人骗倒,他便可算是“聪明”而值得钦佩了。这无疑是对于是非曲直的一种荒谬的见解。另外有些人则由于骄傲而说谎。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些人的一生便是一个谎言,因为他们冒充为自己其实并不是的一种人,以致需要捏造许多关于自己的英雄事迹以图支持他们所作的夸口。另外有些人则故意说谎以图欺骗和胜过别人而为自己赢得一些自私的利益。
19.为什么在新世界社会里说谎和欺骗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19 当一个人认识了上帝的道的真理时,他便会看出自己需要舍弃所有不忠实的行径。于是恐惧会被爱所代替——对耶和华,对他的公义原则和对其他基督徒弟兄的爱。既知道祖先们都已在坟墓里真正死去而不是变成“鬼魂”仍然在某处活着,以前怀有这种信仰的人便不再需要畏惧这些祖先或觉得有欺骗他们的需要了。基督徒知道自己不能欺骗上帝,并且知道即使他企图欺骗其他的人,他仍然不能骗倒耶和华,因为耶和华对人心里的思想意念都是了如指掌的;再者他的不悦更可能带来悲惨的后果。骄傲——促使人说谎的另一个原因——是上帝所憎恶的,但谦虚却为他所喜爱。因此在上帝那日益壮大的新世界社会里,欺骗,说谎和其他形式的不忠实都是毫无立足之地的。——哥林多前书4:5;帖撒罗尼迦前书2:4;使徒行传5:3-5;弥迦书6:8;约翰一书4:18;马太福音22:37-39;箴言16:5。
在各种关系上的忠实
20.虽然耶和华见证人在彼此之间互相信任,他们却应该戒备提防什么?
20 所以在现今从世上万国被召集起来合成一群的“绵羊”当中,旧世界社会的猜疑和互不信任正被彼此的信赖所代替。不错,甚至在今日上帝的道的原则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以致他们能够享受基督徒彼此交往的乐趣而不用像旧世界的人那样互相戒惧。这并不是说耶和华见证人是随便轻信别人易欺之辈。他们会作合理的戒备,并且会留心提防任何奸狡的恶人企图混进他们中间利用新世界社会分子彼此之间的仁慈和信赖谋求个人的私利。这种心怀不良的人很快便会由他们的行动表明他们在骨子里其实并不是爱好真理和公义的人,因此成熟的基督徒不久便会看透他们伪善的外表。——马太福音7:20。
21.忠实的原则怎样适用在一个做生意的基督徒身上?
21 一个做生意的人又怎样呢?身为一个基督徒,他能够运用欺骗的手段与别人竞争和增加他的利润吗?我们可以很适切地用以下的圣经原则回答这个问题:“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在尺,秤,升,斗上也是如此。要用公道天平,公道砝码。”因此一个做生意的基督徒绝不会以不足的量欺骗顾客或偷工减料以求赚取不忠实的利润。同样地他会公平忠实地对待自己的雇员。——利未记19:35,36;歌罗西书4:1。
22.这篇文章里的话是为了什么目的而说的?
22 这并不是说基督徒有权到处教训别人怎样做生意,好像他在这件事上是个裁判官似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话的目的并不是想告诉这个世界的人应该怎样过他们的一生。这里所讨论的只是支配基督徒的生活的一些重要原则,目的便是要帮助一切渴望舍弃列国的生活方式的人按照新世界的公义标准而生活。
23.一个人可能怎样在工作上不忠实?为了什么最重要的原因基督徒应该是勤奋的工人?
23 忠实的原则同样适用于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上。当一个人同意按某一工资为别人工作时,他便应该尊重这项协议。受雇者若因为懒惰的缘故未能完成雇主委派给他的工作,这其实可算是一种不忠实,对吗?受雇者若将他同意用来为雇主工作和为此受酬的时间用来做别的事,即使他可能觉得这些事更为有趣或甚至对自己和别人都更为有益,这仍然是同样的不忠实。未经雇主的同意和准许便以这种方式运用属于雇主的时间可说是不忠于协定的行为。一个忠实而勤奋的工人会应得别人的尊重和良好的名声。(帖撒罗尼迦前书4:11,12)受雇于人的基督徒会将工作做得好,但不是仅仅为了取悦人和赢得人的赞许,反之乃是因为这样行是对的,是忠实的,而且他知道这样的行径会使耶和华欢喜和赢得他的嘉奖。在以弗所书6:5-8保罗写道:“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上帝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耶和华],不像服事人。因为晓得各人所行的善行,不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耶和华]的赏赐。”——请与歌罗西书3:22-25比较。
24.以弗所书4:28怎样宣布另一条新世界生活的原则?
24 使徒保罗继续在以弗所书第四章(第廿八节)宣布另一条新世界生活的律则:“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偷窃的意思便是私自擅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很容易了解在晚间趁屋主不在时偷进别人家里取去其中的衣饰财物等是偷窃的行为。但是当一个在别人家里做仆人或在商行工厂里当职员的人需要负责处理粮食,物资或器具时又如何呢?他有权随意留下一些给自己享用吗?
25.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什么问题以避免犯偷窃罪?
25 在有些国家的乡村社会中,按习俗过路的人可以自由在村里取些食物充饥。这是一种体贴而慷慨的习俗,所以是值得称赞的。当地的居民都知道有这样的一种习俗,因此他们绝不会把过路者的行为当作偷窃,即使当时物主并不在场。这个习俗使我们想起犹太律法对陌生人,过路者和贫苦者所作的协助。(见利未记19:9,10)但是习俗是会改变的,虽然今日有些农村社会仍然遵守这种习俗,在现代化的较大城市中却很少见到这种情形了。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我们所在之处的环境。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是偷窃和什么不是偷窃的一个安全的指引便是问问自己:“我有权取这件东西吗?”那便是说:“我获得物主的许可取用这些食物或器材吗?”一件东西若是属于雇主的,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雇主在场而可以看见我,我仍然会取用这件东西吗?”你若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有一个是“不”,你便知道取用这件东西就是偷窃了。
26.一个忠实勤奋的工人能够怎样?
26 和使徒的劝告一致地,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勤奋的工人,用自己的双手行善而非作恶;他应该忠实勤劳而不致有偷窃的需要。相反地,他不但能够维持自己和妻子儿女的生活,并且会有能力帮助组织里任何不幸遭遇意外损失或灾害的基督徒弟兄。再者,他并且能够对当地的小组作相当的捐献以支付所需的费用和邻近的地区中推广宣扬王国好消息的工作。
27,28.(甲)一般人在借钱时怎样时常不忠实?(乙)圣经怎样论及借而不还的人?(丙)基督徒应该培养什么良好的品质?他应该除去什么坏品质?
27 这个旧的事物制度充满了自私。一般人在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上将这种心理充分地表露出来,因为他们在取和受的方面但求多多益善,在施和舍的方面却愈少愈妙。政治和宗教的领袖都利用于这种自私的心理以图为他们的组织争取别人的支持。你可以见到一般人都敏于借钱而缓于还钱,时常借钱者根本就没有偿还的打算。有些人甚至企图为这种行为辩护,说向一个富人借钱不还其实并不算很不对,因为富人并不需要这笔钱。争吵和纠纷多么时常是借债不还的结果!所以诗篇37:21说:“恶人借贷而不偿还。”
28 耶和华绝不祝福邪恶的人。他绝不祝福任何自私贪婪,只取不予的人。凡是渴望在新世界里生活的人都必须培养仁爱而非自私,施与而非贪婪的精神。基督徒绝不应该为了增加自己的物质财富而负债,反之他应该学习在有了生活的必需品之后便感觉满足,并且凭着忠实的劳力辛勤工作以赚得这些必需品。使徒保罗曾留意不将任何并非必需的负担加于他的弟兄身上。他绝没有因为自己是使徒就利用职权从其他的基督徒榨取物质的利益。他并没有贪慕他们的“金银”。身为一个全部时间的使徒,他感激各小组给他的援助使他能够将全部时间用在传道工作之上,但是当他不能获得这种自动的援助时,他便毫无犹豫地亲手从事制帐篷的工作以照料自己的物质需要。——使徒行传20:33,34;18:3;帖撒罗尼迦前书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