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怎会如此?守望台1973年 | 3月15日
-
-
而走入歧途的人,后者结果‘所行的一切义都不被上帝或他的代表记念。’(以西结书18:24)在审判的日子——无论是在“大灾难”之前,其间或之后——这人的慈悲行为均会对他大有帮助。“因为上帝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作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希伯来书6:10。
大卫的例子说明这件事。倘若上帝仅凭大卫对赫人乌利亚及其妻所做的恶事去看大卫,耶和华无疑没有理由对大卫表现任何怜悯。但是耶和华知道这种行为绝非大卫的本性;事实上,大卫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大卫的忠贞记录以及他內心的慈悲无疑促使耶和华在当时对他表现怜悯,虽然大卫并没有逃过来自上帝的责罚。
约伯在他的所谓朋友的猛烈指控之下问道:“他[上帝]察问,我怎样回答呢?”约伯的脑海里想到什么事呢?
约伯前后的话表明他知道耶和华会非常关心他是否一个真正有同情心、恩慈及紧守忠诚的人。(约伯记31:13-22,29-32;请参考诗篇37:21-26)同时请留意由于门徒阿尼色弗对保罗表现仁慈,保罗祷告祈求主使这人和他的家人“在那日得[耶和华]的怜悯。”——提摩太后书1:16-18。
所以,上帝有理由对那些有怜恤人的良好记录的人表现怜悯。当他们在上帝面前受审时,他们的慈悲行为使他有适当理由慷慨地将赎价的恩典应用在他们身上。事实上这种怜悯能夠向他们可能受到不利判决的威胁‘夸胜。’(雅各书2:13)他们以同情心待別人,耶和华亦以同情心待他们。
在小组里作长老的人无疑会竭力忠心地以耶和华的观点和方式对待他们的弟兄姐妹。他们会记得他们要向羊群的牧长“交账。”(希伯来书13:17;彼得前书5:2-4)在作审判者时,他们不会忽视那些可能一时行差踏错,后来却衷心悔改表示想继续行走忠心途径的基督徒在以往以怜悯待人的良好记录。
不错,我们所有人都有真正的理由渴望我们的“账”提出一项富于怜悯的记录,因为“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
-
宗教会议的结果守望台1973年 | 3月15日
-
-
宗教会议的结果
◆ 前年罗马天主教在罗马召开的主教会议有什么成果呢?《时代》杂志说:“这个会议的确一无所成,绝无兴革。”保守派的思想仍然占优势。《新闻杂志》也评论说:“对一个期待中的世界说来,教廷的胶著状态似乎是令人不解的。也许随著普世天主教徒的漠不关心,去年秋天主教们有所作为或没有作为均不会引起什么兴趣,大多数的主教也许仍然听命于教皇,可是听从教皇或主教的教士已愈来愈少了——许多平信徒已开始谁也不听从……那神秘的基督之体看来已患著神经崩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