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出埃及
    洞悉圣经(上册)
    • 出埃及的人数 出埃及记12:37说,除了“小孩”,“步行的男人”有60万(整数)。根据民数记1:2,3,45,46的记载,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大约一年进行人口普查,除利未人之外,二十岁以上的男子数目是60万3550人。(民2:32,33)利未人中满一个月的男丁数目是2万2000人。(民3:39)希伯来语geva·rimʹ格巴林(男人)不包括女人。(参看耶30:6)“小孩”译自希伯来语taph塔弗,所指的是碎步而行的人。(参看赛3:16)这些“小孩”大多要人抱着或背着走,或起码不能自己走完全程。

      “到第四代” 有一点要记住,耶和华曾告诉亚伯拉罕,他的子孙到第四代就会返回迦南。(创15:16)从亚伯拉罕的约生效,到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总共有430年。据圣经记载,那时的人寿命很长,但即使这样,那段时期也不止四代人。不过,以色列人实际在埃及的时间只有215年。以色列人进入埃及后的“四代”可以这样计算:以利未部族为例,“四代”分别是第一代的利未、第二代的哥辖、第三代的暗兰、第四代的摩西。(出6:16,18,20)

      从埃及出来的人,除了妇女和孩子,男人共有60万,这表示总人数可能超过三百万。虽然有人质疑这个数目的准确性,但并非全无可能。虽说从利未到摩西只有四代人,但他们的寿命都很长,可能跟好几代人共同生活过,或见到好几代孩子出生。即使是现在,一个六七十岁的人也往往有孙子甚至曾孙(也就是四代同堂)。

      人口增长异常迅速 圣经说:“以色列的后代繁衍兴旺,增加得异常迅速,又多又强,遍满全境。”(出1:7)事实上,他们人数非常多,埃及王也不禁说:“你们看,以色列人又多又强,超过我们了。”“谁知道压迫越大,他们就人数越增,分布越广。埃及人惶恐不安,非常害怕以色列人。”(出1:9,12)要知道,那时的人可以娶妻纳妾,有些以色列人甚至娶了埃及女人,这显然是以色列的男子数目能增加到60万的原因之一。

      雅各家下到埃及去的,或连同那些到埃及后不久出生的孩子,一共七十人。(创46章)这七十人中,如果不算雅各、他十二个儿子、女儿底拿、孙女息拉、利未的三个儿子以及其他人,到埃及后才繁衍子孙的家族首领就只有五十人。(利未的儿子不包括在内,因为后来的60万3550个男子中没有计算利未人。)从五十个家族首领这个保守的数字开始推算,再加上圣经所说,“以色列的后代繁衍兴旺,增加得异常迅速,又多又强,遍满全境”(出1:7),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介于20至50岁之间、能当兵上阵的男子可以多达60万。请留意以下推算方法:

      那时一般的家庭都有很多儿女,以色列人也不例外,他们渴望儿孙满堂,好实现上帝的应许。因此,我们假设每个家族首领在20至40岁之间平均生十个孩子(约一半是男孩),并非不合情理。我们可以再保守一点,假设最初的五十个家族首领到埃及25年以后才开始生孩子,再加上早死或其他原因令一些男孩未能长大生子,或者还没到我们设定的四十岁上限就不再生孩子。这样,就可以把能长大生子的男孩数目减少百分之20。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在20年间,我们所假定的最初五十个家族首领所生的250个儿子中,只有200个能结婚生子。

      法老的命令 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法老下令杀死所有新生的男婴。但这条法令看来收效不大,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亚伦比摩西大三年左右(或在公元前1597年出生),当时看来还没有这条法令。圣经明确提到法老的命令没能执行。两个希伯来妇人施非拉、普阿可能是接生妇的主管,负责管理别的接生妇。她们没有执行法老的命令,看来也没有吩咐手下的接生妇这样做。结果,“以色列人越来越多,非常强盛”。于是,法老向全体人民颁令,要他们把以色列的新生男婴都扔进尼罗河里。(出1:15-22)但埃及人看来还不至于仇视希伯来人到了要杀尽他们的地步,甚至连法老的女儿也肯救摩西。再者,法老可能不久就意识到,如果他的法令继续执行,他就会损失很多有价值的奴隶。圣经的记载显示,后来法老拒绝放走希伯来人,原因就是不想失去这批为他服劳役的奴隶。

      尽管如此,为了使估计的人数再保守一点,我们不妨假设,法老所颁的法令虽不大成功,但也可能造成一些影响,使活下来的男孩数目在五年内减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推算 即使把上述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以色列人口还是持续增长,表明上帝赐福给他们。从公元前1563年(即出埃及之前50年)到公元前1533年(或出埃及之前20年),以五年为一个单位,出生的男孩数目如下:

      男丁数目的增长

      公元前

      出生的男丁数目

      从1563到1558年

      4万7350

      从1558到1553年

      6万2300

      从1553到1548年

      8万1800

      从1548到1543年

      10万3750

      从1543到1538年

      13万3200

      从1538到1533年

      17万2250

      —

      总数 60万零650*

      * 出埃及时(公元前1513年),所推算出的20到50岁的男丁数目

      值得留意的是,用这个方法来推算,即使是微小的调整,例如平均每个父亲多生一个儿子,那么男子的总人数就会超过一百万。

      在摩西率领下离开埃及的以色列人的数目显示什么?

      除了圣经提到的60万男子以外,还有很多年纪较大的男子和数目更多的妇女孩子,以及“一大群不同族裔”的非以色列人。(出12:38)因此,离开埃及的总人数可能超过三百万。难怪埃及王室不愿放走这么一大群奴隶,白白损失了一笔价值可观的资产。

      圣经的记载表明,能上阵作战的以色列男子数目多得惊人:“摩押人十分害怕,因为以色列人数众多。摩押人惶恐不安,非常害怕以色列人。”(民22:3)当然,摩押人害怕以色列人,部分原因是见到耶和华为以色列行了很多奇事,但也因为以色列人数众多,可见以色列不可能只有区区数千人。以色列人流浪旷野期间,总人数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很多人由于不忠而死在旷野。(民26:2-4,51)

      离开埃及后不久,以色列人进行人口普查。利未人被单独统计,出生后满一个月的男丁有2万2000人。(民3:39)问题是,其他十二部族满一个月的头生 男丁,为什么只有2万2273人?(民3:43)这点很容易解释,因为家族首领没有统计在内。况且,一个多妻的男人可能有很多儿子,但头生子却只有一个,而且只统计男人的头生子,女人的头生子并没有计算在内。

  • 出埃及
    洞悉圣经(上册)
    • 出埃及的路线 以色列人必定住在埃及的不同地方,所以从埃及出发时并非一开始就全部聚集在一起,一些人可能在途中加入主行列。以色列人从兰塞(可能是一座城或一个地区)起程,第一站是疏割。(出12:37)有些学者认为,摩西一行人从兰塞出发,其他以色列人则从歌珊各地出发,然后所有人在疏割会合。(见上册536页地图)

      以色列人虽在埃及人催促下匆忙离开埃及,但并不是漫无秩序的。圣经说:“以色列人从埃及列队上去。”也就是说,群众可能像军队一样,分成五个部分:前锋、后卫、主力和两翼。除了摩西领导有方之外,更重要的是耶和华亲自带领以色列人。最起码从以色列人在以倘安营时,耶和华就已开始带领他们,白天用云柱为他们引路,黑夜用火柱赐他们光明。(出13:18-22)

      从孟斐斯北面的附近上应许之地的拉吉,是最短的路线,约长400公里(250英里)。但这条路线需要沿地中海走,路过非利士地。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和以撒路过此地时,都曾跟非利士人发生纷争。上帝知道以色列人一旦被非利士人攻击,就有可能灰心丧气,因为他们一来不熟悉战事,二来又带着家眷和牲畜。因此,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转回,在密多和海之间的比哈希录前,对着巴力萨分安营。于是,他们靠近海边安营。(出14:1,2)

      以色列人从兰塞到红海所走的具体路线,今天已无从追寻,因为圣经提到的相关地点已无法确定位置。大部分参考书都表示,以色列人取道埃及三角洲的一个地方,现今叫做瓦迪图米拉。这个看法主要基于人们认为兰塞是三角洲东北角的一个地方。但正如古埃及学教授约翰·威尔逊指出:“很可惜,学者们对于兰塞的确切位置看法不一。名叫拉美西斯的法老,特别是拉美西斯二世(名字的原语跟兰塞很相似),喜欢以自己的名字替很多城镇命名。另外,虽然在三角洲的城镇中发掘到一些提到兰塞城的物品,但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这些城镇就是兰塞。”(《圣经考释辞典》,G.巴特里克编,1962,第4卷,9页)

      关于兰塞到底在哪里,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每种看法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又被另一种看法取代。现今有两个地方是最多学者接纳的,一个是位于地中海沿岸城市塞得港西南56公里(35英里)的塔尼斯(现称桑哈杰尔),另一个是在塔尼斯南面约20公里(12英里)的坎提尔。值得留意的是,一份埃及文献列出地名时,塔尼斯和兰塞(佩拉美西斯)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事实上,塔尼斯出土的文物当中,有些明显来自其他地方。因此,约翰·威尔逊进一步指出:“一些刻着兰塞这名称的碑铭不一定原本就在那里。”在塔尼斯和坎提尔发现的碑铭,虽然有些提到拉美西斯二世,但这只表明两地跟这个法老有关,而不表示两地当中的一个就是圣经所说的兰塞,即以色列人早在摩西出生之前就已建造的储货城。(出1:11)正如条目兰塞的资料解释,没有多少证据证实,拉美西斯二世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那个法老。

      现代有个流行的见解,认为圣经说的以色列人过红海一事其实并不发生在红海,而是在红海北面的一个地方,因此有些人认为以色列人取道瓦迪图米拉的路线。有些学者甚至主张,以色列人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谢尔博尼斯湖或附近过海的。他们认为以色列人穿越瓦迪图米拉之后就转向北,朝海岸的方向走。这个观点跟圣经记载有直接冲突,圣经清楚指出,上帝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往非利士地去的路。(出13:17,18)另一些人也赞同以色列人穿过瓦迪图米拉的说法,却认为他们是在苏伊士以北的比特湖区过“海”的。

      红海而非“芦苇海” 最后那一种观点是基于对译作“红海”的希伯来语yam-suphʹ(扬-苏弗)的理解。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灯芯草、芦苇的海”,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以色列人所过的并不是红海的苏伊士湾,而是一片芦苇丛,一片沼泽地,就像比特湖区那样的地方。然而,持这种观点的人跟古代希腊语《七十子译本》的译者看法不一致,这部译本的译者把“扬-苏弗”译作希腊语e·ry·thraʹ thaʹlas·sa(埃里特拉·塔拉萨),字面意思是“红 海”。更重要的一点是,使徒行传的执笔者路加(引述司提反话的人)和使徒保罗提到以色列人出埃及一事时,都使用这个希腊语词来指“红海”。(徒7:36;来11:29;见红海)

      此外,如果以色列人所过的仅是一片沼泽地,那就谈不上是奇迹了,而埃及人也不可能被红海“吞灭”,更不可能被“汹涌的波涛淹没”或“像石头一样坠入深海”了。(来11:29;出15:5)后来,不仅摩西和约书亚再次提到这个惊人的奇迹,使徒保罗也说,以色列人在云中海中受浸归于摩西。这表明,以色列人完全处于水中间,两边是海水,上面和后面是云彩。(林前10:1,2)这也表明,他们所过的水域比任何可涉水而过的地方要深得多。

      要确定出埃及的路线,就得考虑两大因素:当时埃及的首都在哪里,以及以色列人所过的水域在哪里。由于《希腊语经卷》使用“红海”一词,我们大有理由相信,以色列人所过的就是红海。至于埃及的首都,最有可能的地点是孟斐斯,因为在埃及历史上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孟斐斯都是政府的所在地。(见孟斐斯)如果当时埃及的首都确实是孟斐斯,那么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起点必定离孟斐斯不远,这样摩西才能在逾越节晚上的午夜时分被召去见法老,后来又及时赶回兰塞,在尼散月十四日结束之前,出发前往疏割。(出12:29-31,37,41,42)约瑟夫斯记述了犹太最古老的传统讲法,说以色列人出发的地点在孟斐斯以北不远处。(《犹太古史》第2卷315节[15章1段])

      所谓的瓦迪图米拉路线,离孟斐斯北边太远,因此不符合圣经所记述的情况。由于这个缘故,很多早期的圣经评注家都说,以色列人所走的是穿过埃及的一条著名“朝圣”路线,比如埃哈杰路线。这条路线从开罗通往位于苏伊士湾上端的苏伊士(古代叫克利斯马,后称科尔松)。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