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服从上帝为统治者过于服从人
“我们必须服从上帝为统治者过于服从人。”
差不多二千年前,这句充满勇气的答话响彻耶路撒冷的公会。当时一群第1世纪的基督徒正受犹太的大祭司盘问。他们在殿中教导群众之际被捕。上帝的天使曾吩咐他们到圣殿宣扬上帝的道。祭司们已经警告过他们不可如此行。在这种情势之下你会顺从谁?这些基督徒对毫无疑问。他们要服从上帝过于服从人。——使徒行传5:17-32。
从那时起,在过去的许多世纪中宗教领袖们曾屡次像第1世纪的犹太祭司们一样,自己拒听真理,并且也试图阻止别人聆听。但有些人却跟从第1世纪基督徒的勇敢榜样。(马太福音23:13)十五世纪之初,约翰·胡司(John Hus, 1371-1415)被禁止在他的家乡波西米亚(现在捷克斯拉夫的一部分)传道,当时他便引用上述的话。他承认上帝和上帝的道具有至高的权威,虽然当时几乎人人都对教皇和教会唯命是从。他是怎会采取这个立场的呢?
胡司的圣经主张的渊源
约翰·胡司是由他那寡居的农家母亲养大的,所以他几经艰苦才得以受教育。他时常必须在教堂里歌唱去维持生活。虽然他并非才华横溢,却得以在布拉格大学攻读,而且后来升任大学的校长。
那时,大学里德国人和捷克人之间时常发生纷争。胡司成为捷克人方面的战士,他的影响随着他成为更雄辩的传教士而渐增。当地不稳的情势已延续了一段时期,人们纷纷议论罗马天主教的许多弊病;这种情形更因英国改革者约翰·威克里夫的著作的散布而加剧。波希米亚的改革运动并不是由英国发生的事所触发的,只不过齐驱并进而已。约翰·胡司受到约翰·威克里夫的写作所吸引,他在1407年得到的《论圣经真理》一书特别令他心折。
然而,他遭遇布拉格大主教施毕尼克的反对;大主教对胡司的传道大感不悦,且于1410年公开焚毁威克里夫的许多著作。施毕尼克跟着又禁止人在认可的教堂之外传教。胡司所主持的伯利恒教堂并未受到认可。胡司拒绝服从大主教的禁令,声称他必须“在救赎所必需的各事上顺服上帝过于顺服人”。他诉诸教皇,于是大主教把他逐出教会。但胡司并没有动摇;他发觉对圣经的更大了解使他的良心更为敏锐,使之对圣经的教训更为敏感。他引用使徒保罗对罗马人所说的话,斩钉截铁地说:“人可能虚谎,但上帝却绝不虚谎。”(罗马书3:4)国王汶塞斯罗斯支持胡司的改革运动,最后施毕尼克逃往国外,不久更含恨以终。
后来胡司指责教会策动十字军讨伐那不勒斯王,并揭发教会为这事而售卖赦罪券;他的指责影响到教士们的收入,于是对他的反对再次兴起。赦罪券准许人付出金钱以免除属世的惩罚。为了避免为城市带来难题,胡司离开布拉格而暂居乡间。在那里,他于1413年写成了《论买卖圣职》一书;这本书揭发教士们贪爱钱财及俗世的统治者给予他们的支持。胡司再次以上帝的道为立论的权威,说:“每个忠心的基督徒都应当记住不可持有任何与圣经相反的见解。”
胡司也写了一篇论文,题名为“论教会”。他在文中提出若干论点,其中之一说:“彼得在以前和现今都不是教会的元首。”他认为马太福音16:15-18的几节重要经文清楚证明耶稣基督是教会的根基和元首,而教会则是被召的信徒的全体。因此圣经中基督的律法——而非教皇的律法——才是最高的。罗马教皇其实起源于罗马皇帝的权势。
在君士坦司会议前作证
天主教会无法再容忍胡司所作的许多揭发,于是传他到君士坦司会议为他的见解答辩。会议在1414至1418年间在君士坦司湖附近举行。a国王的兄弟昔杰士蒙德皇帝保证他会安全,于是他便前往出席。但皇帝的保证原来是虚假的。他一抵达即被人逮捕,但他继续抗拒教皇和会议的权威。
会议要求胡司撤回他的理念和主张。他回答说,会议若能够按照提摩太后书3:14-16所说用圣经证明他的主张是错误的,他会乐于撤回。胡司觉得如果他含糊其词地撤销自己的主张,他的良心就会永远谴责他了。他宣称:“我的愿望一直都是,只要有人向我证明什么是来自圣经的较好教义,我便会随时放弃以前的。”他的挑战无人理会,会议中没有任何人用上帝的道向他指出他的错误。反之,会议裁定他是顽固的异端,将他送回监狱而没有讨论过圣经的任何问题。
1415年7月6日,胡司在君士坦司大教堂被正式定罪。当局不准胡司答辩所宣读的控词。他的教士职位被公开免除,他的著作则在教堂的院子里被烧去。胡司被带到郊外的一处田地,在木柱上活活烧死。他的尸灰被收起抛进莱茵河中以防止任何人保存这位殉道者的遗骸。因为胡司与威克里夫的密切关系,会议也定了改革者威克里夫的罪(当时他业已去世),下令掘坟取出他的尸体加以焚烧,然后将尸灰抛入英国的史威夫河中。后来,胡司最杰出的跟从者,布拉革的耶隆,也被烧死在木柱上。
胡司的成就
在那时代,胡司是最先有勇气反对教皇和会议的权威,并以圣经为最高权威的人之一。他由此发起了提倡人权,争取良心和言论自由的运动。
百多年之后,马丁路德在德国被控提倡威克里夫和胡司的谬误主张。路德无疑与胡司怀有相同的基本见解,正如他当时说:“除非圣经和理智证明我不对——我并不接纳教皇和会议的权威,因他们根本自相矛盾——我的良心只听命于上帝的道。”也许由于这缘故,他说:“我们都是胡司派,只是不自觉而已。”
胡司、威克里夫和路德确曾复兴了很多早期基督徒的信仰。当然,他们并没有将所有纯正的道理恢复过来,因为在那时代驱散许多世纪的黑暗绝非易事。然而,他们都同意一件重要的事:上帝的道必须居于首位,不管人的意见是什么。早期的基督徒怀有与此相同的开明观点,因为他们曾受主耶稣基督亲自教导。——约翰福音17:17;18:37。
今日,基督徒必须采取同样的立场。我们的处境比以往各世纪的人有利得多。首先,我们可以读到许多种文字的圣经。其次,在这世界末期中,圣灵已指引敏于响应的人对圣经获得更大的了解。你已接纳这样的了解吗?若然,你便会毫不犹豫地采纳胡司曾大力提倡的原则。今日,有数目比过往历史上任何时期大得多的人正按照使徒的话而生活:“我们必须服从上帝为统治者过于服从人。”——使徒行传5:29,《新世》。
[脚注]
a 会议是各主教和天主教会的其他领袖的聚会,目的是要考虑和作出有关教义、条例和其他事情的决定。历史上有若干个这样的会议为罗马天主教会所认可。
[第22页的图片]
约翰·胡司
[第24页的图片]
捷克文圣经,如以上所示的1579年版,今日为收藏家所珍视。约翰·胡司被烧死在木柱上,因为他重视圣经的教训过于人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