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6
论点编排合乎逻辑
你的演讲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论点的编排才会合乎逻辑。你的目标纯粹是向听众讲述某个信仰、某种待人接物的态度、某种行为或生活方式吗?是要证明或者反驳某种见解吗?还是要帮助人赏识某件事的价值,或者鼓励人做某件事呢?不论你是向一个人讲解,还是向一大群人演讲,要发挥最佳的效果,就得考虑他们对话题或讲题有多深的认识、有什么看法。做好这些准备工夫后,你要用适当的方式编排论点,好叫演讲能达到原定的目标。
使徒行传9:22说,扫罗(即保罗)在大马士革传道的时候,“用合乎逻辑的话证明耶稣是基督”。他的话怎样合乎逻辑呢?从保罗后来在安提阿和帖撒罗尼迦的传道活动就可见一斑。看来他首先基于以下两个事实提出论据:一、犹太人接纳《希伯来语经卷》;二、他们深信这些经卷里有关弥赛亚的预言。接着,保罗引述这些经文里谈到弥赛亚的生平和传道职务的部分,用来跟耶稣实际的经历和事迹作一个比照,最后提出一个明显的结论——耶稣就是基督,也就是弥赛亚。(使徒行传13:16-41;17:2,3)你用合乎逻辑的方式讲解圣经真理,就能说服别人。
编排论点的方式 演讲的论点可以用几种合乎逻辑的方式编排起来。有时混合采用也有好处。以下是几种可行的编排方式。
论题次序 这个方法是把演讲分为几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助于达到演讲的目标。各个部分可以是主要论点,是理解主题所不可少的;也可以是正面或反面的论据。你可以按照听众或演讲目标而增减论点,只要论点切题就行了。
请看看一个例子。简略论述上帝的圣名时,可以谈论以下三点:(1)为什么认识上帝的名很重要?(2)上帝的名字是什么?(3)我们怎样做才算是尊重上帝的名。
“忠信睿智的奴隶”编写了一些书刊,用来主持圣经研究,我们分析这些书刊的写法,就会更清楚怎样按论题次序编排资料。(马太福音24:45)这些书刊通常都分了章,每章一个题目,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圣经的基本真理;篇幅较长的,都有不同的标题,一来可以让读者知道下文的概要,二来可以勾勒出全章的结构。
因果次序 罗列因果,也是合乎逻辑的编排方式。
你对一两个人说话也好,向一群人演讲也好,如果希望他们认真想清楚做某些事的结果,采用因果次序发挥论点都会很有效。箴言第7章是个很好的例子。经文生动地描述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人由于“心中不智”(原因),被妓女勾引而误入歧途(结果)。——箴言7:7。
如果要让是非黑白更加鲜明,你可以一方面指出不理会耶和华指引的人怎样饱尝恶果,另一方面说明听从耶和华的人怎样享有幸福,让听者自行比较。摩西在耶和华的灵启示下,也用过这个方法。当时以色列人快要进入应许之地,摩西向他们指出,顺服与悖逆的人会各有什么不同的结局。——申命记28章。
有时,首先 提出一个具体情况(结果),然后分析事情的起因(原因),这样由果推因,效果可能更好。这种方法往往要结合下一种编排方式来使用。
解决难题 我们向人传道的时候,如果能提出对方所关注的难题,然后讲出叫人满意的解决方法,对方可能会更乐于聆听。你可以主动提出某个难题,或者回答由对方提出的疑问。
可以论述的难题,包括人类不免衰老和死亡、社会充满罪恶、世上充斥着不公正的事等。这些难题都是显而易见的,不用花时间证明。你可以直接提到一个难题,然后根据圣经说出解决方法。
有些难题可能是个人的,例如单亲父母所遇到的困难、患重病的人所经历的挫折感,或者对方由于被人欺负而受苦。你要听清楚对方怎样说,才能提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对于这一切难题,圣经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指引。但引经前要先想清楚对方的需要。你的话必须切合实际,对方才能真正得益。要明确告诉对方,你所讲的,是即时的纾解措施,还是长远的解决方法。如果难题不可能在这个制度里解决,你就要告诉对方怎样忍耐下去。换句话说,你所引用的经文应该确实能充分支持你的话,否则对方就会觉得你的话不合逻辑了。
时间次序 有些资料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来论述。例如在出埃及记里,十场灾殃是照着先后次序记载的。在希伯来书11章,使徒保罗按照年代的先后,列举古代忠心人物的事迹。
无论你要叙述的是近代的历史还是圣经的事迹,顺着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来讲,都有助于使听众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因此,这种编排方法可以跟因果次序一起运用。如果你要讲解圣经预告未来会发生的事件,希望听众能明白和记得清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时间的先后来论述。
运用时间次序,不一定总是从最早的事说起。有时,先谈谈事件中某个特别戏剧化的时刻,可能更吸引人。例如,我们讲述上帝某个忠仆的个人经历时,不妨首先提到,当事人有一次在紧守忠义方面受到严峻的考验。引起听众的兴趣后,你可以再从头叙述事情的始末。
只采用切题的资料 不论你用什么方法编排演讲的内容,都要肯定资料没有离题。选材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演讲的主题和听众的背景。某一个论点,对有些人来说是必须讲的,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老生常谈。此外,你也要肯定所有资料都有助于达到演讲的目标。如果不能,再有趣的资料也不会对听众有什么益处。
搜集参考资料时,你可能找到不少切题而且很有意思的资料。那么,你应该选用多少资料呢?如果你选材过量,使听众应接不暇,就会适得其反。精选要点、适当编排,比起发连珠炮般不断提出不同的论点,更有助于记忆。但这不是说,讲者完全不可以谈及有趣的次要论点。要留意的是,不要喧宾夺主。请留意马可福音7:3,4和约翰福音4:1-3,7-9怎样恰当地补充一些细节。
从一个论点转到另一个论点时,不要忽然转变话题,叫听众跟不上。论点与论点之间需要有适当的衔接,才能有效地彼此配合。你可以用几个字或一两句话,说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很多语言里,一两个有连接作用的词语,已足以表达前后两个论点之间的关系。
你只要选用切题的资料,而且按逻辑编排,你的演讲就会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