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生活费用危机发生?警醒!1989年 | 11月8日
-
-
物价波动。近年来在石油、金属和其他基本商品的价格大幅度波动。1970年代的油价突然急升促成了普世通胀和带动世界经济不景。没有产油的第三世界诸国所受的打击尤大。
1980年代,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暴跌。这件事严重打击经济较弱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收入主要依靠这些商品的出口。例如墨西哥和尼日利亚这两个主要依靠石油出口的国家便由于油价暴跌而经历到生活水准的暴降。这样的价格波动能够使甚至最健全的经济计划也完全失效。
短视的政府用钱方式
军费开销。1987年全球军费总开销估计约达一万亿美元,相等于每分钟耗资180万美元!不但富裕国家把巨量金钱浪费在军备之上;世上有些最穷的国家也计划每年增加百分之10的国防经费。
经济学家盖伯瑞斯(John Galbraith)解释第三世界军费开销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说:‘军备消费的支付者乃是穷人中的穷人。当局把原本预定用来改善生活费用的非军事投资转作购买军备之用,不惜连面包本身也牺牲了。’
‘白象’计划。据说曾有一个暹罗王惯常赐一头白象给他所不喜欢的朝臣。既然白象被视为神物,就不能让它劳作。结果,豢养白象足以为倒霉的受礼者带来经济破产。西方各国近年来无意中扮演了暹罗王的角色。他们的经援计划包括庞大的科技工程,受惠国却连维修的能力也没有。
这些昂贵而不切实际的‘白象’在贫穷国家中屡见不鲜:豪华的机场,但升降的飞机极少;漂亮的面包房,但因缺乏面粉而烘不出面包;巨大的混凝土工厂,但因缺乏维修而经常损坏。
第三世界的政府有时自寻烦恼;他们大量举债,把金钱滥用在浪费的工程上,例如水力发电计划、核电厂,甚或新首都计划等。
人口增长
在世上许多国家里,人口的急剧增长促成了生活水准低降。房屋、职业、学校,甚至粮食生产都无法赶上不断增加的需求。例如,墨西哥由于人口迅速增长,每年要制造100万个职位才能使失业率不致上升。在多个非洲国家中,激增的人口——蜂拥到各城市以致情形更为恶化——使粮食入口在过去十年间增至以往的三倍,生活水准亦大为降低。有些绝望的父亲由于找不到职业来供养庞大的家庭,便索性抛弃家人,甚或自寻短见。
-
-
为什么有生活费用危机发生?警醒!1989年 | 11月8日
-
-
[第8页的附栏]
债务的难题
国家债务
在许多地方,政府的开销大大超过收入。这种大量举债的政策导致庞大的赤字预算,往往累积至多年之久,它称为国家债务。为了偿还债项和利息,政府不得不继续举债,这又进一步调高利率和助长通胀。此外,正如《时代》杂志解释,各政府均不愿节省开销,因为‘选民究竟是人,都希望多点福利和少点纳税;政客则由于是政客,所以要顾忌到[选民的意愿]。’是故,精打细算的日子遂被延搁起来,生活费用依然上涨。
国际债务
为了种种理由,有些国家输入货物和服务多于输出货物和服务,结果造成贸易赤字。不足之数要用别国所接受的通货来偿还,通常是美元或其他强势货币。这些款项必须从储备金中抽出或从外国借入。国家的储备金若是少到危险程度,借款又无法获得,政府就可能不得不限制输入或把通货贬值。两种方法都可使输入货品的价格急激上扬,其中也许包括不少对工业和消费者均同样必需的物品。
第三世界诸国特多贸易差额的难题,因为在大多数例子上,它们输出货品的价值急剧下降。例如,在1960年,一吨咖啡的价值可以购买37吨肥料,但到1982年却只能买16吨。类似的情形也见于可可、茶叶、棉、铜、锡和其他主要产品方面。这些都是低发展国家的主要输出品。不利的贸易条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所无法控制的;主要是由于这种打击的缘故,到了1987年,这些国家所欠的外债已达到一万亿美元的庞大数字。这样的重担大大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复苏,甚至威胁到若干政府的稳定。
《纽约时报》在不久之前评论说:‘拉丁美洲所共同面对的难题是债务问题。……各政府认为这乃是使它们声望日降的首因,而且是对它们的前途深具影响的主要政治因素。’
[第7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世界通货膨胀率1980-85年
(基于《经济学家周刊》出版之“世界统计数字”)
■ 0 至 15%
■ 15 至 30%
■ 30 至 100%
■ 100%以上
■ 数字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