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生物的惊人设计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1章

      生物的惊人设计

      1,2.(甲)什么事证明科学家们认为有设计者的必要?(乙)但是他们又怎样一反常态?

      当考古学家在地底发掘到一块尖锐的三角形燧石时,他们断定必然是有人设计出来,作为箭头用的。科学家们同意,这样有目的而设计出来的东西,决不能巧合产生。

      2 可是,话一转到生物身上,同一种推理方法就往往被人撇在脑后。设计者被人看作不必要。然而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或者只是它那遗传密码内的脱氧核糖核酸,就已经比一块尖锐的燧石复杂得多了。尽管如此,进化论者仍坚持说这些东西没有设计者,不过由一连串巧合事件模铸而成罢了。

      3.达尔文明白到非有什么不行?他试图怎样达到这个条件?

      3 可是达尔文明白到非有一股设计的力量不行,于是委托‘天然选择’代办。他说:“天然选择每天、每点钟都在审视全世界,看看有任何微小的变异没有,然后舍劣取优,把优的都加起来。”1 可是,这个看法却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4.有关天然选择的见解发生什么变化?

      4 史蒂文·古尔德报道说现在有许多当代进化论者认为实质上的变化“可能不会经过天然选择,而是漫无目的地在各处发生的。”2 戈登·泰勒也有这个看法,他说:“天然选择解释了事情的一小部分,但是大部分仍旧没有解释。”3 地质学家戴维·罗普说:“除了天然选择之外,现时比较重要的另一办法就是纯粹的巧合作用。”4 但是“纯粹的巧合”可以充当设计者吗?它能够产生出生命的复杂结构吗?

      5.关于设计和设计的来源,一位进化论学家承认什么?

      5 进化论学家理查德·卢恩丁承认,有机体“看来是经过精思巧构设计出来的”。所以有些科学家认为生物是“证明有一位至高无上的设计者的主要证据”。5 这些证据值得看看。

      渺小的东西

      6.单细胞有机体果真很简单吗?

      6 先谈谈最小的生物:单细胞有机体。一位生物学家说单细胞动物能够“抓食物吃、消化食物、排泄废料、到处移动、建造房子、进行性活动”,而且,“虽然没有体素、没有器官、没有心脏、没有脑袋,但是其实人有什么,它们全都有了。”6

      7.硅藻怎样制造玻璃?为了什么目的?硅藻对于海中生物有多重要?

      7 硅藻是一种单细胞有机体,它从海水中吸收硅和氧而造出玻璃,用来筑成微小的“药丸盒”盛载叶绿素。一位科学家对于硅藻的重要和美丽赞赏道:“海中一切生物所需要的食物,有九成是由这些藏在宝盒里的绿叶出产的。”硅藻的食物价值大部分在于它的油,而这种油同时也有助于硅藻在水面附近浮游,让其中的叶绿素可以多晒太阳。

      8.硅藻以什么复杂的外形为装饰?

      8 同一位科学家说,硅藻那些精美的玻璃盒子装饰,原来“形状千奇百怪——有圆形、方形、盾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而上面总有精雕细镂的蚀刻几何图案。这种刻在纯玻璃上的细工装饰,手艺如此工巧,以至人的一根头发,也要纵长地切成四百条丝才可以挤进缝隙里。”7

      9.放射目所筑的房子有多复杂?

      9 有一种深海动物叫做放射目,能制造玻璃,用以构成“旭日形首饰般的玻璃体,中央的水晶玻璃球仿佛放射着透明的细长条子。”另一种构造是:“一条条玻璃支杆组合成一个个六角形,进而织成简单的网状半球体。”关于某一种具有构造能力的微生物,有人说:“对这个超级建筑师说来,只有一个网状半球体绝对不行;必须有三个网织品般的玻璃半球体,一个套一个才行。”8 如此精妙的设计实在难以言喻——非有图解不成。

      10,11.(甲)海绵动物是什么?海绵动物完全破碎时,个别的细胞会怎样?(乙)进化论者不能解答有关海绵动物骨骼的什么问题?可是我们知道什么?

      10 海绵动物由数以百万计的细胞构成,但这些细胞只分成几个不同的种类。一本大学教科书说:“这些细胞并不是组成体素和器官的,然而细胞与细胞之间有一种默契,使它们有组织地结合在一起。”9 如果拿海绵在一块布上捣烂,使它透到布的另一边,把它数以百万计的细胞都压开来的话,细胞也能复合,重新构成海绵。海绵能建造极精美的玻璃骨骼。最令人叹赏的一种叫做‘维纳斯女神的花篮子’。

      11 关于这种海绵,一位科学家说:“一副复杂的海绵骨骼,例如名叫[维纳斯女神的花篮子]那种由硅石骨针构成的骨骼,看起来简直不可想象。半独立的微生物细胞怎么能合作分泌出千万条玻璃质的针丝,编成这样玲珑剔透的格子花样呢?我们不知道。”10 有一件事我们倒知道:设计者不可能是巧合的机会。

      合作关系

      12.共生现象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2 一个很常见的情形是:两种有机体看来是设计成要一同生存的。这样的合作关系就是共生现象的例子。某些无花果树和黄蜂要互相倚靠才能繁殖。白蚁能蛀木,却需要借助于体内的原生动物才能加以消化。同样,牛、山羊、骆驼要不是得到活在体内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帮助,就不能消化草的纤维质了。一项报告指出:“牛胃里进行这种消化的部位,容量达到100夸脱(约95升)左右——而每一滴[胃液]都含有100亿个微生物。”11藻和真菌合伙成为地衣;只有这样才能在光秃秃的岩石上生长,开始把石头化为泥土。

      13.螫人蚁和金合欢树之间的合作关系引起什么问题?

      13 螫人蚁寄生在金合欢树的空心刺里。它们防止食叶昆虫在树上栖身;有藤蔓企图攀树的话,它们就把藤蔓割死。另一方面,树则分泌一种很合蚂蚁口味的甜汁,同时也结出一种小假果作为蚁的食物。到底是蚁先保护树,然后树报之以果;还是树为蚁造果,然后蚁以保护来酬谢树呢?抑或是一切都碰巧同时发生呢?

      14.花卉利用什么特殊的物资和装置去吸引昆虫来授粉?

      14 这样的合作,在昆虫和花之间十分常见。昆虫给花授粉,花则以花粉、花蜜滋养昆虫。有些花出产两种花粉,一种使种子受精,另一种是中性的,却可供到访的昆虫享用。许多花都有特殊的记号和气味,引导昆虫找到花蜜。在找蜜途中,昆虫就给花授粉。有些花具备触发装置。昆虫一触到装置就会被盛满花粉的花药迎头拍打。

      15.美洲马兜铃怎样确保发生异花授粉?这引起什么问题?

      15 举例说,美洲马兜铃不能自花授粉,而需要昆虫带来另一朵花的花粉。这种植物的叶呈管状,围绕花朵,叶上有一层蜡。昆虫被花香吸引,降落叶上,随即滑下滑溜溜的叶面,直入下面的小室。在那里,成熟的柱头黏了昆虫带进来的花粉,发生授粉。可是,昆虫被小室里的毛和蜡壁困住,要再过三天,等本花的花粉成熟了,撒在昆虫身上,然后毛才会枯萎,而蜡面的滑道也弯至差不多水平位置。于是昆虫走出来,身上添了新花粉,飞到另一朵马兜铃里授粉。昆虫要留宿三天倒不介意,因为它们大可尽情享用预留给它们的花蜜。这一切都是碰巧发生的吗?还是经过有智力的设计而发生的?

      16.有些奥弗里斯兰和提桶兰怎样使自己授粉?

      16 有几种奥弗里斯兰(Ophrys),花瓣上有雌性黄蜂的图案,眼睛、触角、翅膀俱备。花还散发出雌蜂处于交配状态时的气味!雄蜂满以为是来交配,结果却只是给花授粉。另一种兰——‘提桶兰’——含有发过酵的花蜜,能使蜜蜂的腿摇摇晃晃;于是蜜蜂失足滑进一桶液体里,而惟一的逃脱办法是从一根棒底下爬出去,爬的时候棒就把花粉撒在蜜蜂身上。

      大自然的“工厂”

      17.叶子和根怎样合作滋养植物?

      17 全世界的粮食直接或间接都是从植物的绿叶来的。可是植物若没有微小的根,就不能发挥功用。数以百万计的小根在土里蜿蜒,每一条末端都装有护罩,而每一个罩子上都有润滑油。水分和矿物就通过滑罩后面的根毛渗进根里,沿白木质内的微细孔道透到叶子。叶子制造糖和氨基酸。这些养分最后布及全树,直到树根。

      18.(甲)水怎样由根抽送到叶子?什么事实表明这个系统足够有余?(乙)什么叫蒸腾作用?这怎样促进水的循环?

      18 花草、树木的循环系统有一些特点十分稀奇,连许多科学家也觉得差不多是奇迹。首先,水怎么能抽送到离地面数十米高呢?起初根压使水向上渗,但是一到树干,就有另一种机能接替了。水分子因为有内聚力而集结在一起。由于有内聚力,树叶的水分一蒸发,微细的水柱就给抽上来,好像拉绳子般——“绳子”由根及叶,拉上去的速度达到每小时60米。据说,这个系统的抽水力可以应付大约三公里高的巨树!随着多余的水分从树叶蒸发(这叫蒸腾作用),亿万吨水也就通过循环回到空气中,然后再次落下为雨——这个系统真是设计得天衣无缝!

      19.某几种根和某些细菌之间的合作关系发挥什么重要的功用?

      19 这还不止。叶子需要土里的硝酸根和亚硝酸根才可以制造作用重大的氨基酸。这些化合物一部分由闪电和某些游离细菌送进土里。另外,荚果也制造适量的含氮化合物——荚果包括豌豆、三叶草、别的豆形果实和苜蓿。某些细菌钻进这几种植物的根,于是根给细菌以碳水化合物,而细菌则把土里的氮转变、固定成可吸收的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年产大约每公顷220公斤。

      20.(甲)光合作用怎样发生?在哪里发生?谁明白其中的过程?(乙)一位生物学家对光合作用有什么看法?(丙)绿色植物堪称为什么?它们有什么优点?有什么问题值得提出?

      20 此外还有更多妙处。绿叶从太阳吸取能,从空气吸取二氧化碳,用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制造出糖和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发生在称为叶绿体的细胞体里——它们如此细小,以至句末的句号也能容纳超过40万粒。科学家并不完全明白这个过程。一位生物学家说:“光合作用牵涉到大约70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它的确是奇迹。”12 有人把绿色植物誉为大自然的“工厂”——美观、宁静、不造成污染、产生氧气、推动水的循环、给全世界供应食物。这是碰巧发生的吗?这种论调真的可信吗?

      21,22.(甲)两位著名的科学家说了什么话为自然界的智慧作证?(乙)在这件事上,圣经作出什么推论?

      21 有些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觉得这种论调难以置信。他们在自然界中觉察到智慧。荣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罗伯特·米利肯虽然相信进化,却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这样说:“我们的结局,有神明布置好了。……在我看来,纯粹的物质主义哲学是愚昧的巅峰。历代智士无不目睹足够明证,而至少态度虔诚。”他在演词中引述爱因斯坦的名言,说他“对于大自然所显露的灵慧,连最微末的部分,也只是虚心地尝试理解而已。”13

      22 设计的证据在我们四面八方,品类无穷、错综复杂得令人惊叹,显示出超凡入圣的智慧。圣经也表达了这个结论,指出设计的功劳应当归于一位创造者;他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20。

      23.诗篇作者表达什么合理的结论?

      23 在我们四周的生物里,设计的证据如此浩瀚,假如说这尽是盲目巧合所致,似乎是“无可推诿”的了。所以,诗篇作者把成就归功于睿智的造物主并非不合理:“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那里有海,又大又广,其中有无数的动物,大小活物都有。”——诗篇104:24,25。

  • 生物的惊人设计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48,149页的附栏或图片]

      种子的奇异设计

      种子成熟待发!

      植物有种种色色散播种子的精巧设计!兰籽轻如浮尘。蒲公英的种子装有降落伞。枫树的种子长有翅膀,能像蝴蝶般振翼而去。有些水栽植物给种子装上充气浮囊,可以浮游而去。

      某些植物有豆荚,会倏地爆开,把种子发射出来。榛子的种子很滑溜,先被果实挤住,然后弹出来,好像小孩用拇指和食指弹瓜子一样。喷籽黄瓜利用水力学原理。黄瓜生长时,瓜皮向内越长越厚,流质的瓜心压力越来越大;种子成熟时,压力大到连茎也爆出来,俨如瓶子的软木塞一般,于是种子也发射出来。

      [图片]

      蒲公英

      枫树

      喷籽黄瓜

      能测录雨量的种子

      某些沙漠年生植物的种子,非等到下了10毫米以上的雨不发芽。它们看来还知道水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如果是从上而下的雨就发芽;如果是从下面渗上来的水却总不发芽。泥土里含有一些盐类物质防止种子发芽。只有下雨才能把盐滤去。由下面吸上来的水不能把盐滤清。

      这些沙漠年生植物要是在小雨过后便开始生长,那就会死的。必须下一场大雨,泥土才贮够水分,到天旱时保护植物。所以它们待雨而长。巧合——抑或设计?

      籽微树巨

      体积最小的种子之一竟然包孕着地球上最巨大的生物——硕大无朋的红杉树。它能长至100米高。在离地1.2米处,树的直径可达10米。光是一棵树的木材已足够建造有六个房间的房子50幢。60厘米厚的树皮含有驱除昆虫的鞣酸,而且质地松软、由纤维构成,防火力和石棉不相上下。树根占地1.2至1.6公顷。寿命超过3000年。

      可是千千万万散落如雨的红杉种子比针头大不了多少;种子周围长出小翼。渺小的人站在红杉底下,只能默默举目,凝望古树参天的巍峨景象。如果认为这么雄伟的巨树和包孕它的微细种子并不是经过设计制作而成的,那说得通吗?

  • 生物的惊人设计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50页的附栏或图片]

      歌艺奇才

      模仿鸟以善拟物声见称。有一只鸟在一小时内模仿了55种别的鸟鸣声。但是最叫人屏气凝神的还是鸟儿自谱自唱时那悠扬动听的嗓音。这样的歌声当然远远超越了宣告领空范围所需的几下简单啼叫。这岂不是为鸟儿的享受——和我们的乐趣而安排的吗?

      南美洲的鹪鹩同样令人叫绝。交配的两只鸟善于二重唱;某些别的热带鸟也有这个本领。它们的演唱功夫不同凡响,就如一本参考书所说:“雌雄和鸣时可能同声唱出数曲,也可能交替唱出不同的曲子或者同一首曲子的不同部分。它们可能这么合拍无误,以至全曲听起来正像一鸟独唱。”a 雌雄双偶以婉转缠绵的歌曲互诉心声,多么美妙啊!这只是意外发生的事情吗?

  • 是谁首先发明的?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2章

      是谁首先发明的?

      1.一位生物学家怎样论及发明东西的人?

      有一位生物学家说:“我们自以为是发明家,我觉得有问题;我们不过是重演故伎而已。”1 发明东西的人常常只是在重复动植物数千年来一直做着的事情。模仿生物十分流行,甚至有了专门的名目——‘仿生学’。

      2.另一位科学家在人类科技和自然界科技之间作了什么比较?

      2 另一位科学家说,人类科技所有基本的范畴,差不多全都“在人的脑子还未学会明白和掌握其功用之前……早由生物加以开辟、善用了”。有趣地,他补充说:“在许多方面,人类科技仍旧远远赶不上自然界。”2

      3.在考虑仿生学的实例时,应该记住什么问题?

      3 当你仔细想想人类发明家所尝试模仿的生物复杂机能时,你觉得认为这都是仅凭巧合发生的想法合理吗?何况事情并非只发生一次,而是在毫无关联的生物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次呢?根据经验,这样精致的设计岂不是只有高明的设计者才能制造出来吗?你真的认为单凭巧合就能产生出到后来只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能模仿的东西吗?请记住这些问题,考虑下列实例:

      4.(甲)白蚁怎样使家室凉快?(乙)有什么问题科学家不能解答?

      4 空气调节:现代科技使许多人的家室凉快。但是很久以前,白蚁也懂得使家室凉快,到现在还是一样。它们的巢筑在大土墩的中央。暖空气从巢窝往上升,进入接近地面的气道网。在那里混浊的空气通过多孔的土壁扩散出去;清凉、新鲜的空气则由外面透进来,下沉到土墩底部的气室中。然后空气由气室流通到巢窝。有些土墩底部有孔,可让新鲜空气透入。在天气炎热时,从地底渗上来的水蒸发使空气冷却。千千万万瞎眼的工人怎样分工合作筑成如此设计巧妙的建造物呢?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答道:“它们明明显示出类似集体智力的现象——这是个谜。”3

      5-8.设计飞机的人从鸟翼学到什么?

      5 飞机:多年来研究鸟翼的成果对于飞机翼的设计大有贡献。鸟翼弯曲提供浮力,有利于抵消向下的重力。可是如果翅膀过度倾侧,就有速度减慢的危险。为了防止失速,翅膀的前端有羽毛构成襟翼或阻力板,随着翅膀倾侧度增加而突然翘起(1,2)。这些阻力板防止主要气流与翼面分离,从而保持浮力。

      6 另一种用来控制湍流和防止失速下坠的设施,就是小翼(3)。这是一小束羽毛,鸟儿可以把它像拇指般举起来。

      7 鸟类和飞机的翅膀末端都有旋涡形成而造成阻力。鸟类用两个方法减少阻力。有些鸟,例如雨燕和信天翁,翅膀修长,翼尖细小。这种设计可以消除大部分旋涡。别的鸟,例如大鹰和兀鹰,翅膀宽阔而造成很大的旋涡,但鸟只要把翅膀末端的翼梢羽毛像手指般展开,旋涡就可以避免了。这么一来,无锋的末端就变成几个狭小的尖端,减少旋涡和阻力(4)。

      8 这样的设施,设计飞机的人采纳了不少。机翼弯曲提供浮力。各种阻力板和凸出物可以用来控制气流或用作制动器。有些小型飞机装上与翼面成直角的平板,好减少翼梢阻力。可是,飞机翼仍旧比不上鸟翼上的工程学杰作。

      9.在使用防冻剂方面,哪些动物和植物比人捷足先登?这些生物的防冻剂功效有多大?

      9 防冻剂:人在汽车引擎的水箱里放入乙二醇作为防冻剂。可是某些微型植物懂得用化学作用差不多的丙三醇,避免在南极洲的湖上冻结。能在气温摄氏零下20度存活的昆虫,体内也有防冻剂。有些鱼自制防冻剂,以便在南极冰冷的水中生存。有些树能抵御摄氏零下40度的气温,因为树里含有“非常纯净的水,连一点可让冰在上面结晶的灰尘都没有。”4

      10.某些水甲虫怎样自制和使用水下呼吸装置?

      10 水下呼吸:人们把一瓶瓶空气捆在背上,可以在水中维持差不多一小时。某些水甲虫采用更简便的办法,而且在水中维持更久。它们抓住一个气泡,然后潜入水中。气泡的作用像肺,把甲虫排出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发散,又拿溶在水里的氧给甲虫用。

      11.生物时钟在自然界中有多普遍?有什么例子?

      11 时钟:远在人类会用日规之前很久,生物体内的时钟已在准确地计时了。有一种微型植物叫硅藻,落潮的时候在海边的湿沙里冒出来,涨潮的时候就再次钻进沙里。可是在实验室中没有潮汐涨退的沙堆里,它们的时钟仍旧使它们配合潮汐的时间上来下去。招潮蟹在低潮时变深色出来,高潮时则变浅色退回洞穴里。在离开海洋的实验室中,它们仍然按着潮汐涨退的时间分别变浅变深。飞鸟能利用太阳和星宿的位置航行,而这些天体的位置是按时转变的。飞鸟一定有内在时钟去抵消这种转变。(耶利米书8:7)由微型植物到人,有千千万万的内在时钟在运转。

      12.人类从何时起使用粗制的罗盘?可是罗盘如何老早就有生物使用?

      12 罗盘:在13世纪左右,人开始懂得把一枚磁针浮在一盘水上——成了一个粗制的罗盘。但是这并不算新。细菌内有一串串磁铁矿的微粒,大小刚好能构成指南针。这些微粒指导细菌找到合适的环境。许多别的生物体内都含有磁铁矿——飞鸟、蜜蜂、海豚、软体动物等。实验显示通信鸽能借着感觉地球的磁场而飞回家去。现在一般研究者都同意,移栖鸟找寻方向的一个方法就是利用脑袋里的磁性罗盘。

      13.(甲)红树怎么能在咸水中存活?(乙)哪些动物能喝海水?怎么能够?

      13 脱盐:人要建筑庞大的工厂把海水的盐分去掉。红树有汲海水的根,而利用薄膜把海水的盐分过滤出去。有一种红树——海榄——利用藏于叶子隐蔽面的腺排除多余的盐分。有些海鸟,例如鸥、鹈鹕、鸬鹚、信天翁和海燕,能喝海水而利用头部的腺除掉流入血液的多余盐分。此外,企鹅、海龟和海鬣蜥都能喝咸水而去掉过量的盐。

      14.能发电的生物有什么例子?

      14 发电:有500种电鱼具备电池。非洲鲶鱼能产生350伏特的电压。北大西洋的巨型电鹞鱼能发出电压达到60伏特的50安培脉冲。南美洲电鳗发出的电震,根据测计高达886伏特。一位化学家说:“在鱼类当中,现在已知的有属于十一科的鱼种具有电器官。”5

      15.动物从事哪几种耕作活动?

      15 耕作:自古以来人一直种田、畜牧。可是远早于此,能切叶的蚂蚁已懂园艺了。它们把树叶和粪肥混合起来,种植真菌为食。有些蚂蚁饲养蚜虫,从它们身上挤取甘甜的蜜露,甚至筑棚子掩护它们。会收获的蚂蚁把种子贮藏在地下粮仓里。(箴言6:6-8)一种甲虫能修剪含羞草。鼠兔和土拨鼠能把草剪下来、晒干、收藏。

      16.(甲)海龟、某些鸟和鳄鱼怎样孵卵?(乙)为什么雄性矮桉鸟的任务极具挑战性?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16 孵卵:人能制造孵卵器孵化鸟蛋,但在这方面人是迟来者。海龟和某些鸟在暖和的沙里生蛋,以便孵化。别的鸟在温暖的火山灰里下蛋而有利于孵化。有时鳄鱼用腐朽的植物覆盖卵子,因为腐物能生热。可是在这方面,雄性的矮桉鸟堪称专家。它先挖一个大洞,用植物填满,然后盖上沙。草木发酵生热,使土堆暖和,雌鸟于是每星期在土堆里下一只蛋,前后延续六个月光景;雄鸟则不时把喙探进土堆里测试温度。它借着增减沙量,不论天气在零度以下抑或非常炎热,都能使这个孵卵器保持摄氏33度的温度。

      17.章鱼和鱿鱼怎样应用喷射推进?哪些毫无关联的动物也会使用喷射推进?

      17 喷射推进:今天乘坐飞机,很可能就是经历喷射推进了。许多种动物也利用喷射推进的原理,而且自古已然。章鱼、鱿鱼在这方面特别擅长。它们把水吸进一个特别的腔子里,然后用强有力的肌肉把水射出来而迅速推进。利用喷射推进的生物还有:鹦鹉螺、扇贝、海蜇、蜻蜓幼虫,连某些深海浮游生物也有这种本事。

      18.在许多发光的动植物中,这里举出哪几样?从哪方面说来,它们的灯比人的灯效率更高?

      18 照明:托马斯·爱迪生被人誉为灯泡的发明者。可是灯泡的效率并不很高,因为它会发热,从而失掉能量。萤火虫那一闪一灭的灯却胜人一筹。它们发出冷光,一点能量也不会散失掉。许多海绵动物、真菌、细菌和蠕虫都烁烁放光。其中一种叫火车虫,貌似一列小型火车在前进,装有红色的“前灯”和11对白色或淡绿色的“窗子”。许多种鱼都有灯:闪光鱼、𩽾𩾌、灯笼鱼、蝰鱼和星群鱼,此外还有很多。在海洋浪花里发亮闪耀的微生物数以百万计。

      19.人会造纸之前很久,谁已有这个本领?一种会造纸的生物怎样给家室安上隔热装置?

      19 造纸:数千年前埃及人会造纸。尽管如此,他们远远比黄蜂、黄色胡蜂和大黄蜂落后。这些有翼工人嚼碎朽木,制造出一种灰色的纸,用以筑巢。大黄蜂把自己的大圆巢挂在树上。巢的外墙是由许多重坚韧的纸构成的,层与层之间有密封的气隙。蜂巢于是能抗热御寒,效用及得上厚40厘米的砖墙。

      20.有一种细菌是怎样移动的?科学家对此有什么感想?

      20 轮转机器:在制造轮转机器方面,细菌比人类早了许多个千载。有一种细菌生出毛发似的细丝,扭拈成坚硬的螺旋,好像拔瓶塞用的螺丝锥。细菌使这个螺丝锥旋转起来,像汽船的螺旋桨一般向前推进。它甚至能倒转机器旋转的方向呢!可是,科学家不能完全明白它的运作。一份报告声称这种细菌前进时能达到相等于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并且说“车轮其实是大自然发明的”。6 一位研究者下结论说:“生物学上最离奇的构思之一竟然成了事实:大自然果真制造了一台轮转机器,联轴器、旋转轴、轴承、旋转传动系统式式俱备。”7

      21.几种完全没有关联的动物怎样应用声纳?

      21 声纳:蝙蝠和海豚所用的声纳(声波导航测距系统)比人类仿制出来的系统优越。在黑暗的房间里,尽管有很多细线由一边挂到另一边,蝙蝠也可以飞来飞去而从不触到线条。它们发出的超声频讯号在这些物体上反射回到蝙蝠那里,它们就利用回响定位法避开物件。海豚和鲸在水中使用同样的原理。油鸱在进出栖息的黑洞时,发出尖锐的唧唧声去领路。

      22.几种完全不同、毫无关联的动物怎样应用潜艇所用的压舱物原理?

      22 潜艇:在人还没有发明潜艇之前,已经有很多潜艇存在了。微细的放射目在原生质里有小滴的油,用来调节重量,从而在海洋里上升下沉。鱼使鱼鳔里的气体透出透入而改变浮力。鹦鹉螺的壳中有室或者浮舱。螺借着改变这些浮舱里水和气的比例而控制它在水中的深浅。乌贼的骨(钙化的内壳)满是孔穴。为了控制浮力,这种貌似章鱼的生物把骨骼中的水抽出来,让空气充满空出来的洞穴。这样乌贼骨里的孔穴用起来正像潜艇中的水舱。

      23.哪些动物运用感热器官?这些器官有多准确?

      23 温度计:人类由17世纪起研制温度计,可是这些温度计与大自然中所发现的比较起来,只算粗制滥造而已。蚊子的触角可以感受摄氏1/500度的转变。响尾蛇头部两边有凹痕,可以用来感受摄氏1/1000度的转变。蟒蛇对于热量上不及一度的转变,竟能在35毫秒之内发生反应。矮桉鸟和灌丛火鸡的喙可以测辨温度,而差误只在摄氏0.5度以内。

      24.这些实例使我们想起什么话?

      24 人类模仿动物的这一切情况使人联想到圣经的话:“你去请教走兽,它们会教导你;你去询问空中的飞鸟,它们会告诉你。地上的生物会教导你;海中的鱼类也会给你说明。”——约伯记12:7,8,现代中文译本。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