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来马其顿”“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
第16章
“请来马其顿”
乐意接受任务并在迫害下保持喜乐,因而蒙上帝赐福
1-3.(甲)保罗和同伴从神圣力量得到什么指引?(乙)现在我们会回顾什么?
有一群妇女从马其顿的腓立比城出来,走到附近叫甘吉特斯的小河边,像往常一样坐下来向以色列的上帝祷告。她们所做的,耶和华都看在眼里。(历代志下16:9;诗篇65:2)
2 在腓立比东面800多公里的地方,有几个男子从加拉太行省南部的路司得城出来,花了几天时间走到一条罗马大道旁。只要沿大道西行,就可以到达亚细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几个男子就是保罗、西拉和提摩太,他们希望能赶快踏上这条大道前往以弗所等城市,让那些地方的成千上万的人听见关于基督的信息。不过,他们还没踏上大道,神圣力量就以某种方式阻止他们,不让他们去亚细亚传道。为什么呢?因为耶稣正运用上帝的神圣力量引领保罗等人,要带领他们穿过小亚细亚,横渡爱琴海,到那条叫甘吉特斯的小河去。
3 保罗和同伴这次前往马其顿的旅程非同寻常。留意耶稣在这期间怎样引领他们,我们能获益良多。这是保罗的第二次传道之旅,大约始于公元49年。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他这次旅程中的一些事件。
“上帝要召我们”(使徒行传16:6-15)
4,5.(甲)快到比提尼亚的时候,保罗和同伴遇到什么事?(乙)他们做了什么决定?结果怎样?
4 神圣力量阻止保罗和同伴去亚细亚传道,他们就转而往北,打算去比提尼亚各城传道。为此,他们也许沿着弗里吉亚和加拉太交界一带的荒凉小径走了好几天。可是,当他们快到比提尼亚的时候,耶稣再次通过神圣力量阻止了他们。(使徒行传16:6,7)这一回,他们一定很困惑。他们知道该传讲什么、该怎样传讲,却不知道该去哪里传讲。他们仿佛敲过通往亚细亚的大门,但门没有打开;后来他们又敲通往比提尼亚的大门,但门也同样紧闭。不过,保罗决心继续敲门,务求找着一扇能打开的“大门”。他们随后的决定看来莫名其妙——转而向西走了约550公里,绕过一个又一个城市,一直走到港口城特洛阿斯,即通往马其顿的门户。(使徒行传16:8)在这里,保罗第三次敲门。这一次,大门洞开!
5 福音书执笔者路加在特洛阿斯加入了保罗一行人的传道之旅。路加写道:“在晚上,保罗看见一个异象:有个马其顿人站在那里恳求他说:‘请来马其顿帮助我们吧。’保罗看见异象后,我们就马上想办法到马其顿去,因为看出上帝要召我们向马其顿人宣扬好消息。”a(使徒行传16:9,10)保罗终于知道该去哪里传道了!他一定很高兴自己没有中途放弃!于是,他们四人立即启航去马其顿。
我们从特洛阿斯启航——使徒行传16:11
6,7.(甲)从保罗的旅程中发生的事,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乙)保罗的经历让我们可以肯定什么?
6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请留意,保罗出发前往亚细亚之后,上帝的神圣力量才给他指示;保罗走近比提尼亚之后,耶稣才指点他;保罗到了特洛阿斯之后,耶稣才指引他去马其顿。今日,会众的元首耶稣可能也会以类似的方式指引我们。(歌罗西书1:18)比方说,我们也许在考虑做先驱,或搬到更需要传道员的地区服务,而且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了。不过,可能要在我们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之后,耶稣才会通过上帝的神圣力量引导我们。为什么呢?情形就像司机驾车一样:只有在车子开动时,司机才能把车子向左或向右转;同样,只有在我们切实采取行动时,耶稣才会指引我们怎样扩大传道工作。
7 可是,假如我们付出了努力,却没有马上见到效果,那该怎么办呢?我们该不该认为上帝的神圣力量不会引导我们,于是就此放弃呢?当然不应该。别忘了,保罗也曾多次遇上阻碍,但他继续寻找,直到找着了一扇能打开的“大门”。我们可以肯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寻找传道工作的“大门”,就同样会蒙上帝奖赏。(哥林多前书16:9)
8.(甲)腓立比是个怎样的城市?(乙)保罗在“祷告的地方”传道,取得了什么成果?
8 进入马其顿地区后,保罗和同伴就来到腓立比城。这里的居民以身为罗马公民为荣。对当地的退役罗马士兵来说,腓立比这个殖民地活像“小意大利”,是马其顿地区的“罗马”。保罗和同伴发觉,城门外的一条小河附近看来有一处“祷告的地方”。b他们在安息日去那里,发现有几个妇女在一起崇拜上帝。于是,他们坐下来,跟那些妇女说话。有一个名叫吕底亚的女人在那里听他们讲话,“耶和华敞开她的心”。听了保罗和同伴所传讲的信息后,吕底亚深受打动,结果她一家都受了浸。后来她坚持要保罗一行人去她家里住。c(使徒行传16:13-15)
9.今天许多人怎样效法保罗?这为他们带来什么福分?
9 吕底亚受浸让人多么欣喜!保罗肯定很高兴,因为他当初接受了“请来马其顿”的邀请,他看出耶和华任用他和他的同伴回应了这些敬畏上帝的妇女的祷告。今天,许多弟兄姐妹效法保罗和他的同伴,搬到更需要传道员的地区服务。他们有的年轻,有的年长,有的单身,有的已婚。当然,他们会遇到一些难题,但能够找到像吕底亚一样乐于接受圣经真理的人让他们深感满足,相比之下,他们遇到的难题就不算什么了。你能不能作出调整,搬到更需要传道员的地区去呢?你这样做必定会带来很多福分。就以艾伦为例,他是个二十多岁的弟兄,搬到中美洲的一个国家服务,他的话反映出许多人的心声:“到外国服务帮助我不断进步,跟耶和华更加亲近。还有,传道工作也很有成果。现在我正主持八个圣经课程!”
我们可以怎样响应“请来马其顿”的呼召?
“民众都一起指责他们”(使徒行传16:16-24)
10.为了打击保罗等人的传道活动,邪灵怎样兴风作浪?
10 腓立比原本受撒但和他手下的邪灵操控,如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在这里生根发芽,撒但无疑愤怒若狂。怪不得邪灵兴风作浪,试图打击保罗等人的传道活动!有一个被邪灵附身的女仆,靠占卜使主人们发了财。保罗和同伴再三到祷告的地方去,女仆就一直跟着他们,喊叫说:“这些人是至高上帝的奴隶,要告诉你们怎样才能得救。”邪灵使女仆喊出这些话,可能是为了混淆视听,让人以为保罗的教导跟女仆的占卜是一路的,好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留意保罗等人所传的信息。但保罗驱逐了她身上的邪灵,她就不再喊叫了。(使徒行传16:16-18)
11.女仆身上的邪灵被驱逐之后,保罗和西拉有什么遭遇?
11 女仆的主人们见自己的摇钱树没有了,就暴跳如雷,强行拉住保罗和西拉到市集广场上去,那里有代表罗马政府的民政官审案。女仆的主人们设法挑起民政官的爱国情绪和民族偏见,说:“这些[犹太人]在我们城里四处闹事……他们宣传的规矩都是我们罗马人不可以采纳、不可以遵守的。”他们的话立刻见效。“[市集广场上的]民众都一起指责[保罗和西拉]”,民政官也下令“用杖打他们”。之后,保罗和西拉被关进监牢。狱吏把这两个浑身是伤的人关进最里面的牢房,用枷锁把他们的脚锁住。(使徒行传16:19-24)狱吏关上门以后,牢房里一片漆黑,保罗和西拉肯定看不见对方。但耶和华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诗篇139:12)
12.(甲)基督徒对于遭受迫害有什么看法?为什么?(乙)今天,撒但和他的跟随者依旧采用什么手段反对我们?
12 多年以前,耶稣曾对门徒说:“他们……会迫害你们。”(约翰福音15:20)因此,保罗一行人进入马其顿时,已预料可能会遭到反对。当迫害发生时,他们明白这不是因为耶和华对他们不悦,而是因为撒但向他们泄愤。今天,撒但的跟随者所用的手段跟昔日在腓立比用的没有两样。反对者十分诡诈,在学校和工作场所诬蔑我们,煽动人反对我们。在一些地方,反对我们的宗教人士在法庭上指控我们,仿佛说:“这些人扰乱本地,宣扬我们‘主流宗派’不可以采纳的规矩。”在一些地区,我们的基督徒弟兄姐妹受毒打、被关进监狱。这一切,耶和华都看得清清楚楚。(彼得前书3:12)
“受了浸,没有拖延”(使徒行传16:25-34)
13.什么事让狱吏问“我要做什么才能得救呢”?
13 经历了混乱的一天之后,保罗和西拉肯定要花点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到了半夜,他们从酷刑中缓过来,就“祷告,唱歌赞美上帝”。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监狱震动起来!狱吏醒来,看见牢房的门全都开了,以为囚犯已经逃掉,生怕自己要为此受罚,就“拔出剑来要自杀”。但保罗大声喊道:“不要伤害自己,我们都在这里!”后来,狱吏哀声问道:“两位,我要做什么才能得救呢?”保罗和西拉都救不了他,只有耶稣才能救他。因此他们回答说:“你和你一家要相信主耶稣,就能得救。”(使徒行传16:25-31)
14.(甲)保罗和西拉给狱吏什么帮助?(乙)保罗和西拉喜乐地忍受迫害,得到什么福分?
14 狱吏真的想找到答案吗?保罗没有怀疑他的真诚。狱吏是个外族人,不熟悉圣经,他需要学习并接受基本的圣经真理,才能成为基督徒。因此保罗和西拉就花时间“向狱吏……传讲耶和华的话语”。他们非常投入地讲解圣经,可能连伤口的疼痛都忘了。但狱吏却注意到两人背上深深的伤口,就带他们去清洗。然后,他和他全家“都受了浸”。保罗和西拉喜乐地忍受迫害,得到了多大的福分!(使徒行传16:32-34)
15.(甲)今天许多耶和华见证人怎样跟从保罗和西拉的榜样?(乙)为什么我们应该再三探访地区里的住户?
15 今天,许多耶和华见证人像保罗和西拉一样,因信仰而被囚时也继续向人传讲王国的好消息,他们这样做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比如说,在一个以前禁止我们传道的国家,曾有百分之40的耶和华见证人是在狱中认识关于耶和华的真理的!(以赛亚书54:17)也请注意,那个狱吏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向保罗和西拉寻求帮助的。同样,今天有些人一直不想听上帝王国的信息,但当他们的生活发生变故后,他们就可能会寻求帮助了。我们想找到这样的人并帮助他们,就得坚持不懈地向地区里的人传道并再三探访他们。
“现在却要悄悄地赶我们走吗?”(使徒行传16:35-40)
16.保罗和西拉被打后第二天,情势怎样逆转过来?
16 保罗和西拉被打后,第二天一早民政官命令人释放他们。保罗却说:“我们是罗马公民。他们还没有给我们定罪,就当众拷打我们,把我们关进监牢,现在却要悄悄地赶我们走吗?不行!叫他们亲自来送我们出去。”民政官听到他们是罗马公民,就“害怕起来”,因为知道自己侵犯了这两人的公民权。d现在情势逆转过来了。既然这两个基督徒曾被公开拷打,现在民政官不得不公开道歉。民政官恳求保罗和西拉离开腓立比,保罗和西拉同意这么做。不过,他们先到当地的会众去,鼓励了新门徒一番,然后才离去。
17.看见保罗和西拉愿意忍受刑罚,新门徒学到什么?
17 要是那些民政官早一点知道保罗和西拉是罗马公民,就很可能不会打他们了。(使徒行传22:25,26)然而,这可能会让腓立比的门徒觉得,两人利用个人优势使自己不用为基督受苦。对于这些不是罗马公民的门徒来说,他们的信心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毕竟,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免受杖打。因此,保罗和同伴以身作则,借着忍受刑罚向新信徒表明,基督的门徒是能够在迫害下站稳的。此外,保罗和西拉要求民政官认可他们的公民权,使民政官不得不公开承认自己没有依法办事。这或许可以阻止他们迫害其他基督徒,让这些弟兄姐妹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免受类似的恶待。
18.(甲)今天的基督徒监督怎样效法保罗?(乙)我们怎样“通过法律途径确立传好消息的权利”?
18 今天,在基督徒会众里带头的监督也会以身作则。无论这些牧人希望弟兄姐妹怎么做,他们自己都会身体力行。此外,我们会像保罗一样,仔细权衡何时及如何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来保护自己。有必要的话,我们会向地方法庭、国家法庭甚至国际法庭上诉,以求为我们的崇拜活动争取法律保障。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改革社会,而是要“通过法律途径确立传好消息的权利”,就像保罗在这次被囚事件大约十年后,在写给腓立比会众的信中所说的一样。(腓立比书1:7)不论法庭的判决如何,我们都会效法保罗和他的同伴,下定决心继续按照神圣力量的引领“宣扬好消息”。(使徒行传16:10)
a 请看第128页附栏“路加——使徒行传的执笔者”。
b 腓立比没有犹太会堂,可能因为那里是军事重镇,不准犹太人设立会堂;也可能因为城里的犹太男子不足十人——按照规定至少要有十个男子才能设立会堂。
c 请看第132页附栏“吕底亚——卖紫色衣物的女人”。
d 罗马法律规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罗马公民都有权要求得到正式的审讯,不会未经定罪就被公开处罚。
-
-
“根据圣经跟他们推理”“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
第17章
“根据圣经跟他们推理”
有效教导的根据及比里亚人树立的榜样
1,2.谁正从腓立比前往帖撒罗尼迦?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
在一条蜿蜒曲折、由罗马的能工巧匠修建的公路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有时声音嘈杂,有驴子的嘶鸣,有战车驶过厚石板路的隆隆声,还有士兵、商旅、工匠等各种过路人的喧嚷声。路上有三个同行的人——保罗、西拉和提摩太,他们是从腓立比起程的,正在前往130多公里外的帖撒罗尼迦。这段旅程相当艰难,对保罗和西拉来说更是步步艰辛,因为他们刚刚在腓立比被杖打,伤口还没有愈合。(使徒行传16:22,23)
2 要走的路很长,他们怎样坚持走下去呢?交谈肯定能让人忘却疲累。他们还清楚记得发生在腓立比的事,就是狱吏全家都成了信徒。这个经历不但令他们欢欣,也使他们更有决心继续宣扬上帝的话语。虽然这样,当走近帖撒罗尼迦这个海滨城市时,他们可能还是会想:当地的犹太人会怎样对待他们呢?会不会像腓立比人那样攻击甚至毒打他们呢?
3.保罗获得传道所需的勇气,从这件事我们学到什么?
3 保罗在后来写给帖撒罗尼迦基督徒的信中,透露了自己的感受。他写道:“你们知道,起初我们在腓立比受苦楚,被侮辱,尽管遇到强烈的反对,还是靠着我们的上帝鼓起勇气,向你们传讲上帝的好消息。”(帖撒罗尼迦前书2:2)这句话透露,保罗在腓立比的经历使他在进入帖撒罗尼迦城之前有些担心。你能了解保罗的感受吗?在宣扬上帝王国好消息的工作上,你也有过忧虑吗?保罗倚靠耶和华的帮助,得以鼓起勇气,坚强起来。我们向保罗学习,就能像他一样放胆宣扬上帝的好消息。(哥林多前书4:16)
“根据圣经……推理”(使徒行传17:1-3)
4.为什么说,保罗在帖撒罗尼迦逗留的时间可能不止三个星期?
4 圣经记述,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曾一连三个安息日在犹太会堂里传道。这是不是说他在帖撒罗尼迦只逗留了三个星期呢?不一定。我们不知道保罗进城后过了多久才开始去犹太会堂。保罗的书信表明,在帖撒罗尼迦时他和同伴是自食其力的。(帖撒罗尼迦前书2:9;帖撒罗尼迦后书3:7,8)此外,在那段日子,腓立比的弟兄曾两次把他需要的东西送到帖撒罗尼迦。(腓立比书4:16)由此可见,保罗在帖撒罗尼迦逗留的时间可能不止三个星期。
5.保罗怎样传道?
5 保罗放开胆量,到犹太会堂向聚集在那里的人传道。他按照自己一贯的做法,“根据圣经跟他们推理,一面讲解,一面引用圣经证明基督必须受难,并且死而复生。他说:‘我向你们宣讲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使徒行传17:2,3)请注意,保罗不是想要煽情,而是想要跟他们推理。他知道这些来犹太会堂的人既熟悉圣经,也尊重圣经,只是还没有充分认识圣经真理。因此,保罗根据圣经跟他们推理,一面解释,一面引用圣经证明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基督,是上帝承诺的弥赛亚。
6.耶稣怎样根据圣经推理?结果怎样?
6 保罗这样做是效法耶稣,因为耶稣教导时总是根据圣经。比方说,耶稣在地上传道期间曾告诉门徒:根据圣经,人子必须受苦、被杀并复活。(马太福音16:21)耶稣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虽然这件事就足以证明他所说的千真万确,但他还是向门徒提出更多的证据。圣经写道:“他就从摩西和先知的书开始,把圣经上关于他的话,都给他们解释清楚。”结果怎样呢?这些门徒说:“他在路上对我们讲话,向我们清楚解释圣经,那时我们的心不是像火一样燃烧吗?”(路加福音24:13,27,32)
7.教导时根据圣经为什么很重要?
7 上帝的话语是有力量的。(希伯来书4:12)因此,今天的基督徒教导时也根据圣经,就像耶稣、保罗和其他使徒一样。我们也跟人推理,解释经文的意思,并打开圣经让住户看出我们所教的确实是以圣经为依据的。我们谈论的不是自己的主张,因此应该经常使用圣经,让住户看出我们传讲的不是个人见解,而是上帝的话语。我们这样做,也能牢记自己传讲的信息有充分的圣经根据。圣经是绝对可靠的,知道这一点使我们充满信心,像保罗一样放胆传道,不是吗?
“有些人就成了信徒”(使徒行传17:4-9)
8-10.(甲)帖撒罗尼迦人对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有什么反应?(乙)有些犹太人为什么嫉妒保罗?(丙)这些反对保罗的犹太人采取了什么行动?
8 耶稣曾说:“奴隶不比主人大。他们要是迫害了我,也会迫害你们;要是按照我的话去做,也会按照你们的话去做。”(约翰福音15:20)保罗从自己的经历体验到这话没错。他在帖撒罗尼迦见到的就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些人渴望遵守耶稣的教诲,但另一些人却加以抗拒。路加谈到那些有好反应的人说:“有些[犹太人]就成了信徒,跟保罗和西拉密切来往,这样做的还有一大群崇拜上帝的希腊人和不少有地位的妇女。”(使徒行传17:4)有人帮助这些新门徒明白圣经,一定让他们非常高兴。
9 虽然有些人很喜欢保罗所说的话,但另一些人却对保罗咬牙切齿。看见保罗成功地使“一大群……希腊人”成为信徒,帖撒罗尼迦的一些犹太人就非常嫉妒。这些犹太人一直用《希伯来语经卷》教导希腊人,期望这些外族人归信犹太教。在他们看来,这些希腊人是属于他们的,但突然间却被保罗抢走了,而且还是在犹太会堂抢走的!因此他们非常愤怒。
犹太人想把保罗和西拉抓去交给那些暴民——使徒行传17:5
10 路加告诉我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犹太人心生嫉妒,纠集了一伙在市集广场上游手好闲的恶棍,在城里掀起骚乱。他们强行闯入耶孙的家,想把保罗和西拉抓去交给那些暴民,却找不到他们,于是把耶孙和一些弟兄拉去见治城官,喊着说:‘这些弄得天下大乱的人,现在也到这里来了,耶孙竟然接待他们。这些人违背凯撒的法令,说有另一个王,就是耶稣。’”(使徒行传17:5-7)这些暴民的攻击会对保罗和他的同伴产生什么影响呢?
11.犹太人对保罗和那些跟他一起传道的人提出什么指控?指控的人提到的可能是哪条法令?(请看脚注)
11 暴民是可怕的,他们发起狂来就像江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犹太人想利用暴民除掉保罗和西拉。这些犹太人在城里“掀起骚乱”之后,就试图让治城官相信保罗等人犯了非常严重的罪。首先,他们指控保罗和那些跟他一起传道的人“弄得天下大乱”——其实保罗和他的同伴根本没有在帖撒罗尼迦制造骚乱!第二项指控更为严重。这些犹太人声称,保罗等人宣扬有另一个王,叫做耶稣,因此违背了罗马皇帝的法令。a
12.为什么说,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所受的指控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12 也许你还记得,宗教领袖也曾这样指控耶稣。他们对彼拉多说:“我们发现这个人煽动我们的同胞造反……还说自己是基督,是王。”(路加福音23:2)彼拉多可能怕凯撒认为他纵容人叛国,于是把耶稣处死了。同样,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所受的指控也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本参考书说:“他们的处境确实非常危险。这绝不是言过其实,因为‘一个人只是被指控企图叛国,就往往会被处死。’”敌人的恶毒攻击能够得逞吗?
13,14.(甲)为什么暴民的攻击没有成功?(乙)保罗怎样像基督一样小心谨慎?我们可以怎样效法他?
13 这群暴民没能阻止在帖撒罗尼迦的传道工作。为什么呢?一来,他们找不到保罗和西拉;二来,治城官看来也不相信他们的指控。治城官要耶孙和其他的弟兄交出“足够的保证金”后,就把他们放了。(使徒行传17:8,9)保罗听从了耶稣的劝告,“像蛇一样谨慎,像鸽子一样清白无邪”,谨慎地避开危险,结果能在别的地方继续传道。(马太福音10:16)显然,保罗勇敢传道并不等于他行事莽撞。今日的基督徒可以怎样效法他呢?
14 在现代,假基督教的教士常常煽动暴民攻击耶和华见证人,又声称见证人煽动暴乱、背叛国家,借此怂恿政府压制见证人。就像1世纪一样,现代的反对者迫害我们往往也是出于嫉妒。不管怎样,真基督徒并不会无谓地让自己置身险境。我们会尽可能避免跟那些怒气冲冲、蛮不讲理的人对抗,我们会设法和和气气地继续传道,也许等到事情平息了再回来探访地区里的人。
他们更“开明”(使徒行传17:10-15)
15.比里亚人对王国好消息有什么反应?
15 为了保罗和西拉的安全,弟兄送他们到大约65公里外的比里亚去。保罗到了比里亚,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对聚集在那里的人讲话。在场的人都很愿意聆听保罗的话,这必定令保罗十分欣喜!路加写道,比里亚的犹太人“比帖撒罗尼迦人开明,非常热切地接受了上帝的话语,天天用心查考圣经,要确定自己听到的是不是真的”。(使徒行传17:10,11)这当然不是说那些接受真理的帖撒罗尼迦人不够开明。保罗后来写信给他们说:“我们也不断感谢上帝,因为我们把上帝的话语传给你们,你们听见就接受了,不认为是人的话语,而认为是上帝的话语。这确实是上帝的话语,在你们这些信徒心里发挥作用。”(帖撒罗尼迦前书2:13)那为什么说比里亚的犹太人很开明呢?
16.为什么说比里亚人很“开明”?
16 虽然比里亚人听见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是新的,但他们没有胡乱怀疑和批评,也没有凡话都信。他们首先留心听保罗说话,然后用保罗讲解过的经文来验证他的话。他们还勤恳地研读上帝的话语,不是只在安息日,而是天天都这样做。他们态度“热切”,根据保罗传讲的信息认真探求圣经真理。随后,“许多人都成了信徒”,这表明他们很谦卑,愿意作出改变。(使徒行传17:12)难怪路加说他们很“开明”!
17.比里亚人为什么值得称赞?我们不管认识真理有多久,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17 比里亚人料想不到,他们对上帝王国好消息的开明态度会被记录在圣经里,供我们效法。他们所做的正是保罗希望他们做的,更是耶和华上帝希望他们做的。同样,我们也鼓励别人细心研究圣经,这样他们的信心就能以上帝的话语为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成为基督徒以后,是不是就不需要保持开明呢?当然不是。相反,我们应该更努力地接受耶和华的教导,并迅速按照学到的去做,借此让耶和华按他的旨意塑造和训练我们。(以赛亚书64:8)这样,我们就能够继续受天父任用,凡事叫他喜悦。
18,19.(甲)为什么保罗会离开比里亚?他怎样显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乙)接下来,保罗要向什么人传道?在哪里传道?
18 保罗在比里亚逗留的时间并不长。圣经说:“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听说保罗也在比里亚传扬上帝的话语,就去那里挑唆民众,引起骚动。弟兄们立刻送保罗离开,把他送到海边,西拉和提摩太却留在那里。有些人陪伴保罗一起去了雅典。保罗吩咐他们去叫西拉和提摩太尽快来见他,他们就走了。”(使徒行传17:13-15)那些反对上帝王国好消息的人真是贼心不死!他们迫使保罗离开帖撒罗尼迦还嫌不够,如今竟追到比里亚来了,想再一次挑唆群众攻击保罗。但他们是白费心机而已。保罗知道,自己的传道地区很大,只管到别的地方传道就是了。愿我们都像保罗一样,即使反对者百般阻挠,也绝不停止传道!
19 保罗向帖撒罗尼迦和比里亚的犹太人作彻底的见证以后,一定深刻地领会到鼓起勇气传道并根据圣经跟人推理多么重要,我们也深刻地领会了这些道理。现在保罗将要向一群截然不同的人作见证——雅典的外族人。他在雅典会有什么经历呢?读读下一章就知道了。
-
-
“寻求真神……就能找到”“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
第18章
“寻求真神……就能找到”
保罗说适合听众的话,设法令听众认同
1-3.(甲)使徒保罗在雅典时为什么十分不安?(乙)仔细分析保罗的话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保罗到了希腊的雅典。雅典是个学术中心,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哲学家都曾在这里施教。雅典的宗教气氛非常浓厚,这里的人崇拜许许多多的神。在殿宇里、广场上、街道上,处处都有偶像。保罗很清楚真神耶和华对偶像崇拜的看法。(出埃及记20:4,5)跟耶和华一样,这位忠心的使徒也憎恶偶像。由于眼前都是偶像,保罗心里十分不安!
2 保罗一走进市集广场,就看见令他更为震惊的景象。在市集广场的西北角,也就是主入口附近,跟生殖器崇拜有关的赫耳墨斯神像排成一行,数目非常多;广场上到处都是神龛。在这种偶像崇拜的氛围中,这位热心的使徒会怎样传道呢?他能不能保持冷静,想出听众会认同的话呢?他能帮助别人找到并崇拜真神吗?
3 使徒行传17:22-31记载了保罗对雅典一些饱学之士所说的话。他的话婉转得体、令人信服、反映出他明辨事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仔细分析保罗的话能得到不少启发,明白什么话别人比较容易认同,以及怎样帮助别人推理。
“在市集广场上”传道教人(使徒行传17:16-21)
4,5.保罗在雅典的哪个地方传道?要向那里的人传道为什么并不容易?
4 保罗在第二次传道之旅中来到雅典,那时大约是公元50年。a在雅典,他一边等候西拉和提摩太从比里亚过来,一边像往常一样“在会堂里跟犹太人……推理”。他还找到一个可以接触到当地非犹太人的传道地区,就是市集广场。(使徒行传17:17)雅典的市集广场在雅典卫城的西北面,占地约5公顷。市集广场不只是做买卖的地方,也是公共场所。一本参考书说这个地方是“城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人很喜欢聚在市集广场上进行深刻的思想交流。
5 对保罗来说,要向市集广场上的人传道并不容易。这些人分别属于两个对立的哲学派别,就是伊壁鸠鲁派和斯多葛派。b伊壁鸠鲁派相信生命是碰巧产生的。简单来说,他们的人生观就是:“神不足惧,死不足忧,乐于行善,安于忍恶。”斯多葛派则强调理性和逻辑。他们不相信上帝是个实实在在、有思想有性格的个体。伊壁鸠鲁派和斯多葛派都不相信基督徒所说的复活。显然,这两个派别的哲学观念都不符合保罗所传讲的基督教的真理。
6,7.有些饱学的希腊人对保罗传讲的信息有什么反应?今天我们可能也会遇到什么类似的情况?
6 那些饱学的希腊人对保罗传讲的信息有什么反应呢?他们当中有些人说保罗“啰啰唆唆”,这个词在希腊语里的另一个意思是“拾种子的”。(使徒行传17:18)一位学者说:“这个词原本用来形容一种到处啄食谷粒的小鸟,后来则指人在市集广场上拾取别人不要的残羹剩饭或其他零碎。再后来,这个词用来比喻另一些人,这些人听了别人的只言片语,尽管一知半解,却人云亦云。”换句话说,那些饱学的人是说保罗愚昧无知,只懂拾人牙慧。但正如下面会谈到的,保罗虽然受到这样的侮辱,却没有被吓倒。
7 今天也一样。我们耶和华见证人常常因为基于圣经的信仰而被人侮辱。比方说,有些教育界人士说进化论是事实,还坚称有头脑的人一定会相信进化论。他们实际上等于说,不相信进化论的人都是愚昧无知的。这些饱学之士想让人觉得,我们给人看圣经怎样说,指出大自然中有什么证据表明万物是设计出来的,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但我们不会被吓倒。相反,我们会满怀信心地解释自己的信仰,指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一位睿智的设计者创造的,他就是耶和华上帝。(启示录4:11)
8.(甲)有些人听了保罗所传讲的信息后有什么反应?(乙)保罗被带到亚略巴古,可能是什么原因?(请看第142页脚注)
8 在市集广场听见保罗传道的其他人有另一种反应。他们说:“看来他是在传扬外国的神明。”(使徒行传17:18)保罗真的在向雅典人传扬新的神明吗?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几百年前苏格拉底之所以受到审讯并被处死,罪状之一就是传扬新的神明。难怪这些雅典人带保罗到亚略巴古去,要他解释这些对他们来说很新奇的事。c面对这些不熟悉圣经的人,保罗会怎样解释自己所传讲的信息呢?
“各位雅典人,我看出……”(使徒行传17:22,23)
9-11.(甲)保罗怎样设法令听众认同他的话?(乙)我们在传道时可以怎样效法保罗?
9 你也许还记得,保罗因看见满城都是偶像而非常激动。但他没有痛斥偶像崇拜,而是保持冷静,说话婉转得体,设法令听众认同,力求劝服他们。他开口说道:“各位雅典人,我看出你们事事都似乎比其他人更敬畏神明。”(使徒行传17:22)保罗等于在说:“我看出你们非常虔诚。”保罗这样称赞他们十分明智。他意识到,有些被错误宗教蒙蔽的人其实可能很想认识真理。毕竟,保罗记得自己也曾十分“无知,没有真正的信心”。(提摩太前书1:13)
10 保罗为了令听众认同他的话,提出他观察到的具体证据,证明雅典人确实非常虔诚。这个证据就是一座“献给不认识的神”的祭坛。一部参考书说:“希腊人和其他一些民族由于怕忽略某位神明以致得罪他,通常都会建坛给‘不认识的神’。”雅典人建了这座坛,就等于承认有他们不知道的神存在。保罗就从这座坛说起,向他们宣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他说:“现在我要向你们传扬的,其实就是你们不认识却崇拜的神。”(使徒行传17:23)保罗的推理不但巧妙,还非常有力。他并不是像那些人所说的传扬什么新的神明,而是传扬那位他们还不认识的真神而已。
11 我们在传道时可以怎样效法保罗呢?我们如果细心观察,就可能会发现一些东西显示住户虔信宗教,例如对方戴着的宗教饰物,或者家里、院子里摆着的宗教物品。我们可以说:“我看你很虔诚。我正想拜访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认同别人虔诚的态度,对方也许比较容易认同我们接下去所说的话。要记住,我们不该因为别人相信的是错误宗教就批评他们。事实上,我们有不少弟兄姐妹也曾虔信错误的宗教。
要设法令听众认同我们的话,乐意听下去
上帝“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使徒行传17:24-28)
12.保罗怎样使自己所说的话适合听众?
12 保罗已令听众认同了他的话,但他能不能使这种情况维持下去呢?保罗知道听众虽然饱读希腊哲学,却不熟悉圣经,因此他通过几个方法使自己所说的话适合听众。第一,他谈到圣经的主张时没有直接引用圣经。第二,他多次用了“我们”这个字眼,好让听众觉得他了解他们的感受,是他们当中的一员。第三,他引用希腊文学著作,借此表明他所传讲的道理有些跟希腊人自己的著作是一致的。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保罗那番有力的话。关于雅典人所不认识的上帝,保罗到底讲述了哪些重要的真理呢?
13.保罗怎样解释天地万物的起源?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13 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保罗说:“他是创造世界和世上万物的真神,既然是天地的主,当然不会住在人建造的殿宇里。”d(使徒行传17:24)天地万物不是碰巧产生的,而是真神创造的。(诗篇146:6)雅典娜或其他神都需要靠华丽的殿宇、神龛和祭坛,才能得到荣耀,但至高的上帝既然是创造天地的主,任何由人建造的殿宇自然就容纳不下他。(列王纪上8:27)保罗的意思很清楚:那些殿宇中由人制作的任何偶像,都不能跟伟大的真神相比。(以赛亚书40:18-26)
14.保罗怎样说明上帝不用依靠人类?
14 上帝不用依靠人类。拜偶像的人惯常给偶像披上华服、献上厚礼、供上饮食,仿佛偶像真的需要这些东西。不过,在听保罗说话的希腊哲学家当中,有些人可能相信神并不需要人的东西。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听众,那么当保罗指出上帝“不需要人服侍,好像缺什么似的”时,这些听众必定会认同这点。事实上,人根本不能把什么物品送给造物主,倒是造物主把人所需的东西赐给人,就是“生命、气息和一切”,包括日光雨露、肥沃的土地等等。(使徒行传17:25;创世记2:7)由于上帝是施与者,人类是受益者,因此上帝不用依靠人类。
15.雅典人认为希腊人比其他民族优越,保罗怎样触及这个话题?我们从保罗的做法学到什么重要的道理?
15 上帝创造了人类。雅典人认为希腊人比其他民族优越。可是,民族优越感并不符合圣经真理。(申命记10:17)保罗婉转地触及这个敏感的话题。他说:“[上帝]从一个人造出了万国万族”。(使徒行传17:26)这句话无疑能引发听众思考。保罗提到的是创世记对人类始祖亚当的记述。(创世记1:26-28)既然所有人都来自同一个祖先,就没有任何民族比别人优越。毫无疑问,所有在场的人都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从保罗的做法学到一件很重要的事:作见证的时候,我们固然会尽量做到婉转得体、通情达理,但绝不会为了取悦别人而淡化圣经的真理。
16.创造主对人类有什么旨意?
16 上帝希望人亲近他。关于人类的生存意义,在场的哲学家即使曾没完没了地加以辩论,始终也不能得出圆满的答案。但保罗却清楚地阐明了创造主对人类的旨意,说:“让他们可以寻求真神,只要努力寻找就能找到,其实他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使徒行传17:27)雅典人不认识的那位上帝绝不是无法认识的。相反,对真正想找到他、认识他的人来说,上帝离他们并不远。(诗篇145:18)请注意,保罗说的是“我们”,也就是说,他把自己包括在需要“寻求”上帝的人当中。
17,18.为什么人类应该渴望亲近上帝?保罗设法打动听众,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17 人类应该渴望亲近上帝。保罗说:“我们能有生命,能活动,能存在,都有赖于他。”有些学者说保罗引用的是埃庇米尼得斯的话,埃庇米尼得斯是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克里特诗人,也是“雅典宗教传统中的重要人物”。保罗还指出人类应该渴望亲近上帝的另一个理由:“就像你们有些诗人说的一样:‘我们也是他的孩子。’”(使徒行传17:28)人类应该视上帝为亲人,因为全人类都是同一位祖先的后代,而这位祖先是上帝的儿子。为了打动听众,保罗明智地引述了大部分听众都尊重的希腊著作。e我们也可以像保罗一样,偶尔引用一下世俗历史、百科全书或其他受大众认可的参考书。比方说,适当地引述一些权威资料,或许能够帮助别人看出某个错误的宗教习俗和节日的起源如何。
18 至此,保罗已巧妙地用适合听众的话,道出了关于上帝的重要真理。那么,这位使徒希望在场的雅典人听完这些重要的信息后怎么做呢?他紧接着就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世界各地的人……必须悔改”(使徒行传17:29-31)
19,20.(甲)保罗怎样巧妙地说明崇拜人造的偶像是愚蠢的?(乙)听保罗说话的人需要采取什么行动?
19 现在,保罗可以告诉听众该做什么了。他再次提到之前引用的希腊著作说:“我们既然是真神的孩子,就不该以为他好像金子、银子或石头,好像人用手艺和心思雕塑出来的东西。”(使徒行传17:29)没错,既然人类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上帝又怎么可能是人造的偶像呢?保罗用巧妙的推理清楚地说明崇拜人造的偶像多么愚蠢。(诗篇115:4-8;以赛亚书44:9-20)保罗说“我们……就不该……”,这样听众可能就不会觉得他的责备那么难以接受了。
20 使徒保罗清楚指出他们必须采取行动。他说:“在以往的时代,世人这么无知[以为上帝赞同人拜偶像],真神并没有追究。现在他却向世界各地的人宣告,他们必须悔改。”(使徒行传17:30)在场的某些人听到保罗要他们悔改可能感到很震惊,但保罗的话无可反驳,清楚表明他们的生命来自上帝,因此要向上帝交账。他们需要寻求上帝,学习关于上帝的真理,并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按真理而行。对雅典人来说,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但要意识到偶像崇拜是不对的,还要彻底摒弃这种崇拜。
21,22.保罗说出什么有力的结语?他的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1 保罗的结语同样有力。他说:“因为[上帝]已经定下日子,决定通过他委任的人审判全天下,伸张正义。他已经使这个人死而复生,以此作为对所有人的保证。”(使徒行传17:31)审判日即将来临!人确实大有理由要寻求并找到真神!保罗没有说出上帝所委任的审判官是谁,却说出了这位审判官与众不同的经历:他曾活在世上,后来死去,然后又被上帝复活了!
22 对我们来说,这个振奋人心的结语深具意义。我们知道,上帝委任的审判官就是复活了的耶稣基督。(约翰福音5:22)我们也知道审判日会长达一千年,而且即将来到。(启示录20:4,6)我们不怕审判日临到,因为我们知道在审判日期间,那些被上帝判定为忠信的人会得到许多奇妙的福分。耶稣基督已经复活了!有这个最重大的奇迹作为保证,我们所期盼的光明前景必定会实现。
“有些人……成了信徒”(使徒行传17:32-34)
23.保罗的话引起了哪些不同的反应?
23 保罗的话引起了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听见复活的事“就开始嘲笑他”。有的人则保持礼貌,但不愿明确表态,只是说:“我们下次要再听你讲讲这件事。”(使徒行传17:32)可是,有的人有很好的反应,而且“跟他来往,成了信徒,其中包括亚略巴古法庭的审判官丢尼修,还有一个名叫达马里的女人以及其他人”。(使徒行传17:34)我们在传道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人可能会嘲笑我们;有些人客客气气的,但对王国信息不感兴趣;有些人却很乐意接受王国信息并成为基督徒,这让我们多么高兴!
24.保罗在亚略巴古所说的话让我们学到什么?
24 细想保罗的话,能让我们获益良多。我们学到什么是合乎逻辑的论点、令人信服的论据,以及适合听众的话。我们也学到面对被错误信仰蒙蔽的人时,要保持耐心,说话要婉转得体。我们还学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不该为了取悦听众而淡化圣经真理。只要效法使徒保罗,我们就能够更有效地传道教人,监督也能在会众里更胜任教导的工作。效法使徒保罗,我们就能准备好帮助别人“寻求真神”,并且“找到”他。(使徒行传17:27)
a 请看第142页附栏“雅典——古代世界的文化之都”。
b 请看第144页附栏“伊壁鸠鲁派和斯多葛派”。
c 亚略巴古是位于雅典卫城西北面的一座山,雅典的最高议会通常都在那里开会。不过,“亚略巴古”这个词可以指最高议会,也可以指那座山本身。因此,关于保罗究竟是被带到山那里,还是被带到议会面前(地点可能是市集广场或其他地方),学者们众说纷纭。
d 译作“世界”的希腊语词是“科斯莫斯”,希腊人用这个词来指物质宇宙。虽然一般来说,圣经用这个词时所指的是“世人”,但保罗在这里看来采用了希腊人惯用的词义,为的是让在场的希腊人认同他的话。
e 保罗引用了斯多葛派诗人阿拉托斯的天文学诗《物象》。其他希腊著作中也有类似的话,比如说斯多葛派作家克莱安西斯所作的《宙斯颂》。
-
-
“只管说,不要闭口不言”“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
第19章
“只管说,不要闭口不言”
保罗自食其力,同时仍把传道工作放在首位
1-3.使徒保罗为什么来到哥林多?他面对什么难题?
公元50年年底,使徒保罗来到哥林多。哥林多是一个富裕的贸易中心,住着很多希腊人、罗马人和犹太人。a保罗到这里来,不是为了做生意,也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更重要的事——为上帝的王国作见证。保罗虽然需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但他绝不想成为别人的经济负担,不想让任何人觉得,既然他一心传讲上帝的话语,别人就有义务支持他。他会怎么做呢?
2 保罗懂得制造帐篷这门手艺。尽管制造帐篷这种工作很辛苦,保罗还是乐意自食其力。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他找得到工作吗?他能找到合适的住处吗?虽然面对这些难题,保罗却没有忽略他的主要工作——传道。
3 保罗在哥林多住了好一段日子,他在那里的传道工作也硕果累累。我们可以从保罗在哥林多的经历学到什么呢?这对于我们在自己的地区里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有什么帮助呢?
“他们的职业也是制造帐篷”(使徒行传18:1-4)
4,5.(甲)保罗在哥林多时住在哪里?他做什么世俗工作?(乙)保罗怎么会以制造帐篷为业?
4 保罗来到哥林多一段时间以后,遇见了一对好客的夫妇,丈夫是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妻子叫百姬拉,他们因为克劳狄皇帝下令要“所有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所以搬到哥林多来。(使徒行传18:1,2)亚居拉和百姬拉不但欢迎保罗住在他们家里,还让他跟他们一起工作。圣经说:“[保罗]跟他们一起住,一起工作,因为他们的职业也是制造帐篷。”(使徒行传18:3)保罗在哥林多传道期间,一直住在这对热心肠的夫妇家里。有些由他执笔而后来被纳入圣经正典的书信,也许就是他住在亚居拉和百姬拉家里时写成的。b
5 保罗既然“接受过迦玛列的教育”,又怎么会以制造帐篷为业呢?(使徒行传22:3)1世纪的犹太人显然并不觉得教自己的孩子一门手艺会有失身份,即使孩子已接受了高等教育。保罗来自西利西亚的大数,那里的名产西利西毛料可以用来制造帐篷,保罗很可能在年轻时就学会了这门手艺。制造帐篷要做些什么呢?可能要编织做帐篷用的毛料;也可能要把又粗又硬的毛料割开,再缝制成帐篷。这两样都很消耗体力。
6,7.(甲)保罗怎样看制造帐篷的工作?什么表明亚居拉和百姬拉的看法跟保罗一样?(乙)今日,基督徒怎样效法保罗、亚居拉和百姬拉?
6 保罗并没有把制造帐篷看作自己的事业。他做这份工作只是为了自食其力,好把王国的好消息“免费”传给众人。(哥林多后书11:7)亚居拉和百姬拉又怎么看自己的世俗工作呢?他们是基督徒,对世俗工作的看法无疑也跟保罗一样。事实上,当保罗在公元52年离开哥林多前往以弗所的时候,亚居拉和百姬拉也放下世俗工作跟他一起去。在以弗所,这对夫妇让当地会众在自己的家里聚会。(哥林多前书16:19)后来,他们两人回罗马,然后又再次到以弗所去。这对热心传道的夫妇把王国事务置于首位,甘愿舍己为人,因此“列国的所有会众”都感谢他们。(罗马书16:3-5;提摩太后书4:19)
7 现代的基督徒也效法保罗、亚居拉和百姬拉,不但热心传道,而且努力工作,“不想成为任何人的经济负担”。(帖撒罗尼迦前书2:9)许多全职的王国传道员都自食其力,做非全职或季节性的世俗工作来养活自己,好完成传道使命,实在值得称赞。耶和华的许多仆人都像亚居拉和百姬拉一样热情好客,让分区监督住在自己家里,深知“实践好客之道”也能让自己大受鼓励。(罗马书12:13)
“许多……哥林多人也都相信了”(使徒行传18:5-8)
8,9.保罗努力向犹太人作见证却遭到敌视,他有什么反应?于是他到哪里传道?
8 后来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带来了许多由弟兄慷慨馈赠的物资。(哥林多后书11:9)保罗随即“把全部精力都用来传讲上帝的话语[‘用全部的时间传讲信息’,《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使徒行传18:5)显然,保罗做世俗工作不过是为了养活自己,好完成传道工作。然而,他努力向犹太人作见证,却遭到他们的强烈敌视。结果保罗只好抖抖衣服,表示对于他们拒绝接受与基督有关的救生信息,他不再负有任何责任。他对这些反对者说:“你们如果灭亡,就要自己承担血债,我是清白的。从今以后,我要到列国的人那里去了。”(使徒行传18:6;以西结书3:18,19)
9 现在保罗会去哪里传道呢?有个名叫提提奥·犹士都的人让保罗到自己的家里来。犹士都的家在会堂隔壁,他原本很可能是个归信犹太教的人。于是保罗离开会堂,去了犹士都的家。(使徒行传18:7)保罗在哥林多期间仍旧住在亚居拉和百姬拉的家里,而犹士都的家则成了使徒保罗开展传道活动的中心。
10.什么表明保罗并没有决定只向列国的人传道?
10 保罗说从今以后他要到列国的人那里去了,这是不是说他完全不再向任何犹太人和归信犹太教的人传道,即使他们对真理感兴趣呢?当然不是。比方说,“会堂主管基利司布和他一家都成了主的信徒”。显然,许多曾去这个会堂的人也采取了跟基利司布一样的行动,因为圣经说:“许多听见好消息的哥林多人也都相信了,受了浸。”(使徒行传18:8)于是,提提奥·犹士都的家就成了哥林多新成立的基督徒会众聚会的地方。如果路加是按他惯用的叙事风格,即按时间顺序来叙事,那么这些犹太人或归信犹太教的人改信基督教,必然是保罗抖抖衣服表示让犹太人自负责任之后发生的事。这样的话,整件事就清楚表明使徒保罗做事懂得因人制宜、酌情变通。
11.在接触教会人士时,耶和华见证人怎样效法保罗?
11 今日在许多国家里,有不少教会成立已久、地位稳固,对信众的影响力也很大。在一些地方,传教士使很多人都归信了他们的宗教。这些人虽然认为自己是基督徒,却墨守传统,就像1世纪哥林多的犹太人一样。虽然如此,我们会像保罗一样,热心地向他们作见证,以他们对圣经的认识为基础进一步帮助他们。即使受他们反对,或被他们的宗教领袖迫害,我们也不灰心。他们“热心敬奉上帝,但不是按照确切的知识”,这些人当中可能有很多谦和的人有待我们找出来。(罗马书10:2)
“我还要在这座城里召集许多子民”(使徒行传18:9-17)
12.保罗在异象里得到什么保证?
12 假如保罗曾怀疑是否该继续留在哥林多传道,这种疑虑想必也很快消除了,因为有一天晚上主耶稣在异象里向他显现并对他说:“不要怕,只管说,不要闭口不言。我会与你同在,没有人能下手伤害你,因为我还要在这座城里召集许多子民。”(使徒行传18:9,10)这个异象令保罗感到多么鼓舞!耶稣亲自向他保证,说他必定会得到保护,没有人能伤害他,而且在这座城里有很多配得的人。看到这个异象之后,保罗怎样做呢?圣经说:“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教人学习上帝的话语。”(使徒行传18:11)
13.快到审判座前的时候,保罗可能想到了什么?但他为什么有理由认为自己会有不同的结局?
13 保罗在哥林多住了大约一年后,进一步体验到主确实支持他。那时,“犹太人合谋攻击保罗,把他押到审判座前”。(使徒行传18:12)有些人认为,这个审判座可能设于哥林多市集广场的中心附近,由一些蓝色和白色的大理石建成,上面刻满纹饰,前面的空地可以容纳一大群人。考古发现,审判座可能离犹太会堂只有几步之遥,所以离犹士都的家也很近。当保罗快被押到审判座前的时候,他可能想到了昔日司提反被人用石头打死这件事。司提反被许多人视为第一位殉道的基督徒。保罗在司提反遇害时称为扫罗,当时他赞同“杀害司提反这件事”。(使徒行传8:1)现在保罗自己也会有类似的遭遇吗?不会,因为耶稣已经向他保证:“没有人能下手伤害你。”(使徒行传18:10)
迦流把他们从审判座前赶走——使徒行传18:16
14,15.(甲)犹太人指控保罗什么?为什么迦流不受理这宗案件?(乙)所提尼有什么遭遇?也许他后来作出了什么改变?
14 保罗到了审判座前之后,有什么事发生呢?当时坐在审判座上审案的是亚该亚行省的总督迦流,他是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哥哥。犹太人指控保罗,说:“这个人教唆别人用不合法的方式崇拜上帝。”(使徒行传18:13)犹太人暗示,保罗正非法地使人改变信仰。不过,迦流看出保罗并没有做什么“错事”或犯什么“严重的罪”。(使徒行传18:14)迦流不想介入犹太人之间的纠纷,于是在保罗开口辩解之前就宣布不受理这宗案件了!控告保罗的人暴跳如雷,就拿所提尼来出气——所提尼可能取代基利司布做了会堂主管。他们抓住所提尼,“在审判座前打他”。(使徒行传18:17)
15 群众殴打所提尼,迦流为什么不阻止呢?也许迦流认为是所提尼带动了这次针对保罗的骚乱,觉得他挨打是咎由自取。无论如何,这次事件也许带来了好结果。几年后,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会众的第一封信中,称一个名叫所提尼的人为弟兄。(哥林多前书1:1,2)这个弟兄会不会就是那个被打的所提尼呢?如果是的话,那次痛苦的经历可能就成了所提尼的人生转折点,促使他改信了基督教。
16.耶稣说“只管说,不要闭口不言。我会与你同在”,这些话跟我们的传道工作有什么关系?
16 你也许还记得,主耶稣是在犹太人拒绝保罗所传的信息后提出保证的,他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说,不要闭口不言。我会与你同在。”(使徒行传18:9,10)我们应该把这些话铭记在心,特别是在别人不愿听我们的信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耶和华能看透人心,他会吸引心地正直的人归向他。(撒母耳记上16:7;约翰福音6:44)这点无疑激励我们要在传道工作上保持热心!事实上,每年有几十万人受浸,换句话说,平均每天都有几百人受浸成为耶和华见证人。耶稣命令门徒“使所有国族的人做[他]的门徒”,并向遵守这命令的人保证:“在这一切日子,直到这个制度的末期,我都与你们同在。”(马太福音28:19,20)
“如果是耶和华的意思”(使徒行传18:18-22)
17,18.保罗在去以弗所的途中可能曾回想些什么?
17 迦流不理睬那些指控保罗的人,这有没有为哥林多刚成立的会众带来一段平安的时期呢?我们不确定。不过,保罗继续住了“一段时间”才向哥林多的弟兄道别。公元52年春季,他计划从哥林多东面约11公里处的坚革里港启航到叙利亚去。离开坚革里之前,保罗“把头发剃短,因为他曾经许下一个誓愿”。c(使徒行传18:18)然后,他就带着亚居拉和百姬拉一起乘船横渡爱琴海,去了小亚细亚的以弗所。
18 保罗从坚革里启航的时候,可能曾回想自己在哥林多的日子。这18个月的传道工作很有成果,他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也有理由深感满足。哥林多的第一群会众已经成立,他们在犹士都的家里举行聚会;成为信徒的人有犹士都、基利司布全家,另外还有很多人。保罗深爱这些新信徒,因为他曾帮助他们认识真理,使他们成为基督徒。后来,他写信给他们,说他们是写在他心上的“推荐信”。我们有幸帮助别人加入正确的宗教,也同样觉得与他们非常亲近。看到这些“推荐信”,我们的确深感满足!(哥林多后书3:1-3)
19,20.保罗一到以弗所就怎样做?在追求为上帝服务的目标方面,我们从保罗身上学到什么?
19 保罗一到以弗所就马上开始工作。他“进了会堂,跟犹太人推理”。(使徒行传18:19)保罗这次在以弗所只逗留了很短的时间。虽然众人请求他多住一段时间,“他却不答应”。临别时,他对以弗所人说:“如果是耶和华的意思,我就会再回到你们这里。”(使徒行传18:20,21)使徒保罗无疑看出在以弗所还有许多传道工作要做,因此他也想回来,但他还是把这件事交在耶和华的手里。我们不是应该谨记这个榜样吗?我们有多为上帝服务的目标,固然要采取行动,但也要时刻仰赖耶和华的指引,力求按他的旨意去做。(雅各书4:15)
20 保罗从以弗所坐船去凯撒里亚,却让亚居拉和百姬拉留在以弗所。后来,他显然还“上耶路撒冷”,向那里的会众问好。(使徒行传18:22)之后,保罗返回出发地叙利亚的安提阿,圆满地结束了第二次传道之旅。不久,保罗将要开始最后一次传道之旅了。在他前头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