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不管雨雪纷飞还是邮量浩繁——邮递也往来无间
    警醒!1994年 | 1月8日
    • 不管雨雪纷飞还是邮量浩繁——邮递也往来无间

      “邮递员一天在,人生自是多姿采。”——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

      说到邮递服务,人人或多或少都总有一些牢骚:寄出的信件比预期延迟了数周甚至数月才送到收信人手上;邮费上涨得太快;或最恼人的是要在邮局里苦苦轮候才能获得所需服务。1966年10月期间,美国邮政制度受到一宗事故所动摇。邮政部一位发言人告诉《儆醒!》杂志说:“位于芝加哥繁忙交汇点的一间邮政局(当时美国最大的邮政局),由于邮件积压太多,一时处理不了而差不多要关闭。”

  • 不管雨雪纷飞还是邮量浩繁——邮递也往来无间
    警醒!1994年 | 1月8日
    • 在1639年,殖民地时代的美国政府正式开办海外邮寄服务。由波士顿至纽约市的本地邮寄服务则始于1673年。这条为时不久的邮递路线称为波士顿邮线,现在已成了美国一号快线公路的其中一段。到了19世纪中叶,信件已经用驿站马车、蒸汽船和火车运送。用船把邮件从纽约市送到加州三藩市需用上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用驿站马车则费时更久。

      快马速递

      为了加快美国横贯中西部大陆的邮件传递服务,政府必须运用驿站马车或轮船以外的工具。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难题?当日的政府采用了历史悠久的方法——骑士和驿马。《1775-1984美国邮务历史》一书引述了一份于1860年3月刊登的报章广告:

      “征求:年轻力壮、身材瘦削,18岁以下的青年。必须擅长骑术,每天须冒生命危险。孤儿优先录用。”

      凡受雇的“必须按手在圣经上,发誓不‘咒骂’、不打架、不虐待马匹,要忠实行事”。这便是著名的快马速递,在密苏里州圣约瑟夫和美国西岸之间的速递服务,全程长3200公里,速递时间减至十天。年轻的骑士策马奔驰,时速达15至25公里,然后立刻换马继续上路,横越山岭、走过平原、河川,风雨不改。由于拥有最快的马匹,勇敢的骑士快马加鞭,在速度上超越了印第安人和强盗。可惜,还是有一名骑士惨遭杀害。

      这项需要胆识的速递服务给传说夸大了,这项速递服务仅由1860年4月3日延续至1861年10月26日。随着横贯美国大陆的电报业正式投入服务后,快马速递便告终止;这样美国邮政史上多姿多采的一页遂告结束。

      现代方法

      今日就让我们把信件寄出,看看邮局怎样加以处理吧。传递时间的长短要视乎我们运用哪种邮政服务的方式而定。

      当一天的工作完了,累积起来的邮件便会在这个时候寄出。既然大多数人都这样做,大量邮件会在一天的较后时间源源不绝地涌入邮局里。因此,如果我们在一天的较早时候把信件寄出,由于早了几个小时,你寄出的邮件便得以被置于每天稍后时间收到的巨量信件之先。1991年,美国每天寄出邮件的数量平均多达4亿5400万份,寄往纽约市的有1330万份;法国寄出的则多达7100万份,寄往巴黎的有550万份;日本的邮件有6250万份,寄往东京的有1700万份;而英国每日寄出的邮件也达6000万份之多。

      投进街道邮箱或小型邮局的信件会运往较大的邮局去。在收件时间前投递信件会有助于使信件更快派送出去。此外,假若可行,在设于较大邮局附近的信箱投寄信件也会把传递的时间缩短。

      在本地的邮局里,邮务人员会把你的信件装入袋里,然后用卡车运往称为分区中心的大型邮局。在中心里,邮务员会利用自动化的设备把邮件分类。凭着精心设计的仪器之助,邮件会在输送带上自动翻转,经过挑选、转向、盖销、分类和包扎等过程。一部称为翻向盖销机的仪器能够在一小时内盖销2万7000份信件,速度惊人。

      从下午开始直到晚上,寄出的邮件都会经过分类。地址清晰易读的信件——用打字机打的、印刷的,或写得工整的,会一律用机器分类。一些新式机器能够辨识两行地址的资料,包括邮政编码;城市、州或省;以及街道的资料等。

      这类机器和有关的器材能够每小时自动“读出”几千封信的地址,并在邮件上盖上特定的邮政编码。要用人手分类而不能用机器处理的第一等邮件,平均一小时可处理800份。要是信件上的地址清晰易读,加上附有美国邮区编号(或其他国家的邮政编码),信件便可以处理得更快和更有效率。

      寄出的邮件会由飞机或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运送。通常第一等邮件翌日便到达特定的大城市和分区中心,两天便可达美国本土特定的任何一州,三天便到达国内任何地方。在英国,有百分之90的第一等邮件通常在第二个工作天便可派送出去;有百分之97.4的第二等邮件则可在第三个工作天寄到目的地。1992年5月公布的法国邮政调查显示,有百分之81的当地邮件翌日便可派送出去,百分之96.3的邮件在两天内便可寄抵目的地,星期天和假日除外。因此在深夜,寄出的邮件便可送抵地区邮件处理中心而成了寄入的邮件,经过处理之后,这批邮件便会送往目的地的邮局。从晚上一直至清晨,寄入的邮件会经过分类,然后派送出去。

      较大的邮务客户,例如守望台社,会把自己的邮件准备妥当,然后邮局便会用大货车驶到投寄人的工厂去接载邮件,随后再直接送到全国各地的邮务员手上。邮递服务正进一步采用各种分秒必争的电讯媒介,例如电子邮件(由电脑通过电讯网络传送的资料)。去年,法国的邮政系统传送了一千万份电子遥距影印文件(电子邮件)。

      虽然,邮递程序因国家而异,世界各国邮件的处理方法大多跟我们先前叙述的美国邮递方式相差不远。每年美国处理的邮件占世界邮递量的百分之40。

      其他邮政服务

      邮政制度提供的服务不仅限于邮件处理。在美国,邮局可以助你取得护照。你可以在日本的邮局和英国的转账银行(以往为英国邮政部所拥有)存款。此外,你也可以为邮寄商品投保或挂号。这样,若有遗失或损毁,投寄人都可以获得赔偿。要是邮件只需要邮递证明,用有证明已递送的邮寄方法较诸挂号邮寄来得便宜。在日本,市民可以在邮局办理人寿保险手续。

      在这些有关的服务方面,世人是很依赖邮政制度所提供的服务。《美国邮递服务评核报告》指出:“美国邮递服务质素高,把巨量邮件处理得很妥当,不过,我们必须承认,错误是无法避免的。这样,公众人士便会知道怎样用现实的眼光来看邮递服务。”在美国,每天都有近2亿5000万份第一等邮件寄出,即使当中只有百分之5延误,数目已达每天1200万份,结果自然有不少投诉。

      邮政制度也会受到恶劣的经济情况所牵连。由于邮费上升、邮件损毁、信件延误,以及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以致由政府管理的邮政服务也面对不少竞争压力。尽管处理邮件的方法经已不断革新和改良,各机构对邮递服务的迫切需要却对邮递服务形成严峻的考验。1991年,美国邮递服务约有15亿美元的赤字。为了维持现有的服务,政府可能需要采取大刀阔斧的措施,包括大幅增加邮费和削减人手等。

      从昔日的涓滴细流到现今的滔滔洪流,尽管曾经面对不少困难,邮件仍然川流不息地流通世界各地,满足人们对沟通的自然需要。——一位邮务人员的外稿。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