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8 12/22 20-22页
  • 道路——文明世界祸与福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道路——文明世界祸与福
  • 警醒!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早期道路
  • 行军要略
  • 筑路的学问
  • 是福也是祸
  • 大路,路
    洞悉圣经(上册)
  • 罗马大路——古代工程学上的里程碑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6年
  • 罗马人修建道路的方法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所有宗教都是好的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12/22 20-22页

道路——文明世界祸与福

古往今来,人们广筑小径、大道和公路,为求互相联系。由此可见,人类生性喜欢游历、通商,也喜欢发动战争、扩张领土。不错,道路也把人性不大光采的一面暴露无遗。

道路历史悠久,从嗒嗒马蹄和人类足印踏出来的小径,以至现代多线行车的高速干道,固然可让我们抚今追昔,同时也是探讨人性本质的一门学问。

早期道路

《新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论说:“真正开始筑路的很可能是美索不达米亚人。”他们聚居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流域。据悉,他们筑路的方法十分专业,“他们先把砖烧过,再加石漆灰泥铺路”。这个方法使人不禁想起圣经提到早期的建筑材料,说:“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创世记11:3。

多亏有道路,古代以色列人履行宗教义务就容易多了。耶稣降生前1500年,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上帝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申命记16:16)后来,耶路撒冷成为上帝选定的崇拜地点,以色列人每年欢欢喜喜地拖家带眷的到那里守节。因此,平坦易走的路是不可或缺的!

据了解,当时以色列国内的主要干道设计优良。论到基督降生前一千多年在以色列作王的所罗门,犹太历史家约瑟夫斯说:“他不但注重道路的保养维修,还于通往耶路撒冷的沿线各地筑了一条用黑石砌成的砌道。”

以色列全国共设有六座逃城,为误杀人者提供庇护。通往逃城各主要道路的维修工作绝不马虎。据犹太传统指出,每个岔路口均设有清晰的路标,显示距离最接近的逃城位置。——民数记35:6,11-34。

此外,道路也大大促进了各地的商业往来。古代,被视为最珍贵的商品之一是丝绸。据称,远早于以色列立国前,中国人已懂得养蚕取丝,纺制成丝绸。至于纺丝的秘方,则到公元以后才被公开。据杰弗里·欣德利在《道路发展历程》一书中报道,当时不少国家颁令“禁止男士穿丝绸制品”,认为“有损男子气概”云云,丝绸在西方国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这样,丝绸经中国出口的贸易路线就成了今天人所共知的丝绸之路。13世纪末,当马可·波罗取道丝绸之路抵达中国时,这条干道已有1400年的历史。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上最长的道路,由中国丝绸之乡——上海——直到西班牙加的斯,全长1万2800公里。

行军要略

令筑路技术跨步向前的重要原动力是人们对扩张领土的欲求。举例说,在历代凯撒领导下,罗马帝国建筑的道路网总长8万多公里,横跨版图所及的欧洲、北非洲以至中东各地。罗马士兵无需作战时,多被征用来筑堤修路。

甚至在近代,军事行动成与败也跟道路优劣息息相关。自1934年,希特勒开始建筑德国的高速公路,大大助长他要征服世界的野心。据历史家欣德利指出,这项工程令德国拥有“世上第一个高速公路的路网”。

筑路的学问

罗马建筑师设计了一种用来设定直角的工具,令道路可笔直如箭。此外,沿路设置的里程碑都是石匠们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工程师则定出路面承受重量上限。罗马人建筑的道路路基稳固、路面不易磨损。可是,它们能够历久常新,主要还是因为排水系统设计高明——道路被筑成微曲,且比周围地势略高。原来这就是“公路”(意即高架道路)名称的由来。境内商店更有路网地图出售哩!

据一个历史家说:“罗马人在筑路方面的成就非凡,令人禁不住要用上溢美之词。事实上,有没有另一种古代建筑,能比意大利的道路对人贡献更加久远,是十分值得商榷的事。”

据《道路发展历程》一书说,从罗马往南伸展的亚壁古道是“西方人筑路的肇始”。这条举世知名的古道平均阔约6米,都是用巨型火山岩石块铺成的。使徒保罗以囚犯身分到罗马时,也曾取道亚壁古道,其中部分路段今天仍被使用。——使徒行传28:15,16。

另一方面,南美洲早期印第安人的筑路技巧也同样教人拜服。自公元1200年至公元1500年间,印加人筑成的道路长达1万6000公里,把拥有接近一千万人口的国家连结起来。这些道路有的穿越最不毛的地域,最险峻的山势,有的横贯沙漠、雨林,以至令人望而生畏的安第斯山脉。

《新不列颠百科全书》论到其中一条道路说:“这条安第斯山路令人叹为观止。它阔约7.5米,穿梭的山路有的陡峭,有的迂回,也有较平缓的。印加人在坚硬的石上凿出坑道,筑起数百尺的挡土墙作支撑。他们用水泥砖石把沟壑和峡谷填平,用羊毛和纤维制成缆索,架起吊桥,越过广阔的山涧溪流。路面大部分用石铺成,不少还涂上柏油。”

印加人不懂利用马匹代步,可是他们筑的路“绝对可用作王室信差的速递跑道”。一个历史家写道:“沿路每隔2公里便设有驿站,有守卫驻防,也有作接力的专业信差。驿站之间的距离不远,信差可迅速完成一个驿站的路程。如果信差不分日夜作接力奔跑,从首都库斯科到基多市,全长2000公里的路程可在5日内完成。这就是说,信差在平均海拔4000公里的路上,以时速15公里奔走;这个速度就是当时罗马皇家快邮也难望其项背!”

是福也是祸

人体血管如果闭塞,则可能性命堪虞。同样,本为提高生活素质的道路一旦堵塞,效果也就适得其反了。此外,穿越雨林、郊野、树丛和国家公园的道路不单危及野生动物,甚至原住民和他们的家园也时常受累。《人类怎样筑路》一书说:“亚马逊公路是假进步之名而建筑的,可是,大片雨林因而被摧毁,林居者顿失家园,生活模式更被破坏无遗。”

每年,车辆数量不断上升,市区主要干道严重堵塞,对城市造成极大的冲击。只要资金无缺,人们又再多建一条高速公路来解困。然而,长远来说,公路增多,交通越繁忙,环境污染也相应增加,导致更多的疾病。除此之外,全球平均每年约有50多万人在交通意外中丧生,1500万人受伤,其中一些人更不幸终生残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沙场的人约有900万;可是,这场战争早已结束。相对来说,交通意外却无日无之——每天平均有1000多人在意外中丧生——伤亡人数就像还不完的债务般,没完没了!

不错,人类建筑的道路在多方面成了人性的写照,是人类品性道德的明证,令我们的长处短处无所遁形。与此同时,人类对于这个交由他们托管的美好家园有否珍而重之,看人类建筑的道路,也可见微知著了。

[第21页的图片]

使徒保罗曾踏足的亚壁古道,今天仍被使用

[第22页的图片]

每年在交通意外中丧生的人约有50万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