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洞悉上》 反刍
  • 反刍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反刍
  • 洞悉圣经(上册)
  • 相似资料
  • 野兔
    洞悉圣经(下册)
  • 牛的美妙设计
    警醒!1984年
  • 你吃下去的食物发生什么变化?
    警醒!1985年
  • 野兔蟾蜍入侵澳大利亚
    警醒!2005年
查看更多
洞悉圣经(上册)
《洞悉上》 反刍

反刍

(Cud)

某些动物使胃中食物返回嘴里重新咀嚼的生理现象。根据摩西律法,蹄分两边的反刍动物都洁净、可以食用,其中包括鹿、瞪羚、红鹿、羚、岩羚羊、家养或野生的牛、绵羊和山羊。不过,反刍动物若蹄不分两边,例如骆驼、蹄兔、野兔或兔子,却不可以吃。(利11:1-8,26;申14:4-8)一些评注家认为,无爪(有蹄)的反刍动物所吃的食物通常比较干净,而且经过两次咀嚼的食物也消化得更加彻底;这么一来,吃进肚里的植物就算有毒,毒素也因为经过较长的消化过程和复杂的化学作用,被中和或者清除掉了。

反刍行为是自然界中既奇妙又有趣的现象。反刍动物的胃大都有三至四个胃室,食物的循环过程也大致相同。动物啃下未经彻底咀嚼的食物先进入第一个胃室,然后进入第二个胃室转化成软软的球状物。当动物不再进食,停下来休息时,胃部肌肉一收缩,就使已经吞下的食物倒流,返回嘴里重新咀嚼,并跟唾液混合。食物被再次吞下后,经过头两个胃室进入第三个胃室,最后在第四个胃室进行彻底的消化。

圣经为什么说野兔是反刍动物?

批评圣经的学者认为,圣经把野兔归类为反刍动物是不对的。(利11:4,6;申14:7)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现代科学就何谓反刍动物所定的分类准则,根本不能用来衡量圣经的说法是否准确,因为这样的准则在摩西的日子根本不存在。甚至在18世纪,英国诗人威廉·柯珀经过长期对家养兔子的观察后,也说它们“一天到晚都在咀嚼反刍食物”。同时期的著名博物学家林奈也认为,兔子的确有反刍的习性,不过更多的科学证据后来才陆续出现。1882年,法国人莫罗发现,兔子确实会把自身排出的九成食物重新吃下。伊万·桑德森后来在书中提到野兔时说:“对人类来说,兔子消化食物的过程是不可思议的。但除了兔科动物如野兔和兔子之外,很多啮齿科动物也有反刍的习性。冬天到处都是干草,所以兔子一看到新鲜的青草,就会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回到窝里后,就把半消化的食物排出。再过一段时间,兔子会吃下自己的排泄物,这个过程有时会重复不止一次。一般来说,只有成年兔子才有这种习性。”(《世上的哺乳动物》,1955,114页)

英国一些科学家曾把兔子放在严格监控的环境里,仔细观察它们的行为,观察的结果都刊登在《伦敦动物学会学报》(1940,第110卷,159-163页)。简单来说,兔子把食物再次吃下的过程是这样的:假设兔子早上吃了新鲜的食物,食物会经过胃进入小肠,而胃部的贲门附近已经有约莫40至50克食物颗粒,是兔子进餐前已经存在的。早餐的食物从小肠进入盲肠(大肠的顶部)后,会停留一段时间。日间,在贲门附近的食物颗粒会顺着消化道下到小肠,在那里把食物中的细菌蛋白消化。食物残渣到达大肠时,会越过盲肠直接下到结肠,残渣的水分被吸收后,成为粪便排出体外。这个消化过程结束后,储存在盲肠的食物会进入结肠,但这次不同的是,食物残渣的水分不会被结肠吸收,因此从肛门排出的粪便是软软的颗粒,而且外面都包着一层黏液,防止颗粒粘连在一起。当这些颗粒从肛门排出时,兔子会随即把排泄物吃下,储存在胃部的贲门,直到吃下一餐为止。大部分的食物第二次下到兔子的消化道以后,这个循环也就完成了。

对于这项发现,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的动物学部门首长韦尔多·施米特博士说:“看来我们没有理由质疑研究人员的这些报告,也就是说,兔子确实会把半消化的食物储存在盲肠,排泄后再次吃下,让食物第二次进入消化道。”另外,他认为兔子的这个习性,正好解释为什么“兔子的盲肠比其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警醒!》,英语,1951年4月22日刊,27-28页)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