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4 10/15 31页
  • 读者来函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读者来函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4年
  • 相似资料
  • 不定过去时
    词语解释
  • 研究8——《新世界译本》的优点
    “圣经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希腊语
    洞悉圣经(下册)
  • ‘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5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4年
《守》94 10/15 31页

读者来函

何以《新世界译本》在马太福音3:7采用“一见到”一词,而不是像其他圣经译本一样只将这个字词译作“看见”?

事实上两种译法都可以采用而并不算错。在这个事例上,并非每种文字都能把希腊原文的特色表达出来。可是,《圣经新世界译本》的汉语译法无疑能够把马太福音3:7的希腊原文特色表达出来。“约翰看见[“一见到”,《新世》]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正如上文提及,很多圣经译本只是说,约翰“看见”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到他为犹太人施浸的地方。那么,圣经的意思是否指约翰在看见这件事一段时间之后,意即他注视了这些人一会儿之后,才采取行动谴责他们的伪善行径呢?如果译作“看见”,就可能使人有这个想法。事实上,圣经译者费拉尔·芬顿在翻译这节经文时就显示出这个意思:“但[约翰]观察到许多法利赛人……。”

这里所用的希腊动词的时态属于不定过去式。我们知道,现在时态指的是一项正在进行的行动,完成时态主要指一项已经完成的行动,但不定过去式所指的则是一个时刻的短暂行动。因此,马太福音3:7的这个不定过去式动词的意思,是指施洗约翰在某一个时刻望见那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或约翰“一见到”他们,就马上采取行动,正如我们在7-12节所读到的一样。

有不少例子表明希腊文的不定过去式含有以上的意思。我们若留意它的特色就能够对圣经的含义有更清楚的了解。

例如,马太福音9:9说:“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见到”,《新世》]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耶稣不用花一段长时间留意马太,也不用再三观察他。耶稣一见到马太,就立即向他提出邀请。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新世界译本》在处理希腊文的不定过去式动词时多么一丝不苟。请考虑一下其他几个类似的事例,看看你还留意到有其他什么特色:

“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看见[“一见到”,《新世》]有吹手,又有许多人乱嚷,就说:‘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马太福音9:23,24。

“门徒看见[“一见到”,《新世》]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马太福音14:26,27。

“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来见[“一见到”,《新世》]耶稣,就俯伏在他脚前,再三地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马可福音5:22,23。

“将近[拿因]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主看见[“一见到”,《新世》]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路加福音7:12,13。

“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一见到”,《新世》]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约翰福音11:32,33。

如果你喜欢参考其他例子,不妨翻阅《新世界译本》的使徒行传7:23-25;9:39,40;21:32;28:3-5;及约翰一书5:16。借着作一番查考,你会进一步体会到,对勤恳地研究圣经的人来说,能够扩阔及加深对上帝话语的了解,是一件多么令人心满意足的事。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