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求安全
安全。世界领袖为此而谈判。宗教领袖为此而祈祷。但就一般老百姓而言,安全看来只是个虚幻的美梦而已。且以罗恩为例。有一天他在南非最大的城市约翰内斯堡步行上班。
“有五个男人包围我。一个用刀压着我的咽喉,另一个则用刀指着我的背脊。在几秒钟内,他们搜遍了我的口袋。我觉得自己有如俎上肉一样。路过的人根本对我毫不理会。”罗恩没有抵抗,最后得以安全逃脱。
对很多人来说,在任何一个大城市的街道上行走都是叫人惴惴不安的。在他们脑中总是潜伏着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避免被人行凶抢劫?’他们匆匆买完东西,好早点回到家里安全的环境去。但家里又有多安全呢?《全面的家居安全》一书说:“有人闯入你家里,掠去部分或全部财物,然后逃去无踪——你遇到这种事件的可能性正年年急升。”
结果,户主贴出告示警告盗贼内有恶犬,或者声明房子有巡逻的武装警卫看守。在许多地区,住户组成纠察队以求对付罪恶。《安全焦点》这份杂志说:“单在英国就有6万多个计划正在实施,牵涉到75万户人家。”非洲一个保险经纪说:“鉴于罪行与日俱增,今天邻里不同舟共济也不行了。”
邻里守望计划的成员会照应彼此的福利,并且向警方报告一切可疑的活动。a但一份简讯向一个家里刚被爆窃的成员解释道:“很不幸,这个计划并不能保证你永不会再遭盗窃。现存的保安计划没有一个能够作这样的声称。……你仍必须锁好门户,也要设置防盗铃和采取合理的保安措施。”
虽然邻里守望计划有若干成效,但至于这些计划是否真的能够减低整体的罪案率,却是众说纷纭。沙普兰(Shapland)和瓦格(Vagg)在《公众维持治安》一书中解释道:“即使一个细小地区声称罪案减少了也不一定是‘成功’;除非这种罪行没有‘迁移’到毗邻的地区里,否则就不算是成功。”因此,尽管在有些城市里,邻里守望团体报告成绩斐然,同一城市的其他地方若难于设立这种安排,罪案却有惊人的增加。
一个有2万多成员的全国邻里守望计划的秘书承认道:“在有些地区里,邻里守望并非十分有效。”她提到有些广大地区“远离市镇,邻舍根本无法彼此守望相助,巡逻也难于实行。”例如,有一对夫妇从美国某个城市搬到一条小村落附近一块面积50英亩(20公顷)的土地居住。在短短几年里面,他们的家已被人闯入过两次。作妻子的道出了许多乡村居民的心声:“我力求处之泰然,但其实感到害怕。……我从不感觉安全。”在饱受政治冲突蹂躏的国家里,乡村居民要面对额外的暴力,并且时常被迫要拥护敌对双方的某一方。
难怪许多人怀念‘以往的好日子’。《罪恶激增》一书说:“本世纪初的时候,一般人……普遍认为[罪行]会渐渐变得温和一点。”但实际的情形如何?拉齐诺维奇(Leon Radzinowicz)爵士和金格(Joan King)两位作家解释道:“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罪案率仍保持适当的水平,只是随着人口增加而渐高而已。直到战后社会呈现不景气,罪案率持续上升的趋势才清晰可见。多年来经济风雨飘摇,失业与日俱增,加上另一场世界大战爆发,[罪行]于是不可遏止地激增起来。……你若放眼看看普世的罪案,触目所见的事就只有一件:罪行到处充斥,恶事有增无已。”
“不法的事增多”虽然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却其实是圣经早已预告的。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许多灾祸一直打击人类。圣经早已预先指出其中若干主要的灾祸。耶稣预言人的邪恶制度濒临末日之际:“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马太福音24:3,7,12;也请参看路加福音21:10,11。
耶稣补充说:“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因此,你有理由保持乐观。人对普世安全的冀求快要如愿以偿了。——路加福音21:28-32。
[脚注]
a 倘若有人劝基督徒参加自卫队,基督徒很高兴有以赛亚书2:2-4和约翰福音17:16的原则去指引他们。——可参阅《守望台》1984年1月15日刊第2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