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98 7/1 30-31页
  • 一个撒马利亚人显出真邻人本色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一个撒马利亚人显出真邻人本色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好心肠的撒马利亚人
  • 学得教训
  • 说一个人是“好撒马利亚人”是什么意思?
    圣经问答
  • 善待邻人的撒玛利亚人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8年
  • 善待邻舍的撒马利亚人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谁是我的邻人?
    警醒!198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8年
《守》98 7/1 30-31页

他们执行耶和华的旨意

一个撒马利亚人显出真邻人本色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明显存有很深的敌意。后来《密西拿》甚至加上一条律例,禁止犹太妇女协助非犹太妇女接生,因为这样做就等于有分把多一个外邦人带进世界。——阿博达·扎拉2:1。

无论在宗教上还是在血缘上,撒马利亚人都比一般外邦人与犹太人接近。不过,他们也一样受到排挤。使徒约翰写道:“犹太人跟撒马利亚人没有来往。”(约翰福音4:9)事实上,《塔木德》有这样一个主张:“撒马利亚人的饼,比猪肉还不洁。”有些犹太人更用“撒马利亚人”一词来表达蔑视和非难的意思。——约翰福音8:48。

鉴于这种情况,耶稣对一个精通犹太律法的男子所说的话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了。这个男子来见耶稣,问道:“导师,我该做什么才可以继承永远的生命呢?”耶稣的回答叫他留意摩西律法的吩咐,“要用全颗心、全个魂、全部能力、全副思想,爱耶和华你的上帝”,还要“爱邻人,像爱自己一样”。律法师问耶稣:“我的邻人到底是谁呢?”(路加福音10:25-29;利未记19:18;申命记6:5)法利赛派认为,“邻人”一词只能用在恪守犹太传统的人身上,自然不包括外邦人或者撒马利亚人。提出问题的律法师要是以为耶稣也同意这种见解,就一定大感意外了。

好心肠的撒马利亚人

耶稣讲了一个寓言a来回答男子的问题。他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耶路撒冷与耶利哥相距大约23公里,连接两城的道路迂回曲折,怪石嶙峋,因此贼匪便于伏击逃窜。寓言中的旅客果然“落在劫匪手中。他们不但把他剥光,还痛打了一顿,撇下他半死的,就走了”。——路加福音10:30。

耶稣接着说:“恰巧有一个祭司从那条路下去,看见他,竟从对面走过。照样,有一个利未人下到那个地方,看见他,也从对面走过。”(路加福音10:31,32)祭司和利未人的职责是教导人民律法——包括爱邻人的律法。(利未记10:8-11;申命记33:1,10)他们理应比别人更热心救助受伤的旅客才对。

耶稣继续说:“有一个撒马利亚人旅行路过他那里。”耶稣提到撒马利亚人,律法师无疑越发好奇。耶稣会像一般犹太人一样歧视这族人吗?刚相反,耶稣说,撒马利亚人一看见那个不幸的旅客,“就动了怜悯的心,上前用油和葡萄酒倒在他的伤口上,裹起来,然后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客店照料他。b第二天,撒马利亚人掏出两第纳流斯给客店老板,说,‘请你照料他,无论另外花费多少,我回来一定还给你。’”——路加福音10:33-35。

耶稣现在问他说:“在你看来,这三个人,哪一个才成了落在劫匪手中的人的邻人呢?”律法师知道答案,不过看来他不想说“是撒马利亚人”。所以他只是说:“是那个慈悲待他的。”耶稣于是说:“去吧,你自己也要照样做。”——路加福音10:36,37。

学得教训

男子向耶稣发问,其实只是想“证明自己正义”。(路加福音10:29)他可能以为耶稣会因为他谨守律法而称赞他。但这个自以为是的人需要明白圣经的这个至理名言:“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箴言21:2。

耶稣指出,真正的好人不只服从上帝的律法,也会仿效上帝的品格。(以弗所书5:1)例如,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是不偏心的”。(使徒行传10:34)我们有没有在这方面仿效上帝呢?耶稣用一个感人的寓言表明,界定谁是邻人,应当超越国家、文化、宗教的界限。圣经吩咐基督徒要“对所有人行善”,而不是只对同社会阶层、同种族或同国家的人行善,也不是只对信徒同工行善。——加拉太书6:10。

耶和华见证人尽力听从这个圣经劝告。例如,每逢有自然灾害发生,他们向信徒同工和非见证人都提出人道援助。c除此之外,他们也每年用超过10亿小时帮助人加深对圣经的认识。他们尽力把王国信息带给每一个人,因为上帝的旨意是要“所有种类的人都可以得救,获得真理的确切知识”。——提摩太前书2:4;使徒行传10:35。

[脚注]

a 寓言是个简短而通常虚构的故事,从中能带出道德和属灵的真理。

b 耶稣时代有些客店显然不只是投宿之所,也提供膳食和其他服务。这可能就是耶稣所想的那种,因为这里用的希腊词语跟路加福音2:7译作“投宿的房间”的希腊词语不同。

c 例子见《守望台》1996年12月1日刊3-8页及1998年1月15日刊3-7页。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