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会主张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吗?
第2部分——使徒后期教父有提倡三位一体的教义吗?
《守望台》在1991年12月1日刊发表了这系列文章的第1部分,讨论究竟耶稣和他的门徒有没有提倡三位一体的教义。三位一体的见解认为虽然父、子、圣灵是三位彼此同等的个体,上帝却只有一位。来自圣经、历史家、甚至神学家所提出的明确证据一致显示这绝不是实情。既然如此,那些生活于耶稣和使徒之后不久的教会领袖又如何?他们主张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吗?
“使徒后期教父”是人们给一批基督教作家的尊称。他们的著作论及公元第一世纪末至第二世纪初基督教的情况。这些人包括罗马的克雷芒、依纳爵、波利卡普、赫马和帕皮亚斯。
据称他们跟耶稣的若干使徒生活在同一时代。因此,他们自然熟知使徒们的主张。论到这些作家的著作,《新大英百科全书》说:
“以总体而言,除新约以外,使徒后期教父的著作比其他任何基督教著作更具历史价值。”1
使徒们若曾提倡三位一体的教义,这些使徒后期教父必然会以此教导别人。既然没有什么事比帮助人认识上帝是个怎样的神更为重要,三位一体的道理应当是他们的教训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主张才对。那末,他们有提倡三位一体的教义吗?
早期信仰的声明
一项属于最早期,但并非来自圣经本身的基督教信仰声明载于一本称为《12使徒遗训》的书中。这本书共有16短章。有些历史家认为这本书成于公元100年之前或左右,而作者则已无法稽考。2
《12使徒遗训》论及想成为基督徒的人所必须知道的事。该书在第7章规定浸礼要“奉父、子、圣灵的名”而施行,所用的措辞与耶稣在马太福音28:19所说的话颇类似。3 然而这节经文却没有提及这三位在永恒、能力、地位和智慧方面彼此同等。该书的第10章收纳了以下出于祷文形式的信仰表白:
“圣父,为了你使自己的圣名住在我们的心里,也为了你通过你的仆人耶稣使我们获悉的知识、信心和不死性,我们衷心感谢你。愿你永远得着荣耀!全能的主宰,你为了你名的缘故创造了万物。……你更惠然将属灵的饮食以及通过你仆人耶稣而来的永生赐给我们。”4
这里并没有谈及三位一体。在埃德温·哈奇所著的《希腊见解对基督教的影响》一书中,作者引录了上述这段话,然后说:
“在基督教原来的领域中,这些简单的概念看来没有多大的改进。所强调的教义乃是:上帝,他是一位;他是全能和永远长存的;他创造了世界;他的一切作为均显示他的慈悲。这些见解全无玄奥理论的意味。”5
罗马的克雷芒
有些人认为罗马的克雷芒曾经是罗马的“主教”,他是基督教早期著作的另一个来源。一般人相信他于公元100年左右逝世。在据说出自他手笔的著作中,不但没有直接提及三位一体,连间接的论述也没有。在《克雷芒致哥林多教会前书》中,他说:
“愿全能的上帝通过耶稣基督所赐的恩惠和平安加倍归予你们。”
“使徒已将来自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我们,耶稣基督传给他们的福音则来自上帝。因此基督乃为上帝所差,使徒则为基督所差。”
“愿鉴察万有的上帝,掌管万灵和众生的主——他拣选了主耶稣基督和我们作他自己的选民——将信心、敬畏、和平、忍耐和恒忍赐给一切求告他那荣耀圣名的人。”6
克雷芒并没有说耶稣和圣灵是与上帝同等的。他表明全能的上帝(不仅是“父”)与子有显著的分别。既然他提及基督是上帝“所差”,而且上帝“拣选”了基督,他所论及的上帝自然居于较高的地位。由此可见,上帝和基督分属两个有别和不等的个体。克雷芒说:
“我们诚挚地祷告、祈求,恳请宇宙的创造主不要改变他借着爱子耶稣基督从全世界中拣选出来的人的数目。……我们清楚知道惟独你[上帝]是‘至高者’。……惟独你是万灵的保卫者,是众生的上帝。”
“愿万国万族的人都认识你是独一的上帝,耶稣基督是你的爱子。”7
克雷芒称上帝(不仅是“父”)为“至高者”,并称耶稣为上帝的“爱子”。他论及耶稣说:“既然他反映上帝的荣耀,他的地位比天使更高,即如他的头衔也比他们的较为优越。”8 耶稣反映上帝的荣耀,但他却不是与上帝同等的;正如月亮反射阳光,但月亮却不等于太阳——光的来源。
上帝的儿子若与上帝——他的天父——同等,克雷芒就无需说耶稣的地位比天使优越了,因为事情既已如此明显,再提及就是多此一举了。从他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但承认子高于天使,也承认子是低于全能的上帝的。
克雷芒的立场十分清楚:子低于父,也次于父。克雷芒从没有把耶稣视为与父同属一个神格。他表明子是依靠父上帝的。再者,他肯确地说父是‘独一的上帝’,他的地位没有人可与之分享。克雷芒也没有将圣灵视作与上帝同等。因此,克雷芒在他的著作中从没有提及三位一体。
依纳爵
安提阿的主教依纳爵生活于公元第一世纪中期至第二世纪初期左右。如果据称由他执笔的著作都实际是他所写的,这些著作从没有表示父、子、圣灵是同等的。
即使依纳爵曾说子在永恒、能力、地位、智慧方面与父同等,这仍不足以证明有一个三位一体的上帝,因为他从没有说圣灵在这几方面也与上帝同等。但他其实并没有说子在这些方面与父同等。相反,他表明子顺服那高于子的全能上帝。
依纳爵将全能的上帝称为“独一的真神,自有和无可匹敌的那位,万有之主,父以及独生子的父”,他的话显示上帝与他儿子之间有显著的分别。9 他谈及“父上帝,以及主耶稣基督”,10 并且宣告说:“只有一位上帝,就是全能者,他已借着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将自己显明出来。”11
依纳爵表示子不是一位常存的个体,而是被造的,因为他报道子曾说:“主[全能的上帝]创造了我——他一切作为的肇始。”12 类似地,依纳爵说:“全宇宙只有一位上帝,就是基督的父,‘万物都本于他’;只有一位主,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13 他又写道:
“圣灵没有谈及自己的事,只谈及基督的事,……正如主也向我们宣告他从父所领受的事。因为他[子]说:‘你们所听见的话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的父的。’”14
“只有一位上帝,他通过儿子耶稣基督将自己显明出来。这儿子就是他的道;这道从寂静中产生,在每方面均取悦那差他来的[上帝]。……耶稣基督服从他的父。”15
诚然,依纳爵将子称为“神道”。但以“神”一字称子并不一定意味子与全能的上帝同等。圣经在以赛亚书9:6(《新世》)也称子为“神”。约翰福音1:18(《新世》)称子为“独生的神”。子既从他的父耶和华上帝获得能力和权柄,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被称为“大能者”,而这就是“神”一字的基本意思。——马太福音28:18;哥林多前书8:6;希伯来书1:2。
然而,15封据称出自依纳爵手笔的书信是否受人接纳为他本人的原作呢?亚历山大·罗伯茨与詹姆斯·唐纳森合编的《尼西亚会议前的教会元老》一书,第一卷说:
“现在一般圣经注释家的见解均认为这批据称出自依纳爵手笔的书信,开头八封是伪造的。因为这些书信中含有确凿不移的证据,表明它们是较后年代的作品。……现今学者们均一致同意将这些书信视作赝品而加以扬弃。”
“至于优西比乌斯所承认的七封书信……,我们持有两份希腊文校订本,一份较短,一份较长。……虽然较短的那份受人接纳过于较长的,但在学者当中仍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见解,就是这些书信不能被视为绝对没有被人加上额外的字词,也不能被看作具有毫无疑问的真确性。”16
我们若认为较短的版本才真正是原作,这的确取消了(在较长的版本中)若干表示基督低于上帝的短语。可是,较短版本所含的资料仍不足以表明有个三位一体的神存在。不论哪些著作才是依纳爵的原作,它们充其量只能显示他相信一位身兼父与子两个角色的神。这无疑并不表示两位在各方面均是同等的,因为子始终表示自己是低于上帝和次于上帝的。因此,无论你怎样看依纳爵的写作,都不会在其中找到有关三位一体的论述。
波利卡普
士每拿的波利卡普生于第一世纪后期,终于第二世纪中期。据称他曾见过使徒约翰,并写下了《波利卡普致腓立比人书》。
波利卡普的写作显示有个三位一体的神吗?没有,他从没有提及过这个道理。实际上,他所说的话跟耶稣和门徒、使徒的教训并无二致。例如在波利卡普的书信里,他说:
“愿上帝兼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和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自己,……在信仰和真理中使你们建立起来。”17
请留意,波利卡普像克雷芒一样,没有提及同属一个神格、在三位一体中地位相等的“父”与“子”关系。相反,他谈及耶稣的‘上帝兼父’,而不仅是‘耶稣的父’。因此,正如圣经执笔者屡次所为一般,他将上帝与耶稣加以区分。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3说:“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父兼上帝”,《新世》]。”他并非仅说:‘愿颂赞归与耶稣的父’,而是说:‘愿颂赞归与耶稣的父兼上帝 ’。
再者,波利卡普说:“从全能的上帝以及主耶稣基督——我们的救主——而来的平安。”18 他再次表明耶稣是跟全能的上帝有别的。耶稣绝不是彼此地位相等的三合一神格中的一位。
赫马和帕皮亚斯
另一位使徒后期教父是赫马,他在第二世纪初期从事写作。在他的著作《牧人书》中,他有说过任何话以致使人相信他认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吗?请留意他所说的话的一些例子:
“圣灵并不是随人的意愿而发言,它惟独在上帝要它发言时才发言。……上帝栽种葡萄园,那就是说,他创造了人类,并将他们赐给自己的儿子,而子则任命天使去照顾他们。”19
“上帝的儿子比他所造的一切更年长。”20
赫马在这里说,上帝(不仅是父)要圣灵发言时,它才发言,从而表明上帝是高于圣灵的。再者,他说上帝将葡萄园赐给他的儿子,这也表明上帝比子的地位高。他也表示上帝的儿子比他(子)手下一切受造物更年长。这些受造物是上帝的儿子以上帝的总工匠身分创造的。“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歌罗西书1:15,16)事实的真相是,子并不是无始无终的。他受造成为高级的灵体生物,而其他的灵体生物,诸如众天使,都是后来上帝借着子而创造的。
J.N.D.凯利在他所著的《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一书中论及赫马对上帝儿子的看法:
“在许多段落中,我们读到有一位天使,他的地位比组成上帝内议会的六位天使还要高。他常被描述为‘最年高德劭’、‘神圣’、及‘充满荣耀’。这位天使的名字是米迦勒。因此,无可避免的结论是:赫马将他视为上帝的儿子而等同于天使长米迦勒。”
“证据同时显示,他试图将基督看作最高的天使……,当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相信一个在严格意义上说来的三位一体。”21
据称帕皮亚斯与使徒约翰相识。很可能他在第二世纪初期开始写作。可是今日他的著作只有断简残篇存留下来。在这些片段中,他并没有提及三位一体的道理。
首尾一贯的主张
在有关上帝的至尊地位以及他与耶稣的关系的问题上,使徒后期教父的主张跟圣经所载耶稣的门徒以及使徒的主张颇为一致。他们所谈及的上帝并不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神,而是一位独有、无始无终、全能、全知的上帝。他们所论及的上帝儿子则是与父有别、地位较低、次于上帝的灵体生物。上帝创造了他以执行自己的旨意。他们也没有将圣灵视作与上帝同等。
因此,在第一世纪末至第二世纪初的使徒后期教父的写作中,我们找不到任何支持基督教国三位一体的见解。他们对上帝、耶稣以及圣灵的看法跟圣经的主张完全一样。试看载于使徒行传7:55,56的一个例子:
“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定睛望天,看见上帝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上帝的右边,就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
司提反在异象中看见上帝在天上,耶稣则站在上帝旁边,子站在那不仅被称为“父”,也称为“上帝”的个体的身旁。因此上帝是与耶稣完全分开的个体。再者,司提反在异象中并没有看见第三位个体。他没有看见圣灵在天上跟耶稣和天父在一起。
这与启示录1:1所说的话完全一致。这节经文说:“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上帝赐给他。”圣经在这里再次表明,复活了的基督在天上是个完全与上帝有别的个体。圣经并没有在这里提及圣灵。倘若耶稣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他便是无所不知的了,又怎可能要上帝将启示“赐给”他呢?
这些经文清楚表明,根本没有三位一体这回事。整本圣经没有一节经文说上帝是个三合一的神。使徒后期教父的著作也清楚阐明这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没有提倡基督教国的三位一体道理。
另一组关于基督教的著作于公元第二世纪后期出现。这批基督教作家称为护教士。他们有主张三位一体吗?在日后出版的《守望台》杂志里,这系列文章的第3部分会讨论他们的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
1. 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5th Edition, 1985,Micropædia, Volume 1,page488.
2. A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edited by Alan Richardson, 1969,page95;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5th Edition, 1985,Micropædia, Volume 4,page79.
3. The Apostolic Fathers, Volume 3,by Robert A. Kraft, 1965,page163.
4. Ibid., pages 166-7.
5. The Influence of Greek Ideas on Christianity, by Edwin Hatch, 1957,page252.
6. The Ante-Nicene Fathers, Alexander Roberts and James Donaldson, editors, American Reprint of the Edinburgh Edition, 1885,Volume I, pages 5,16,21.
7. The Library of Christian Classics, Volume 1,Early Christian Father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Cyril C.Richardson, 1953,pages 70-1.
8. Ibid., page60.
9. The Ante-Nicene Fathers, Volume I, page52.
10. Ibid., page58.
11. Ibid., page62.
12. Ibid., page108.
13. Ibid., page116.
14. Ibid., page53.
15. The Apostolic Fathers, Volume 4,by Robert M. Grant, 1966,page63.
16. The Ante-Nicene Fathers, Volume I, pages46-7;Cyclopedia of Biblical, Theological, and Ecclesiastical Literature, by John McClintock and James Strong, reprinted by Baker Book House Co., 1981,Volume IV, pages 490-3;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1910,Volume VII, pages 644-7.
17. The Ante-Nicene Fathers, Volume I, page35.
18. Ibid., page33.
19. The Ante-Nicene Fathers, Volume II, pages27,35.
20. The Apostolic Fathers (Loeb’s Classical Library)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Kirsopp Lake, 1976,page249.
21.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by J.N.D.Kelly, Second Edition, 1960,pages 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