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社会恐惧症
“凡有恐惧症的,千万要记住,恐惧障碍是治得好的。患者不用给恐惧症苦苦折磨。”——克里斯·斯莱滕博士。
令人欣幸的是,不少社会恐惧症患者都得到帮助,学会减缓焦虑,敢于正视自己多年来一直害怕的社交场合。假如你有社会恐惧症,你大可以放心,你也能够掌握诀窍,积极面对这种障碍。要达到这个目标,你就必须着手应付(1)身体的病征,(2)你害怕面对某些场合的心理,(3)由恐慌引起的行为。
实践圣经原则对你大有好处。诚然,上帝的话语并不是医学课本,“社会恐惧症”一词也从没有在圣经出现过。尽管这样,你要是听从圣经的指示,就能够“谨守[实用的智慧]和[思考能力]”,克服恐惧心理。——箴言3:21;以赛亚书48:17。
控制症状
患社会恐惧症的,各有不同的身体症状。你很怕面对的情势快要出现了,你身体会有怎样的反应?你双手有没有发颤?心脏是否急速地跳动?腹部隐隐作痛吗?你是否急得一身大汗、满脸通红?你感到口干舌燥吗?
在别人面前大汗淋漓、说话结巴、浑身哆嗦,真的不好受。不过,为可能发生的事而忧虑也无济于事。耶稣问得很有道理:“你们谁能用忧虑给自己的寿命加添一肘尺呢?”(马太福音6:27;参看箴言12:25。)坦白说,老是想着自己的毛病,终日担心别人怎样看自己,只会使情况日趋严重。《哈佛精神健康通讯》评论:“患社会恐惧症的,常以为别人一眼就看出他们神色慌张,害得自己惶惶不可终日。事情还没发生,他们就预料自己会笨手笨脚,表现不够格。既然早有预感,他们一遇到自己惧怕的事物,就禁不住恐慌起来。”
练习用横膈膜慢慢呼吸,也许能够使症状缓和下来。(见“留意你的呼吸方法!”一栏。)经常锻炼身体、放松肌肉也很有用。(提摩太前书4:8)你可能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例如,圣经劝勉说:“一掌盛满安宁,胜过两手抓满劳碌捕风。”(传道书4:6,《新译》)所以,务要确保自己有充足的休息,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别错过正餐,要定时进食。你可能要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能刺激焦虑,是恐惧症的一大诱因。
存心忍耐最要紧。(传道书7:8)一个医学博士小组报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觉在某些社交场合,你仍然感到局促不安,但身体的症状已大为减退。最重要的是,你的自信心经过锻炼就会渐渐提高,你参与自己所惧怕的社交场合时也更有把握。”
剖析你的恐惧心理
专家指出,感情不能未经思想就产生。看来,对社交场合的恐惧也是源于思想的。所以,为了缓和身体的症状,你可能要省察自己的“烦乱思虑”,洞悉恐惧的根由。——诗篇94:19,《吕译》。
有些专家认为,归根结底,社会恐惧症就是害怕遭人白眼。举例说,在社交聚会上,患社会恐惧症的可能暗自猜想:“我这副呆头呆脑的德行,人家一眼就看出我跟他们格格不入。我想必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一个名叫特蕾西的患者确曾有这样的感觉。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开始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她渐渐意识到,人家有更重要的事处理,根本不会花时间对她评头品足。特蕾西说:“纵然我谈吐乏味,这也不足以构成别人嫌弃我的理由,对吗?”
你可能要像特蕾西一样,认真想想自己的想法到底有没有偏颇,分析一下自己在社交场合遭人白眼的可能有多大、情况有多严重。假如噩梦成真,你真有理由认为别人会对你生气吗?即使人家在生你的气,你又有什么理由断定自己应付不了呢?别人的评语真的能够实际贬低你个人的价值吗?圣经提出明智的忠告:“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传道书7:21。
关于社会恐惧症,一个医学博士小组写道:“在人生路上,谁也不能避免碰钉子的。难题所以发生,是因为有些人对这种事耿耿于怀。人碰了钉子,感到沮丧,感到十分难受也是人之常情。但你无需为此而忐忑不安。除非你自己看不开,否则碰碰钉子并不是什么灾祸浩劫。”
圣经劝我们要对自己有实事求是的看法。圣经说:“我们人人都难免绊倒许多次。”(雅各书3:2)人人都是不完美的,没有人例外;正因为不完美,人才会不时做出令自己难堪的事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宽容别人的弱点就容易多了;反过来,别人也受到感动,照样体恤我们的短处。不管怎样,基督徒深知,得到耶和华的认可才是最要紧的,而上帝也不会集中注视我们的过错。——诗篇103:13,14;130:3。
正视恐惧的因由
要克服社会恐惧症,你就迟早要正视自己不敢面对的事物。起初,这样的念头可能有点可怕。也许到现在你还是避开自己所怕的社交场合,免得自己到时惶恐不安。看来,这样做只会削弱你的自信心,进一步加深你的恐惧感。所以,圣经有充分理由说:“离群独处的,只顾自己的心愿;他抗拒一切[实用的]智慧。”——箴言18:1,《新译》。
相比之下,你如果肯正视自己所怕的事物,你的焦虑就可能会缓和下来。a约翰·马歇尔医生说:“我们常常鼓励社会恐惧症患者,迫使自己成为社交场合的活跃分子,积极参与社会机构的服务。有的患者只对少数事物产生恐惧,例如害怕公开演说等,他们就更加要强迫自己,在公众场合讲话了。”
你如果勇敢地面对自己所怕的事物,就会渐渐看出:(1)别人很少会因为你出洋相就嫌弃你;(2)即使有些人真的嫌弃你,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要记住,你不可操之过急,对自己要有耐性。你不能一下子就完全康复,恐惧的症状也不可能全然消失,这是不切实际的期望。萨莉·温斯顿医生指出,治疗的目的不是在于消除症状,而是要帮助患者学会处之泰然。她说,患者如果能够处之泰然,症状就会自动消失,或者至少情况会慢慢好起来。
基督徒有强大的推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社会恐惧症。事实上,圣经吩咐他们要“彼此关注,激发爱心,促进优良的作为。不要放弃聚会”。(希伯来书10:24,25)既然基督徒常常要同别人接触往来,你如果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就会在灵性上不断长进。(马太福音28:19,20;使徒行传2:42;帖撒罗尼迦前书5:14)要不断为这件事向耶和华上帝祷告,他会赐给你“超凡的力量”。(哥林多后书4:7;约翰一书5:14)也要祈求耶和华帮助你一方面保持平衡,不致太介怀别人的品评,一方面锻炼所需的技巧,好让自己能够符合他的要求。
诚然,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独特难处,他们各有不同的障碍要冲破,也有不同的长处可以利用。部分患者采用前文提及的建议后,情况好多了。好些病例表明,患者可能需要额外支援。例如,有的患者得借助药物去消除恐惧的心理。b其他患者向精神科专家求助。《儆醒!》并不推荐,也不支持任何特定疗法。基督徒必须自行决定是否接受这样的疗法。他应当慎重处理,确保自己所接受的治疗没有违反圣经原则。
“跟我们性情相似”的人
圣经载有许多真实的事例,记述忠信的男子怎样为了符合上帝的要求,奋力克服个人障碍。阅读这些真人真事,的确令人深感鼓舞。看看以利亚的例子。身为以色列的首要预言者,他似乎具有超凡的勇气。圣经却向我们指出:“以利亚是跟我们性情相似的人。”(雅各书5:17)他有时也感到惊恐万分、焦虑不已。——列王纪上19:1-4。
使徒保罗到哥林多那里,“又软弱,又畏惧,大大颤抖”;他显然顾虑重重,担心自己力薄才疏。他确曾遭人白眼。有些反对者指责保罗说:“他……亲身临在,却是软弱无力、言语可鄙的。”但没有证据表明,保罗因别人的恶意批评而自惭形秽。——哥林多前书2:3-5;哥林多后书10:10。
摩西缺乏自信,不敢进见法老,认为自己是“拙口笨舌”的。(出埃及记4:10)耶和华上帝答应给予援助以后,摩西还是苦苦哀求:“不,主啊,请你差别人去。”(出埃及记4:13,《现译》)摩西看不出自己有什么长处,耶和华对他的优点却了如指掌。他认为摩西是适当人选,有足够的智力和体力履行任务。话虽如此,慈爱的耶和华还是安排一个助手给摩西。他并没有硬要摩西独自进见法老。——出埃及记4:14,15。
耶利米在这方面也堪作模范。上帝委派他做预言者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回答说:“主耶和华啊!我不晓得说话,因为我年轻。”耶利米不是生来就有能力执行预言者的任务。但耶和华与耶利米同在,使他成为“坚城、铁柱、铜墙,抵挡全地”。——耶利米书1:6,18,19,《新译》。
由此可见,即使你惶恐不安、忧心忡忡,也不要妄下结论,以为自己缺乏信心,或耶和华已经离弃了你。刚相反,“耶和华亲近心中破碎的人,拯救灵里痛悔的人”。——诗篇34:18,《新译》。
上述的圣经事例无疑表明,连信心坚强的男子也要拼命克服力不从心的感觉。耶和华虽然没有要求人做他们能力限度以外的事,但凭着他的帮助,以利亚、保罗、摩西、耶利米等忠仆所能成就的,可能比他们自己所预期的更多。既然耶和华“知道我们的本体,记得我们不过是尘土”,你就可以放心,他必定会伸手扶持你。——诗篇103:14,《新译》。
[脚注]
a 有些医生建议,假如你觉得这个步骤难以应付,你可以单凭想象,练习怎样克服恐惧。设想你正处身自己所怕的环境,你脑海浮现的景象越逼真越好。你可能会越来越焦虑不安。但你要不断暗自叮嘱,别人并不如你想象那样嫌弃你,然后以此作为想象的结局。
b 打算服用药物的患者,应当权衡利弊。他们也应当认真检讨自己的情况,看看是否真有必要接受药物治疗。许多专家认为,药物要是跟心理和行为治疗互相配合,就会相得益彰。
[第8页的附栏]
留意你的呼吸方法!
有些社会恐惧症患者细心留意自己怎样呼吸,结果能够使身体的症状缓和下来。起先,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奇怪。毕竟,人人都晓得怎样呼吸嘛!专家却声称,焦虑不安的人往往呼吸不得其法。他们不是呼吸太浅、太急促,就是单用上胸呼吸。
要练习慢慢吸气、慢慢呼气。用鼻腔而非用口腔呼吸;这样,你练习吸气呼气就容易多了。也要学习用膈膜呼吸,因为用上胸呼吸可增加换气过度的风险。不妨做个测试。你站起身来,把一只手放在腰围上,把另一只手放在胸部中间。你呼吸的时候,留意哪一只手移动较多。如果是放在胸口的手,你就得学习用膈膜呼吸了。
但这并不是说,人每次呼吸都要用膈膜。(膈膜和胸部的正常呼吸比率是4比1,这个比率有时也会变动。)听从以下的忠告是恰当的:肺气肿、气喘等慢性呼吸器官疾病的患者,采用新的呼吸技巧之前,应当征询医生的意见。
[第9页的附栏]
因恐惧而慌张失措
有些社会恐惧症患者,由于焦虑不已,结果引起惊恐发作。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怖感非常强烈,往往令患者吓得要强力呼吸,而且感到阵阵眩晕,自以为心脏病猝发。
据专家认为,惊恐的感觉还是不压抑为好。他们建议患者“存心忍耐”,让焦虑慢慢消退。杰蕾琳·罗斯说:“惊恐一旦发作,你就无从抑制。你只好听其自然,但要不住告诉自己:你虽然吓得要死,却没有生命危险,恐惧感终会缓和下来。”
尔文·格林在一个治疗广场恐惧症的机构担任主管,他把惊恐发作比作从远处渐渐逼近海滩的小波浪。他说:“这是指你开始感到焦虑的时候。小波浪越靠近岸边,越变得壮阔,就好比你的焦虑逐渐加剧一样。不久,小小的波浪就变成滔天巨浪。巨浪从顶峰滑落,渐渐缩小,最后在海滩上消散了。这个意象正好反映惊恐发作的始末。”格林认为患者不该抑制自己的恐惧感,倒要让这种感觉自然发展,直至恐惧减退为止。
[第8,9页的图片]
注意饮食、经常锻炼身体、充分休息,有助使焦虑缓和下来
[第10页的图片]
凭着耶和华的帮助,像摩西一样的忠仆所能成就的,可能比他们自己所预期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