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付学能缺失症警醒!1997年 | 2月22日
-
-
应付学能缺失症
六岁大的戴维最喜欢听故事。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他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对所听过的故事印象深刻。可是,戴维有一个难题:他无法自行阅读。事实上,任何牵涉到视觉技巧的事情都叫他受不了。
萨拉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她的字体极不端正,笔画又不清楚,有时还把某些字母颠倒拼写。令她父母更为担心的是,萨拉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
乔希是个初中生,除了数学科,各学科的成绩都挺好。乔希对于数值观念完全摸不着头脑。他一看见数字就头痛了。当他坐下来做数学科功课的时候,就立即大发脾气。
戴维、萨拉和乔希有什么不妥呢?纯粹是懒惰、不受教,甚或头脑迟钝吗?完全不是这样。上述三个儿童都智力正常,甚至聪颖过人。可是,每个孩子都受到某种学能缺失症所影响。戴维患有诵读困难,这个词所指的是多种跟阅读有关的难题。萨拉所患的严重书写难题称为书写障碍。乔希无法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这种病症称为计算失能。然而,上述病症只是众多类型的学能缺失症当中的三种罢了。有些专家估计,美国至少有百分之10的儿童在学习上有困难,他们正受到某种类型的学能缺失症所影响。
学能缺失症的定义
诚然,大多数年轻人有时总会发觉学习是个大困难,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就必然是患了某种学能缺失症。这件事只是说明,所有儿童的学习能力各有千秋罢了。有些儿童的聆听技巧特别好,他们凭聆听就能够把资料牢记。另一些儿童的视觉学习能力较佳,他们过目不忘。可是,在学校里,所有学生都在同一个课室里学习,无论老师用什么教学方法,他们都必须尽力学会老师所教的。结果,有些学生难免在学习方面遇上困难。
有些专家认为,普通的学习困难跟学能缺失症并不一样。他们解释,当事人只要培养耐性,作出努力,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可是,学能上的缺失就较难应付了。保罗和埃斯特·文德医生写道:“孩子如果在学能方面有所缺失的话,他们的脑子看来会以错误的方式去理解、思想或记忆某些东西。”a
患上学能缺失症的孩子未必就是弱智的。为了解释这点,文德氏以无法辨别音调的人作类推。他们写道:“无法辨别音调的人的脑子并没有受到损害,他们的听觉也没有什么毛病。然而,没有人认为当事人是由于懒惰、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或缺乏学习推动力,才会无法辨别音调的。”文德氏指出,学能上有缺失的人的情形也一样,他们往往只是在学习的某个层面上遇上困难罢了。
这正好说明为什么在患上学能缺失症的孩子当中,不少人的智力都达到或超过平均水平,有些孩子甚至聪颖过人。这个矛盾现象促使医生把学能缺失症这个可能性认真地加以考虑。《孩童学业欠佳的原因》一书解释:“患上学能缺失症的孩子会有两年或以上的时间,表现得比他年纪应有的水平,以及所评估的智商为低。”换句话说,问题并不在于孩子无法跟同辈看齐,而是在于孩子的表现跟他自己应有的潜能不相符。
提供所需的帮助
使问题更为棘手的是,学能缺失症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他们的学业成绩要是未如理想,老师、同辈,甚或家人也许会认为他们一无是处。可悲的是,这样的孩子有不少因而自惭形秽,直至长大后仍然非常自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学能缺失症通常是不能消除的。b拉里·西尔弗医生写道:“学能缺失症足以影响患者的一生。当事人在阅读、书写和计算方面的障碍,同样也会对他在运动或其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跟朋友相处方面造成障碍。”
因此,学能缺失的孩子十分需要父母的关怀和鼓励。《养育学能缺失的孩子》一书说: “孩子如果知道父母全力支持他们,这有助他们对自己的才干培养自信,并且建立自尊。”
然而,父母如果要支持儿女,就必须首先检讨一下自己的感觉。有些父母感到内疚,仿佛孩子的处境是他们一手造成的。另一些父母则感到恐慌,对于前头的种种困难深感忧虑。这两种反应都无补于事,只会令父母却步不前,以致孩子无法获得所需的帮助。
因此,一位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如果断定你的孩子患了学能缺失症,不要灰心。要记住,这样的孩子所需要的,就只是在某种学习技巧上获得额外的辅导罢了。要拨出时间熟悉区内任何帮助这类儿童的计划。现时许多学校比以往有较佳的设备,去帮助这类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专家强调,无论孩子的成就多么微不足道,你也应当称赞孩子的成就。不要吝啬称赞。与此同时,你也不可忽略管教孩子。孩子需要学会守规矩,那些有学能缺失问题的孩子尤其需要学会守纪律。要让孩子知道,你期望他们符合你的规定,而你也认真实行这些规定。
最后,要学会以现实的眼光看自己的处境。《养育学能缺失的孩子》写道:“试想象你正光顾自己最喜欢的餐厅,并且叫了个煎小牛肉片。可是,侍者把菜端到你面前的时候,你发现这个菜是羊肋骨肉。你虽然期待吃煎小牛肉片,但两个菜式同样可口。许多父母也需要调整自己的思想。你也许没有打算吃羊肋骨肉,但这个菜也是上好的佳肴。类似地,即使你的孩子有特殊的需要,但你准会发觉,他仍然是个可爱的宝贝。”
-
-
“坐好!留心听!”警醒!1997年 | 2月22日
-
-
“坐好!留心听!”
应付注意力缺失兼活动过度症
“吉姆老是说,卡尔是宠坏了,如果我们——他其实是指我——多点管教他,他就会学乖点儿。可是,现在医生告诉我们,卡尔这么难教不是给我宠坏了,不是我们疏于管教,也不是老师教导无方,而是我们的儿子本身有点儿不妥。”
卡尔患的是注意力缺失兼活动过度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患者往往无法集中精神、容易冲动,以及活动过度。据估计,百分之3到5的学龄儿童正受到ADHD所影响。学能专家普里西拉·韦尔说:“他们的思想就像选台钮坏了的电视机一样,不停地转变,没有条理,不受管束。”
让我们分析一下ADHD三种主要的征状:
无法集中精神:患上ADHD的儿童无法把无关重要的细节略去,把精神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因此,无关要紧的景象、声音或气味都很容易令他分心。a他有留意周围的事物,可是没有任何单一的事物足以吸引他的注意。他无法辨明什么东西是值得他格外留意的。
行事冲动:患上ADHD的儿童通常想做就做,不顾后果。这样的儿童做事没有条理,也缺乏良好的判断力,有时甚至弄得险象环生。保罗·文德医生写道:“他有时跑到马路上去,有时攀到窗台上,有时也许会爬到树上去。结果,他经常不必要地把自己弄伤,看医生的次数也不必要地增多了。”
活动过度:活动过度的儿童经常烦躁不安、无法静坐。戈登·塞尔方丹医生在他所著的《隐藏的残障》一书里写道:“即使到他们大一点的时候,人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举动,就会发现他们的腿、脚、臂、手、嘴唇或舌头会动个不休。”
然而,有些儿童虽然无法集中精神、行事冲动,可是,他们并不一定同时是活动过度的。这样的儿童所患的只是称为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简称ADD)罢了。罗纳德·戈尔德贝格医生解释,ADD患者“可以完全没有活动过度的征状。有些ADD患者可能也会出现某个程度的活动过度征状。程度包括:活动是否过度难以察觉、活动的程度令人反感、活动过度容易令自己受伤”。
注意力缺失兼活动过度症的成因
多年来,人们把儿童无法集中精神的问题归咎于各个因素,其中包括:父母疏于管教、荧光灯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等。时至今天,专家认为ADHD跟某些脑功能受到扰乱有关。1990年,美国精神病研究所以25个患上ADHD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在他们脑部负责控制行动和注意力的地方,葡萄糖代谢的速度比较慢。在大约百分之40的ADHD病例中,个别患者的遗传组合看来也担任一个角色。据《活动过度儿童护理手册》一书指出,ADHD也许亦跟其他因素有关,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纵酒或吸毒;孩子中铅毒;在某些病例上,孩子的饮食也会是病症的成因之一。
年轻及成年的注意力缺失兼活动过度症患者
近年来,医生发现ADHD并非只是一种儿科疾病。拉里·西尔弗医生说:“父母带孩子来求医时,他们许多时都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然后,他们就会坦言自己现在仍然无法耐心地排队,无法在聚会里安坐,也无法把工作做好。”专家认为,半数患上ADHD的儿童到青少年阶段或成年时,仍然会呈现若干病征。
患上ADHD的年轻人也许会做出危险的事来,甚至为非作歹。一位母亲的孩子是个ADHD患者,她说:“我以往担心他上不了大学,现在我但愿他不用坐牢就好了。”这样的忧虑不无根据。在一项研究里,专家把103名有活动过度难题的年轻人,跟另外100名没有这些症状的儿童作个比较。《新闻周刊》报道:“他们到20来岁的时候,那些活动过度的孩子被警察拘捕的机会是另一组孩子的两倍;犯上严重罪行的机会则是他们的五倍;坐牢的机会甚至是他们的九倍。”
对一个患上ADHD的成年人来说,他所面对的问题尤其棘手。埃德娜·科普兰医生说:“患了ADHD的孩子长大后,他也许会经常转换工作,经常被解雇,终日游手好闲、心绪不宁。”配偶一旦对患者的处境缺乏了解,这些症状可以使婚姻关系大为紧张。一个妇人的丈夫患了ADHD,她说:“我简简单单地向他说几句话,但他总是把我的话当做耳边风,常常心不在焉。”
诚然,人有时或多或少也会心不在焉。乔治·多里博士说:“你得要问问对方是否常常有这个毛病。”多里博士指出,一个人如果只是在失业后,或妻子生了孩子以后,才变得善忘,他不是患了ADD。
此外,人要是真的患上ADHD,病征会影响他们生活差不多每一方面。38岁的加里就有这样的经历了。他虽才智过人、充满活力,却老是无法集中精神去完成一件工作。他已做过120份差事。加里说:“我已接受现实,永远一事无成。”然而,加里和其他许多人——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正获得所需的帮助去应付ADHD。他们怎样受到帮助呢?
[脚注]
a 由于ADHD患者以男性居多,本文谈到患者时一律用男性代称。
-
-
正视困难警醒!1997年 | 2月22日
-
-
正视困难
多年来,医学家曾为ADHD患者提供几种疗法。其中一些疗法主要针对食物营养方面。然而,研究显示,食物添加剂通常不会导致儿童活动过度的,因此,营养疗法在这方面也效用不大。此外,ADHD的疗法还包括:药物治疗、改变行为模式,以及智能训练。a
药物治疗。由于ADHD显然跟脑部某些机能失常有关,因此,药物能够恢复脑部化学物的平衡,这种疗法对于不少患者相当有效。b然而,药物绝不能取代学习的位置。药物只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让他有一个基础去学习新技能。
通过药物治疗,不少患上ADHD的成年人的病情有好转迹象。然而,不论是年轻患者还是成年患者,他们在接受药物方面都应当小心谨慎,因为有些用来治疗ADHD的刺激性药物会使人上瘾。
改变行为模式。即使孩子患了ADHD,父母仍然有责任对孩子施行管教。虽然孩子也许需要受到特别照顾,可是,圣经向父母提出忠告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巴巴拉·英格索尔在她所著的《患活动过度症的儿童》一书里指出:“要是家长对活动过度的儿女抱放弃态度,任由孩子‘任意妄为’,这对于孩子毫无帮助。活动过度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样,需要接受首尾一贯的管教,以及受人尊重。换句话说,父母应当为孩子定下明确的限制,同时赏罚分明。”
因此,父母必须为孩子定下明确的规则,并且贯彻始终地执行这些规则,这样做非常重要。此外,父母也应当严格执行某些生活常规。在编排日常活动的时间表方面,父母也许希望给孩子一些个人自由,让他们有时间做功课、温习、洗澡等。然后,父母必须切实谨守时间表上的安排,确保整家人认真执行每日的常规。美国一个学会指出:“医生、心理学家、学校职员和老师有义务向孩子和家长解释,ADD或ADHD并不是让孩子任意捣蛋而无需受罚的‘通行证’。患这些病的孩子需要接受适当的帮助。”
智能训练。要帮助孩子改变他对自己和他所患的病的看法。罗纳德·戈尔德贝格医生说:“ADD患者尽管容貌俊俏、聪颖过人、心地善良,可是,他们仍然觉得自己‘样子难看、头脑迟钝、一无是处’。”有鉴于此,患上ADD或ADHD的孩子必须对自己的价值有适当的看法,并且知道他能够应付自己的注意力难题。对于在青少年阶段的ADHD患者来说,这些观点尤其重要。ADHD患者到青少年的时候也许已遭受过同辈、老师、兄弟姊妹,甚或父母不少的批评。现在他需要定下合乎现实的目标,并且以公平而非苛刻的方式评估自己的价值。
对于患上ADHD的成年人,上述的疗法也同样适用。戈尔德贝格医生写道:“医生必须按着病人的年龄而改变疗法。可是,基本的疗法——适当的药物治疗、改变行为模式和智能[训练],在病人的一生里仍然是有实际帮助的。”
提供协助
约翰有一个患上ADHD的十来岁儿子,他对一些有类似处境的父母说:“要尽量对这个病症有更多认识。要首先对事情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才作出有关的决定。最重要的是,要爱你的孩子,帮助他建立自尊。自卑感能够使孩子灰心丧志。”
父母双方都必须互相合作,患上ADHD的孩子才能获得充分的帮助。戈登·塞尔方丹医生写道,患上ADHD的孩子需要“知道家人爱他,而这爱则来自父母之间所存在的爱”。(楷书自排。)可悲的是,父母甚少表露这样的爱。塞尔方丹医生补充:“家里如果有一个[患上ADHD的孩子],夫妇不和或婚姻破裂的机会,差不多比正常家庭多百分之33。”为了避免夫妇关系紧张,父亲也要尽力去养育患上ADHD的孩子。教养孩子的责任绝不应由母亲独力承担。——以弗所书6:4;彼得前书3:7。
父母的好友虽不是家庭的一分子,却能提供莫大的帮助。怎样帮助呢?上文提到的约翰说:“要表现仁慈。不要单看事情的表面,要好好认识患上ADHD的孩子,也要跟孩子的父母倾谈。他们的近况怎么样?他们有什么日常活动?”——箴言17:17。
基督徒会众里的分子也可以伸出援手,以造益患上ADHD的孩子和他的父母。他们可以怎样予以援手呢?他们可以对这样的家庭怀有合理的看法。(腓立比书4:5)一个患上ADHD的孩子有时也许会表现得桀骜不驯。不要毫不体贴地说:“你为什么纵容你的孩子?”或“你为什么不好好管教他?”。一个有洞察力的信徒同工明白到,为要照料一个患有ADHD孩子的日常需要,父母的担子已不胜负荷了。诚然,父母应当尽力控制孩子的捣蛋行为。但无论如何,基督徒同工不会急躁地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相反地,他们应当“体恤别人”,“祝福”别人。(彼得前书3:8,9)不错,上帝往往通过富同情心的信徒同工“安慰低落的人”。——哥林多后书7:5-7。
研究圣经的人意识到,人类所有不完美的情况,包括学能缺失症和ADHD,都是从人类的始祖亚当遗传而来的。(罗马书5:12)他们也知道创造主耶和华将会实现他的应许,为人类带来一个正义的新世界,届时一切折磨人的疾病将会永远消逝。(以赛亚书33:24;启示录21:1-4)对于患上例如ADHD一类疾病的人来说,这个应许能够使他们有力量保持坚忍。约翰说:“随着儿子日渐长大,并且受到所需的训练,以及人生经验不断增加,这一切有助儿子了解和应付自己的病。可是,在这个事物制度里,他不会完全康复的。不过,在新世界里,耶和华将会治好我儿子的病症,使他能够享有丰盛愉快的人生。这个希望使我们深感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