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1部——作见证直到地极
这一章分为五部分,以下是第1部。这章报道耶和华见证人的活动怎样扩展到全球各地。第1部论及1870年代至1914年的一段时期,资料载于404页至422页。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自那时以来,人类社会从未自这场大战所造成的冲击复元过。在大战爆发之前,有一段很长时期,圣经研究者已向人指出1914年会是外邦人的日期结束的年代。
耶稣基督在升天之前授予使徒一项任务,说:‘你们要作我的见证人,直到地极。’(使徒行传1:8,《新译》)他也预告,“这王国的好消息要传遍有人居住的大地,对万国作一个见证。”(马太福音24:14,《新世》)这件工作并没有在第一世纪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在现代才完成。从1870年代直至现今,这件工作所留下的记录的确令人振奋。
虽然查尔斯·泰兹·罗素以发表圣经演说广为人知,他所关心的并非仅是要接触到大群听众而已;反之,他所关心的乃是要造益别人。因此,他在1879年出版《守望台》杂志之后不久,便前往探访各地的小群杂志读者,与他们讨论圣经。
C.T.罗素鼓励那些相信上帝话语的宝贵应许的人将真理与别人分享。有些人深受他们获知的事所感动,于是十分热心地将这些事告诉别人。为了帮助人从事这件工作,社方提供各种印刷品。在1881年年初,社方出版了若干本小册。后来社方把这些小册辑集起来,加上额外的资料而编成内容较充实的一本册子,称为《给有思想的基督徒的灵粮》,并且印制了120万本供分发之用。但当时圣经研究者的数目寥寥可数(也许只有100人),又怎能将这么巨量的册子分发出去呢?
分发给上教堂做礼拜的人
他们将一部分册子送给亲友。有若干报章同意分发一本给每个订阅者。(社方特别留意通过周刊和月刊把《给有思想的基督徒的灵粮》分发出去,好使这本册子能够达到许多住在农村地区的人手中。)但这本册子有颇大数目是借着一连几个星期日、在美国和英国的教堂门前分发出去的。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圣经研究者去亲自分发这本册子,因此他们雇用别人去协助他们。
罗素弟兄派了两位同工,J.C.森德林和J.J.本德,到英国去,以便将30万本册子在该国分发出去。森德林弟兄前往伦敦,本德弟兄则北上苏格兰,然后南下沿途分发。他们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较大的城市。借着在报章刊登广告,他们找着一些能干的助手,与之签订合约,以便有足够工人去分发社方指派给他们的册子。森德林仅在伦敦便招募了差不多500个分发人员。这件工作迅速地在两个连续的星期日内完成。
社方在同一年作出安排,圣经研究者若能够将一半或更多时间用来从事主工,社方便让他们成为派书者,以便分发更多供研究圣经之用的书刊。这些人相当于今日的先驱传道员,他们在传播好消息方面的确获致令人惊讶的成就。
在接着十年,罗素弟兄撰写了多本小册,这些小册可以很容易让圣经研究者用来散播他们所获知的重大圣经真理。罗素也写了《千禧年黎明》(后来改称为《圣经的研讨》)这部丛书的其中几卷。然后他开始到其他国家展开个人的传福音运动。
罗素前往海外
罗素在1891年探访加拿大。自1880年以来,该国已有不少人对真理产生兴趣,因此1891年罗素能够在多伦多举行一个大会,当时约有700人出席。他也在1891年前往欧洲视察,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真理在这个大洲散布出去。这次旅行将他带到爱尔兰、苏格兰、英格兰、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俄国(现今称为摩尔多瓦的地区)以及中东。
罗素从这次旅行的经历获得什么结论呢?他报道说:“我们在俄国见不到大众愿意接受真理的迹象。……我们在意大利、土耳其、奥地利和德国也见不到有任何迹象,使我们有理由希望获得收成。但挪威、瑞典、丹麦、瑞士,特别是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田里的庄稼已经熟了,正在等候收割。这些田地看来发出呼吁:请过来帮助我们!”当时天主教会仍然禁止人阅读圣经,许多基督新教徒则纷纷脱离教会。有很多人对教会深感失望,于是干脆连圣经也不接受。
为了帮助灵性上饥渴的人,罗素在1891年的旅程结束之后,社方便加紧努力将书刊翻译成欧洲的各种文字。此外,社方也作了安排在伦敦印制和储备书刊,供在英国分发之用。事实证明英国的田地的确已宜于收割了。到1900年,该国已有九群会众,总共有138位圣经研究者——其中有些是热心的派书者。罗素弟兄在1903年再次探访英国时,有一千人在格拉斯哥聚集起来聆听他就“千禧年的希望与前景”这个问题发表演讲;在伦敦有800人出席,在其他市镇,出席人数则从500至600不等。
可是,正如罗素弟兄指出,他探访之后17年,意大利第一群圣经研究者的会众才在皮内罗洛建立起来。土耳其又如何?在1880年代后期,巴兹尔·斯蒂芬诺夫在马其顿,亦即当时土耳其的欧洲部分,散播好消息。虽然有些人看来表现兴趣,但是某些自称为弟兄的人却提出虚假的报告,以致后来斯蒂芬诺夫要锒铛入狱。直至1909年,社方才从土耳其士每拿(现今的伊兹密尔)的一个希腊人收到报告,说当地有一群人很赏识守望台的书刊,并且加以研读。至于奥地利,罗素弟兄本人在1911年重返该国,在维也纳发表演说,但聚会却被暴民打断。在德国,人们对真理的反应也颇为缓慢。但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却较留意到自己的灵性需要。
斯堪的纳维亚人彼此分享真理
当时有许多瑞典人住在美国。1883年,社方将一期《守望台》译成瑞典文,以便在他们当中分发。不久他们便将这期《守望台》邮寄给瑞典的亲友。当时社方还没有印制任何挪威文的书刊。可是在1892年,在罗素弟兄探访欧洲之后一年,克努·佩德森·哈默,一位在美国认识真理的挪威人,只身返回挪威以便对亲属作见证。
后来在1894年,社方开始印制丹麦-挪威文的书刊,于是派索弗斯·温特,一位年25岁的丹麦裔美国人,前往丹麦分发这些书刊。到次年春天,他已分发了500本《千禧年黎明》。不久之后,有几个读过这些书籍的人开始与他一同参与分发书刊的工作。不幸的是,他后来对所享的宝贵特权失去了体会,但其他一些人却继续发出光来。
可是,在温特停止为上帝服务之前,他在瑞典做了一点派书者的工作。在此之后不久,奥古斯特·伦德伯格,一位年轻的救世军上尉,在斯图尔克岛上一位朋友的家里见到《千禧年黎明》丛书的其中两卷。他将书借回家,急不及待地读完之后便立即向教会辞职,并且开始将他所获知的真理与别人分享。另一个青年男子,P.J.约翰松,则由于读了他在公园一张凳上拾起来的小册而打开了心眼。
随着瑞典的小群圣经研究者数目渐增,有些人前往挪威分发圣经书刊。甚至在此之前,美国有些挪威人已将书刊邮寄给家乡的亲属。透过这个方法,拉斯穆斯·布林黑姆得以认识真理而开始为耶和华服务。挪威还有其他人也对真理深感兴趣,其中之一是西奥多·西蒙森。他是自由布道会属下的传道人,在早年接触到真理。他在自由布道会讲道时驳斥地狱永火的道理。听众听见这个好消息之后,起初兴奋得跳起来;但教会一旦获悉他与“千禧年黎明”有接触,便将他辞退了。可是,他却继续对别人谈及他所获悉的美好知识。另一个获得若干书刊的青年男子是安德烈亚·艾塞特。他一旦肯定自己已寻得了真理,便毅然离开家人的农场,开始从事派书者的工作。他以有系统的方式探访北部各地,然后沿着峡湾南下,不错过途中的任何社区。冬天他用雪橇运载所需的食物、衣服和书刊,各地慷慨好客的人则留他住宿。在一段八年的时期中,他将好消息差不多传遍了全国各地。
奥古斯特·伦德伯格的妻子艾芭在1906年由瑞典前往芬兰展开派书者的工作。大约与此同时,有些从美国回来的男子带来了若干守望台书刊,并且开始将所获知的真理与别人分享。由于这缘故,几年之后,对教会的主张感觉不满而正在寻求真理的埃米尔·奥斯特曼获得了《上帝的历代计划》一书。他的朋友卡洛·哈特瓦也在寻求真理,于是他将书与后者分享。他们看出书中资料的价值,于是哈特瓦把书译成芬兰文,奥斯特曼则资助他将书出版。他们合力把这部书分发出去。他们表现真正传福音的精神,在公众地方与人交谈,逐户上门探访别人,以及在大礼堂里对座无虚设的听众发表演讲。在赫尔辛基,哈特瓦弟兄揭发基督教国的谬误主张之后,邀请听众——他们若能够的话——试用圣经为灵魂不死的信仰辩护。人人都望着在场的教士。没有人敢开口;他们都无法反驳以西结书18:4的明确宣布。听众里有些人说,他们听过演讲之后,当晚几乎无法入睡。
卑微的园丁努力在欧洲宣扬福音
与此同时,阿道夫·韦伯受到一位年老的再洗礼派朋友鼓励,离开瑞士前往美国,以求加深对圣经的了解。抵达美国之后,由于应征一项广告,他成为罗素弟兄的园丁。凭着《上帝的历代计划》(当时已有德文版)以及罗素弟兄所主持的聚会的帮助,阿道夫获得了他所追求的圣经知识,后来在1890年受了浸。‘他的心眼既蒙启迪’,便看出有极佳的机会向他打开。(以弗所书1:18)在美国热心向人作见证一段时期之后,他决定返回祖国,以便在当地执行“主葡萄园里”的工作。到1890年代中期,他已返回瑞士,将圣经真理与一切愿意接受的人分享。
为了维持生活,阿道夫受雇作园丁和林务员,但他主要的兴趣是传福音。他对同事及邻近市镇乡村的人作见证。阿道夫通晓几种语文,于是运用这种知识将社方的书刊译成法文。他在冬季背着装满圣经书籍的背囊,徒步前往法国传道;有时他也朝西北上到比利时和南下到意大利传道。
为了和那些他未能亲自遇到的人取得接触,阿道夫在报章和杂志里刊登广告,告诉人有些什么助人研究圣经的书刊可以供他们订购。住在法国中部的埃利·塔罗读到这样的广告之后,便写信邮购书刊。他看出其中的资料确是真理,于是不久便开始将信息传出去。在比利时,让-巴蒂斯特·特尔玛在1901年也看到这样的广告,于是订购了《千禧年黎明》的其中两卷。书里清楚陈明的圣经真理令他大感兴奋!他怎能噤口不告诉自己的朋友呢!一年之后,有一个研究小组经常在他的家里举行。不久之后,这小群人的活动甚至在法国北部也结出果子来。韦伯弟兄与他们保持联络,不时探访在各地建立起来的小组,在灵性上予以造就,并且提出训示他们可以怎样将好消息与别人分享。
好消息传到德国
社方开始将部分书刊译成德文之后不久,在1880年代中期,赏识这些书刊的德裔美国人开始将其寄给祖家的亲人。在汉堡医院工作的一位护士把《千禧年黎明》这本书与医院里的其他人士分享。1896年,阿道夫·韦伯在瑞士的德文报纸中刊登广告,并且将册子寄往德国。次年,社方在德国建立了一个存书仓库,以便加速分发《守望台》的德文版,但成果却颇为缓慢。可是,在1902年,在瑞士认识真理的玛嘉烈特·德穆迁到黑林山以东的泰尔芬根。她很热心向人作见证,这有助于为德国早期的一个圣经研究者小组奠下基础。塞缪尔·劳柏从瑞士迁到科隆东北部的伯吉殊斯兰德,以便在该区宣扬好消息。到1904年,韦默尔斯基兴已有聚会举行。出席者之一是个80岁的男子戈特利布·帕斯;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寻找真理,最后才如愿以偿。当地开始举行聚会之后不久,帕斯病重垂危;他在临终时举起《守望台》对人说:“这便是真理;要紧紧持守才好。”
对圣经真理感兴趣的人数目逐渐增加。虽然所费不赀,弟兄们却在德国作了安排,将《守望台》作为样品夹在报纸中免费赠送给人。1905年发表的一项报告说,以这种方式分发出去的《守望台》逾150万本。对德国境内人数不多的基督徒来说,这的确是一项很大的成就。
圣经研究者努力将真理传给家乡附近的人,但他们当中并非所有人都仅以此为足。早在1907年,德国的埃勒弟兄屡次前往当时尚属于奥匈帝国的波希米亚(后来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他分发了许多书刊,警告人哈米吉多顿行将来临,同时也告诉人在此之后人类得享的种种幸福。到1912年,另一位圣经研究者在梅默尔区,亦即现今的立陶宛,分发了许多圣经书刊。当地人士对信息的反应很热烈,不久便有几群人数相当多的圣经研究者组织起来。可是,他们一旦获悉真正的基督徒必须向人作见证,他们的数目便开始减少了。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证明自己真正效法“忠信真实的见证人”基督。——启示录3:14,《新译》。
大约1907年,在俄国拥有巨量财产的德国男爵尼古劳斯·冯·托尔瑙途经瑞士,有人给了他一本守望台社出版的册子。两年后,他带着侍从盛装出席德国柏林会众的聚会。他起初觉得很难明白,上帝何以将无价的真理交托给这么平平无奇的人,但他在哥林多前书1:26-29读到的话无疑对他有所帮助:“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使一切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冯·托尔瑙深信自己已寻得了真理,于是将他在俄国的财产售去,献出自己和他的资源去推广纯真的崇拜。
1911年,一对年轻的德国男女结为夫妇,新娘请父亲给她一笔钱作为嫁妆,好让他们过一个异乎寻常的蜜月。赫尔肯德尔夫妇计划作一项需时多月的艰苦旅程。他们打算前往俄国度蜜月,以便对散居该国各地说德语的人传道。因此,当时各种各色的人正以多种不同方式将自己对上帝的仁爱旨意的认识与别人分享。
英国方面的增长
1881年,社方在英国分发了大量书刊之后,有些教堂教友看出自己需要按照所获知的真理采取行动。许多人从《守望台》杂志读到圣经的这个命令:“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启示录18:4)这意味到他们必须脱离基督教国属下、饱受巴比伦污染的各教会,转而跟从圣经的教训。他们都深受感动而毅然采取行动,伦敦伊斯灵顿区的汤姆·哈特便是这样的人之一。他在1884年正式脱离教会,其他好些人也步他的后尘。
许多参加研究小组的人都成为效能良好的传福音者。有些在伦敦的各公园和其他的休憩地方向人介绍圣经书刊,另一些则将注意集中在商业地区。可是,较常用的方式是逐户上门探访。
《守望台》的订户萨拉·费里写信告诉罗素弟兄,她和格拉斯哥的几个朋友想自告奋勇参加分发小册的工作。令她大感意外的是,不久之后,一辆货车将3万本小册运到她的门前。她必须把它们全部免费分发出去!萨拉和她的朋友便立即展开行动。明尼·格林利斯带着她的三个年轻儿子,驾着小马车到苏格兰的乡村地带分发圣经书刊。后来,阿尔弗雷德·格林利斯和亚历山大·麦吉利夫雷骑着脚踏车行遍苏格兰各地向人分发小册。弟兄们不再雇用别人代他们分发书刊了;相反,献了身的志愿工作人员亲自执行这件工作。
他们的心推动他们
耶稣在一个比喻里说,人‘听了上帝的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就会结出果子来。由于对上帝的仁爱恩典怀有衷诚的体会,这促使他们把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与别人分享。(路加福音8:8,11,15)不论他们的环境如何,他们都设法将福音传播出去。
例如,一位阿根廷旅客从一个意大利水手获得了《给有思想的基督徒的灵粮》这本册子的一部分。这个旅客在秘鲁的海港逗留期间写信向社方索取更多书刊。随着他的兴趣日增,他在1885年从阿根廷再次致信《守望台》的编者,要求获得更多书刊。同一年,英国的一个海军人员与他所属的炮兵队奉派到新加坡去,他将《守望台》携带在身。他很喜欢他从杂志读到的资料,于是每逢同僚公开讨论某些问题,他便运用杂志的资料向人陈明圣经的看法。1910年,有两位基督徒女子在旅途中趁轮船停泊在锡兰(即今日的斯里兰卡)的科伦坡之际,把握机会向港口的船运官范·特威斯特作见证。她们热切地向他谈及她们从《上帝的历代计划》一书所获知的美好真理。结果范·特威斯特成为圣经研究者,宣扬好消息的工作遂得以在斯里兰卡展开。
甚至那些未能前往外地的人,也设法将令人振奋的圣经真理与其他国家的人分享。正如社方在1905年刊登的一封致谢信透露,美国有人将《上帝的历代计划》寄给圣多马岛的一个男子;当时这岛仍属于丹麦西印度群岛。这个男子读了之后,跪下来向上帝表示,他衷诚渴望蒙上帝任用去执行他的旨意。1911年,巴西的贝隆娜·弗格森认为自己的经历是“一个肯确的活证据”,证明真理之水是“无远弗届”的。看来她自1899年便透过邮递接获社方的书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若干年,巴拉圭的一个德国移民在他的邮箱里找着社方出版的一本小册。他向社方订购更多书刊,不久便毅然与基督教国的各教会脱离关系。既然当时国内没有任何人为他施浸,他和他的内弟便决定为彼此施浸。的确,甚至在地球的僻远部分,见证工作也在进行,并且结出果子来。
其他一些圣经研究者则觉得有责任要回到自己或父母出生的家乡,将耶和华的奇妙旨意告诉亲友,使他们也能分享这些幸福。例如,奥勒辛斯基弟兄在1895年返回波兰,向人宣扬有关“赎价、复原和自上而来的呼召”的好消息。可是很可惜,他并没有在这件工作上贯彻始终。1898年,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前任教授离开加拿大,返回自己的家乡,以便在当地传讲圣经的紧急信息。1905年,一位在美国成为圣经研究者的男子返回希腊,在当地展开见证工作。1913年,一位青年男子将圣经真理的种子从纽约带回他家人的故乡——离耶路撒冷不远的拉姆安拉——在当地散播出去。
开拓加勒比海地区
传福音者的数目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地逐渐增加之际,圣经真理也开始在巴拿马、哥斯达黎加、荷属圭亚那(现在的苏里南)和英属圭亚那(现今的圭亚那)生根。约瑟夫·布拉思韦特在英属圭亚那受到帮助认识上帝的旨意;1905年,他前往巴巴多斯,把全部时间用来教导当地的人认识真理。路易斯·费西和H.P.克拉克在哥斯达黎加工作时有机会听见好消息;他们在1897年返回牙买加,将新近寻得的信仰与自己的同胞分享。当时接受真理的人都成为热心的工人。仅在1906年,牙买加的小组便分发了大约120万本小册和其他书刊。一位在巴拿马认识真理的流动劳工则将圣经的希望信息带回格林纳达去。
1910-11年在墨西哥发生的革命也有助于使渴慕真理的人听见上帝王国的信息。当时许多人逃到北方的美国避难。其中有些接触到圣经研究者,获知耶和华的旨意是要为人类带来永久的和平,于是将书刊寄返墨西哥去。但这并不是墨西哥首次获知王国的信息。早在1893年,《守望台》刊登了墨西哥的F.迪·P·斯蒂芬森寄来的一封信;这人曾读过守望台社的若干书刊,并且希望获得更多书刊与他在墨西哥和欧洲的朋友分享。
为了进一步在加勒比海地区宣扬圣经的真理,并且作出安排经常举行研读圣经的聚会,罗素弟兄在1911年派E.J.科沃德到巴拿马去,然后前往加勒比海诸岛。科沃德弟兄的演讲生动有力,常有数以百计的听众聚集起来听他演说。他一方面反驳地狱永火和灵魂不死的道理,同时也宣讲地球的光明前途。他周游各市镇和各海岛——包括圣路西亚、多米尼加、圣基茨、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和特立尼达——以求尽量接触到多些人。科沃德弟兄也在英属圭亚那发表演说。他在巴拿马遇到W.R.布朗,一位热心的年轻牙买加弟兄。后来布朗与科沃德弟兄一同探访加勒比海的多个岛屿。在此之后,布朗弟兄更进一步开拓其他的传道地区。
1913年,罗素弟兄自己在巴拿马、古巴和牙买加发表演说。他在牙买加金斯敦发表公众演讲时,两个礼堂均座无虚席,但是还有2000多人不得其门而入。报章留意到讲者绝口不提金钱,而且也没有传递劝捐盘。
真理之光照耀到非洲
在这段时期,真理之光也照耀到非洲。1884年从利比里亚寄出的一封信透露,当地的一位圣经读者获得了一本《给有思想的基督徒的灵粮》,并且想获得多几本以便与别人分享。几年之后,据报利比里亚有一位牧师由于获得《守望台》杂志的帮助,以及经常参加当地一群圣经研究者举行的聚会,结果得以认识圣经的真理。他于是毅然辞去牧师之职,以求不受拘束地宣扬圣经的真理。
1902年,一位荷兰改革教会的牧师从荷兰奉派到南非去,他携带了C.T.罗素的若干著作在身边。虽然他自己并没有从这些书刊获得恒久的裨益,弗兰斯·艾伯逊和施托费尔·福里却在牧师的书房里见到这些书刊而得益不浅。几年后,有两位热心的圣经研究者从苏格兰迁往南非的德班定居,于是田地的这部分便有更多工人去照顾了。
不幸的是,虽然当时有许多人获得罗素弟兄撰写的书刊,并且将其中的道理传授给别人,但有少数人,例如约瑟夫·布思和埃利奥特·甘温纳,却擅自加上自己的见解,怂恿人从事社会改革。结果在南非和尼亚萨兰(即后来的马拉维),有些旁观者将这些人与真正的圣经研究者混为一谈。可是,圣经研究者惟独将人的注意力引到上帝的王国之上,指出这乃是解决人类难题的惟一方法;许多人听见他们的信息之后都表示赏识。
可是,在非洲广泛展开传道工作仍属未来。
前往东方和太平洋诸岛
C.T.罗素所撰写的圣经书刊在英国大量分发出去之后,不久它们也传到东方去。1883年,长老会派驻中国芝罘(烟台)的传教士C.B.唐宁女士收到一份《守望台》。她很赏识其中论及复原的资料,于是将杂志与其他传教士分享;其中一位是浸信会布道部属下的霍勒斯·兰德尔。后来兰德尔在伦敦《泰晤士报》读到一项有关《千禧年黎明》的广告,这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兴趣。不久之后,他有机会读到这本书——一本来自唐宁女士,另一本则是他母亲从英国寄给他的。他在书里读到的资料起初令他感到震惊。但他一旦看出三位一体并非圣经的教训,便毅然向浸信会提出辞呈,并开始将所获知的真理与其他传教士分享。1900年,他通知社方他寄出了2324封信和大约5000本册子给中国、日本、韩国和暹罗(泰国)各地的传教士。在东方,当时王国见证的对象主要是基督教国的传教士。
在同一段时期,真理的种子也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撒下。这些“种子”初次抵达澳大利亚可能是在1884年或之后不久,由一个男子将其带到当地。这个男子初次接触到王国的信息是在英国的一个公园里,当时有一位圣经研究者上前与他攀谈。其他的“种子”则是由外地的亲友寄给他的。
澳大利亚联邦在1901年成立。几年之后,当地已有数百人订阅《守望台》杂志。许多人看出自己有特权将真理与别人分享;由于他们的热心活动,有数以千计的小册被寄给在当地登记作选民的人。此外,也有很多小册在街头分发出去,有些则被扎成捆,从火车窗口投给沿途僻远地区的工人和村民。人们接获通知,外邦人的日期将于1914年结束。澳大利亚西部的阿瑟·威廉斯在自己的店里向所有顾客谈及这件事,并且邀请感兴趣的人到他家里作进一步的讨论。
至于谁最初将圣经真理带到新西兰,现今我们无法确知。但是到1898年,安德鲁·安德森,一位新西兰居民,已博览守望台的书刊,并且受到感动以派书者的身分向人散播真理。1904年,有其他派书者从美国抵达;此外,该年社方在澳大利亚设立的分社办事处也差遣派书者前来予他一臂之助。克赖斯特彻奇的托马斯·巴雷太太从一位派书者获得共计六卷的《圣经的研讨》。她的儿子比尔在1909年乘船前往英国;在六星期的航程中,比尔仔细阅读这些书刊,看出其中的内容的确是真理。若干年后,他的儿子劳埃德成为耶和华见证人治理机构的成员。
在那些早期的日子,热心的工人之一是埃德·纳尔逊;他虽然并非十分机巧,却以全时宣扬王国信息达50年之久。他的足迹遍及新西兰的南北各地。他展开工作之后数年,弗兰克·格罗夫也步他的后尘。格罗夫视力不佳,于是刻意改善自己的记忆力以求补其不足。他作先驱也逾50年,直至他去世为止。
周游世界以推广宣扬好消息的工作
1911-12年,组织进一步作出很大努力去帮助东方的人民。万国圣经研究会派出一个由七人组成的委员会,在C.T.罗素领导之下,亲自前往东方考察当地的情况。无论他们在何处逗留,他们都向人谈及上帝定意要借着弥赛亚王国为人类带来永久的幸福。有时他们的听众人数不多,但在菲律宾和印度,听众却达数千之众。这些讲者并不赞同当时在基督教国甚为流行的运动,向人募捐以求使全世界归信基督。他们留意到,基督教国属下传教士所作的努力大部分集中于提倡世俗教育之上。但罗素弟兄却坚信,人们所需要的乃是“关于上帝的仁爱安排——将临的弥赛亚王国——的福音”。圣经研究者并不预期全世界都归信基督;相反,他们从圣经看出,当时他们的工作是要向世人作一个见证,而这会有助于把“少数人从万国万族中召集起来,成为[基督]新妇阶级的成员——在千禧年期间与他一同坐在宝座上,合力执行造福全人类的工作”。a——启示录5:9,10;14:1-5。
委员会的成员在日本、中国、菲律宾和其他地方逗留了一段时期之后,更在印度走了6400公里的路程。早在1887年,已有些印度居民读到社方的书刊,并且致信社方表示赏识。1905年之后有一段时期,一位青年男子在说泰米尔语的人当中作了一项积极的见证。这个青年男子在美国求学时有机会见到罗素弟兄,从而获知真理。后来他在印度南部有分建立40多个圣经研究小组。可是,他对别人传道之后,自己却舍弃基督徒的标准而失去上帝的嘉许。——可参阅哥林多前书9:26,27。
可是,大约与此同时,特拉万科尔(喀拉拉)的A.J.约瑟夫致信一位知名的基督复临会人士,提出一项询问,后者便将一本《圣经的研讨》寄给他。约瑟夫对三位一体的教义怀有疑问,但他发觉书里根据圣经提出的答案令他十分满意。不久之后,他和家人便将新近寻得的信仰带到印度南部的稻田和椰子园里与别人分享了。罗素弟兄在1912年探访印度之后,约瑟夫弟兄投入全时服务。他乘坐火车、牛车、平底船以及徒步周游各处,向人传道和分发圣经书刊。他有时发表公众演讲,但却时常被教士和他们的跟从者所打断。在贡达拉,一个“基督教”教士怂恿跟从者扰乱这样的聚会,并且用粪投掷约瑟夫弟兄。当地一位有势力的印度教男子前来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质问教士说:‘这是基督为门徒立下的榜样吗?抑或你的所作所为跟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无异?’教士只好仓皇离去。
万国圣经研究会的委员会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探访各地。在他们的旅程结束之前,罗素弟兄作了安排委派R.R.霍利斯特作社方派驻东方的代表,负责进一步把有关上帝通过弥赛亚王国所作的仁爱安排的信息在东方人民当中散布出去。社方用十种文字印制了一些特别的册子,透过当地的分发者在印度、中国、日本和韩国各地分发了数百万本。然后社方将若干书籍译成这四种文字,以求进一步提供灵粮给当地表现兴趣的人。这是一块庞大的田地,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即使如此,到这个阶段,上帝的仆人所成就的工作已令人惊讶不已了。
作了一项有力见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劫临到之前,上帝的子民已在世界各地作了一个广泛的见证。罗素弟兄曾在美国和加拿大数以百计的城市发表演说,并且屡次前往欧洲;他也曾在巴拿马、牙买加、古巴以及东方的好几个大城市发表演讲。数以万计的人曾亲自听见他的感人圣经演说,并且见到他根据圣经公开回答友人和仇敌所提出的圣经问题。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在美国、欧洲、南非和澳大利亚,有数以千计的报章经常刊登罗素弟兄的传道演讲。圣经研究者分发了数以百万计的书本,数以亿计的册子和其他书刊;这些书刊以35种文字印成。
虽然罗素弟兄担任一个杰出角色,但并非只有他才向人传道。在环球各地也有其他许多人齐声为耶和华和他的爱子耶稣基督作见证。参与其事的人并非都是公众演讲的讲者。他们来自生活的各阶层,在能力范围内使用每种适当的方法去传播好消息。
1914年1月,距离外邦人日期结束的日子尚不及一年,社方发动了另一项有力的见证运动——借着放映《创世影剧》。这部影剧以新颖的方式强调上帝对地球的旨意,所用的方法是借着许多美丽的手绘彩色幻灯片以及电影,配合声音映出。美国的报章报道,在全国各地,每周有数以十万计的观众观看这部影剧。到第一年的末了,美国和加拿大的观众总数几乎达八百万之众。在英国伦敦,这部包括四部分(每部分长两小时)的影剧在歌剧院和皇家艾伯特礼堂放映,观众多到无法容纳。半年之内,在英伦三岛的98个城市,看过这部影剧的人数目逾122万6000人。在德国和瑞士,放映这部影剧的礼堂也座无虚席。在斯堪的纳维亚和南太平洋,也有很多人看过这部影剧。
在耶和华见证人现代历史的早期,上帝的百姓在环球各地作了一项多么杰出、有力的见证!但工作其实仅是刚开始而已。
在1880年代早期,只有数百人积极参与传播圣经真理的工作。到1914年,根据现有的报告,大约有5100人参与这件工作。其他的人则不时向人分发册子。当时工作人员尚比较少。
到1914年下半年,这一小群传福音者以各种方法把宣扬上帝王国的工作扩展到68个国家地区里。在其中30个国家地区,他们作为上帝话语的宣扬者和教师的工作已确立到相当稳固的程度。
在外邦人的日期结束之前,已有数以百万计的书本和数以亿计的册子分发出去。除此之外,到1913年,有多至2000份报章经常刊登C.T.罗素所撰写的传道演讲。在1914年,三大洲上看过《创世影剧》的观众总数逾900万人。
上帝的仆人的确作了一项令人惊讶的见证!但他们再接再厉而获致大得多的成就。
[脚注]
a 关于这次周游世界的旅程,一项全面的报告刊于1912年4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
[第405页的地图或图片]
C.T.罗素曾亲自在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逾300个城市(图中以圆点表明)发表圣经演讲——在其中许多城市,他作过10至15次演讲
[地图]
(见出版物)
[第407页的地图]
(见出版物)
罗素在欧洲所作的传道旅行,通常以英国为起点
1891年
1903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两次)
1911年(两次)
1912年(两次)
1913年
1914年
[第408页的地图或图片]
安德烈亚·艾塞特坚信自己已寻得了真理,于是走遍挪威差不多每一部分,热心地向人分发圣经书刊
[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挪威
北极圈
[第409页的地图或图片]
阿道夫·韦伯,一个卑微的园丁,将好消息从瑞士传往欧洲的其他国家
[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比利时
德国
瑞士
意大利
法国
[第413页的地图或图片]
住在巴西的贝隆娜·弗格森——真理的确“无远弗届”
[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巴西
[第41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阿拉斯加
加拿大
格陵兰岛
圣皮埃尔及密克隆岛
美国
百慕大
巴哈马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古巴
墨西哥
伯利兹
牙买加
海地
多米尼加共和国
波多黎各
开曼群岛
危地马拉
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委内瑞拉
圭亚那
苏里南
法属圭亚那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秘鲁
巴西
玻利维亚
巴拉圭
智利
阿根廷
乌拉圭
福克兰群岛
维尔京群岛(美属)
维尔京群岛(英属)
安奎拉
圣马丁岛
萨巴岛
圣厄斯达岛
圣基茨岛
尼维斯岛
安提瓜岛
蒙塞拉特岛
瓜德罗普岛
多米尼加
马提尼克岛
圣卢西亚岛
圣文森特岛
巴巴多斯
格林纳达
特立尼达
阿鲁巴岛
博奈尔岛
库拉索岛
大西洋
加勒比海
太平洋
[第416,417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格陵兰岛
瑞典
冰岛
挪威
法罗群岛
芬兰
俄罗斯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白俄罗斯
乌克兰
摩尔多瓦
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土库曼
乌兹别克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波兰
德国
荷兰
丹麦
英国
爱尔兰
比利时
卢森堡
列支敦士登
瑞士
安道尔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匈牙利
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
意大利
圣马力诺
直布罗陀
西班牙
葡萄牙
亚速尔群岛
马德拉群岛
摩洛哥
西撒哈拉
塞内加尔
佛得角
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
埃及
黎巴嫩
以色列
塞浦路斯
叙利亚
土耳其
伊拉克
伊朗
巴林
科威特
约旦
沙特阿拉伯
卡塔尔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曼
也门
吉布提
索马里
埃塞俄比亚
苏丹
乍得
尼日尔
马里
毛里塔尼亚
冈比亚
几内亚比绍
塞拉利昂
利比里亚
象牙海岸
加纳
多哥
贝宁
赤道几内亚
圣赫勒拿岛
几内亚
布基纳法索
尼日利亚
中非共和国
喀麦隆
圣多美岛
刚果
加蓬
扎伊尔
安哥拉
赞比亚
纳米比亚
博茨瓦纳
南非
莱索托
斯威士兰
莫桑比克
马达加斯加
留尼汪岛
毛里求斯
罗德里格斯岛
津巴布韦
马约特岛
科摩罗群岛
塞舌尔群岛
马拉维
坦桑尼亚
布隆迪
卢旺达
乌干达
法国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尼泊尔
不丹
缅甸
孟加拉
印度
斯里兰卡
希腊
马耳他
突尼斯
肯尼亚
大西洋
印度洋
阿拉斯加
蒙古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日本
大韩民国
中国
澳门
台湾
香港
老挝
泰国
越南
柬埔寨
菲律宾
文莱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
塞班岛
罗塔岛
关岛
雅蒲岛
贝劳
朱克
波恩派
科斯拉伊
马绍尔群岛
瑙鲁
巴布亚新几内亚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诺福克岛
新喀里多尼亚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瓦努阿图
图瓦卢
斐济
基里巴斯
托克劳
夏威夷
马克萨斯群岛
西萨摩亚
美属萨摩亚
纽埃
汤加
库克群岛
塔希提岛
所罗门群岛
太平洋
印度洋
[第421页的地图或图片]
印度的A.J.约瑟夫和他的女儿格蕾斯;格蕾斯在基列受训后以海外传道员的身分服务
[图片]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印度
[第411页的图片]
赫尔曼·赫尔肯德尔携同他的新娘,花了多月的时间作蜜月旅行,以便向俄国境内说德语的人传道
[第412页的图片]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派书者尽力使人人都有机会获得一个见证;甚至他们的儿女也参与分发小册的工作
[第414页的图片]
E.J.科沃德在加勒比海地区热心向人散布圣经真理
[第418页的图片]
弗兰克·格罗夫(左方)和埃德·纳尔逊(与他们的妻子合摄)分别用了超过50年的时间,全时在新西兰各地传播王国信息
[第420页的图片]
C.T.罗素和六位同工在1911-12年作环球旅行,以求进一步宣扬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