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参考资料
9月3-9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约翰福音1-2章
《耶稣施行的第一个奇迹》
(约翰福音2:1-3)第三天,在加利利的迦拿有人举行婚宴,耶稣的母亲在那里。2 耶稣和门徒也受邀请去参加婚宴。3 后来酒不够用,耶稣的母亲就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基督是上帝的力量》
3 耶稣在迦拿的一个婚宴上施行了他的第一个奇迹。当时,宴席上的酒不够所有客人享用。圣经没有说明原因,但面对这种情况,新人一定觉得很难堪,因为主人本该慷慨款待客人才对。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也是其中一个客人,她希望耶稣可以帮助这家人。她必定沉思过所有关于耶稣的预言,知道耶稣会称为“至高者的儿子”,所以相信他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路加福音1:30-32;2:52)耶稣跟马利亚一样,很想帮助这对新人,于是把380升的水变成了“上等的酒”。(请读约翰福音2:3,6-11)耶稣一定要这样做吗?不是。耶稣这么做是因为他关心别人,也想效法天父,慷慨待人。
(约翰福音2:4-11)耶稣对她说:“妇人,你为什么要我这样做呢?我的时候还没有到。”5 他的母亲就对仆人说:“他吩咐你们什么,你们都要照着做。”6 原来那里有六口石水缸,是照犹太人洁净礼的规定摆在那里的,每口能盛两三桶水。7 耶稣对仆人说:“把水缸装满水。”他们就把水缸装满,直到缸口。8 耶稣又对他们说:“现在舀一点上来,拿去给宴席主管。”他们就拿了去。9 宴席主管尝了用水变成的酒,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仆人当然知道,因为是他们把水舀上来的。宴席主管就叫新郎来,10 对他说:“别人都是先把上等的酒摆上,到大家有醉意了,才摆上次等的。你倒把上等的酒留到现在。”11 耶稣在加利利的迦拿所做的这件事,是他的第一个神迹,显示了他的荣耀。他的门徒就信从了他。
英《道路》41页6段
《耶稣施行的第一个奇迹》
这是耶稣施行的第一个奇迹。刚刚跟随耶稣的门徒看到这个奇迹后,信心都得到了强化。后来,耶稣和几个弟弟还有母亲,一起去加利利海的西北岸,来到了一座叫迦百农的城。
挖掘属灵宝石
(约翰福音1:1)在最初就有“话语”,“话语”跟上帝同在,“话语”是个神。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1:1
“话语”:希腊语原文是ho loʹgos(霍·逻各斯)。在这节经文以及约1:14、启19:13中,这个词都是一个头衔。使徒约翰表明,这个头衔是属于耶稣的。无论是降世为人之前,或作为完美的人在地上传道期间,还是返回天上以后,耶稣都是“话语”。他作为“话语”,即上帝的代言人,负责向其他天使和地上的人传达上帝的指示和信息。耶稣降世以前,上帝应该曾派这位“话语”跟人类沟通,不少经文里说的“天使”很有可能就是耶稣。(创16:7-11;22:11;31:11;出3:2-5;士2:1-4;6:11,12;13:3)
跟……同在:译作“跟……同在”的希腊语原文是一个介词,表示一种很近的距离以及一种亲密的关系。另外,这个希腊语介词前后连接的对象理应是不同的。在约1:1中,这个词前后连接的对象分别是“话语”和独一的“上帝”。
“话语”是个神:或译“‘话语’是具有神性的”“‘话语’是位像神一样的个体”。在这里,约翰描述的是“话语”耶稣基督的属性或特性。(“话语”的希腊语原文是ho loʹgos;参看本节经文的精读本注释:“话语”)“话语”地位卓越,以头生子的身份与上帝一起创造了其他的万物,因此他被描述为一个“神/像神一样的个体/具有神性的个体”。许多圣经译者认为,这句话应该翻译成“‘话语’就是上帝”,即把“话语”等同于全能的上帝。然而有证据表明,约翰并没有把“话语”等同于全能的上帝。首先,约1:1,2清楚表明“话语”是“跟上帝同在”的。另外,在这两节经文中,有一个希腊语词the·osʹ(提奥斯)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和第三次出现时,the·osʹ前都有定冠词,而第二次则没有。许多学者同意,the·osʹ第二次出现时没有使用定冠词,这一点非常关键。在这个语境里,the·osʹ前如果有定冠词,就是特指全能的上帝;如果没有,则是一个表示属性的词,用于描述“话语”的一种特性。因此,在翻译这节经文时,许多英语、法语和德语的圣经译本也采用了与《新世界译本》相似的译法,表明“话语”是“一个神/具有神性的个体”或“具有神性的/像神一样的”。此外,成书于大约公元三四世纪的《约翰福音》塞得语译本和波海尔语译本(科普特语的两个方言译本)也支持这个观点。这两个译本在翻译约1:1时,都将经文中的两个the·osʹ用不同的形式翻译出来。它们的译法都强调“话语”的属性,表明他的本质和上帝相似,而不是把“话语”等同于他的父亲——全能的上帝。与约1:1的意思一致,西2:9说基督“完全体现”了“上帝的本质”。根据彼后1:4,那些跟耶稣一同承受产业的受膏基督徒,也能“同享上帝的本质”。此外,在希腊语《七十子译本》中,the·osʹ这个词一般对应的是希伯来语词ʼel(埃)或 ʼelo·himʹ(埃洛希姆)。虽然这两个希伯来语词常常被译作“上帝”或“神”,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它们的基本意思是“大能者,强者”。在圣经里,这两个希伯来语词不仅用于指“全能的神”——耶和华上帝,有时也用于指其他神或人类。将“话语”称为“神”或者“大能者”,这与赛9:6的预言一致。预言说弥赛亚将被称为“大能的神”(而不是“全能的神”),也将成为所有臣民“永恒的父”;而“万军之主耶和华”,也就是弥赛亚自己的父亲,“必热心成就这件事”。(赛9:7)
(约翰福音1:29)第二天,约翰看见耶稣向他走过来,就说:“看,这是上帝的绵羊羔,是除掉世人的罪的!”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1:29
上帝的绵羊羔:在圣经中,这个短语只在本节经文和约1:36出现过。(参看《参考手册》单元4)耶稣受浸并成功抵抗魔鬼的引诱后,施浸者约翰用“上帝的绵羊羔”这个头衔来介绍耶稣。将耶稣比作“绵羊羔”非常恰当。在圣经中,人如果把绵羊当作祭物献给上帝,就是表明承认自己有罪并渴望亲近上帝。用绵羊献祭的做法预示,耶稣将为人类牺牲自己完美的生命。“上帝的绵羊羔”这个短语能让人联想到圣经的许多经文。由于施浸者约翰非常熟悉希伯来语经卷,当时他可能想到了以下一个或几个记载:亚伯拉罕献祭时,用来代替以撒的公绵羊(创22:13);为了拯救受奴役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宰杀的逾越节羊羔(出12:1-13);每天早晚在耶路撒冷的祭坛上,献给上帝的公绵羊(出 29:38-42)。此外,约翰也可能想到了以赛亚预言中的那位“仆人”,这位“仆人”会“像绵羊被人牵去宰杀”。(赛52:13;53:5,7,11)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会众的第一封信里,把耶稣称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林前5:7)使徒彼得说,基督的宝血“好像无瑕疵、无污点的绵羊羔的血”。(彼前1:19)启示录中有超过25次把得了荣耀的耶稣比喻成“绵羊羔”。(其中的一些例子是启5:8;6:1;7:9;12:11;13:8;14:1;15:3;17:14;19:7;21:9;22:1)
经文朗读
(约翰福音1:1-18)在最初就有“话语”,“话语”跟上帝同在,“话语”是个神。2 在最初,他就跟上帝同在。3 一切都是通过他而有的,没有一样不是靠他而有的。4 生命是借着他而有的,这生命就是人的光。5 这光正在黑暗里照耀,黑暗却没有胜过光。6 有一个人奉差来代表上帝,他的名字叫约翰。7 这个人来作见证,就是要为光作见证,好叫各样的人都通过他而相信。8 他不是那光,而是为那光作见证的。9 照亮各种人的真光,当时快要来到世人当中了。10 世人是通过他而有的,他在世上的时候,世人却不认识他。11 他来到自己的家,自己的人竟不接纳他。12 可是,凡接待他的,他都让他们有权成为上帝的儿女,因为他们信从他的名。13 这些人不是凭着血气生的,不是凭着肉体的意思生的,也不是凭着人的意思生的,而是上帝所生的。14 “话语”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观看过他的荣耀,正是从父亲那里来的独生子的荣耀。他充满分外恩典和真理。15(约翰为他作见证,甚至呼喊说:“在我后面来的,反倒在我前面,因为在我以前,他就存在了。”这句话正是约翰说的。)16 我们人人都从他所充满的领受了分外恩典,而且恩上加恩。17 因为律法是通过摩西赐下的,分外恩典和真理却通过耶稣基督而来。18 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上帝,只有在父亲怀里的独生的神,才把他阐明出来。
9月10-16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约翰福音3-4章
《耶稣向一位撒马利亚妇人作见证》
(约翰福音4:6,7)雅各泉就在那里。耶稣因为旅途劳累得很,就坐在泉旁。当时约莫是中午十二点钟。7 有一个撒马利亚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给我一点水喝。”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4:6
劳累得很:这是圣经唯一一次描述耶稣“劳累得很”。当时大约是中午12点,耶稣刚刚结束了一段“旅途”。那天早上耶稣很可能从犹地亚的约旦河谷出发,走了一段海拔落差至少900米的上坡路,来到撒马利亚的叙加城。(约4:3-5,参看《参考手册》单元4)
(约翰福音4:21-24)耶稣对她说:“妇人,相信我吧,时候要到,你们崇拜天父,既不在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2 你们崇拜你们所不认识的,我们崇拜我们所认识的,因为拯救是源于犹太人的。23 不过,时候要到,现在就是了,真正崇拜的人会用心灵按真理崇拜天父,因为天父正寻找这样的人崇拜他。24 上帝是个灵,崇拜他的,必须用心灵按真理崇拜他。”
(约翰福音4:39-41)从那座城出来的撒马利亚人,有很多都因为那个妇人的话信从了耶稣,因为她作见证说:“他把我做过的事全都给我说出来了。”40 于是撒马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留下来。他就在那里逗留了两天。41 结果,因为耶稣所说的话,相信的人就更多了。
挖掘属灵宝石
(约翰福音3:29)娶新娘的是新郎。可是,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十分喜乐。所以,我这喜乐是完完全全的了。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3:29
新郎的朋友:在圣经时代,新郎的一个密友会作为他法律方面的代表,并在安排婚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别人眼中,这位朋友就是让新娘和新郎结为夫妻的人。结婚当天,婚礼队伍会抵达新郎或新郎父亲的家,新人会在那里举行婚宴。在婚宴中,“新郎的朋友”看到新郎跟新娘说话,听到“新郎的声音”就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任务顺利完成了。施浸者约翰把自己比作“新郎的朋友”,而耶稣就是这个比喻中的新郎,耶稣的门徒则组成了他象征意义上的新娘。约翰为弥赛亚预备道路,将“新娘”的第一批成员介绍给耶稣基督。(约1:29,35;林后11:2;弗5:22-27;启21:2,9)“新郎的朋友”成功地介绍了新郎新娘后,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再是个重要的角色了。同样,约翰谈到自己和耶稣时,说:“他必越来越昌盛,我必越来越衰微。”(约3:30)
(约翰福音4:10)耶稣回答她说:“要是你知道上帝白白给人的恩赐,又知道对你说‘请给我一点水喝’的是谁,你就会求他,他也会给你活水了。”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4:10
活水:这个希腊语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流动的水、泉水或以水泉为源头的井水,与之相对的是储水池里的死水。利14:5中译作“活水”的希伯来语词,使用的是“活水”的字面意思。在耶2:13和 17:13中,耶和华被描述为“活水的源头”,这里的“活水”象征赐人生命的水。耶稣与撒马利亚妇人说话时,使用了“活水”一词的象征意义,但看来妇人最初只是按字面意思理解了耶稣的话。(约4:11)
经文朗读
(约翰福音4:1-15)主知道法利赛派听说耶稣收门徒,给门徒施浸,比约翰还多 2(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浸,而是他的门徒施浸),3 就离开犹地亚,又到加利利去。4 他必须经过撒马利亚,5 于是来到撒马利亚的一座城。这座城叫叙加,在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附近,6 雅各泉就在那里。耶稣因为旅途劳累得很,就坐在泉旁。当时约莫是中午十二点钟。7 有一个撒马利亚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给我一点水喝。”8(他的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9 撒马利亚妇人对耶稣说:“你是犹太人,怎么向我这个撒马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跟撒马利亚人没有来往。)10 耶稣回答她说:“要是你知道上帝白白给人的恩赐,又知道对你说‘请给我一点水喝’的是谁,你就会求他,他也会给你活水了。”11 妇人说:“先生,你连打水的桶也没有,井又深,你从哪里得这样的活水呢?12 这口井是我们的祖宗雅各留给我们的,他自己和儿子、家畜都喝这口井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13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14 人喝我所给的水,就必永远不渴。我所给的水要在人里面成为泉源,不断涌出水来,叫人得着永生。”15 妇人说:“先生,请给我这水,这样我就可以不渴,也不用常常老远到这里来打水了。”
9月17-23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约翰福音5-6章
《怀着正确的动机跟随耶稣》
(约翰福音6:9-11)“这里有一个小男孩,他有五个大麦做的饼和两条小鱼,可是哪里够分给这么多人呢?”10 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先坐下。”那个地方有很多草。众人就坐下,男人的数目约莫有五千。11 于是耶稣拿起饼来,感谢了,就分给坐着的人;小鱼也是这样分给他们。他们想要多少,就给他们多少。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6:10
众人就坐下,男人的数目约莫有五千:在记录这个奇迹时,只有马太补充了“另外还有妇女和小孩”这个细节。(太14:21)因此根据马太的记载,耶稣这次施行奇迹喂饱的人数,很可能远远超过1万5000。
(约翰福音6:14)众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上来的先知。”
(约翰福音6:24)群众在那里找不着耶稣,也看不见门徒,就上了这些小船,到迦百农去找耶稣。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6:14
先知:申18:15, 18谈到了一位像摩西一样的先知,公元1世纪的许多犹太人相信,那位先知就是应许的弥赛亚。在约6:14中,“到世上来”这个短语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弥赛亚的期待。四福音书中,只有约翰福音记录了这件事。
(约翰福音6:25-27)他们在海的西岸找着耶稣,就对他说:“老师,你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26 耶稣回答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寻找我,不是因为看见神迹,而是因为吃饼吃饱了。27 你们不要为了必坏的食物工作,倒要为了那长存而带来永生的食物工作。这种食物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父上帝已经悦纳人子,好像在他身上盖了印一样。”
(约翰福音6:54)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谁就有永生。在最后的日子,我要叫他复活。
(约翰福音6:60)他门徒中有很多人听见就说:“这样的话骇人听闻,谁听得进去呢?”
(约翰福音6:66-69)为了这一番话,他门徒中有很多人离开,耽于已经撇下的事,不再与他同行。67 于是耶稣对那十二人说:“难道你们也想走吗?”68 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我们还归附谁呢?你有永生的话语啊。69 我们已经相信,也知道你是上帝的圣者。”
必坏的食物……长存而带来永生的食物:耶稣知道,一些人跟他和门徒来往只是为了物质利益。实际的食物可以维持人每天的生命,但上帝话语中的“食物”却让人有机会享有永远的生命。耶稣敦促群众“要为了那长存而带来永生的食物工作”,意思是人要付出努力满足自己的属灵需要,也要把学到的真理实践出来。(太4:4;5:3;约6:28-39)
吃我的肉,喝我的血:上下文表明,耶稣的这句话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其实,人如果信从耶稣基督,就好像是在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了。(约6:35,40)耶稣说这句话时是公元32年,因此他不是在谈一年之后他将创立的“主的晚餐”。当时“犹太人的逾越节”快到了(约6:4),所以在场的听众很可能会想到即将来临的节日,也可能想到在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那个晚上,羊羔的血怎样拯救了他们的生命(出12:24-27)。耶稣的话强调,他的血也同样意义重大,可以让门徒得到“永生”。
《我们要奉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名而行》
13 约翰记载,群众一心追随耶稣,发现他坐船到了对岸,也就跟着过去。既然耶稣不肯让群众拥立他作王,他们为什么还要跟着耶稣呢?许多人显露顺应肉体的想法,特别提到耶和华曾在摩西的日子赐下食物,言外之意是耶稣应该继续供应食物给他们。耶稣看出他们的错误动机,就用属灵的真理教导他们,纠正他们的思想。(约翰福音6:17,24,25,30,31,35-40)于是有些人窃窃私议,批评耶稣。他们听见耶稣说出以下比喻时,就更加不满:“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要是你们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谁就有永生。在最后的日子,我要叫他复活。”(约翰福音6:53,54)
14 耶稣所说的比喻往往令人显露自己是否真心想与上帝同行,这次也不例外。耶稣的话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圣经说:“他门徒中有很多人听见就说:‘这样的话骇人听闻,谁听得进去呢?’”于是耶稣解释,他们应该理解他话里的属灵意义,说:“圣灵才能给人生命,肉体毫无作用。我对你们所说的是属灵的话,能给人生命。”很多人还是听不进去。圣经说:“为了这一番话,他门徒中有很多人离开,耽于已经撇下的事,不再与他同行。”(约翰福音6:60,63,66)
挖掘属灵宝石
(约翰福音6:44)要不是差我来的父亲吸引人,就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人,我要在最后的日子叫他复活。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6:44
吸引人:虽然译作“吸引”的希腊语动词与捕鱼时拖网的动作有关(约21:6,11),但这并不是说耶和华会违背人的意愿,生拉硬拽,勉强人崇拜他。耶稣说“父亲吸引人”,这句话可能跟耶31:3有关,耶和华曾对他古代的子民说:“我凭忠贞之爱吸引你。”(在翻译这节经文时,《七十子译本》使用的希腊语动词与约6:44相同。)约12:32显示,耶稣也用类似的方式吸引各样的人归向他。圣经表明耶和华赋予人自由意志,每个人都有权选择是否崇拜他。(申30:19,20)上帝通过他的话语圣经和圣灵,一步一步地吸引“秉性适宜得永生的人”归向他。(诗11:5;箴21:2;徒13:48)约6:45引用了赛54:13的预言,这个预言会应验在那些受天父吸引的人身上。——另请参看约6:65
(约翰福音6:64)“可是你们有些人不相信。”耶稣从最初就知道哪些人不相信,哪个人要出卖他。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6:64
耶稣……知道……哪个人要出卖他:耶稣在这里说的是加略人犹大。在拣选十二使徒前,耶稣整夜向天父祷告。(路6:12-16)因此,犹大最初肯定是忠于上帝的。不过,耶稣从希伯来语经卷的预言知道,他会被一位密友出卖。(诗41:9;109:8;约13:18,19)当犹大开始变坏时,能看透人心的耶稣必定察觉出了他的改变。(太9:4)的确,耶和华运用了预知能力,知道耶稣信任的一个朋友会变成叛徒。但如果认为这个叛徒必须是犹大,这样的想法显然不符合耶和华的品格和他的一贯作风,因为这就等于说上帝事先决定了要让犹大失足。
从最初:这个短语说的不是犹大出生的时候,也不是耶稣整夜祷告后拣选犹大作使徒的时候(路6:12-16);这里指的其实是犹大开始行事诡诈的时候,而那时耶稣立刻就察觉出了犹大的改变。(约6:70;13:11;参看约2:24,25;启1:1;2:23)此外,这个短语也说明犹大的败行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并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在希腊语经卷中,“最初”(希腊语原文ar·kheʹ[阿凯])这个词所指的时间概念是相对的,要根据语境来确定。例如,彼后3:4中“开头”(ar·kheʹ)一词指的是创世的开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词所指的时间范围较窄。例如,彼得在谈到外邦人时曾说:“圣灵就临到他们身上,正如当初(ar·kheʹ)临到我们身上一样。”(徒11:15)彼得指的不是他出生或蒙召成为使徒的时候,而是公元33年五旬节那一天,圣灵开始倾注在门徒身上的时候。(徒2:1-4)圣经中还有其他经文说明,“最初”这个词的意思要按照上下文来理解,例如约15:27和约一2:7。
经文朗读
(约翰福音6:41-59)于是犹太人因耶稣而窃窃私议,因为他说,“我是从天而降的食物”。42 他们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不都认识吗?他现在怎么说‘我是从天而降的’呢?”43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再窃窃私议了。44 要不是差我来的父亲吸引人,就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人,我要在最后的日子叫他复活。45 先知书上记着说:‘他们全都要受耶和华教导。’谁听见父亲的话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46 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亲,惟有从上帝那里来的,他才看见过父亲。47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相信的人有永生。48 我就是生命的食物。49 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0 这却是从天而降的食物。谁吃了,谁就不死。51 我是从天而降、叫人得生命的食物。谁吃了这种食物,谁就永远活着。我将要赐的食物就是我的肉,是为了世人的生命而赐的。”52 于是犹太人彼此争辩起来,说:“这个人怎能把自己的肉给我们吃呢?”53 耶稣就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要是你们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54 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谁就有永生。在最后的日子,我要叫他复活。55 我的肉是真正的食物,我的血是真正的饮料。56 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谁就时刻跟我联合,我也时刻跟他联合。57 永活的父亲差了我来,我也因父亲而活;照样,谁吃我,谁也要因我而活。58 这就是从天而降的食物,跟你们祖宗所吃的不一样。他们吃过当时的食物,还是死了。谁吃我这食物,谁就永远活着。”59 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的会堂里教导人的时候说的。
9月24-30日
上帝话语的宝藏 | 约翰福音7-8章
《耶稣荣耀了他的父亲》
(约翰福音7:15-18)犹太人就觉得奇怪,说:“这个人没有上过学府求学,怎么竟知书识字呢?”16 耶稣就回答他们说:“我所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于那位差我来的。17 谁想遵行上帝的旨意,就会知道我所教的道理是出于上帝,还是我凭着自己的主意讲的。18 谁凭着自己的主意讲话,就是寻求自己的荣耀;谁寻求那位差他来者的荣耀,就是真诚的,在他里面没有不义。”
《“经上记着说”》
5 耶稣想让人们知道他的信息来自谁。他说:“我所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于那位差我来的。”(约翰福音7:16)另一次,他说:“我做什么事都不是自作主张的。我说的这些话,跟父亲教导我的一样。”(约翰福音8:28)还有一次,他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的主意说的,而是时刻跟我联合的父亲做他的事。”(约翰福音14:10)耶稣怎样表明他上述这些话都是实情呢?他一次又一次地引用上帝启示的话语。
6 只要你仔细考查圣经中耶稣说过的话就会发觉,他曾经直接引述或间接提到《希伯来语经卷》中超过半数的书卷。乍听起来这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你可能会想:既然耶稣传道和公开教导民众达三年半之久,为什么他不引用当时所有受启示的经卷呢?其实耶稣很可能一一引用过,只不过圣经记下的,仅是耶稣所言所行的一小部分而已。(约翰福音21:25)事实上,如果你单单把圣经中耶稣说过的话都读出来,大概只需几小时。不过请想想,假如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向人谈论上帝和他的王国,还要引用《希伯来语经卷》中超过半数的书卷,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再说,在大多数情形下,耶稣手头根本没有圣经。他发表著名的“登山宝训”时,曾直接和间接地引用了《希伯来语经卷》的许多经文,而且全都是凭记忆说的!
(约翰福音7:28,29)当时耶稣在圣殿里教导人,高声说:“你们既认识我,也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不是自作主张来的,但那位差我来的是真实的,你们并不认识他。”
(约翰福音8:29)“那位差我来的与我同在。他没有舍弃我,没有让我独自一人,因为我时刻做他喜悦的事。”
《领受上帝的灵,抗拒世界的灵》
19 毫无保留地服从耶和华。耶稣时刻都做他天父喜悦的事。有一次,耶稣的意愿跟天父想他做的事不一样,但耶稣却语气坚定地向天父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做,只要照你的意思行”。(路加福音22:42)不妨问问自己:“即使服从上帝有时不容易,我在这些时候也愿意服从吗?”我们能生存有赖于服从上帝。上帝是创造主,我们的生命是他赐的,也靠他来维持,我们绝对服从上帝是天经地义的。(诗篇95:6,7)我们对上帝的服从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我们不服从上帝,就不能蒙他悦纳。
挖掘属灵宝石
(约翰福音7:8-10)“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个节期,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到。”9 耶稣向他们说了这些话以后,仍旧留在加利利。10 可是,他的弟弟上去过节以后,他自己也上去,不是公开去的,而是暗中去的。
《为什么要说实话?》
在这方面,耶稣基督树立了什么榜样呢?有一次,耶稣跟一些不是信徒的人谈话。他们对耶稣的行程感到兴趣,向他提议:“不要留在这里,到犹地亚去吧”。耶稣怎样回答呢?“你们上去[耶路撒冷]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个节期,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不久之后,耶稣确实去了耶路撒冷过节。那他为什么这样回答呢?因为那些人无权知道他行程的一切具体细节。耶稣没有说假话,但他没有说出全部实情,好尽量减少那些人可能对他或他的门徒造成的伤害。耶稣说的话并不是谎言,因为使徒彼得谈及基督说:“他从没有犯罪,也没有说过骗人的话。”(约翰福音7:1-13;彼得前书2:22)
(约翰福音8:12)耶稣又对他们讲话,说:“我是世界的光。谁跟随我,就绝不在黑暗里行走,反而拥有生命的光。”
《寻找“蕴藏在基督里面”的珍宝》
12 “我是世界的光。”(请读约翰福音8:12;9:5)在耶稣降世之前很久,以赛亚先知早已预告:“在黑暗中行走的人民看见了大光。住在漆黑之地的人,有光照亮他们。”(以赛亚书9:2)耶稣来到地上,开始传道说:“你们要悔改,因为天上的王国近了。”使徒马太指出,那时候以赛亚的预言就在耶稣身上应验了。(马太福音4:16,17)耶稣的传道工作为人带来属灵的启迪之光,使人不再受错误的宗教道理束缚。耶稣说:“我是光,我来到世人当中,好叫凡信从我的,都不致留在黑暗里。”(约翰福音1:3-5;12:46)
英《新世》精读本注释 约8:12
世界的光:耶稣把自己比作“世界的光”,这个比喻也许会让当时的群众想到女院里四座巨型的灯台。这些灯台会在住棚节期间点亮,灯光能够照亮很远的地方。(约7:2;参看《参考手册》单元15)“世界的光”这个短语可能会让人想起以赛亚的预言。他曾预告说,“住在漆黑之地的人”会看见“大光”;他也说耶和华的一位“仆人”将成为“列国的光”,也就是“外邦人的光”。(赛9:1,2;42:1,6;49:6)此外,耶稣在登山宝训中也用了相同的比喻,他对门徒说:“你们是世界的光。”(太5:14)在“世界的光”这个短语中,译作“世界”的希腊语原文是koʹsmos(科斯莫斯),在这里指全人类。赛49:6预告,弥赛亚会成为“外邦人的光”;在徒13:46,47中,保罗和巴拿巴也将这节经文应用在基督的门徒身上,敦促所有门徒要继续做“外邦人的光”。由于弥赛亚和门徒不仅会光照以色列人,也会成为“外邦人的光”,因此把他们比作“世界的光”是很恰当的。的确,耶稣和门徒的传道工作为全人类带来了属灵的启迪之光,使人摆脱错误宗教道理的奴役。
经文朗读
(约翰福音8:31-47)耶稣继续对相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时刻遵守我的话语,就真是我的门徒了。32 你们会认识真理,真理会叫你们自由。”33 他们就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从来没有做过人家的奴隶。你怎么说‘你们会自由’呢?”34 耶稣回答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凡是犯罪的人,就是罪的奴隶。35 奴隶不能永远留在家里,儿子却永远留在家里。36 所以,要是儿子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的自由了。37 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可是你们要杀我,因为我的话在你们中间起不了什么作用。38 我在我父亲那里看见什么,就说出来;你们从你们的父那里听见什么,就做出来。”39 他们就对耶稣说:“我们的父是亚伯拉罕。”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如果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就做亚伯拉罕所做的事吧。40 我从上帝那里听见的真理,我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竟然要杀我。亚伯拉罕没有做过这种事。41 你们做的,正是你们的父所做的事。”他们对耶稣说:“我们不是因淫乱而生的民族。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上帝。”42 耶稣对他们说:“如果上帝是你们的父,你们就会爱我了,因为我是从上帝那里来的。我不是自作主张来的,而是他差我来的。43 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呢?因为我的话你们听不进去。44 你们是从你们的父魔鬼那里来的,你们想照你们父的欲望行事。他从最初就是杀人凶手,没有在真理中站稳,因为真理不在他里面。他说谎,是按照自己的性情说的,因为他是说谎者,也是谎话之父。45 另一方面,因为我说真理,你们就不相信我。46 你们谁能证明我有罪呢?既然我说的是真理,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呢?47 从上帝那里来的,就听上帝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从上帝那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