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谬误信仰(一):人有一个不死的灵魂
    守望台2009年 | 11月1日
    • 谬误信仰(一):人有一个不死的灵魂

      起源:

      “早期的基督教哲学家接受古希腊人灵魂不灭的概念,认为灵魂由上帝创造,并在人成胎时把它注入身体。”——《不列颠百科全书》(2007年修订版)第15册526页

      圣经怎么说:

      “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诗篇146:4,《和合本》)

      上帝是怎样创造第一个人的呢?圣经说:“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把生命的气息吹进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一个活人。”(创世记2:7)

      某些圣经译本把“活人”一词翻成“有灵的活人”。这是不是说,上帝将一个灵魂放进第一个人的身体里呢?不是的。“有灵的活人”这个词组,在原文的意思是“会呼吸的活物”。上帝其实是将一股生命力放进那人的身体里,而这股生命力是靠呼吸来维持的。当身体停止呼吸,这股原本由上帝所赐的生命力就不能维持下去,这样人就会死去,不再有任何知觉。(创世记3:19;传道书9:5)

      灵魂不死这个道理常常令人产生以下的疑问:人死后灵魂会到哪里去呢?恶人死后又会有什么遭遇呢?有名无实的基督徒一旦采纳了灵魂不死这个谬误信仰,他们就不难相信另一个错误的道理——地狱永火的教义。

      请参看以下经文:传道书3:19;马太福音10:28;使徒行传3:23

      真相:

      人死后就不再存在

  • 谬误信仰(二):恶人会在地狱受苦
    守望台2009年 | 11月1日
    • 谬误信仰(二):恶人会在地狱受苦

      起源:

      “在芸芸古希腊哲学家当中,柏拉图的学说对传统的地狱观念产生最大的影响。”——《地狱的历史》(法语)第50页,乔治·米努瓦著

      “从2世纪中叶开始,曾受过希腊哲学训练的基督徒,觉得有必要用希腊哲学语言表达信仰……最合他们口味的是柏拉图主义。”——《不列颠百科全书》(2007年修订版)第13册361页

      “教会的主张肯确地表明地狱是存在和永恒的。人生前如果犯了死罪,死后灵魂就会立刻下到地狱,在那里接受‘永火’的惩罚和折磨。地狱为人带来的最大惩罚,在于使人永远与天主隔绝。”——《天主教要理问答》(1994年版,英语)第270页

      圣经怎么说:

      “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却毫无知觉……因为在你要进的坟墓,没有工作,没有计划,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传道书9:5,10)

      根据这段经文,人死后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他们会在某个地方受苦,好为生前的过犯赎罪吗?不会的,因为经文说他们“毫无知觉”。正因为这样,饱受恶疾折磨的族长约伯才会恳求上帝说:“但愿你把我藏在坟墓里,把我隐藏”。(约伯记14:13)从约伯的请求我们可以看出,经文中的“坟墓”不是一个使人永远受苦的地方。这个“坟墓”是指人类共同的、抽象的坟墓,那里没有任何活动。

      此外,请想想,有什么罪大得足以令充满爱心的上帝永无休止地折磨一个人呢?(约翰一书4:8)地狱永火显然是一个谬误的信仰。那么,好人又会不会在天堂享福呢?

      请参看以下经文:诗篇146:3,4;使徒行传2:25-27;罗马书6:7,23

      真相:

      上帝没有用地狱来惩罚人

  • 谬误信仰(三):所有好人都会上天堂
    守望台2009年 | 11月1日
    • 谬误信仰(三):所有好人都会上天堂

      起源:

      公元2世纪初,耶稣的使徒全都去世后,教父的地位越来越高。《新天主教百科全书》(2003年,英语)第6册687页指出,这些早期教父“大多主张,人死去之后,脱离了躯体的灵魂会受到所需的净化,接着就会立刻获赐天堂的福乐”。

      圣经怎么说: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马太福音5:5,《和合本》,楷体本刊所排)

      耶稣的确说过他会为门徒在天上“预备地方”,可是他并没有说所有义人死后都会到天上去。(约翰福音3:13;14:2,3)耶稣不是也曾经祈求上帝的旨意“在地上 实现,像在天上一样”吗?(马太福音6:9,10)由此可见,义人有两个可能的前途:少数人会到天上跟基督一起作王,而大部分人就会在地上享永生。(启示录5:10)

      一段时间之后,早期教会对自己在地上的角色有了不同的看法。结果怎样?《新不列颠百科全书》(1988年,英语)说:“信徒所期待的本来是上帝的王国,但教会体制逐渐取代上帝王国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耶稣明确吩咐门徒要“不属于世界”,但教会却无视耶稣的吩咐,反而开始参与政治,借此巩固自己的势力。(约翰福音15:19;17:14-16;18:36)于是,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影响下,教会没有谨守基督教的一些信仰,例如关于上帝本质的信仰。

      请参看以下经文:诗篇37:10,11,29;约翰福音17:3;提摩太后书2:11,12

      真相:

      大部分好人都会在地上而不是在天上享永生

  • 谬误信仰(四):上帝是个三位一体的神
    守望台2009年 | 11月1日
    • 谬误信仰(四):上帝是个三位一体的神

      起源: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作的结论是,三位一体这个教义是在4世纪末才创出来的。在某个意义上,这的确是实情。……在4世纪末以前,‘天主三位一体’这个说法尚未确立,而且肯定还没完全成为基督徒生活和信仰的一部分。”——《新天主教百科全书》(1967年,英语)第14册299页

      “公元325年5月20日,君士坦丁亲自主持尼西亚大公会议。他积极引导讨论过程,还就基督与上帝的关系,亲自提出……一个影响重大的信经,然后由大公会议颁布,宣称基督‘与父同体’。……在皇帝的威慑下,除了两个主教以外,其他主教都签署了信经,但很多主教都是迫不得已的。”——《不列颠百科全书》(1970年,英语)第6册386页

      圣经怎么说:

      “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定睛望天,看见上帝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上帝的右边,就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使徒行传7:55,56,《和合本》)

      这个异象可以说明什么?请留意,司提反被圣灵,也就是被上帝的动力充满后,就看见耶稣“站在上帝的右边”。显然,复活并返回天上后的耶稣,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灵体,他并没有变成上帝。此外,这段记载也没有说除了耶稣之外,还有另一位站在上帝身边。马里-埃米尔·布瓦马尔是天主教多明我会的教士,他曾经尝试在圣经中寻找支持三位一体教义的经文。可是,他在《基督教的开端及其教义的诞生》(法语)中说:“《新约》没有任何经文说天主是三位一体的。”

      君士坦丁主张采纳三位一体的教义,目的是要结束教会在4世纪期间的内部分歧。然而,这个教义又引起了另一个问题:生下耶稣的马利亚(玛利亚)是“天主之母”吗?

      请参看以下经文:马太福音26:39;约翰福音14:28;哥林多前书15:27,28;歌罗西书1:15,16

      真相:

      三位一体这个教义是在4世纪末才创出来的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