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7 5/15 291-292頁
  • 應當仁慈到什麼程度?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應當仁慈到什麼程度?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 相似資料
  • 對別人表現仁慈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 仁慈的力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 在冷酷的世界裡表現仁慈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4年
  • 表現仁慈以取悅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守》77 5/15 291-292頁

應當仁慈到什麼程度?

仁慈是我們賞識別人具有的一種品質,尤其以別人向我們表現仁慈為然。當我們犯了過錯之時,更希望獲得仁慈的對待。

耶和華上帝視仁慈為十分重要的品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聖經反覆地這樣說。(詩篇136篇)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比任何人認識他更深。耶穌勸勉門徒要效法上帝,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加福音6:35。

因此,上帝規定一切渴望蒙他悅納的人均必須具有仁慈的品質乃是一件完全合乎情理的事。他對自認事奉他的人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仁慈,《新世》],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

在與人相處時,惱人的情況可以成為對仁慈的一項考驗,特別當我們遇到敵人時更是這樣。但論到這個問題,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馬太福音5:44,45。

愛仇敵而加以善待可說是基督徒所有義務中最難履行的一項。再者,這並非僅是義務而已,我們還必須發自內心地這樣行。「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你仇敵跌倒,你不要歡喜。他傾倒,你心不要快樂。」這些都是基督徒必須謹記在心的原則。——羅馬書12:20;箴言24:17。

這並非說基督徒不能責備他人,與其理論他所犯的過錯或惡事。基督徒甚至可能『嚴嚴的責備』,說服犯過者以挽救他免受繼續行惡所招致的後果。——提多書1:13。

我們有耶穌基督的榜樣。他坦率地對待他的敵人。但他卻從未試過對他們苛酷不仁,亦沒有恐嚇要親自報復他們對他所作的攻擊。當他在世上的時候,他並沒有判斷個別的人或說出私人論斷別人的話。他唯獨說出他天父的審判。——約翰福音5:30。

舉例來說,當他與那些對他恨之入骨的仇敵,文士和法利賽人,談話時,他揭露後者的本來面目,因為上帝將這些人的內心情況向他顯示出來。他以上帝在聖經中宣布的審判警告他們。他並沒有說,『我是上帝的兒子,我必定要將你打下磯漢那。』反之,他向他們提出警告性的問題:「[你們]怎能逃脫[磯漢那]的刑罰呢?」(馬太福音23:33)唯獨藉著改變他們那招致毀滅的行徑,個別的份子才能逃脫滅亡的厄運。

當耶穌在猶太人及羅馬士兵手中受到最殘酷不仁的對待時——他所受的待遇遠比一個奴僕還差——「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彼得前書2:23;馬太福音27:27-31)第一位基督教殉道者,門徒司提反,在被猶太人用石擲死時便效法這個榜樣,他禱告說:「[耶和華]阿,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使徒行傳7:60。

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必須留心,不要讓他們的仁慈比一些沒有自認為上帝僕人的人有時所表現的仁慈與慷慨還遜色。世上也有本著慈悲而行事的人,而這乃是上帝所創造的人性之一。可是由於人的不完美,以致這品質被人埋沒了。因此基督徒必須努力確保自己並不缺乏這項重要品質。

試想想,在使徒的日子,米利大島上的土著如何使不少自稱事奉上帝的人感到羞慚。米利大的島民,包括島上的首領,款待使徒保羅及與他一同沉船遇險的人,一共約有276名,並表現「非常的情分」。他們照顧這些遭船難的人有三個月之久。身與其事的路加告訴我們,在另一艘船來到時,這些仁慈的島民「多方的尊敬我們。到了開船的時候,也把我們所需用的送到船。」——使徒行傳28:1,2,10,11;27:37。

對以色列各城中那些實際聽過上帝兒子的教訓,並見到他所行的奇跡,但卻以最苛酷、輕蔑的方式對待他的人說來,這些土人的仁慈提出一項多麼嚴厲的譴責!

同樣地,今日我們也許耳聞目見一些異常慈悲的善舉,在相形之下顯示一些自稱獻了身事奉上帝的人反而欠缺仁慈。無疑上帝並不忽視這類感人的善舉,倘若是出自真誠的話;他必定會使這些人有機會進一步認識他及他那崇高的品質。耶和華見證人會仁愛地協助一切心竅受上帝打開而渴望認識他的人。

我們有應當表現不仁的時候嗎?不仁會有任何好處嗎?不。『但是』,有人也許會問,『然而對付那些偏離上帝的公義原則,或表現冥頑不靈、叛逆、怙惡不悛的精神的人又如何呢?我們應當仁慈地待這些人嗎?』

以仁慈對待犯過的人遠較以不仁待之更為有益,而不仁其實是一種殘忍。我們自己既時常渴望或甚至需要別人的仁慈對待,我們又怎能判斷自己的同胞,認為他們不配受到仁慈有禮的待遇呢?即使我們不以不仁的對待加重其負擔,他們已有足夠的重擔了。

即使一個人是個違反上帝的律法,冥頑不靈,怙惡不悛的人,我們有人能夠斷言這人永不會悔改嗎?唯獨上帝才能判決他是否犯了無可赦免的罪。(馬太福音12:32)再者,苛刻不仁的待遇每每有礙犯過者改過自新。——羅馬書2:4。

甚至當一個小組被叛逆分子引起派系的難題時,使徒保羅也不用凌厲的話斥責他們,反之他寫道:「我保羅……如今親自藉著基督的溫柔[仁慈]勸你們。」(哥林多後書10:1)這裡譯成「仁慈」的希臘字含有公平、節制、溫和、合理的意思。它是與溫柔相輔而行的。能親近一個我們深知會予自己公平、合理體恤的人乃是一種舒暢的感受。我們會更易接納他的勸諫。

因此,為了效法上帝,讓所有努力成為耶和華的忠心見證的人積極培養上帝聖靈的這種果子。這會為我們自己帶來快樂,並使其他想事奉上帝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加拉太書5:22。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