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可以獲致的嗎?
「要不是在這裡開戰,就是在別處爆發衝突,這就是人類可悲的現實。」以上的悲觀看法見於《新聞週刊》的一封讀者來函裡。你同意這個看法嗎?戰爭是否在所難免的呢?和平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嗎?如果我們要以歷史去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說,「是的。」自從有文字記錄以來,人類捲入一場復一場的戰爭;隨著人類發明越來越厲害的殺人武器,衝突所造成的人命損失也越來越嚴重。
在這方面,20世紀也沒有例外。事實上,生活在20世紀的人曾目擊有史以來最血腥的大戰,但他們也親眼見過一些新事。五十年前,美國在日本上空投下兩枚原子彈,於是人類隨即引進了核子時代。此後五十年間,列國儲存的核子武器已足夠把人類毀滅許多許多次。核子武器最終能夠阻止人類發動戰爭嗎?讓事實回答這個問題好了。誠然,自1945年以來,列國沒有再投下核子彈,但他們發動的戰爭卻奪去了無數人的性命。
為什麼人類這樣好戰?《美國百科全書》提及一些自古以來在人類社會中引起戰爭的成因。這些因素包括,宗教不容異己、種族歧見、文化差異、意識形態不同(例如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國家主義與國家主權的見解、經濟狀況,以及普遍為人接受的黷武主義。你讀到這長串不同因素時,你看出哪一個不久會有可能獲得改善的呢?在保衛自己主權方面,列國會變成較溫和嗎?人類會剔除種族偏見嗎?各宗教的原教旨主義者會降低他們的宗教狂熱嗎?未必會。
這樣,期望有一天情況會好轉或恆久和平得以實現是否僅是妄想?希望是有的。儘管這個世界動盪不安,但甚至在今日,和平也是可以尋獲的。盈千累萬的人已尋獲這種和平。讓我們告訴你其中幾個人的經驗,看看他們的經驗可以怎樣使你得益。
[第2頁的圖片鳴謝]
Background cover and page 32: Reuters/Bettmann
[第3頁的圖片鳴謝]
Reuters/Bett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