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他使用最偉大的名字
由於我不用『主』這個名詞,而以『耶和華』去譯上帝的名字,有個批評家認為我犯了罪。多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用『主』這個名詞去代替上帝的名字。」
以上的評論出現在J.J.斯圖爾特·佩羅恩所譯的聖經詩篇的再版序言中;他譯的詩篇首次在1864年出版。他所指的批評家在1864年7月2日的《星期六評論》撰文,反對佩羅恩的譯本使用上帝的名字,因為當時這個名字已不再為一般猶太人或基督教會所採用了。批評家聲稱,耶和華這個名字跟猶太人的關係過深,所以最好選用另一個名詞去稱呼上帝,例如「主」或「神」,「因為稱謂並不帶有任何地方或國家色彩」。
佩羅恩並不同意這樣的見解,因為他不想把上帝賜予人的啟示「擅自刪改一個字」。他據理力爭,認為譯者將上帝的希伯來名字翻成「主」,其實並沒有將「耶和華」和「主」這兩個不同的希伯來詞語區別出來。
佩羅恩進一步指出,有些深受敬重的權威人士也贊成恢復使用上帝的名字。他引述英國著名詩人柯勒律治的話:
「我們將希伯來語譯成英語時,何以仍要通過《七十人譯本》這個二手 媒介呢?我們豈不是已採用了耶和華 這個希伯來詞語嗎?《七十人譯本》裡庫里俄斯(意即主)這個希臘詞語豈不在不勝枚舉的事例上被用來指耶和華 嗎?為何不恢復原有的名稱呢?在譯舊約的時候,為何不用『耶和華』去翻『耶和華』呢?當新約引述舊約而提到上帝名字的時候,為何不直接使用希伯來語本身的這個名字呢?」
佩羅恩承認,構成上帝名字的希伯來語四個字母的準確發音已經失傳了,可是他評論說:「只因猶太教的迷信、避諱不用這名,以及因譯者盲目跟從希臘和拉丁語的譯本,就連我們的譯本也不使用這個名字,這些理由都不充分,不足以令我們放棄使用上帝的名字。」佩羅恩贊成「耶和華」這個譯法,因為它較為人熟知。自佩羅恩的日子以來,不少較近代的譯本都有使用上帝的名字。《聖經新世界譯本》在希伯來語和基督教希臘語這兩部分一共使用了耶和華的名字達7200多次。
佩羅恩在他所譯的詩篇裡,力求「在慣用語法和語文結構兩方面,都盡量緊守希伯來原文的形態 」。在翻譯詩篇第69篇5、6節的時候,他看出需要在「上帝」(以魯謙)、「主」(阿多奈)和「耶和華」這三個希伯來詞語之間作出區別:「上帝[以魯謙]啊,我的愚昧,你原知道;我的罪愆不能隱瞞。萬軍的主[阿多奈]——耶和華啊,求你叫那等候你的,不要因我蒙羞!以色列的上帝啊,求你叫那尋求你的,不要因我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