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音樂——對你有什麼影響?
昨年初聖十字島(處女群島)音樂協會「引以為榮地聘請著名的干尼爾四重奏弦樂隊前來演奏。這隊世界馳名的弦樂隊蒞臨加勒比海一個小島演奏的確是一件盛事。演奏節目包括貝多芬、巴托和舒曼的作品。
聽眾中有人十分欣賞貝多芬和舒曼的樂曲,但對二十世紀作曲家巴托的四重奏卻不感興趣。有一位婦人問同伴說:「演奏者們互相吵鬧些什麼?」這正是她從巴托的作品所得的印象。但顯然這樣的人僅佔小數而已,因為現代巴托作品所獲的掌聲遠較十九世紀的貝多芬和舒曼作品為多。
二十世紀的音樂和前一世紀的顯然有不同之處。十八世紀的古典音樂注重旋律的優美與和諧,這與音樂評論家史佩夫對音樂所下的定義一致;他的定義便是:『引起美感的聲音結構』。
在十九世紀,音樂較趨向於表達感覺和感情,這時產生了和「古典」音樂有別的所謂「羅曼蒂克」音樂。這一派的作曲家包括貝多芬和舒曼。到十九世紀末葉和二十世紀初期,作曲家們注重激發理知多於打動情感,因此現代音樂志在刺激人的思想,樂曲往往響亮而急速,像當晚所奏的巴托四重奏一般。
無疑這種趨勢已蔚然成風,從華格納、狄布西和史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可以見之。可是,正如音樂權威如史佩夫,斯康堡,卻特·沙克和海根指出,看來許多現代作曲家在強調理知和找尋新音方面走向極端。他們在作品中加上太多的複雜韻律,特別是過度運用不諧和音。
不諧和音是什麼?
音樂中的不諧和音意思是指同奏起來有點刺耳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雖然有些音樂權威對這項主觀的定義表示異議。你若對不諧和音難於了解,可以試作一個簡單的實驗;當你就近鋼琴時,試按一下任何琴鍵,同時按隔鄰的一個或兩個琴鍵。這會發出不諧和音,因為音波的震動如此相近,以致它們互相衝擊而不能彼此諧和。
不諧和音本身並無不當之處,以往的著名作曲家也會加以運用,例如華格納和狄布西等作曲家運用起來有極佳的效果。但若用得不當,結果便會使許多人的神經受到磨折,雖然未必所有人都是如此。這種音樂使人的耳朵聽起來不舒服,更不用說對感情的影響了。
爵士音樂是什麼?
爵士樂是二十世紀在美國產生的音樂。它常採用不諧和音而形成「怨曲」之音。它與其他流行音樂如「搖擺」樂「和布滋-和滋」同樣以節調為特徵。我們可將節調看作一種節奏上的歪曲。普通樂曲以4/4拍寫成,注重第一和第三拍而加以強調,例如1,2,3,4。但節調卻是將較強拍改前或改後以造成新奇的效果。這種節奏的設計並不是新近才有的,自巴哈時代以來不少嚴肅音樂的作曲家均會加以運用。但爵士音樂卻以此為特徵,當作常規而非例外地加以運用。
雖然二十世紀初期的爵士樂嚴守節拍,以四拍為一小節,但隨著年代過去卻產生了韻律上的花巧。演奏家開始以其他拍子彈奏爵士樂,例如以華爾滋舞曲的3/4拍,或大衛·布蘇克在「用五拍」一曲中所用的3/4拍。從那時起便有了較複雜的和聲加入爵士樂裡的觀念,許多音樂家利用狄布西所首創的和聲理論,同時仿效本世紀嚴肅音樂著名作曲家巴托和興登米特的和聲手法。
在另一方面,爵士樂也影響到嚴肅音樂的作曲家,他們借用爵士樂的樂器演奏法、和聲手法、節奏方式及怨曲。一個例證是葛許溫的「藍色狂想曲」和「波基與伯斯」(黑人民歌劇),以及格魯菲所作的「大峽谷組曲」和拉維爾的鋼琴協奏曲。
爵士樂之所以成為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與其說是由於不諧和音或節調,毋寧說是由於即興演奏的因素。誠然,主旋律和變奏的即興演奏久已是一種音樂形式。可是爵士樂卻不像『嚴肅』音樂般要預先作出曲調;反之它是完全即興、自然地奏出的。因此,爵士樂演奏家在即興演奏時須要依靠他對原本旋律的和音結構具有深刻的認識及有十分靈敏的耳朵。
可是有些人卻走了極端,正如上述關於現代嚴肅音樂一般。結果產生了所謂「自由爵士樂」。這種音樂沒有任何規則,不接納任何傳統,排斥以往會是美妙音樂特徵的和聲模式。這成為對所有已知的音樂理論及和音的一種反叛。結果如何呢?不但沒有音樂修養的聽眾對演奏者從管樂器隨便吹出嘈雜響聲大起反感,不少嚴肅的爵士音樂家也無法接納這種極端的音樂風格。這的確不是『引起美感的聲音結構。』
搖滾樂一瞥
談到搖滾樂便立刻令人想起年青的一代,青年人的確沉醉於近年流行的充滿刺激的旋律。其實搖滾樂很難說是『引起美感的聲音結構』。搖滾樂強調重音節拍,特別是一小節的第二和第四拍;它可說是節奏佔百分之90,旋律及和聲只佔百分之10。
由於這緣故,搖滾樂產生了年青一代狂野和刺激性慾的舞蹈。一位鋼琴演奏者聲稱他在演奏搖滾,樂曲的三重奏時常常離開鋼琴出外,但他在三重奏中退席的事很少有人留意到,因為電子『低音』結他和鼓聲正不斷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他補充說,「夜總會的人群似乎都興奮到忘了形,有時看起來像個充滿扭動軀體的蛇窟。」
可是我們必須承認有些『搖滾』樂隊有時也作出相當悅耳的樂曲。一般人所記得的搖滾樂隊的樂曲乃是這些旋律優美的音樂而不是過度刺激、過度顫動的嘈吵音樂;後一種音樂往往使少女們在『搖滾樂』演奏中尖叫昏去,正如一位著名音樂家透露,當人們,無論老幼,要求他演奏『披頭士』的音樂時,他們想聽的總是該樂隊即作樂曲中優美抒情的小曲。
電子音樂
談到現代音樂,我們無法將電子音樂略而不提。有些人將電子樂器稱為「自發明鋼琴以來最重要的新樂器。」電子音樂大致分為兩類:提高自然產生的聲音和發出獨有的聲音。
以前者而言,微小和貧弱的聲音可以擴大為豐滿宏亮,使各種音樂演奏達到本身所無的力量和質素。一個熟知的例證便是電結他。
後一種電子音樂最普通的形式是電風琴和類似的電子樂器,例如一種稱為『特爾明』的,當演奏者的手經過樂器上面的空氣時,便會發出一種像電鋸股的奇怪聲音。事實上,藉著電子樂器,作曲家不再受演奏者的技能所規限,反之他可以用所能想像的任何聲音或一組聲音來作曲。正如一位批評家說,電子音樂提出「幻想音色和結構的無限可能性,音調和節奏上極微妙的控制,演奏方面極高度的技巧和複雜;唯一的限制僅是作曲家的想像力和忍耐力」。
具有電子裝置的鐘樂器發出的聲音在加速時可以聽起來像音樂門鐘,水滴在罐裡的聲音可以像金鼓雷鳴。可是,正如上述,電子音樂作曲家所走的極端令人不禁懷疑他們是否體會到音樂是『引起美感的聲音結構』。
有何影響?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種種音樂中我們必須有所取捨。無疑沒有人有權輕視那些在音樂趣味上限於西部鄉村音樂的人。喜歡嚴肅的傳統音樂,無論是室內樂、協奏樂或歌劇,的人士也不應被目為過度正統或『古板』。
事實上,未受過音樂教育的人無法判斷他們所聽到的音樂究竟結構是否良好、風格是否上乘,節奏是否發展得優美等。可是一個人可以決定某種音樂表現形式對他有什麼影響。例如再以上述的興奮刺激的搖滾樂為例。它對青年人的感情有什麼影響呢?根據對400名懷孕少女和91名未懷孕的大專女生所作的一項調查透露,搖滾樂可以導致少女們發生婚前的性關係。這件事不足為奇,因為此等音樂使青年人放浪形骸、盡量將身體扭動,有時甚至達到撞擊的程度,而扭動的部分則以骨盤部分為中心。扭動的下一步時常是不道德的行為。可是讓我們不要忘記促成這種發展的原因——興奮刺激的搖滾音樂。
再者,擴音器發出的巨大音響會對耳鼓造成什麼損害呢?據一份英國醫藥雜誌報導,在唱片夜總會聽兩小時的音樂可以嚴重影響到一個人的聽覺。你喜歡這種音樂嗎?
你喜歡出席音樂會或愛好嚴肅音樂嗎?毋疑你從其中獲得很大樂趣。但你試過坐上兩個鐘頭僅是聽到刺耳的音樂嗎?在離開音樂廳時,你發現在感情上滿足、舒暢,抑或感覺內心緊張,好像有一種挫折或甚至絕望之感?也許你對音樂需要有所取捨。為了獲得滿足,音樂必須是心靈的感受而不是僅刺激頭腦。
你愛好爵士樂嗎?若然你必定喜歡節調和「怨曲」的調子,也許你欣賞即興演奏。可是,請記得,即興的東西未必每樣都是美的。它對你有什麼影響呢?不要僅因為它打著「爵士樂」的招牌便以為一定是你所喜歡的那種音樂。要學習加以甄別。
因此,要決定音樂對你有什麼影響。一般地說來,你所選擇的音樂若注重旋律多於節奏,和音多於不諧和音,你便會發覺它對你有良好的影響。你所聽到的音樂若能令你鬆弛,或使你在感情上為音樂的純美所感動,你便知道這種音樂對你的影響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