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4 1/8 25-27頁
  • 石版印刷——今日流行的印刷術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石版印刷——今日流行的印刷術
  • 警醒!1974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石版印刷的流行
  • 起源與發展
  • 何以要改用石版印刷
  • 印製聖經書刊供傳道之用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好好照料主人的產業
    王國傳道月報-1998年
  • 傳揚王國訊息的設備大為擴增
    警醒!1974
  • 美夢終於實現!
    警醒!199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4
《警》74 1/8 25-27頁

石版印刷——今日流行的印刷術

在人類歷史上,文字和圖畫的印刷從未有如今日那麼巨量。家庭和辦公室擺滿了雜誌、報紙、書籍、手冊、小冊子等等。美國印刷業在1967年的貿易總額達二百億美元,至今已升到三百億美元左右。

可是,今日許多刊物的印刷方法已與前不同了。很多時凸版印刷已被石版印刷取而代之,雖然你也許未留意到這種變化。

除非你是個熟練的印刷業人士,否則很難分辨出印刷新用的究竟是石版印刷還是凸版印刷。缺少經驗的人即使用放大鏡也難於分辨。可是,有些線索卻能幫助你將兩者分辨出來。

凸版印刷的油墨由於受金屬版的壓力而很容易稍為瀉開。在每個字的周圍會出現較濃的油墨輪。同時,金屬版的壓力往往在紙張的正反面造成凹痕和凸痕。在另一方面,石版印刷法較為平滑,同時沒有印痕,因為它不會印成浮凸的樣子。

另一種主要印刷術是印版,它雖然日益受人歡迎,用途卻不十分廣泛。影印法與凸版印刷正好相反,印版的是凹下而非凸起的。

石版印刷的流行

石版印刷並非新事。它在數十年前已經被人運用,但是近年來才真正流行。

在1925年,商業印刷品僅有百分之10是用石版印刷法印成的。到1955年,它在市場上已增至百分之25。到1966年它甚至凌駕凸版印刷;現在商業印刷品已有大半是用石版印刷。在另一方面,影印版所佔的商業市場則不及百分之10。

美國現時約有19,000間商業印刷間,每年貿易額達八十億美元以上。若將印刷書籍、報紙、雜誌和其他印刷品的公司計算在內,則總數約有40,000間。後一類印刷所也有不少已改用石版印刷。

據估計,美國所有的書籍大約有一半至四分三是用石版印刷法所製成。有些書籍,如《世界百科全書》,是用三十分鐘印完五哩半(9公里)長卷紙的印刷機所印成。報紙和雜誌的印刷商也有不少改用石版印刷。

在1960年代,美國報紙大約有百分之3是用石版印刷。至1970年比率已增至百分之61!可是既然大城市的報紙多數是用凸版印刷法所印,所以仍然有大量報紙是凸版印刷的製品。聖路易市的《快郵報》是首先改用石版印刷的大都市日報;它在不久之前訂購了五部長卷透印式的石版印刷機。

今日利用石版印刷法所印的雜誌正大為增加。據估計美國大約有三分一的定期刊物已改用這種印刷法。

改用石版印刷之多從印刷機的大量製造可以反映出來。石版印刷機的貿易額現已遠超於凸版印刷機。前者在1970年的美國貿易總數達二億四千一百萬美元,而凸版印刷機僅有七千萬美元。日本在1969年製造了價值五千二百萬美元的透印法石版印刷機,而凸版印刷機的出品價值僅達一千九百萬美元。

為什麼石版印刷愈來愈受人歡迎,甚至在某方面取代了凸版印刷呢?有利之點何在?石版印刷法的原則是什麼?

起源與發展

十八世紀末葉德國實驗家辛尼孚德發現了石版印刷。這種印刷的名稱在當時十分適切。石版印刷一詞由希臘文的「石」和「書寫」二字構成,因此實際的意思是「寫在石上」。

這正是辛尼孚德當時所發明的印刷法。他用油性蠟筆將字寫在某種多孔的石上,然後用水潤濕那塊石,再在石上塗上特種油墨。油墨僅附在蠟筆書寫部分而不附在潤濕部分。當一張紙壓在石上時,油墨附著的部分便印在紙上。

因此石版印刷是基於油與水不相混和的原理而作的印刷法。這種方法可以用平滑的表面去印刷。所印的形象既非凸起(如凸版印刷)也非凹陷(如影印版),而是與四周保持同樣的平面或水平。

石版印刷最初僅被藝術家利用來複製藝術品,至今仍然在小規模方面作為這樣的用途。但它的主要用途卻在商業印刷方面。電動平盤印刷機在1860年代面世,它是以石作為印刷版的。石版面積約為44x64吋(110x160公分),重達數磅。

石版平盤印刷機在印刷圖畫方面頗為適用,但在印刷文字方面卻成績不佳。另一方面,凸版印刷在印刷文字上表現得極好,但複製圖畫卻不行。因此早期有不少書籍用凸版印刷法印文字,但用石版印刷法印圖畫。

十九世紀後半葉由於攝影術面世,印刷工業也發生了革命。為了在石版印刷上採用攝影術,首先要在石版上塗上一層感光溶液。版本或印刷模型通過強光,影像部分使投射在感光的石上。石版經過處理後,有光投射的部分對油墨發生反應,沒有接受光線投射影像的部分則對水發生反應。因此印在紙上的僅是對油墨有反應的影像。

在二十世紀初期,用鉛或鋅製成的金屬版取代了笨重的石版。為了使平滑的金屬版具有多孔石般對水發生反應的特性,遂將它的表面造成粗糙。這種薄而柔軟的金屬版的優點便是它們可以用在迴旋印刷機上。

石版印刷的另一項重要發展是由美國新澤西州一位名為羅伯爾的石版印刷家偶然發現的。他留意到若將印像首先印在樹膠毯子上,再從毯子印在紙上,製品便比直接從金屬版印出的好得多。羅伯爾在1905年運用這項原則製造了一種印刷機,在未印之前首先將形象轉移或「透印」到一個媒介物的圓筒上。

事實上今日所有石版印刷都是透印式的。印刷機在開動時金屬圓筒首先與濕水滾筒接觸,然後與油墨滾筒接觸。濕水滾筒潤濕了金屬圓筒的不印部分;使油墨滾筒的油墨不致黏上這些地方。因此油墨滾筒的油墨僅是附在要印的像上。印像從金屬圓筒透印在媒介物的膠毯圓筒上。然後反過來再從膠毯圓筒印在壓印圓筒所轉動的紙上。

何以要改用石版印刷

高速生產的增加是許多公司改用透印式印刷的主要理由。例如,逐張透印機的速度可比逐張凸版印刷機快一倍,前者每小時可印10,000張而後者僅能印4,500張。同時,凸版印刷法要用相當時間去調整才能使印像深淺均勻,而石版印刷卻不必作這項「準備」。

透印式印刷機的另一優點是能夠印刷多種的紙張——粗紋紙、錫紙、賽璐珞紙等——原因是彈性的膠毯能將印像移到接受印刷的物質上。此外,它們也能產生品質優良的印刷品,甚至提倡凸版印刷的人也如此承認,雖然批評家指出有些透印工作未如理想。正如有人說:「透印式印刷若要獲致一貫的成果,印刷商便要擁有第一流的印刷機及特別能幹和熟練的工人。」

促使許多人改用透印機的主要理由無疑是成本較輕;它有時比設計成做同樣工作的凸版印刷機成本減輕一半。「透印式石版印刷的經濟可能是促使人加以利用的較大原因,」一位作家評論說。

增加產量、符合經濟和品質優良的印刷——這都是印刷商紛紛改用石版印刷的因素。前途的發展會如何呢?1972年二月的《印務雜誌》說:「我們敢斷言凸版印刷大勢已去,而且會在凹版攝影印刷、長卷透印式印刷和逐張透印法面前繼續後退。」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