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不良的習慣與行為
在北美一間超級市場裡,小女孩凝望著櫃上擺著的鮮明可愛的橙。她說,「媽媽,買幾個給我吧。」那位衣服破舊的母親對女兒慈愛地一笑,問店員:「那些橙賣多少錢?」店員回答後,母親轉向女兒說:「我們買不起。」女孩垂下頭來,感覺很失望。可是,母親遲疑一會之後,對店員說:「請給我一包香煙。」
類似的情形每日重覆地發生。男人和女人會購買香煙、酒精飲品、彩票等東西,但對兒女卻沒有適當的膳食供應。他們也許把大量金錢花在慶典,實際是放任無度的狂歡之上。有些人則由於染上毒癖而過著悲慘的生活。
有些嚴重難題可以藉著應用聖經原則而加以避免。聖經說:「應該潔淨自己,除去身體和心靈上一切的污穢。」(哥林多後書7:1,《新譯》)「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以弗所書5:18)「好飲酒的……不要與他們來往。因為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箴言23:20,21)「你們是離棄耶和華,給時運擺筵席的。」(以賽亞書65:11)「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以弗所書4:28)「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2)「行事為人要端正,……不可荒宴醉酒。」——羅馬書13:13。
請留意聖經的言論明確地反對縱酒和狂歡作樂,誠然,聖經沒有特別提及吸煙或濫用麻醉藥。可是,根據你的所見,你豈不會說吸煙是惡習嗎?濫用麻醉藥豈不也是惡習和有害的,能產生像醉酒一般的效果嗎?同樣,聖經沒有提及賭博。但它豈不是與期望不勞而獲有關的嗎?它豈不是助長貪心並且違背聖經叫人自食其力的教訓嗎?
吸煙
雖然你也許納罕,在這些方面,與聖經一致的生活究竟怎樣幫助人獲得飽足。且以吸煙習慣為例。在瑞典,每日吸煙20至25枝的人每年要花費600美元,既然他的收入要納稅百分之50,這意味到他必須賺1,200美元才能維持他吸煙的習慣。這個數字超出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他的妻子和十餘歲兒女若吸煙,則養家者要把百分之20的收入花在香煙之上。這往往意味到要削減家人膳食的營養才能繼續吸煙。
在國民平均收入遠低於瑞典的地方,不少人把自己有限工資的同等甚或更高的比率花在吸煙之上。印度一位有家室的男子承認這點,他說:「我經營一間小小的『檳』a(PAN)店,每週收入約35盧比(4美元左右)來維持家人生活。但其中的百分之10卻消耗在我的吸煙習慣上。」
可是,當這位印度男子後來在1972年與耶和華見證人研究聖經時,他體會到吸煙與關於「除去身體和心靈上一切的污穢」的聖經教訓衝突。此外,他意識到若要幫助人戒除這種惡習,則繼續售賣便是自相矛盾了。那末怎樣處理呢?他答道:「我放棄經營『檳』店以期使生活與聖經一致。我把全部信賴寄予耶和華上帝。」
他怎樣生活呢?與聖經原則一致有幫助他獲得飽足嗎?是的,他實際上改善了環境。他尋得一份職業,在蔬菜店作售貨員,週薪50盧比(5.50美元左右),比從「檳」店所獲還多了15盧比(約1.50美元)。此外,自從他停止吸煙,在基金方面增加了額外的百分之10。但並不至此為止。
這位男子繼續說:「我的僱主以種種方法考驗我是否可靠,直至我完全取得他的信任為止。如今他以資金和全部店務交我照料。這是他對以前的店員從未交託過的。由於我的可靠,他給予我家人免費的食用蔬菜和一個私人開銷戶口,自從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之後,我得以建造自己的家和改善生活環境。現在我享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真正的知足之心。」
吸毒
同樣,戒除毒癖的人也因不必再維持消費奇昂的習慣而改善生活環境。艾恩和安格莉加就有過這樣的經驗。
艾恩在1966年開始吸毒。兩年之後他停止工作,每週要花25或30英鎊(50或60美元)在印度大麻和迷幻藥之上。這項金額在今日的通貨膨脹後等於70英鎊(約130美元)。他的「收入」有百分之75來自販毒和偷盜。他每天也吸煙40至50枝。
艾恩當時沒有多少錢去維持自己的生活。他時常睡在隧道之內。有時逗留在「麻藥圈子裡」的別人家中。他說:「這是一種『騙詐』的生活,那便是加入一組吸毒者中直至他們厭煩了,然後移往另一組。」隨後來自德國一個類似的「圈子」的十七歲少女安格莉加加入了在倫敦的「圈子」。由於吸毒和大量吸煙,她不久便在經濟上發生與艾恩相若的難題。可是她卻能應付過去,方法是把她在倫敦的一層樓宇作為麻藥世界中買家和賣家相會的地方。
最後艾恩除了身上所著的衣服外一無所有。安格莉加則僅有一件晨衣。她的其他東西放在一個小行李箱內。
可是,在開始學習聖經原則兩星期之後,這兩位青年人停止了吸煙和吸毒。三個星期之內,艾恩開始在建築地盤工作。隨後,艾恩和安格莉加儲蓄了足夠的錢繳交一層樓宇的首期並且結了婚。自1973年開始使生活符合聖經原則以來,他們已能自建一個美好的家庭。艾恩和安格莉加擁有一層舒適的樓宇和其中的一切東西。上帝的道的確幫助他們獲得飽足。
縱酒
使許多人難於獲得飽足的另一習慣便是縱酒。在1974年,西德和西柏林的人花了三百零七億馬克(約150億美元)在酒精飲品之上。據報日本已有二百多萬男女將近成為酒徒。美國酒徒的數目約為一千萬,在意大利約有四百萬。澳洲有一百多萬人在酒精飲品方面每週要消耗30美元。這個數目相等於普通工人每週實得工資的百分之20。在酒精飲品上所耗的金錢實際多於在肉類、果物和蔬菜方面的消費。澳洲有許多酒鬼把每週收入半數以上用於喝酒。在瑞典,普通酒徒約把收入的百分之10來買醉。不錯,聖經教人保持節制可能幫助數以百萬計的人更加豐衣足食。
當男子把所入泰半耗於飲酒以致家人凍餒時情形尤其淒慘。世上有數百萬人在領取工資之後即往酒吧買醉。他們在離去時也許爛醉如泥,囊無分文。妻子遂要借債付帳和維持家人饔飧。許多地方在低薪的人群當中有不少是習慣縱酒以致貧無立錐的。
墨西哥的一個家庭便是如此情形。他們極度窮困,住在污穢的貧民窟中。這家人甚至食桌也沒有一張。可是,當他們開始學習聖經原則時,情形遂開始改觀。由於丈夫停止飲酒,他們就買得起一張桌子和幾張椅。後來,他們買了個煤氣爐取代了小火油爐。房屋的外表也煥然一新,因為他們肯付更大努力加以清潔。
當飲酒無度和大量吸煙時,經濟難題就更加困難。正如住在加拿大的一位黑髮青年占美解釋說:「事實上,我很容易把工資的四分一至三分一消耗在煙酒方面。可是,我們若浪費少一點金錢,就可以豐衣足食!」他的妻子卡路插嘴說:「有時我們想在一日終了時輕鬆一下,可是突然發覺香煙沒有了,我很生氣。於是驅迫占美去買些回來。他訴苦說錢已用完了。『也許是花在啤酒上吧!』我想。我更加生氣,要他搜集家裡的奶瓶拿去商店換點香煙。占美時常覺得這樣做很難堪。但更難堪的是,在我們再賺點錢之前孩子們沒有急需的牛奶可吃。」
賭博
賭博是剝奪許多人日常膳食的另一惡習。這是一項廣泛的難題。據估計澳洲人平均把百分之10以上的收入花在賭博上。在西德,這種惡習每年使人耗去數十億馬克。人們有時以一週或一月工資,甚至更多的錢,去作孤注一擲。一項估計表明,美國人花在賭博上的金錢達二百億美元以上。西班牙僅是聖誕彩票便收入32,500,000,000比索(396,341,463美元)。收入的百分之70撥作派彩,其餘的歸為國有。全本彩票價值20,000比索(244美元),等於低薪工人的全月工資。但彩票也可以逐張賣出。
賭博的損失是難以想像的。伊朗的一位富豪的女承繼人在倫敦和歐陸賭場輸去將近六百萬美元。一位居住在澳洲的南斯拉夫人在三日的撲克牌戲中把六年積蓄的錢輸光。這使他大受刺激以致在四天之後死去。一個名叫貝特魯的西班牙青年每月在賭博上所輸的錢其實可供一個四口之家的房租和伙食費。可是他在月終卻要借錢購買糧食。
以別人賭輸為生的職業賭徒對自己所見的景象——人們傾家蕩產,輸光自殺,婦女賣淫償還賭債等無動於中。曾一度在阿姆斯特丹賭場工作的倫魯特聲稱:「即使我自己的母親在賭桌上輸得一乾二淨我也不覺得難過。」
在出生於印尼的荷蘭裔男子斐爾杜的例子上可以看出聖經的確有力幫助人戒除這種惡習。那時他38歲,是一間年獲550,660美元的入口公司董事長,他每月的薪水是6,000盧比(840美元),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是極高的薪酬。可是,斐爾杜上了賭癮。為了維持他的惡習,他要以百之300的利潤售賣貨物。同時,他要冒著生命危險,把貨物拿去恐怖份子勢力下的地區出售。
看來他已無力從泥淖中自拔。可是聖經的確幫助斐爾杜戒除賭癮,他從查考聖經所得,作出以下的體會:賭博使人不忠實,對別人不表關懷,並且妨礙幸福的家庭生活。
若有更多人認識關於避免賭博的智慧,他們的家庭便會更加豐裕。例如,巴西人每年以可買100夸脫牛奶的錢去買彩票是常見的事。
節日,狂歡
在拉丁美洲諸國中,人們把大量金錢花在節日之上。由於得到教會嘉許,許多人遂相信這些場合是基督教的。但在實際上,以狂飲濫食為主的各種慶典或節日均非起源於基督教。這種狂歡是與聖經原則衝突的。上帝之道的真理使人避免把大量金錢用在慶典之上以致經濟情形惡化。
從一位墨西哥富豪艾利狄奧的例子上可以看出節日方面的花錢程度。他在兩個節日一共耗去180,000披索(14,400美元)。除了兩個節日之外,艾利狄奧還供應為期三或四天的酒會。有時僅是酒精飲品便要花去5,000至7,000披索(400至560美元)。在獲知上帝之道的教訓之後,艾利狄奧遂停止浪費資源和開始明智地運用金錢去幫助別人獲得屬靈的裨益。
真正的利益
不錯,沒有人可以否認,戒絕有些習慣如吸煙、吸毒、賭博,僅作有限度的飲酒,停止賭博和避免與聖經教訓相違的節日與狂歡,會使人大大地改善生活。人若戒除不智的習慣和行為無疑是獲得飽足的重大因素。
[腳注]
a 「檳」(PAN)是蒟醬葉、檳榔、石灰和煙葉的混合物。
[第12頁的整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