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2 6/8 16-18頁
  • 世界日益緊張——原因何在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世界日益緊張——原因何在
  • 警醒!198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合作抑或對抗?
  • 有些人對短缺不以為奇
  • 核戰——誰造成威脅?
    警醒!2004年
  • 核戰威脅——絲毫未減
    警醒!1999年
  • 核子威脅——終告結束?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核戰——威脅猶在?
    警醒!200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2年
《警》82 6/8 16-18頁

世界日益緊張——原因何在

一九七九年九月,美國衛星監聽到南非附近發生一陣強烈的雙重閃光。這種閃光是核子爆炸的特色。南非試爆核武器嗎?南非政府加以否認,但南非從未簽署一九六八年的防核擴散條約。

以色列是不肯簽署防核擴散條約的另一個國家。以色列總理在一九七四年聲稱:「我們一向有意獲致所需的潛能去發展核武器。現在我們已具備這種潛能了。」

不但如此。「政府的情報專家們相信,五年之內會有多個國家,包括南韓、巴基斯坦、南非、巴西和阿根廷,可能加入現在只有六個或七個會員國的所謂『核武器俱樂部,』」紐約《時報》報導說。

特別令人不安的是,今後十年不但核武器的擴展無可避免,而且擴展核武器的國家也相應地增多。其中不少國家認為本身受著強敵所包圍。「自覺受包圍的國家,例如以色列,會逐漸傾向於以能夠製造核武器作為阻遏敵人攻擊的手段,」《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評論說。這樣的國家在遭遇危機時很難期望它們抑制使用核子武器。

核子擴散有可能加以制止嗎?頗令人懷疑,因為供製造核彈之用的鐪供應頗豐,製造核彈的知識也不難獲得。國際核燃料循環估計組在最近的報告中悲觀地表示:「對於防止核武器擴散到本來沒有核武器的國家,這個難題並沒有技術性的解決方法。」——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院(SIPRI)。

這一切鐪是從那裡來的呢?「直至目前為止,從民營核子反應爐所積聚的未經加工的鐪共達十萬公斤,”SIPRI指出。只要幾公斤的鐪就能製成一個與摧毀長崎的原子彈威力相當的核彈!許多發展中的國家在這個石油短缺的世界中紛紛採用原子能,結果他們所得的副產品便是製造原子彈的基本原料。

倘若獲得鐪元素,發展中的國家真的能製造原子彈嗎?一九七八年,美國一位大學生以任何人只需付出廿五美元便可以獲得的前機密文件為根據設計成一個能夠發揮作用的原子彈。專家們承認這顆炸彈「發揮作用的機會極高。」倘若一個還未畢業的大學生能夠做得到,有什麼理由認為一個還未發展的國家做不到呢?

合作抑或對抗?

專家提出警告,由於核子國家越來越多,世界也越來越不穩定。「這是個充滿恐懼和極之不安的世界,」正如哈佛大學防核擴散專家約瑟·尼爾所說。制止這種不穩情況的方法之一是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加緊合作。但是這樣的合作有可能嗎?在這個缺乏資源的世界裡,許多人認為沒有可能。

美國目前輸入的石油佔總耗量百分之四十以上。美國不少盟邦的石油輸入率甚至更高——法國輸入百分之九十,西德輸入百分之九十七。這些國家已清楚表示,為了保護石油供應,他們會不惜一戰。結果如何呢?世上的產油地區,例如波斯灣,正目擊超級大國從事激烈的軍事競爭——一種非常危險的局勢。

論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在中東開始的危險,理察·霍克聲稱:「以往大戰之所以發生往往是由於大國企圖以決定性的軍事行動挽救經濟和政治衰退所致。」——《原子科學家公報》,一九七九年四月刊。

換句話說,企圖以加強軍備解決經濟難題往往導致戰爭。日本在美國於一九四一年禁止重要石油供應時所用的「解決方法」便是一個近代例證。「對禁運的驚惶迫使日本海軍……附和陸軍的極端主義。」(《大英百科全書》)結果如何呢?珍珠港事件。

這個世界經得起另一次珍珠港事件嗎?

美國所短缺的不僅是石油而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說:「美國工業所消耗的二十三種戰略性物質有過半是輸入的。」該刊補充說:「更糟的是,這些物質大都來自政治不穩定的撒哈拉以下的非洲諸國。」美國必須輸入百分之八十九的鉑(用來處理原油),百分之九十的鉻(用來製造坦克裝甲),百分之九十八的錳(用來製造高度強力合金)。各種重要物質的供應短缺意味到一旦供應受到威脅,就有可能發生衝突。

有些人對短缺不以為奇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所產的石油多於世上其他國家產量的總和。那時一般人都稱道美國有無盡的礦產資源。很少人能預見在短短數十年之後,美國會無法供應本身所需的大部分戰略物質。可是,仔細研究聖經的人卻已預見將臨的麻煩。

在一九五八年出版的《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a(英文)一書指出蘇聯便是但以理書第十一章所描述的「北方王」。以英、美為首的所謂自由世界則是同一章所提及的「南方王」。聖經中這一章的預言描述在兩個象徵性的王之間的競爭,說:

「到末了,南方王要與他[北方王]交戰,北方王必用戰車、馬兵和許多戰船,勢如暴風來攻擊他。……他[北方王]必把持埃及的金銀財寶。」——但以理書11:40,43。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一書在超過二十二年前根據聖經作出以下令人深感興趣的預告:

「北方王在『末了』時期中勢力會擴張到什麼程度,要將來才能知道。可是預言指出他會把持這個商業化、物質主義世界的金銀財寶等貴重物資,包括石油在內。」——303頁。

蘇聯是今日少數不需輸入石油的工業國之一。蘇聯同時控制著「南方王」所亟需的戰略性礦物的礦藏。難怪世界政治在近年來以超級大國之間的互爭雄長為特色。

[腳注]

a 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

[第16頁的圖片]

倘若甚至一個大學生也能發展一個可用的原子彈,有什麼理由認為一個小國不能這樣行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