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2 9/8 10-11頁
  • 進化論經歷革命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進化論經歷革命
  • 警醒!1982年
  • 相似資料
  • 我必須相信進化論嗎?
    警醒!1975
  • 進化論者意見分歧——為什麼?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化石——能證明進化論嗎?
    警醒!1984年
  • 讓化石紀錄作證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查看更多
警醒!1982年
《警》82 9/8 10-11頁

進化論經歷革命

徵求:代替達爾文的新理論

進化論者紛紛找尋新答案

進化論「正經歷差不多50年來最廣泛和最深入的革命。」關於前年十月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一個會議,一項報導如此說。當時有150位進化論專家舉行了一個為期四日的會議去討論「大步進化論」這個題目。

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官方刊物《科學》雜誌報導會場的氣氛說:「個性的衝突和學術上的攻擊促成了明顯的緊張……會議的過程有時難於控制而甚至達到唇槍舌劍的地步。」許多感覺受到挫折的科學家埋怨說,「大部分演講的特色是描述和斷言而非提出客觀的資料。」可是,進化論者豈不是一向都喜歡提出斷言而非可靠的資料嗎?

達爾文曾說,生物藉著許多細小的改變從一個單細胞生物逐漸進化為地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人在內。化石的記錄應當顯示這些過渡階段才對,但是達爾文承認化石並沒有如此行。他在120年前說化石的記錄十分殘缺,但是他覺得過了相當時間之後,科學家會發現更多化石以填補這些缺口。

「進化論者在過去120年來吩咐我們去找尋的進化模式其實並不存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化石學家艾爾特列治(Niles Eldridge)宣佈說。他相信新的品種不是由逐漸改變而是由突然的急劇進化而形成的。達爾文的進化論所需的許多過渡形態的生物其實從未生存過。沒有任何化石會將這些缺口彌補起來。

哈佛大學的高爾德(Stephen Jay Gould)同意艾爾特列治的見解。他在芝加哥的會議席上宣佈說:「記錄無疑很貧弱,但是你所見到的斷斷續續並不是由於記錄殘缺所造成的,反之這乃是進化改變的急動形式所導致的結果。」加州大學的化石學家奧爾遜(Everett Olson)則說:「我對於以化石記錄作為資料來源一事並不抱樂觀。」以前曾一度大力提倡達爾文所主張的緩慢進化過程的亞雅拉(Francisco Ayala)補充說:「化石學家所說的話使我現在深信進化並不是由許多微小的改變積聚而成的。」

《科學》雜誌總括目前的爭論說:「芝加哥會議的中心問題是,促成小步進化[在各族類之內的微小改變]的作用是否可以伸展到用來解釋大步進化[越過族類界限的大改變]的現象。……答案是一個清晰的『不』。」

這種修改了的進化主張稱為「不時打斷的平衡」,意即一種生物在化石記錄中存留了數百萬年之久,然後突然消失,隨即有新的品種在記錄中突然出現。可是,這其實並不是一個新見解。高舒密特(Richard Goldschmidt)在1930年代已提出這個理論,他稱之為「希望的巨獸」。當時這個假說大受抨擊。「不時打斷的平衡」則是一個動聽得多的名稱。

這個理論對進化論者頗為有利,因為這樣他們便無需有過渡形態的生物了。進化論者聲稱,改變發生得如此迅速,以致化石未能將事情的經過記錄下來——但是卻並非迅速到可以讓我們看見事情發生。可是,這個主張也有一個缺點。當創造論者指出自然界各種需要設計者的複雜設計時,進化論者遂將天然選擇譽為設計者。現在天然選擇所擔任的角色已經衰退了。機遇遂取而代之——創造論者一向均聲稱進化論者必須倚賴機遇。

高爾德承認天然選擇已讓位給機遇:「遺傳性方面大量的改變可能並非有賴於天然選擇而是隨便散佈在各種生物中。」

地質博物院的院長羅普(David Raup)在1979年1月的芝加哥《非爾特自然歷史博物館通訊》中撰文論及「達爾文和化石學之間的衝突」。羅普說化石記錄顯示出改變,但並非「按照天然選擇最合理的先後次序。……這件事在自然界中繼續進行,雖然良好的例證出乎意外地罕見。……目前,天然選擇論一個重要的另外選擇與純粹機遇的影響有關。……因此我們談及幸運者生存以及適者生存。」他認為也許「哺乳類動物並非優於恐龍,僅是較為幸運而已。」他在文章的結論中論及達爾文說:「他所忽視的部分乃是單純的機遇成分!」

既然機遇成為指引進化的主要角色,關於設計的棘手難題遂再次重現:機遇怎可能促成我們觸目可見的各種複雜、驚人的設計呢?達爾文說,眼睛使他不寒而慄;再者,這種設計的奇跡絕非僅憑機遇發生一次便夠了,反之它們必須在彼此無關的各種生物身上屢次發生。

例如八爪魚並非我們的親屬,但是牠的眼卻「與人相似」到驚人的地步。彼此無關的魚類和鰻均擁有發電的裝備。彼此無關的昆蟲、毛蟲、細菌和魚有能夠發出冷光的照明器官。彼此無關的八目鰻、蚊和水蛭具有抗凝血素制止他們的受害者的血液凝結。彼此無關的箭豬、針鼹和美洲豪豬據稱具有個別進化而成的剛毛。彼此無關的海豚和蝙蝠擁有聲納系統。彼此無關的魚和昆蟲有雙焦點的眼睛可以同時在空中和水下視物。許多彼此無關的動物——甲殼類、魚類、鰻、昆蟲、鳥類、哺乳類——都有驚人的成群遷徙的能力。

不但如此,進化論者想使我們相信暖血動物曾三次由冷血的爬蟲類發展而成;可以看見顏色的視力曾三次分別各自形成;在彼此無關的魚類、昆蟲、翼手龍、鳥類和哺乳類中,翼和飛行的能力曾五次分別地形成。

機遇能夠一而再地促成這些奇跡嗎?關於或然率的數學大聲回答說,不能!進化論所經歷的革命也許能夠幫助它接納極其殘缺的化石記錄,但是它加於機遇身上的角色卻遠超過機遇所能扮演的能力。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關於「希望的巨獸」的假說改頭換面以「不時打斷的平衡」的理論重新出現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在適者能夠生存之前,機遇必須使適者產生出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