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我怎樣才能滿足父母的期望?
韋利的媽媽認為韋利應該多用點時間做功課。但韋利卻說,「我在學校上課已夠辛苦了,回家後想輕鬆一下。出外探朋友或做點什麼。可是母親卻說,『不准你出去。』」
「要使我為你自豪!」「要盡力而為!」「要成功!」這些耳熟能詳的話都是父母用來敦促兒女的。雖然有些青年受到這類言論所鼓勵和感動,你卻也許發生反感。這並不是說你希望親人對你忽視,但有時他們那不斷的留意令你覺得就是好事也太過分了。你不禁納罕,「我究竟怎樣才能滿足父母的期望呢?」
何以父母會期望很高
首先,我們要承認一件重要的事實:好父母會感覺對兒女負有責任。正如箴言10:1說,「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因此父母期望你做得好是自然的事。你的所為會影響到他們。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你深感關懷。利施茲(Joan Lipsitz)博士說,「許多時,由於父母希望兒女不致有他們在同等年齡時的不愉快經歷,所以才對兒女懷有很高的期望。」
因此,爸爸或媽媽若吩咐你留在家裡做完功課,這樣的要求未必是不合理的。他們知道要過成年人的生活就要培養若干技能和本事,這樣就非辛勤學習不可。父母若是基督徒,他們也想你充分發揮你的屬靈潛能。(參看以弗所書4:13。)不錯,父母鼓勵你獲取優良成績或要求你參加基督徒聚會等,他們的出發點乃是深摯的愛。正如一位名叫加里的青年表示:「的確,我的父母為我訂立很高的目標。畢竟,他們本著愛心在我身上犧牲了不少時間和金錢。我是他們『最珍貴的』擁有物。」
誠然,有些家長的確過分一點;他們一心要子女獲得高薪職業、地位或聲名。例如,比利的爸媽夢想比利會成為運動明星。比利放學之後,他的父親要他在籃球場上接受訓練。但比利卻對運動不大感興趣。
有一次耶穌兩位使徒的母親試圖為兒子在基督的王國裡謀得顯赫的地位——『一個在他右邊,一個在他左邊』——請留意當時耶穌怎麼說。希望兒子們與耶穌一同為人服務是好的。但這個婦人的要求可能含有一點錯誤動機。無論如何,耶穌糾正了她和兒子們可能懷有的「大臣操權管[人]」的觀念。爭先要成為第一並不是基督徒的行事方式。(馬太福音20:21-26)今日也一樣,真正有價值的乃是你與上帝的關係。(哥林多前書1:31)劇烈的競爭和拼命積聚物質資財只是徒然的「捕風」而已。——傳道書4:4;參閱加拉太書5:26和約翰一書2:16。
雖然如此,有些父母卻未能了解到這點。他們可能強要兒女出人頭地——即使有時超過兒女的能力。結果如何?一位權威人士聲稱:「父母、教師和同輩的期望過高在年輕人當中也許比其他原因引起更多與緊張有關的難題。」
值得慶幸地,野心太大和要求過高的父母僅是少數而已。所以你的親人提出的要求可能是頗為合理的。你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和學習——而把父母的期望轉變為對你有益。
學習盡力而為!
「我感到憤怒、挫折和恐懼,」一位16歲的女孩回憶說,因為她的父母要她留在優等學生的班級中。「在我心目中,我自覺程度不夠。」但她的親人建議她勤力一點是否真的要求過高呢?絕不然。結果她以很高成績完成學業,並將整個經驗視為「我的一場勝利」。——《青春》雜誌。
青年人許多時低估自己的能力。因此如果父母鼓勵你在某些方面——例如成績方面——表現得好一點,考慮一下他們的觀點是對你有利的。箴言23:22說:「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父母的人生經驗也許可以使他們以更合乎現實的眼光去估計你的能力。米勒(Mary Susan Miller)在《兒童緊張!》一書中寫道:「我想強調一件事實,那便是父母和教師應當對兒童有所期望。……倘若沒有期望,兒童便會缺乏受成年人信任所帶來的那種自信。」
因此,要試試達到你父母所懷的合理期望。
溝通!溝通!
然而,如果你感覺父母的要求使你受到太大壓力又如何?他們的目標與你的意願相違又如何?許多曾經成功地處理這種情況的青年時常強調的一點是,要溝通——具有建設性和富於同情心的溝通。例如,弗朗妮迦說:「在沒有人感覺氣惱時與父母一同坐下來,讓他們了解你,正如你了解自己一樣。」大衛補充說:「如果我早一點開始談及我所感受的壓力,不但我自己,就連我父母也會輕鬆得多了。」
溝通意味到聆聽和談話。你也許清楚知道父母要求什麼。但你真的知道他們為什麼提出這樣的要求嗎?要記得,「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言18:13)美國加州大學精神病學系講師肯農(Tom Kennon)聲稱:「溝通便是要訣。……溝通在青少年方面——也在父母方面——促成一種新的警覺。」有兩件事對溝通頗有幫助。
合作:「我發覺刻意作出讓步頗為重要,」加里說。他承認這樣行「並非時時都很容易。」不論容易與否,聖經表明這樣行是對的:「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以弗所書6:1)藐視父母只會使你與他們疏遠。先前所提及的弗朗妮迦補充說,這種合作「從長遠來說會使你成為較好的人。」
表示尊敬:尊敬必然會改善你的家庭關係。它甚至使你能夠表達自己的感覺亦不致惹父母生氣。因此,倘若你感到父母的要求過於你所能擔當,要溫和地懷著深深的尊敬提出你的觀點。——參看彼得前書3:15。
例如,一位名叫愛德華的基督徒青年在職業目標方面和父母發生衝突。他怎樣處理這種頗難應付的局勢而使父母滿意呢?愛德華說:「我以尊敬的態度解釋為什麼我想從事基督徒的傳道工作而非他們為我選擇的職業,結果頗好。本來我預料會引起一場大爭論,特別是母親會大表反對,但結果他們的反應卻相當平靜。」
饒有趣味地,幾年後愛德華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世界總部的成員。他的母親在不久之前寫道:「當你決定前往[那裡]時,我們的確感覺不高興。可是我們接受這件事,並且感到對你來說,這也許是最佳的決定。你看來在那裡很快樂,這便是最重要的事。我們無法接受你的宗教思想,但這並不足以使之成為對或錯。」
所以,與其對父母的敦促感覺憤慨,何不把父母對你的期望視為他們對你懷有信心的表示呢?不論他們的期望抑或你的期望需要調整,要在討論時表現尊敬的態度。
[第23頁的精選語句]
一位青年建議:「在沒有人感覺氣惱時與父母一同坐下來,讓他們了解你,正如你了解自己一樣」
[第24頁的圖片]
你感到父母計劃你的生活使你緊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