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7 8/8 25-27頁
  • 「攫奪者」——果然名不虛傳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攫奪者」——果然名不虛傳
  • 警醒!198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角鷹的動態
  • 攫奪什麼?
  • 為了另一目的而攫奪
  • 角雕——雨林中的獵食能手
    警醒!2009年
  • 目錄
    警醒!2009年
  • 壯觀的黑鷹
    警醒!1982年
  • 我們必須又與另一種鳥永別嗎?
    警醒!1978
查看更多
警醒!1987年
《警》87 8/8 25-27頁

「攫奪者」——果然名不虛傳

《儆醒!》雜誌駐蘇利南通訊員報導

「多麼粗壯的腿!」我喊道,當時博物學家兼作家海特(Heinz Heyde)正遞給我看那對粗如兒腕的黃色鳥腿。

「活的腿還要大些,」微笑的主人說。「這對腿已經乾了,因此皺縮了一點。我所見過的最大一雙腿,腳上的爪有3吋(8公分)長,」他補充說。他說時指著那些巨大的黑色趾甲,它們從大到有如我手掌的鳥腳伸展出來。

原來,這些駭人的腿和爪是掠食鳥中最大的。動物學家們最初研究那自豪地展示這些腿和爪的猛禽時,不禁想起希臘神話中稱為哈比雅(harpyja)的鳥身女怪;據說哈比雅能用牠巨大的鷹爪攫走人類。因此這種巨爪鷹很適當地被定名為哈比,意即「攫奪者」(中文稱為「角鷹」)。

「在蘇利南,」海特先生解釋,「有些本地居民稱牠為披亞」。由於角鷹的棲息地方是在美洲的熱帶雨林,因此甚至最熱心的禽鳥觀察者也難得一見牠們。可是,有時牠也會飛到河岸附近的樹上,以「披……亞,披……亞」的鳴聲泄露牠的到臨。牠在當地遂以此聲得名。

不論你稱牠為什麼,角鷹乃是遠近知名的攫奪者——使有些人聞聲喪膽。那麼,牠的兇惡是否正如其名呢?

角鷹的動態

由於角鷹總是使自己與觀察者保持相當遠的距離,牠的神祕行動遂不易向外間透露。

角鷹全身只呈黑、灰、白三色。牠在森林的最高樹頂上蹲著時的形狀有如雕像一般。成長的雌鷹站起來高達三呎(0.9米),比雄鷹較大三分之一。牠是世界上最強和最大的鷹。在大小和強勁方面,牠在雨林中成為無與倫比的「阿卡加蘭曼」,意即「猛禽首領」。這是當地居民給牠的稱譽。

誠然,角鷹的展翼寬度不及高空飛翔的掠食鳥——例如禿鷹。但角鷹的棲息地是不宜高飛的;在密林中所需的是急智和高速的行動。角鷹的設計正適合這個目的。牠大力地深深拍翼,從樹頂到樹頂作短途滑翔,迅速掠過森林的天空,聆聽和觀察有什麼獵物跡象。

樹底下有隻樹獺呆在那裡!角鷹趕快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每小時40-50哩(64-80公里)——向獵物俯衝。在距離獵物數呎時轉向一旁,雙爪盡量向前伸展。牠攫住樹獺,從樹下將其拉出來,勝利地帶著獵物飛走——名副其實的「攫奪者」!

突然而來的空中劫奪把林中的動物弄成一片混亂。鸚鵡、樹上豪豬、負鼠、刺鼠和長吻浣熊四散奔逃——有極好的理由。牠們都是角鷹的美食。其中最驚慌的是猴子。「猴子一窺見角鷹,」海特先生解釋,「就發出警告。牠們以最尖的聲音呼號,知道這是生死關頭。我曾看見猴子嚇得從樹上墜下,像熟芒果墜落地上一般!甚至黑蛛猴也被嚇得半死!」

攫奪什麼?

海特先生的話引起了一個駭人的念頭:角鷹真的能夠攫走有如蛛猴一般巨大的動物嗎?我詢問布魯寧(Gerard Brunings)先生,他是一位叢林飛行員,幾年前曾飼養角鷹作為寵物。

「牠們無疑能夠,」布魯寧先生答道。「有一次,我的寵物角鷹襲擊一隻羔羊。在稍大時牠甚至攻擊鄰家的狗!有一天,牠攫住一頭至少有兩呎(0.6米)高的狗。可是狗太重了,以致角鷹無法帶著飛走。因此角鷹鼓翼把狗在路上拖拉,直拖到我們的汽車間為止。」

「不錯,角鷹非常強壯兇猛,」一位名叫翁瑪倫(Marcel Ommeren)的獸醫後來證實說。「牠們甚至負隅也不屈服。」

「那麼,你怎樣醫治患病的角鷹呢?」我問那位獸醫。

「我醫治角鷹的惟一方法是用一條分叉的長棒抵住牠的胸部。然後迅速伸手給牠注射——同時要小心避開那些利爪。」

你若認為這種兇猛的掠食鳥令你膽寒,就不單是你才有這樣的感覺。事實上,布魯寧先生聲稱,住在蘇利南林中的人把角鷹看作死敵。布魯寧說:「有些人稱牠為『空中之虎』,他們確信角鷹會攫走小孩!」

可是,鳥類學家們卻說這樣的恐懼是沒有根據的。

為了另一目的而攫奪

角鷹以攫奪知名,結果使牠的生存受到威脅。可是,角鷹的巨爪和強喙也有和平的用途。通常每隔一年,在五月下旬左右,雌雄角鷹會選擇一棵巨大的木棉樹,在樹上築一個巢。牠們大多數以舊巢為開始,將它「改裝」以適合自己的品味。

角鷹夫妻為了築巢而開始攫奪,但所攫取的不是負鼠或猴子而是樹枝。牠們將樹枝交織成為縱橫四呎(1.2米)、厚兩呎(0.6米)的平台,從附近攫取青綠的嫩枝來完成架構。有趣的是,雌鷹在這方面較為挑剔。研究角鷹的權威者雷特(Neil Rettig)說,雌鷹會飛繞五分鐘之久才啣起一根合她理想的嫩枝。可是,雄鷹就沒有這麼講究,牠只是胡亂蒐集便算了。甚至在動物界,雌性也表明具有室內裝飾的特長!

巢築好了,雌鷹在巢裡下兩個蛋,在56天的孵卵期間不顧驕陽和暴雨,繼續蹲伏在巢裡。但父親卻喜歡戶外生活,每週只回巢一次,把食物帶給配偶。他體貼地留下來看守著巢,讓配偶飛到附近樹上享受美食。休憩時間一過,他又再返回森林,等到配偶以急促的「披……亞」之聲提醒他有家庭責任才回家。

一卵孵出之後(第二卵被遺棄),父親的工作就加倍了。他每週要運送食物兩次,直至雛鷹成長了一半為止。以後大約有三個月時間由母親育雛。此後小鷹就能自己吃東西了——雖然仍喜歡媽媽餵食。再過一個月,小鷹已能站起來搖搖擺擺地行,仿效父母發出「披……亞」的叫聲。

在狂風吹過鳥巢之際,小鷹鼓起雙翼而實際飛行一會兒。到了五個月大,小鷹就能繞著圈子飛行,但依然要靠父母覓食,再過數月才能自給自足。可是,這一天終於來臨,牠作了三、四下深深的鼓翼之後,姿勢優美地開始滑翔飛行,然後消失在林中。

這個無比的獵物攫奪者的確名不虛傳。不錯,角鷹的威名可能危及牠的生命。可是,正如叢林飛行員布魯寧說:「我們在森林上空飛行,不時看到角鷹成對或單獨飛來飛去。我認為牠們是有辦法生存下去的。」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