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9 2/8 6-8頁
  • 人竭力謀求解決方法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人竭力謀求解決方法
  • 警醒!198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裁軍的前景
  • 求證的難題
  • 核戰威脅——絲毫未減
    警醒!1999年
  • 核戰——誰造成威脅?
    警醒!2004年
  • 核武器凍結——能帶來和平安全嗎?
    警醒!1984年
  • 核戰的威脅
    警醒!198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9年
《警》89 2/8 6-8頁

人竭力謀求解決方法

「同歸於盡[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簡稱MAD]的理論是不道德的。這種說法很可怕,更糟的是,這種主張把我們的安全建立在殺害俄國婦孺的能力之上。甚至更可責的是——這若是可能的話——我們故意讓自己的同胞日益暴露在核子毀滅之下,目的只是為了要滿足歷史上一個抽象而未經證實,也不合邏輯的理論。」美國參議員阿姆斯特朗(William Armstrong)所說的這番話反映出許多美國人的心聲——他們對基於報復能力的防衛計劃感到不安。

1983年3月,美國總統雷根提出另一選擇,他提出SDI(戰略防衛主動)計劃,即一般人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劃。他說:「我要求給予我們核武器的科學界把他們的偉大天才轉移到促進人類和世界和平方面:給予我們使核武器不起作用和作廢的工具。」

雷根的理想是要發明奇特的高科技武器——X射線激光、電磁學軌槍、消滅動能的飛行器、中性粒子光線武器等——去防衛美國和盟國,使敵國的導彈未抵達目標之前就將其摧毀。

可是,星球大戰計劃從開始就引起了激烈和廣泛的爭論。反對者聲稱科技根本無法製造出一把無隙可乘的「傘」去抵抗敵人決心的攻擊——一「傘」若有漏洞,在抵抗核武器方面就無濟於事了。一位美國議員將其他的反對總括起來,諷刺地說:「SDI系統可阻截不到低飛的導彈,被壓倒和騙倒,不能由人操作而只能由電腦操作,違反了若干個多限制武器的條約,且能觸發一場熱核戰爭。……除了這一切缺點之外,它倒是個不太差的系統。」

蘇聯也極力反對星戰計劃。他們聲稱美國為了想揮刀才去建造盾牌。反過來,美國官員則指責蘇聯正祕密發展自己的戰略防衛系統。

無論如何,發展和部署星戰計劃是極度昂貴的事,估計需費達1260億至1萬3000億美元之巨。比較起來,美國全境的高速公路系統只花1230億美元!可是,美國國會已撥出幾十億美元作研究星戰計劃之用。

裁軍的前景

蘇聯國防部長說:「蘇聯人確信裁減核武器乃是防止核戰災禍的最可靠保證。」雖有如此崇高的理想,軍備競賽仍繼續以全速進行。

裁軍的基本障礙何在?缺乏信任。美國國防部出版的《蘇聯軍事力量1987》指責蘇聯「意圖支配世界」。蘇聯國防部出版的《和平威脅從何處來》則說美國的「帝國主義野心要『統治世界』。」

即使在限武談判舉行時,雙方也互相指責對方懷有自私動機。以上引述的蘇聯刊物指控美國「在各方面阻礙裁軍的進展」以圖「倚仗強大勢力去支配國際事務」。

美國的反駁是,限制武器其實只是蘇聯的計謀,目的是要保持「現行的軍事優勢。……此外,[莫斯科]把限武談判視作一種手段以求達到蘇聯的軍事目標以及破壞大眾對西方防衛政策和計劃的支持。」——《蘇聯軍事力量1987》。

近期達成的廢除中程導彈協議看來在裁軍談判方面躍進了一大步。初步的協議是實際減少——不僅限制——核武器。可是,這樣的協議雖然具有歷史性,但與廢除全部核武器相去尚很遠。

求證的難題

不過,假設所有核子強國實際同意全面裁軍。有什麼能阻止任何或所有國家進行欺騙——不消滅受禁止的武器或祕密加以生產——呢?

前任美國限武裁軍機構主持人阿德爾曼(Kenneth Adelman)說:「誰都能想像得到,廢除核武器需要最廣泛和最強硬的現場監察制度。……這意味到所有國家都必須史無前例地開放給外國檢查。」我們實在很難想像有任何國家願意接納這麼徹底的門戶開放政策。

我們且來再進一步假設各國已克服了這一切如山障礙而實行裁軍。但製造核彈所需的科技和知識仍然存在。如果有常規戰爭爆發,升級至再行製造——和使用——核武器的地步是大有可能的。

參與發明第一枚原子彈的物理學家貝特(Hans Bethe)在不久之前說:「起初我們以為能夠控制那放出的妖怪。即使它不肯返回瓶裡,我們也認為有理由相信能夠囿限它。但如今我知道這只是幻想而已。」

[第7頁的圖片]

有些人辯稱防阻核子攻擊優於受到攻擊才施以報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