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2 2/8 3-5頁
  • 電視怎樣改變了世界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電視怎樣改變了世界
  • 警醒!1992年
  • 相似資料
  • 電視改變了你嗎?
    警醒!1992年
  • 電視的影響
    警醒!1975
  • 電視有什麼害處?
    警醒!1979
  • 電視——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警醒!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2/8 3-5頁

電視怎樣改變了世界

前年夏天,電視把世界變成一個環球運動場。在意大利的羅馬,街道闃無一人。約有2500萬意大利人正在觀看世界杯足球賽。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由於同一的原因,街道也變得一片死寂。在西非洲的喀麥隆,同一的灰藍光線在家家戶戶的窗內陰森地閃爍著,當其時,千百萬人一同歡呼喝采。在飽受戰爭蹂躪的黎巴嫩,士兵把電視機放在閒著的坦克車上。當足球賽進入高潮之際,估計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在收看。他們深深受電視所吸引,彷彿燈蛾撲火一般,螢光幕的淡淡光線映照在他們的臉上。

這次盛大的電視事件並非空前絕後。1985年,約有16億人,幾乎佔全球人口三分之一,收看一個救助非洲飢民的搖滾音樂會。該節目由十二個人造衛星轉播;由冰島至加納,約有150個國家同時收看。

電視——這個無處不在的箱子便是促成上述巨大改變的關鍵。在1920及1930年代,電視機的螢光幕面積細小,而且光線閃爍不定,但隨著科技的進展,今天的電視機螢光幕設計精密,色彩生動鮮豔。與此同時,全球的電視機銷量亦因此直線上升。在1950年,全世界的電視機不足五百萬部;今天,全球約有7億5000萬部。

世界杯足球賽一類的盛事充分顯明,電視能以單一的資訊網絡把世界聯繫起來而操有多麼龐大的力量。電視已把人們獲知世事的方法改變過來。電視有助於把新聞、思想,甚至文化及價值觀,由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輕而易舉地越過曾一度阻礙這些潮流的政治及地理界限。電視已改變了世界。有些人說電視也能夠改變你。

1455年,古騰堡以印刷機印出第一本聖經,所以一般人都認為他改革了大眾傳播。現在,一個單一的訊息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傳給數目龐大得多的聽眾,而且費用也大為減少。政府很快就看出印刷品的力量,於是定出牌照條例以圖加以控制。即使如此,印成書刊的傳媒卻傳得更遠更廣。在1800年代早期,歷史家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指出,報章的力量非同小可,能夠在一天之內把同一的思想灌輸到一萬人的腦中。

現在,請考慮一下電視。電視能夠把同一的思想灌輸到億萬人的腦中——在同一個時刻!此外,電視與印刷品不同,因為觀眾不用曉得複雜的讀書藝術,也不需動腦筋去想像及形成概念。電視運用影像和聲音,連同它本身的吸引力,去傳播訊息。

政治家很快便看出電視的巨大潛力。在195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艾森豪威爾巧妙地利用電視。據《顯像管——美國電視的演變》一書指出,艾森豪威爾之所以贏得大選,是由於他更懂得運用傳媒「推銷」自己。該書透露,甘迺迪在1960年的選舉中擊敗尼克遜,電視所擔任的角色可能甚至更大。當兩位候選人在電視上辯論時,甘迺迪比尼克遜獲得更多觀眾的支持。可是,用收音機收聽同一辯論的聽眾卻覺得雙方平分秋色。為什麼有這個分別呢?尼克遜的臉色又蒼白又憔悴,但反觀甘迺迪,他身體健壯,皮膚呈金褐色,充分表現出信心及活力。在選舉之後,甘迺迪論及電視說:「沒有那玩意兒,我們就連最渺茫的成功希望也沒有。」

「那玩意兒」繼續在世界各地發揮力量。有些人開始將其稱為第三個超級強國。衛星科技使廣播機構所發出的訊號跨越國界,甚至遠渡海洋。領袖們利用電視作為論壇,以求贏得國際支持及譴責對手。有些政府利用電視把宣傳訊息傳入敵國。正如各政府一旦意識到古騰堡的發明所操的力量,就企圖加以控制;同樣,很多政府立令嚴格管制電視。1986年,在所有國家中,幾乎有半數只播放受政府控制的節目。

可是,科技已令電視越來越難控制。今天,人造衛星傳播訊號,只要在家中安裝體積不大的碟形天線,就可以接收。體積細小的手提式攝影機及錄影帶,再加上數目眾多的業餘攝影人士,已經幾乎為一切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經常提供源源不絕的影視記錄。

美國的一個新聞機構(端納廣播公司的有線電視新聞網絡)從80多個國家收集新聞報告,然後將其傳送到世界各地。有線電視新聞網絡的全球性24小時新聞報導能夠把任何事件在轉瞬之間變成國際大事。

電視已由報導世界大事越來越變成左右世事。1989年,東歐受到一連串改革所震撼;在這方面,電視擔任一個主要角色。在捷克的布拉格,群眾在街上高聲呼喊,要求電視「直播」當時的情況。以往的革命黨人不惜流血奪取政府大樓、要塞或警察據點,但1989年的革命黨人卻首先攻佔電視台。事實上,羅馬尼亞的新政權上台之後,最初竟從電視台發號施令!所以,將電視稱為第三個超級強國實不為過。

然而,電視的影響不單在政治方面。電視甚至正在改變世界的文化及價值觀。美國時常被人指責為「文化帝國主義者」,意即美國以電視為媒介,將其文化強行推銷到世界各地。由於美國是第一個積存有大量商業電視節目的國家,所以,在1940年代後期及1950年代,美國的製片家能夠把節目賣給其他國家,而所收費用只及那些國家製作本地節目的成本的一小部分。

在1980年代後期,肯尼亞的電視節目有多達百分之60是自外購買的;澳洲有百分之46,厄瓜多爾有百分之70,西班牙則有百分之35。這些電視節目大部分來自美國。其中一套美國片集(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在110個國家播出,而豪門恩怨(Dallas)這部片集則在96個國家播放。有些人埋怨說,在世界各地,富有地方風味的電視節目正變得越來越少;相反,鼓吹美國消費主義及物質主義的節目卻大為流行。

在很多國家裡,反對「文化帝國主義」的情緒正日益高漲。在尼日利亞,有些廣播員埋怨外國節目腐蝕本國文化;他們擔心尼日利亞的觀眾似乎對英、美兩國的事比對尼日利亞的知得更多。歐洲人也有同感。最近,在一次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廣播業大亨羅伯特·馬克斯偉爾憤怒地說:「任何國家均不應容忍本國的文化被外國文化所壓倒。」故此,有些國家已開始限制電視台播放非本地節目的數量。

「文化帝國主義」所帶來的破壞可能不單在文化方面。「文化帝國主義」甚至可以破壞地球。西方社會的消費主義提倡現在就擁有一切,對於促成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及使地球普遍受到破壞必須負部分責任。一位作家在倫敦的《獨立報》上寫道:「電視帶給世界一個享有物質自由及西方繁榮的燦爛前景,但這是騙人的,因為要實現這個前景,就只有犧牲大自然環境作為代價,將其破壞到無法彌補的地步。」

顯然,電視正在改變今日的世界,但並不總是對世界有益。除此之外,電視也對個別的人產生具體得多的影響。你正受到影響嗎?

[第4頁的精選語句]

報章能夠在一天之內把同一的思想灌輸到一萬人的腦中

[第5頁的精選語句]

電視能夠立時把同一的思想灌輸到億萬人的腦中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