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我何以要努力讀書?
『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大部分都是理論,沒有任何真正的實用價值。』
『我對做功課毫無興趣,我較喜歡做其他事,如運動和與朋友一起消遣等。』
『我知道自己將會加入全時服事職務的行列,所以又何需這麼努力讀書呢?』
青年人在談及學校和功課時往往會提出以上一類的評論,你也許有同一的感覺。
無可否認,若要在讀書和消遣之間作一選擇,相信大部分青年都樂於選擇後者。有些人可能甚至希望永不用上學念書。他們沒有對學習懷有認真的態度;也無法理解讀書與否究竟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在另一方面,你也許渴望讀書成功,但卻總是對功課提不起興趣來。你可能說:『我不是讀書的材料。』
無論你的感覺、興趣或能力如何,你的學業成績其實是可以大有進步的,但你需要受到適當的推動才行。因此,要分析一下努力讀書究竟為你帶來什麼裨益,這也許可以使你獲得更大的推動力。
鍛鍊頭腦
你在學校所受的教育看來都與目前的生活沒有太大的關係。除非你計劃當科學家,你在未來才有機會用得著老師所講授的物理學公式。再者,你在長大後亦很少有機會經常要鑽研有關動詞的變化或計算等腰三角形的角度。你也許會問:『既然如此,學習這一切東西究竟有什麼用呢?』
首先,學校可以向你提供機會學習許多不同的科目,諸如歷史、文學、科學、地理和數學等,從而對各門學問都有點基本的認識。這種廣泛的知識根基可以充實你對周遭世界的認識,並且奠下一個基礎,使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更精深的資料。箴言14:6說:「聰明人易得知識。」
羅伯特·博斯奎爾在所著的《掌握讀書之道》一書詳細解釋有關人的學習能力,他進一步指出思想潛能「必須不斷發掘和整理」。他補充說:「大家都知道,運動的優勝者若要贏取最佳的成績,就必須接受長時間的訓練,從而學會怎樣盡量發揮自己所有的長處。……但讀書之道卻是:盡量發揮自己所有的潛質,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成績。」
是故,功課可以說是鍛鍊頭腦的方法。「頭腦是……一個規模龐大的聯繫網絡,」《讀書之道》一書說,「它的聯繫越複雜、緊密,效率便越高。」學校的功課可以鍛鍊人學習怎樣集中精神、推理、記憶、分析難題和作出合乎邏輯的結論,這幾方面的訓練對你大有幫助。
感情和靈性的成長
在學的歲月也正好是你在感情和靈性方面成長的時期。你所養成的習慣和態度至很大程度會決定你未來是個怎樣的成年人。你會是勤懇、刻苦、自律和盡責的人,也是一個雇主渴望雇用的人嗎?現在就訓練自己在工作上有良好的表現,和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會使你一生受用不盡。(可參閱箴言22:6。)除此之外,這也會對你的經濟前景和就業機會有深遠的影響。許多行業都是以一個人的學業成績作為指標,來推斷申請人未來的工作潛質。
你的讀書習慣也會影響到你在靈性上的成長。耶穌教導我們,人應當「盡意」事奉上帝。(馬可福音12:30)這暗示上帝的僕人,不論老幼,都需要善用自己的思想能力去吸收耶和華向他們所提供的知識,並且懂得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約翰福音17:3;提摩太前書4:7。
名叫施慧的法國少女評論說:「我在其他與我同年齡的年輕人當中可以看出,他們在學校所養成的讀書習慣會對他們在屬靈的個人研讀習慣方面有所影響。那些在學校裡不喜歡讀書的人,也不會對個人的聖經研讀感到興趣。」箴言10:4說:「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在屬靈的意義上來說,施慧本身的經驗足以證明這番話的確很真實。她的良好研讀習慣使她得以對聖經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裝備她投身於全時的傳福音事業。——可參閱詩篇1:2,3。
學習怎樣讀書
但如果你不是讀書的材料,那又如何呢?要知道,好學生與壞學生的主要差別通常在於讀書的用功程度,而非在於智力的高低。施慧承認說:「我的資質和才幹比不上某些同學。如果要成績好,我真非下苦功不可,可是,我的成績始終都不算突出。」雖然對施慧來說,求學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她卻勤奮盡力。她不但領略到怎樣學習,而且也學會怎樣視讀書為樂事。她說:「由於我已經習慣了怎樣讀書或研究某些課題,我在學習方面已經應付自如,而不再覺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在哈里·馬多克斯所著的《讀書之道》一書裡,他說:「光靠資質是不夠的。許多天資聰敏的學生都取得使人失望的成績。……因為他們用功不足,或沒有掌握好讀書的方法。」他補充說:「掌握好有效的讀書方法是很有價值的,這不但僅為了目前讀書的緣故,而是因為你自小養成的工作態度會影響你的一生。」
人總喜歡做一些自己有把握的工作,同時也總會規避一些自己做不來的事。你也許不喜歡做功課,這可能是由於你沒有養成好的讀書技巧,以致未能從中尋得樂趣。若然,何不先將注意力集中於學會怎樣讀書之上呢?《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8章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a
把目光放遠一點
許多學生無心向學往往是因為他們心有旁騖,諸如玩樂一番等。但箴言21:17警告說:「愛宴樂的,必致窮乏。」消遣及娛樂的確有其適當的位置。(傳道書3:1,4)可是,你既在求學時期,讀書便應當是你優先要做的事之一。你所取得的成績至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甘願用功到什麼程度。箴言14:23說:「諸般勤勞都有益處。」
這絕非意味到你必須喜愛你所修讀的每項課程或每一樣功課。但你可以嘗試將接受教育的機會視為達成目標的積極方法,同時可以吸收和學習一些適當的知識、技能,從而有助於使你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當然,提供教育的客觀條件和經濟狀況在不同國家之間會有很大的差別。即使這樣,許多年輕人在離開學校時甚至連最基本的學習技巧也未能掌握到,他們往往發覺自己無法應付或根本沒有資格從事大部分類型的工作。何以故呢?因為他們在求學期間沒有專心致志地學習。
千萬不要自投羅網!要把目光放遠一點,要為畢業後的生計作出計劃;也許有一天你甚至要負擔起維持家庭的責任。(提摩太前書5:8;可參閱箴言24:27。)你可能也像許多年輕的耶和華見證人一樣,正計劃以全時傳福音工作為你的事業。即或這樣,你仍然要面對維持自己甚或家人生活的責任。因此你必須未雨綢繆,在尚未畢業之前便探知在你所住的地方有什麼部分時間的工作可供選擇。勤奮向學的確可以幫助你培養適當的技能,從而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論你未來的計劃如何,你的確有理由要用功讀書。你無需一定要名列前茅,但你卻可以學會怎樣使學習成為樂事。還有,你更可以吸收寶貴的知識,培養一些實用的技能習慣,使你一生受用不盡。
[腳注]
a 由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印行。
[第13頁的圖片]
你在學校裡所培養的學習技巧可以使你一生受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