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5/8 4-7頁
  • 解開「冰人」之謎的線索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解開「冰人」之謎的線索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他是怎樣保存下來的?
  • 「攜帶來福槍的中古騎士」
  • 厄茨與當時的社會
  • 洞悉「冰人」的心志與時代
    警醒!1995年
  • 冰封木乃伊
    警醒!1995年
  • 斧頭
    洞悉聖經(上冊)
  • 「從山裡能挖出銅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5/8 4-7頁

解開「冰人」之謎的線索

多個世紀以來,厄茨一直躺在美好的安息之所。他在海拔3200米的峽谷上長眠,那兒長年積雪,但由於藏身之處是凹陷的,所以鄰近冰川的移動對他並無損害。他的屍體要是與巨型冰塊凍結在一起,那麼,冰川移動時,就會把屍體折斷,並且將其沖走。很可能,凹陷處起了保護作用,所以遺體得以保存完整。

在屍體近處,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看來是他日常使用的器具:缺掉弦線的紫杉木弓、載有14支箭的箭囊(兩支可供使用,其餘的尚未製成)、刀身用燧石製成的匕首、斧子、框架(相信是用來製造簡陋背包的)、皮袋、樺樹皮容器、殘破的衣服,以及其他器皿和用具。

錫米拉溫人(他的別名)給掘出來的時候,仍然身穿衣服,腳上有皮革製造的鞋子,裡面塞滿了稻草作禦寒之用。在頭部近處,有一件用禾草織成的「蓆子」。看來在一個晚上,「冰人」感到疲累,加上受了一點寒,所以安靜地睡著,沒想到自己竟長眠下去,直到數千年後才得以『重見天日』。考古學家弗朗切斯科·費代萊說,這項發現代表了「某一時代、社會和生物群體的粗略寫照」;他把錫米拉溫人稱為「時代儲囊」。

他是怎樣保存下來的?

至於厄茨怎可能在那些環境下,經過這麼長的時期,仍然保存完整,專家的意見莫衷一是。《自然界》週刊說,「據稱藏屍的坑地起了保護作用,即使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屍體能夠保存完整始終是個奇跡。」據目前一般認為,最合理的說法是,屍體得以保存下來是由「三件不大可能發生的事」共同促成的:(1)天然的皺縮(脫水)過程迅速完成;這是由寒流、陽光和焚風(一種又乾又熱的風)產生相互作用而造成的;(2)一場大雪很快把他覆蓋起來,不為食肉動物所見;(3)凹陷處起了保護作用,冰川的移動對他並無損害。可是,有些人連這個解釋也認為不能置信,並且堅稱在阿爾卑斯山這邊,焚風根本不會吹到這樣的高山地帶。

然而,關於「冰人」,有些資料是確鑿不移的。業已確定的事實包括:他身高160厘米,重50公斤,年齡介乎25至40歲之間。他的個子精瘦結實、體格強壯;棕色的頭髮梳理整齊,顯然是經常修剪的。最近對屍體組織樣本所進行的DNA試驗證實,在遺傳結構上,他與歐洲中北部的同時代居民並無分別。磨損的牙齒顯示,他吃的是粗糙麵包;此外,由於衣服藏有好些麥粒,這暗示他隸屬農業社會。饒有趣味的是,連他的死亡時間也可以確定下來,他是在夏秋交接期間死去的。怎可能斷定呢?原因是,他的口袋還剩有各種各樣的野李,全部都是在深夏成熟的;這些野李也許是他最後一批貯糧。

「攜帶來福槍的中古騎士」

厄茨究竟揭露什麼?關於這項發現所引起的種種問題,意大利《考古》雜誌將其概括如下:「他是戰士還是獵人?他與外界隔絕,還是跟同伴集體旅遊呢?他是否和少數同伴正途經這些山脈前往別處?……是否只有他一人埋藏在這些冰雪中?我們可以期望附近還有其他屍體嗎?」為了探知這些問題的答案,學者主要集中研究在錫米拉溫山所發現的物件,並且嘗試闡釋各樣物件的含義。至於厄茨為什麼會涉足海拔3200米的高處,學者提出的理論各有不同,但每個理論都給其他細節否定了。且讓我們考慮幾個例子。

人只要看看沒有裝上弦的弓和箭,就會立刻聯想到他是個獵人。事實真的就是這樣嗎?也許是的,但考古學家克里斯托弗·伯格曼指出,弓背差不多長達1.8米,「這個長度絕不適合他的身量」,即使「用來狩獵在阿爾卑斯山脈出沒的野生鳥獸,這弓也明顯是過大的」。他為什麼會擁有一張用不著的弓呢?此外,人如果要攀山越嶺,就通常會把過重的行裝卸下,正如《自然界》週刊所評論,「尤其令人費解的是,在14支箭當中,有12支是未製成的,弓也尚待完成;其他武器(匕首和斧子)卻由於長期使用,已變成殘破了。」

在屍體近處發現的斧子又怎麼樣?起初有人認為斧子是青銅製的,但化驗結果顯示,這把斧子其實是紫銅製的。鑑於這種種原因,許多考古學家都同意把厄茨的年代定為銅器時代初期,即公元前三至四千年。《奧杜邦》雜誌聲稱,「碳-14年代測定試驗……證明,他生於4800至5500年前。」a可是,有些專家卻認為,依其他物件看來,他生活的時代可能還要早一點。顯然,要把錫米拉溫人界定為古代某一文明的人是不可能的。論到那把銅斧,一位考古學家指出,厄茨「所擁有的武器非常先進,遠遠超出同時代的技術水平。這好比我們發現了一個攜帶來福槍的中古騎士一樣。事實上,在那個時代,只有東方的社會才流行使用銅製品」。

此外,正如我們從上文看出,在「冰人」的時代,斧子可能是非常珍貴的物品。至於其他製品,例如裝匕首的套子,件件都很精緻,顯然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可是,如果厄茨真的是顯要人物,是一位族長,為什麼他會孤零零一個人死去呢?

據《大眾科學》月刊所載,因斯布魯克大學的康拉德·施平德勒認為:「關於身上的刺花,起初以為是神祕的紋身圖案,但這些花紋其實跟磨損的膝關節和踝關節,以及退化的脊椎完全相配。『冰人』的醫師可能採用以下的療法:輕輕灼傷患處,然後把一些草藥灰擦入傷口裡。」

最近在芝加哥舉行的法醫學專家會議,有些專家提出這個意見:厄茨可能曾遭毒打,並且流了很多血;為了逃避追捕者,他不得不躲藏起來,期間不幸死去。證據顯示,他斷了幾根肋骨,頷骨也給打碎了。可是,專家卻不能確定,他是在什麼時候受傷的——生前還是死後。《考古》雜誌提出以下的問題:假如他真的死於暴力,「為什麼他的器具,甚至『貴重』的」——例如銅斧等——「通通都原封不動呢?」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現有的資料不足,所以未能完全了解真相,尚待解答的問題仍有很多。不過,事實表明,厄茨所隸屬的文化不但井井有條,結構也相當複雜。

厄茨與當時的社會

據說在錫米拉溫人的時代,阿爾卑斯山區已有人居住;根據在這些山區發現的物件,學者提出各種見解,試圖把錫米拉溫人所居住的社會描述出來。考古學家告訴我們,與其他山區相比,雖然有些山區的確較為先進發達,但大部分的技術革新方法,例如紫銅加工術,都是源於中東一帶的。

根據學者推斷,厄茨可能在阿迪傑河流域的農村居住。阿迪傑河把意大利半島和中歐連接起來,因而成了重要的商船航線。在阿爾卑斯山這邊,有許多小村落散布在不同的山區,甚至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帶也發現有小村落。在這段時期,一般農村都是由三四間房屋組成的,最大的農村可能會有數十間房屋。哪一類房屋呢?業已掘出的房屋地面差不多總是用板結的泥土建造的。這些居所並沒有任何間隔,房子中央通常設有爐床,有些還附設烤爐。屋頂也許是人字形;在阿爾卑斯山的湖泊附近也發現了類似的民居,這些房屋是打樁建造的,也屬同一時期。每所沒有間隔的茅舍可能容納一個家庭。

在這些社區,牧民和農民之間會有怎樣的接觸?毫無疑問,他們彼此接觸是為了通商。例如,在錫米拉溫山發現的斧子,跟遠在南面的加爾達湖邊所製造的類似;這把斧子可能是交易商品。厄茨也備有一些燧石;對阿迪傑河谷一帶的商隊來說,燧石是珍貴的商品。此外,居民還要按季節把牲畜遷徙,這些大規模的遷移活動是必需的。現今蒂羅爾的牧人仍有這樣做,他們帶領畜群越過阿爾卑斯山的通道,尋找新的草地。關於「冰人」的身世,還有其他結論嗎?

[腳注]

a 你若想知道有關碳-14年代測定法的不可靠程度,可參閱《儆醒!》1987年4月8日刊,12-16頁,以及《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96頁,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

[第5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在意大利邊境內的錫米拉溫冰川所發現的「冰人」

德國

奧地利

因斯布魯克

瑞士

斯洛文尼亞

意大利

博爾扎諾

錫米拉溫冰川

亞得里亞海

[第7頁的圖片]

X記號代表厄茨葬身之地。內圖:1.銅斧,2.燧石刀,3.也許是護身符,4.木柄上的鹿角尖形部分

[鳴謝]

Foto: Prof. Dr. Gernot Patzett/Innsbruck

Fotos 1-4: Archiv Österreichischer Alpenverein/Innsbruck, S.N.S. Pressebild GmbH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