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5 9/8 8-11頁
  • 現今的世界怎麼樣?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現今的世界怎麼樣?
  • 警醒!199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濫用毒品——以往和現今
  • 國際罪行魔爪處處
  • 世界地圖改變了
  • 毒品怎樣影響你的生活
    警醒!1999年
  • 毒品——有被撲滅的希望嗎?
    警醒!1989年
  • 毒品禍害可望根除嗎?
    警醒!1999年
  • 毒品——危害健康,且可致命
    警醒!198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5年
《警》95 9/8 8-11頁

現今的世界怎麼樣?

你要是年紀不輕,可憶想1945年的情況,那麼,就道德規範來說,你有沒有察覺到任何改變呢?「新道德」據稱為人帶來更多自由,因此千千萬萬的人都欣然接受。他們卻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一名已屆70高齡的男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國的海軍人員,他回憶說:「在1940年代,人人彼此信任,鄰里守望相助,情況無疑比現今好得多。我們在加利福尼亞州居住,鄰近地區十分安全,連街門也不用鎖上。街頭並沒有犯罪活動,學校也當然沒有武裝暴行。自那時以來,彼此間的信任已化為烏有。」在你居住的國家,目前的情況又怎麼樣?據報在紐約市,在14歲或以上的青少年當中,有半數隨身攜帶武器。為了阻止學生攜帶利刀、裁紙刀和槍械上學,有些學校不得不設置金屬探測器。美國每年大約有一百萬個妙齡女郎懷孕;在這些少女當中,每3個就有1個把胎兒打掉。女子在少年時期已為人母,情形就好比孩童育嬰一般。

同性戀團體,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大力鼓吹自己的生活方式,結果同性戀大行其道;現今越來越多人採取寬容態度,不少人甚至加入他們的行列。可是,像其他人一樣,他們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要不是患上愛滋病,就是淪為其他性傳染病的受害人。愛滋病也波及異性戀者和癮君子。在非洲、歐洲和北美洲各地,愛滋病已奪去無數人的性命,但仍繼續橫行肆虐,為禍無窮。

《私生活歷史》一書聲稱:「在瑞典社會出現的反常行為,主要有暴力、酗酒和濫用毒品。」這樣的說法對西方大部分國家都同樣適用。既然宗教價值觀已差不多蕩然無存,道德敗壞的狂潮就一瀉不止;甚至在教士當中,情形也無例外。

濫用毒品——以往和現今

早在1940年代,西方國家的人民一般都不知道有濫用毒品這回事。不錯,世人確曾聽過嗎啡、鴉片和可卡因等毒品名稱,但濫用這些毒品的人只屬少數罷了。現今為人熟知的販毒頭子或毒販,在那個年代簡直默默無聞。街角也看不見癮君子的蹤影。時至1995年,情況又怎麼樣?本刊有不少讀者在自己的社區都有個人體驗,當然心中有數。在世上許多大城市裡,與毒品有關的謀殺案天天都有發生。販毒頭子財雄勢大,能把不合作的要人置於死地,因此連政治家和法官也要受他們轄制。哥倫比亞的近代歷史及國內大行其道的販毒勾當足以證明這點。

毒品的確害人不淺,僅在美國一地,每年就奪去大約四萬人的性命。早在1945年,這樣的難題根本是聞所未聞的。各政府一直試圖幫助國民根除濫用毒品的惡習,但經過數十年的嘗試之後,紐約市前任警察局長帕特里克·墨菲替《華盛頓郵報》撰寫文章時,不得不以「對抗毒品之戰告終——毒品大獲全勝!」作為標題表達他的心聲。他聲稱「在[美國],販毒……是目前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今年盈利可能高達1500億美元」。難題的確巨大如山,看來無法解決。像其他惡習一樣,毒品也有其長期主顧;除此之外,新近上癮者也有增無已。毒品已經成了好幾個國家的經濟支柱。

經濟學教授約翰·加爾布雷思在《知足修養》一書裡寫道:「販毒、胡亂開火、其他罪行、家庭破裂等問題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據他所稱,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裡,少數民族的聚居區「已淪為恐怖活動中心,居民無不感到絕望沮喪」。他進一步寫道,「可預料的是,憤懣不平、社會動亂會繼續變本加厲。」為什麼呢?他指出原因在於富者越富,貧者(就是「低下階層」)越貧,窮人有增無減。

國際罪行魔爪處處

目前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犯罪集團在環球各地不斷擴張勢力。多年來,意大利和美國的「犯罪集團」一直攜手合作,在兩地策劃有組織罪行。現在聯合國祕書長加里已發出警告,「跨國的有組織罪行……視國家疆界如無物,勢力已擴張到全球每個角落。」他補充說:「在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惡勢力非常活躍;在各地的社會裡,魔掌的影響可謂無遠弗屆。」此外,他更進一步指出,「跨國罪行……不但削弱國際民主制度的根基,同時也毒害商業環境,腐化政治領袖,以及剝削人權。」

世界地圖改變了

捷克共和國總統維克托·哈韋爾在美國費拉德爾菲亞發表演說,他指出在20世紀下半葉,兩件最重要的政治大事就是殖民主義瓦解,東歐的共產政權垮台。人只要把1945年的世界地圖跟1995年的對比,很快就看出世界舞台出現了劇變,尤其是在非洲、亞洲和歐洲。

且讓我們比較一下1945年和1995年的政治局面。過去50年來,共產主義一度登峰造極,不料最終還是要垮台,共產主義政體紛紛瓦解。在那些國家,極權主義政府被迫下台,讓位給某種形式的「民主政制」。可是,由於社會經歷改革,國家推行市場經濟,許多人都蒙受嚴重影響。失業率持續上升,貨幣往往變得分文不值。1989年,俄羅斯盧布兌換美金的匯率是1比1.61。撰寫本文的時候,你需要4300多盧布才可兌換一美元!

據《現代成年人》雜誌報導,目前大約有4000萬俄羅斯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一位俄羅斯人說:「我們連殮葬費也出不起,真是要死也談何容易。」即使是最廉宜的葬禮,也需要花費四十萬盧布左右。屍體在陳屍所積聚起來。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也有3600多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前衛週刊》財經記者威爾·赫頓曾撰文論及東歐的種種難題。在「踏進焦慮時代」的標題下,他寫道:「共產主義政體紛紛瓦解,俄羅斯的版圖則縮減到自18世紀以來最細小的面積;關於這兩件事的真正含義,我們還未能充分領悟。」昔日的蘇聯疆土已劃分為25個新國家。他說:「共產主義政體瓦解之後,萬眾歡騰,但時至今天,世人卻為未來焦慮不已。……局勢每況愈下,經濟混亂、無政府狀態大有可能出現,西歐國家也很難期望不受影響。」

既然前景這麼黯淡,難怪赫頓在文章結尾部分寫道:「世界需要指南針過於僅是需要民主和市場——可惜這一切至今仍付之闕如。」那麼,列國又可以從何處尋求解決方法呢?下一篇文章會提供答案。

[第10頁的附欄或圖片]

自1945年以來的聯合國

聯合國自從在1945年成立以來,就一直無法止息戰爭,各地的戰亂相當頻仍。原因究竟是什麼?祕書長加里發表「和平議程」演說時聲稱:「面對種種危機,聯合國往往束手無策,原因在於安理會成員國常常行使否決權(一共多達279次),這清楚表明在那段時期[資本主義制度和共產主義政體之間的冷戰時期]成員國之間的確存有分歧。」

這是不是指聯合國並沒有嘗試在列國之間維持和平呢?聯合國在這方面已經不遺餘力,所付出的代價亦非常沉重。「從1945年至1987年間,聯合國採取了十三項維持和平行動;自那時以來,維持和平的行動又增多了13項。直至1992年1月為止,在聯合國軍事部、警察部和其他文職部門服務的人,據估計多達52萬8000人。有800多人在服役期間犧牲,他們分別來自43個國家。直至1992年為止,這些行動的總開支已高達83億美元。」

[鳴謝]

Tank and missile: U.S. Army photo

[第11頁的附欄]

電視的角色

是要教育大眾還是顛倒是非?

1945年,擁有電視機的家庭寥寥無幾。那時電視仍處於初創階段,只能顯出黑白影像。今天,電視已成為大眾寬容的時間竊賊。在發達國家,電視已差不多闖進了每個家庭;在發展中國家,電視也闖入了各條鄉村。雖然有少數電視節目真的做到寓教育於娛樂,使觀眾得益不淺,但大多數節目都流於低級趣味;電視台把道德標準大大降低,以求迎合觀眾的墮落傾向。現今錄像帶大受歡迎,色情作品、淫穢電影的宣傳廣告觸目皆是,這充分表明高尚的趣味、健全的道德規範已蕩然無存。

[第9頁的圖片]

自1945年以來,像越戰那樣的戰爭已奪去2000多萬人的性命

[第8頁的圖片鳴謝]

Patrick Frilet/Sipa Press

[第8頁的圖片鳴謝]

Luc Delahaye/Sipa Press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