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9/22 3-4頁
  • 正視早老性痴呆病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正視早老性痴呆病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何謂早老性痴呆病?
  • 顧全病人的尊嚴
    警醒!1998年
  • 照顧患者的人可以怎樣做
    警醒!1998年
  • 「這期《儆醒!》是專為我們而寫的」!
    警醒!1999年
  • 讀者之聲
    警醒!199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9/22 3-4頁

正視早老性痴呆病

薩莉說:「我丈夫阿勒飛是南非一個金礦的工頭。他向我透露,他打算退休,我聽後為之愕然。他只不過56歲,又聰明又勤奮,這麼早就退休實在有點兒可惜。後來,他的工友告訴我,阿勒飛做工時經常出錯,而且錯得很離奇。他們還常常替他掩飾錯誤。

「丈夫退休後,我們買了一家客店。既然阿勒飛懂得維修,我們以為他會忙著修修這個、補補那個。誰不知他總是請修理工人來。

「同一年,我們攜同三歲大的孫女兒到德班的海灘度假。在我們所住的樓房對面,有一張彈床,我們的孫女兒很喜歡在彈床上跳來跳去。一天,在下午4點半左右,阿勒飛說要帶孫女兒出去,讓她到對面的彈床上蹦跳蹦跳,又說半小時後就回來。直到晚上7點,爺兒倆還是不見蹤影。我於是打電話報警,警方卻說他們通常要等到當事人失蹤了24小時後,才著手追查失蹤者的下落。當天晚上,我不斷胡思亂想,生怕他們遇害身亡,我急得發狂似的。第二天正午時分,我突然聽到敲門聲。我開門一看,阿勒飛就站在門前,一手抱著孫女兒。

「『你們究竟到哪兒去了?』我說。

「『不要發我脾氣嘛,』他說,『我不知道。』

「『奶奶,』孫女兒說,『我們迷了路。』

「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竟然在住所對面迷了路!我到現在還不知道,那天晚上爺兒倆究竟在什麼地方過夜。後來,一個朋友找到了他們,把他們送回來。」

這事過後,薩莉帶了阿勒飛去看神經病科醫生。醫生證實阿勒飛患了痴呆病(喪失智力)。阿勒飛所患的其實是阿耳茨海默氏病a,又稱為早老性痴呆病;到目前為止,這病還沒有靈驗的療法,也沒有特效藥。英國的《新科學家》週刊指出,早老性痴呆病「緊接心臟病、癌症和中風,成了發達國家的第四號殺手」。有人形容這病是「老年人的主要慢性疾病」。不過,正如阿勒飛的事例表明,中年人也可以患上早老性痴呆病。

在富裕國家,人民的壽命越來越長,預計痴呆病患者的數目會直線上升,情況實在令人憂慮。據一篇研究報告所載,在1980年到2000年期間,英國的痴呆病患者可能有百分之14的增長,美國大概有百分之33,而加拿大就可能有百分之64。1990年,澳大利亞一部電視記錄片透露:「估計澳大利亞目前有10萬人患了早老性痴呆病。到本世紀末,患早老性痴呆病的,將增加到20萬人。」到2000年,估計全球會有一億人患上早老性痴呆病。

何謂早老性痴呆病?

關於早老性痴呆病,醫學界正不斷探究各種可能的成因,但真正的病因依然不明。就目前所知,早老性痴呆病患者的腦細胞會逐漸損毀,腦子有些部位可能會實際縮小。控制記憶功能和思維能力的腦組織所受的損害至為嚴重。在發病初期,由於控制情緒的腦細胞受損,患者的行為變得反常。腦子的其他部位,例如控制視覺和觸覺的腦細胞、指揮肌肉活動的運動皮質等,起初還可以保持完好,也許到後期才受影響。《科學美國人》指出,這些變化「構成一幅典型的可悲景象:患者既能吃喝,又能說話,而且行動自如,但偏偏不能理解四周所發生的事」。

早老性痴呆病一般持續五年到十年不等,但有時也會拖延二十多年。病情一天一天地惡化,患者的能力也就一天一天地衰退。最後,他們可能連自己的親人也認不出來。病情進入末期後,患者往往臥床不起,不能說話,也不能自己進食。不過,許多病例表明,痴呆病還沒到最後階段,患者已因其他緣故去世。

患早老性痴呆病的,雖然身體不覺得痛,在感情上卻備受煎熬。有的病人起初不敢面對現實,只盼難題會漸漸消失,這是可以理解的。b可是,患者如果肯正視問題,學習怎樣緩解痛苦不安的情緒,就會受益良多。伯特的妻子今年63歲,患了早老性痴呆病。他說:「我要是早一點知道,記憶力衰退對病人所操有的影響就好了。」可見,患者的家人有必要認識早老性痴呆病的特性,學習應付這病的對策,這樣做對全家都有好處。在隨後的兩篇文章,本刊繼續探討上述及其他的因素。

[腳注]

a 阿耳茨海默氏病是以德國醫生阿洛伊斯·阿耳茨海默的姓氏為名的。1906年,阿耳茨海默醫生對一個嚴重的痴呆病患者進行屍體剖驗後,首次發表有關這病的詳情。醫學界認為,患阿耳茨海默氏病的,佔痴呆病例的百分之60以上;換句話說,在65歲以上的長者中,有多達一成的老人患了早老性痴呆病。另一種痴呆病叫做多梗死性痴呆,成因是病人多次輕微中風後,腦組織受損而形成的。

b 請注意:當事人必須找醫生徹底檢查身體,才能確定自己是否患了早老性痴呆病。有一至兩成的痴呆病例是由一些能治療的疾病引起的。至於診斷早老性痴呆病,《怎樣照顧老年父母?》一書評論:「要確定無疑地判斷病人患了早老性痴呆病,惟一的方法就是解剖驗屍,仔細研究病人的腦組織。不過,醫生卻可以排除其他可能性,經過一輪淘汰之後,才作出判斷。」

[第4頁的精選語句]

到2000年,估計全球會有一億人患上早老性痴呆病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