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9 3/22 20-23頁
  • 感激耶和華賜我五個好兒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感激耶和華賜我五個好兒子
  • 警醒!199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改變思想
  • 教育五個兒子
  • 兒子們的由衷之言
  • 滿懷感激
  • 撫養七個兒子的苦與樂
    警醒!1999年
  • 親近上帝助我成功應付難題
    警醒!1993年
  • 快樂的家庭生活——我們如何獲致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 聖經真理改變人的一生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3/22 20-23頁

感激耶和華賜我五個好兒子

海倫·索斯布里自述

1997年3月2日,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之一。當天,有大約六百個親友齊集在美國特拉華州的威爾明頓市出席愛夫迪安的喪禮。迪安是個基督徒長老,也是耶和華見證人會眾裡的主持監督。回顧過去40年愉快的婚姻生活,我的確有很多理由感激耶和華。我深知,全能的上帝耶和華必定會記念他,他已經得著最大的保障。我們日後也一定可以再次跟他重聚。

迪安在1950年高中畢業,隨即加入空軍。他一向對宗教不感興趣,也看來不大認同我當時所虔信的天主教道理。不過,我們還是覺得,把兒女教養成為天主教徒是好的。我們每天晚上都跪下來低聲禱告。我重複背誦天主教禱文,而迪安就自行訴說心中的感受。在接著的幾年間,我們的五個兒子陸續出生:比爾、吉姆、小迪安、喬、查利。

多年來,我一直風雨不改地每星期帶同兒子們上教堂,但後來由於教會贊成介入越南戰爭,我開始感到有點困惑。已故的紅衣主教斯佩爾曼對質疑美國這樣做究竟對不對的人說:「不論國家是對是錯,我也全力支持。」儘管教會支持戰爭,我絕不贊成兒子上戰場。不過,我仍希望將來至少有一個兒子可以當教士,也希望丈夫可以歸信天主教。

改變思想

一個星期六晚上,我跟幾個教友和一個堂區教士吃晚飯,我們開懷暢飲,當時,一個女教友問教士說:「神父,如果參加完這一類晚宴,翌日早上不能起來上教堂做彌撒,那麼這真的是死罪嗎?」

教士回答說:「不,不。不要緊嘛!星期二晚上,我們在主任司鐸的住所舉行彌撒,你們可以前來參加作為補償就可以了。」

但我自幼就受到教導,不管有什麼事情發生,星期天一定要上教堂望彌撒。於是我表示異議,教士隨即大發雷霆,指責婦女無權糾正教士的錯。

我不禁在想:「我希望兒子們將來是這樣的嗎?」雖然我知道,不是所有教士都是這樣的,但他的態度的確令我感到有點不安。

1960年代中期,耶和華見證人在賓雪法尼亞州的費拉德爾菲亞曾上門探訪我們,後來又在特拉華州的紐瓦克再次這樣做。雖然我很欽佩他們的熱心,但我總是婉拒他們說:「對不起,我沒興趣,我是個天主教徒。」

1970年11月一個寒冷的早上,見證人再次探訪我們。他們向我提出了一個有關聖經的問題,然後把詩篇119:105念給我聽,經文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這句話對我有如當頭棒喝。我記得,當時我在想:「莫非聖經可以解答我的疑難,但我連聖經也沒有。」我自幼受到教導,天主教徒是不用看聖經的,因為這會混淆我們的思想。只有教士才有權閱讀和解釋聖經。所以我覺得,我要忠於教會,就不該擁有聖經。

當天,我從見證人接獲一本《導至永生的真理》的聖經輔助讀物。一星期後,我已經把書看完,並且深信自己找到了真理。後來見證人帶同兩本聖經再次探訪我,其中一本是天主教譯本。見證人向我指出,書中所引的經文,在天主教聖經也可以找到,我感到十分驚訝。自那時起,見證人跟我開始了一個有系統的聖經討論,我的姊姊雪莉也開始讀聖經。我們一同在1972年8月受浸。

我的丈夫迪安從沒有反對我,但他看見我竟然對天主教以外的宗教感興趣,感到十分詫異。我不斷把所學得的真理告訴他,他仔細聆聽,並留心觀察我的一舉一動。以往,我總是高聲喝令孩子,但後來我獲悉,聖經告誡人不要發「烈怒、尖叫」和說「詆毀」的話。(以弗所書4:31,32)畢竟我知道,喝罵是不能把孩子教好的。有一次,我聽見丈夫跟他媽媽談到耶和華見證人,他說:「媽媽,這群人真的身體力行,把傳講的道理實踐出來。」不久之後,他也同意學習聖經。並且在1975年1月受浸成為見證人。

教育五個兒子

我到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初期,總覺得聚會對小孩子來說,時間實在太長了,所以我把他們留在家裡陪伴爸爸,這樣我也可以無拘無束地獨個兒去參加聚會。後來,有一個講者在談到有關聚會時間的長度時,他問道:「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可以用多長的時間看電視呢?」啊,我的兒子在家正是這樣做呢!我有如茅塞頓開,於是我想:「不用再猶豫了,孩子一定要跟我一起去聚會!」丈夫也同意這樣做,後來他自己也跟我們一起出席。

經常出席聚會不但使我們的家庭關係更鞏固、更密切,還有許多其他裨益。迪安和我經常設法改善作父母的教導技巧,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仔細實踐聖經的教訓。我們盡力避免家裡有雙重標準。丈夫和我所跟從的,兒子也要跟從,他們也必須經常跟我們一起公開向人傳講聖經的真理。

在娛樂方面,家人絕不可以觀看任何涉及暴力和不道德的電影。我們經常整家人一起消遣,例如,一起溜冰、玩保齡球、小型高爾夫球,到公園遊玩、野餐,在星期五晚上吃薄餅等。迪安是一位仁愛的家主。自從我們結婚以來,我們一直覺得家庭生活理應是團結一致的。——以弗所書5:22,23。

我在1970年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當時比爾是12歲,吉姆11歲、小迪安9歲,喬是7歲、查利兩歲。他們從小已經習慣上教堂,但後來他們也開始學習聖經。我們大家都很投入,一旦學到一些新事物,我都對他們說:「快來,快來,看看這個!」他們就馬上走到我跟前來,興高采烈地跟我討論。由於經常查考世上最佳的指南——聖經,兒子們也養成了愛戴耶和華的心,也深知他們必須為自己所做的事向創造主上帝負責,而不僅是向爸爸媽媽負責。

在學習聖經真理之前,我們債務纏身,為了清還債項,我們決定把所住的房子賣掉,另租一幢房子居住。我們也賣掉新的汽車,另買一輛舊的。我們盡量把生活保持簡單,好讓我可以不用上班,留在家裡照顧孩子。我們覺得孩子是需要有媽媽在家看管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我也可以多用一點時間從事傳道工作。1983年9月,我加入了先驅(全時的傳道工作)的行列。真的,我們的孩子在物質上不算很富裕,但他們也沒有什麼匱乏。他們全都在工業中學高中畢業,他們有的學園藝、木工,有的則學機械和繪圖等技能,他們人人都有一技之長,可以幹活謀生。

每逢我想到自己的家,就總是對自己說:「我們雖然物質不算豐裕,但我總以為,我們的家已經是世上最快樂的家之一。」不久,迪安和兒子們開始在會眾裡擔任職責。1982年,迪安被任命為基督徒長老。八年之後,即1990年,大兒子比爾和喬也先後接獲同樣的特權;小迪安、查利和吉姆就分別在1991年、1992年和1993年也被委任做長老。

做父母的,我們深知自己經常犯錯;在我的記憶中,自己做得好、做得對的事,實在並不多。一個朋友曾問我的兒子,在他們年輕作基督徒的歲月裡,有什麼事是他們難忘的呢?在接受父母教導時,什麼聖經原則曾有助他們受到裝備,日後做基督徒長老呢?他們的回答實在叫我大感欣慰。

兒子們的由衷之言

比爾:「羅馬書12:9-12的話教我們銘記於心,這段經文的部分內容是:『要彼此以溫情相待,存弟兄之愛。要帶頭互相尊重。……要因著靈滿腔熱誠。……在希望中要歡喜。』父母身體力行,教我們明白愛人的道理。我們也親眼目睹,他們待人很有愛心,所以總是快快樂樂的。由於家人個個都充滿愛心,聖經真理很自然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裡,這也大大有助我們緊守真理。父母確實全心全意愛好真理,所以我們也從不覺得,愛好和實踐真理是一件苦事。」

吉姆:「我記得最先叫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經文之一就是馬太福音5:37:『你們的話,「是」就該指是,「不是」就該指不是;此外再說什麼,就是出於邪惡者。』我們幾個兄弟一向都知道,爸媽對我們有什麼期望,他們是我們的活榜樣,給我們知道基督徒該怎樣行事為人。他們兩人總是協調一致,從不爭辯。即使有不和,也從不會在我們面前顯露。他們總是團結一致,這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我們絕不想令爸媽失望,最重要的是,不想令耶和華失望。」

小迪安:「箴言15:1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爸爸性情溫和。在我的記憶中,他從沒有跟我們爭辯,就算在我們青春期的時候也沒有。即使他很不高興,也總是心平氣和。有時他罰我躲進房間裡,或削減我若干特權,但他從不會跟我吵嘴。他不單是我們的爸爸,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絕不想叫他失望。」

喬:「聖經在哥林多後書10:5說:『把一切意念都俘擄過來服從 基督。』在我們家裡,我們一直受到教導,要服從耶和華的標準和訓示。真理支配了我們整家人的生活,出席聚會是我們的生活常規。在聚會的晚上,我們從沒有想到要做其他事。基督徒的傳道工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絕不是可有可無。我們的朋友全都是在王國聚會所裡,我們不用到其他地方結交朋友。有什麼事比父親帶領兒女踏上永生之路更寶貴呢!」

查利:「我經常記得箴言1:7所說的話:『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爸媽幫助我們看出,耶和華是真實的,並且教導我們明白,全心敬畏和愛戴上帝是多麼重要。爸媽跟我們推理,說:『你們這樣做,不該僅是因為我們 要你們這樣做。你們 自己有什麼看法呢?你們以為,耶和華看見你們這樣做,他有什麼感覺?撒但又有什麼感覺?』

「這教我們學會正視問題,因為爸媽不是永遠留在我們身邊的。他們只能夠把真理灌輸到我們的心和腦裡。我們在學校,在工作地方,在跟朋友一起的時候,都是要孤軍作戰的。時至今日,對耶和華的健全畏懼依然深深影響到我們的一生。

「此外,媽媽常常跟我們談論她的先驅工作和經歷。她做傳道很投入,所以我們對傳道也看得很認真。我們也從媽媽學會怎樣關懷別人,也喜愛逐戶的傳道工作。」

滿懷感激

現在,我的兒子們已經成家立室了,我多了五個親愛的媳婦,他們全都忠心事奉耶和華。我也多添了五個男孩子,就是我的五個孫兒!他們都受到教導,要愛戴耶和華,並且切實把王國的事務置於生活的首位。我們希望有朝一天,他們也可以成為長老,像他們的爸爸和祖父一樣。

迪安去世不久,我的一個兒子寫信給我說:「我真的掛念爸爸,他現在睡著了,不用再忍受痛楚,不用再受苦,也不用再接受手術、打針、靠管子輸食物到體內。他很安詳地沉睡了。可惜,事與願違,我來不及見爸爸最後一面,現在我只能夠說,我要好好珍惜生命,使我能夠在他復活的時候迎接他!」

我的確有理由為親愛的丈夫感激耶和華,我深信上帝必定會把他復活過來。(約翰福音5:28,29)此外,我更要為五個兒子衷心感激他!

[第23頁的圖片]

海倫·索斯布里和她家人的近照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