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變成怎樣了?
美國的一間公司被迫結業。有60多年的時間它售賣花種。它的代理人是一些致信公司請求發給花種的男女孩童,後者將花種賣給鄰人,然後把所得的錢的一部分匯給公司。但是為什麼公司被迫結業呢?由於孩童代理人的不忠實。有太多孩童沒有把未賣出的種子寄回,不然他們便是擅自把售賣種子所得的錢留下來不寄給公司。
這間公司的業務有賴於兒童的誠實,但在成立了60多年之後,現今卻被迫結業。你從這件事獲得什麼結論呢?看來兒童不像以前那麼誠實了,豈不是嗎?可是,不誠實的人並非僅限於兒童。中年人依然記得有一個時候他們能夠放心將房屋的前門不上鎖,或將自行車留在行人道上而不怕被人偷去。在世上大部分地方,情形已不再是如此了。
在《今日心理學》雜誌所作的一項調查中,接受訪問的大部分人均承認在或大或小的事上不誠實。有百分之九十三承認有時駕車超過法律所規定的速度。百分之六十八曾擅取公司的供應品或其他物資。百分之六十七在考試或學校的功課方面有機會便作弊。百分之四十五曾對配偶不忠實。有許多人在報稅方面作偽,沒有向海關呈報應抽稅的物品,擅用公司的電話打長途電話或在報公賬方面作偽。
為什麼不忠實如此流行?
人們會提出許多理由試圖解釋何以不忠實在今日大行其道。以下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父母的榜樣:當花種公司寫信給欠錢的兒童的父母時,它時常獲得內容如下的回信:『你們是一間大公司;你們並不需要我孩子的錢,你們只是企圖欺騙我的孩子而已。』我們不難看出為什麼這些兒童學會不忠實。
因為這樣行非常容易:在回答上述的調查時,一個年輕學生寫道:「我們不斷受到壓力要取得高分;即使我為考試作過準備,我仍然可能作弊。……學生們公開作弊,許多教師將這件事一笑置之或視若無睹。總而言之:我作弊是因為我能夠不受罰。」
貧窮:無疑貧窮——或害怕貧窮——導致許多人偷竊和作偽,雖然看來在戰前經濟大蕭條的日子,即使一般人貧窮,他們卻較為誠實。許多不誠實的人絕不貧窮:請想想來自日本的一個事例。一群男子被發現試圖欺騙一間鐵路公司。他們找出方法在打完一天高爾夫球回家時給少一點車費。他們作弊是因為貧窮嗎?絕不然。作弊的人之一是個公司總裁!
貪婪:一位報紙專欄作家寫道:「本國在道德方面的難題大部分是由於人們對金錢明目張膽地貪愛而造成的。」
不良的榜樣:同一位專欄作家寫道:「且看看國家的領袖們。藉著行賄基金和各種『特權』,國會議員在離開他們所謂的『公眾服務』時發了大財,並且享有優厚的養老金。工業領袖又如何?不擇手段而致富的大資本家並未成為歷史陳跡。差不多沒有一個工業巨子不是藉著欺詐美國而發財的。」
不誠實的風氣:《新聞週刊》的一項報告說:「許多美國人大聲埋怨白領階級的犯罪,其實自己是小型的騙子。貧窮的美國人欺騙社會福利制度,中產階級和高收入的人均同樣將公家津貼視為『公賬報銷』,並且在報稅時隱瞞應納稅的收入。『在這個社會裡,人人都參與其事。』」
可是,無論基於什麼理由,你對於不誠實有什麼感想呢?你喜歡被人騙倒或欺詐嗎?你喜歡由於人們廣泛地欺騙保險公司而須繳納較高的保險費或付出較高的價格以抵消公司因顧客和雇員偷竊而遭受的損失嗎?你會同意讓你的妻子或丈夫對你不忠實嗎?很可能不會。但這正是今日所發生的情形,我們人人都在某方面受到影響。在這樣的世界裡,你能夠信任誰呢?情形是否必須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