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剖析
煙草道德觀
據《紐約時報》報導,當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教會聯會試圖考慮種植煙草是否合乎道德這個問題時,它從煙草工業受到很大的反對。「我們不同意在煙草方面有一個道德的難題,」煙草種植者新聞委員會的總經理辯稱。他相信「使用煙草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作的個人選擇。」
一個受雇於與煙草有關的行業的顧問補充他的「專家」意見說:「我不相信上主會僅因為人吸食煙草製品就不准國內超過五千萬的吸煙者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千百萬吸煙者進天堂。」他斷言各教會「在煙草問題上無權作出裁判或表達任何信念。」
可是教士們卻發覺這個爭論並非這麼黑白分明。教會聯會煙草研究委員會的主席覺得他的委員會陷於「進退兩難的困境」。為什麼呢?北卡羅來納州是美國最大的煙草生產者,而煙草工業僅在這州便維持150,000人的職業。不但如此,正如以上提及的顧問迅速地指出,「煙草種植者、推銷商和製造商在……建立和維持教會方面擔任一個重要角色。」
雖然教士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處理,聖經豈不是對吸煙的習慣提出明確的指示嗎?聖經說:「[我們]應該潔淨自己,除去身體和心靈上一切的污穢。」——哥林多後書7:1,《新譯》。
亟需智慧
「世上有知識,但卻非時常都有智慧。我們知道戰爭是可怕的,但是人卻繼續瘋狂的自相殘殺。」韋斯(Agustin Saavedra Weise)在玻利維亞拉巴斯《每日新聞報》的社論中寫道。
韋斯嘆息雖然20世紀「在生活的各方面帶來了驚人的知識:科學、科技、醫藥、軍備、文學、建築等,」在智慧方面卻沒有相應的進步。結果如何呢?「在過去幾年我們目擊最野蠻和最原始的侵略、種族屠殺和暴力,」韋斯說。
為什麼世上有這麼多知識,但卻如此缺乏智慧呢?因為人們捨棄了耶和華,轉而仰望科學、金錢、享樂和其他妄圖取代上帝的「諸神」。這樣他們遂捨棄了真正智慧的來源。的確,人若拒絕上帝的道,「還有什麼智慧呢?」——耶利米書8:9。
迎合潮流的講道
在對過去多年的教會講道所作的一項研究中,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宗教歷史家溫特茲(Richard Wentz)留意到教士們傳道的題材深受當時的潮流所影響。在殖民地的日子,這位教授說,傳道所強調的是上帝的主權,「我們在上帝的手中」。到19世紀,當時美國這個「新興」國家正充滿「樂觀」,講道的強調轉移到「獲致屬人完美的可能性」以及「上帝正等待我們作出反應。」
今日又如何呢?「現在一般講道投人所好而非對會眾說出教士所應說的話,」溫特茲說。今日的講道通常頗短,約10至20分鐘,而且通常是一些含有「有趣人物」的故事。目的是要討人歡喜。他補充說,大部分人都希望聽到一些「投其所好」的話。
這使人想起使徒保羅的話:「不久的將來,人會厭倦純正的真理,他們的耳朵發癢,愛聽一些新奇的東西;於是尋訪更多可以迎合各人喜好的說教者。」但是,僅求投人所好的傳道者需要對此負很大責任。「我們作教師的將受更嚴厲的審判,」門徒雅各警告說。——提摩太後書4:3,《當代聖經》;雅各書3:1,《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