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剖析
不受歡迎的聖經
大約有一百年之久,耶穌這個名字以“Iesu”的形式出現在日本的基督新教聖經中。《天主教聖經》起初使用“Zezu”,後來在1895年則改為“Iezusu”。為了試圖解決這項長久以來的差異,五年前日本聖經會出版了它稱為《普通聖經》或《聯合譯本》的聖經。為了作出妥協,這本譯本使用“Iesusu”作為耶穌的名字,希望可以藉此吸引雙方而使兩者較為接近。這個方法奏效嗎?
據《每日新聞》報導,雖然日本聖經會每年售出超過一百萬本聖經,至今只售出了二萬本新譯本。「最大的障礙與耶穌這個名字的讀法有關,」《每日新聞報》說。這種陌生的譯法使新譯本「在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當中均極不受歡迎。」現在日本聖經會打算推出一部修訂本,定於明年出版。譯本會恢復使用基督新教的“Iesu”作為耶穌的名字。為了使天主教徒不致完全受忽視,譯本會把偽經包括在內。這項新計劃是否會奏效則尚未知曉。
使徒保羅吩咐他的基督徒同工說:「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哥林多前書1:10)如果日本一般自認為基督徒的人,也許包括其他地方的基督徒在內,對於耶穌的「名」如此難於取得協議,他們又怎能期望在其他事上團結一致呢?因此他們像其他人一樣正應驗了保羅的預言,他說在「末後的日子」人們會「不肯和解」。——提摩太後書3:1,3,《新譯》。
『地震之年』
《紐約時報》將1983年稱為「地震之年」,並且問道:「這些事件在距離如此遙遠的各地發生,但在時間方面卻如此接近,可能彼此有關連嗎?」僅是從去年十月開始,有以下幾場根據李克特地震分等標準量度的大地震相繼發生:
日期地點強度
10月4日智利7.3
10月7日美國5.2
10月28日美國6.9
10月30日土耳其7.2
11月6日中國6.0
11月8日比利時5.0
11月15日夏威夷6.7
12月22日畿內亞6.3
1月1日日本7.5
雖然該篇文章對於促成這「一連串致命地震」的原因提出若干解釋,聖經研究者卻很熟悉耶穌基督所發出的警告:「多處必有……地震。」雖然耶穌並沒有解釋這些地震的原因,他卻表明它們的確是「有關連的」,因為它們乃是將他的隱形「臨在」和「事物制度的終結」標明出來的全球性綜合「徵象」的特色之一。——馬太福音24:3,7,《新世》。
一齣摩門話劇
據《紐約時報》報導,一齣關於德國戰時三位年輕的摩門教徒的話劇在摩門教會中引起了若干爭論。在實際的事上,三個青年由於印製和分發反納粹的書刊被蓋世太保逮捕。其中一個被處決,其他兩個則被送入集中營。
但是為什麼引起爭論呢?「據[伯烈根楊格大學的]道格拉斯·托伯勒(Douglas Tobler)教授說,在納粹時代,猶他州的教會當局勸德國的教友支持第三帝國,」上述的報導說。因此「這齣話劇再次揭露出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兩個不同主張之間看來的衝突,」該項報告補充說,「一個主張要求人服從『國家的法律』,另一個則主張人要忠於真理和自由的選擇。」
耶穌基督在總督彼拉多面前說得很清楚:「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因此,基督徒必須在列國的政治事務上嚴守中立。使徒保羅勸勉基督徒要『服從政府的權柄,……因為良心的緣故。』當政府要求基督徒違反他們那基於聖經的良心時,他們必須「服從上帝過於服從人。」——羅馬書13:1,5;使徒行傳5:29,《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