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9 8/1 10-13頁
  • 耶和華是我的避難所和堡壘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耶和華是我的避難所和堡壘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終於得償所願
  • 小婦人與主教
  • 納粹佔領丹麥
  • 一次不尋常的邂逅
  • 應邀前往基列
  • 忙碌的退休生活
  • 作基督的精兵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5年
  • 自幼就蒙耶和華教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3年
  • 有幸參與戰後的組織擴展活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2年
  • 揚帆遠航,朝著新世界進發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守》89 8/1 10-13頁

耶和華是我的避難所和堡壘

瑪格麗特·偉斯特君(Margaret West)憶述

試想像生活在丹麥的安娜·索菲亞王后於1721年在其中接受加冕的古堡裡!這座古堡是丹麥皇家的夏季別墅,四圍環繞著美麗怡人的公園。這就是我童年的家。古堡內設有舒適豪華的房間,寬闊宏偉的梯階,其中美輪美奐的天花板設計,是由古代法國名畫家精心繪畫的。有時這一切東西仿如夢中的仙境一般。

離古堡不遠的地方另有一座建築物,面積比古堡小得多,但我卻在其中渡過了三十年有意義和充實得多的生活。這便是丹麥的伯特利之家,耶和華見證人在丹麥的分社辦事處。

可是,讓我先告訴你們,我何以會住在哥本哈根的弗雷德斯堡堡壘內。我父親是丹麥的陸軍上校,負責主持總部設於堡壘內的軍事學院。由於持有這項職務,他和家人有資格住在這樣的特殊環境裡。對一個小女孩來說,這宛如神仙故事中的生活,不但環境幽美,而且舒適安全。我以為這段幸福美滿、多姿多采的童年會永遠延續下去。可是,這個美夢終於在1921年一個難忘的日子被粉碎了。

我們所有孩子都被召到父親的睡房裡,我看見他臥在床上,面色蒼白,兩手放在被單上。母親用手摟抱著我們;我們的醫生也在床邊,神情十分肅穆。母親低聲對我們說:『爸爸已經死了。』我隨即想到:『這是不可能的!他素來很少患病。』對一個十歲的孩子來說,這個打擊實在有如晴天霹靂一般。當時我絲毫沒有想到這場死亡的悲劇竟會帶領我明白人生的意義。

父親的去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重大轉變。因為堡壘是政府官員的住宅,所以母親必須替我們另覓棲身之所。當時我們的確身陷困境。為了幫助我們忘卻這個悲劇,母親替我們所有孩子辦好退學手續,然後攜同我們啟程前往歐洲。這使全家及親友均大感意外。我們在歐洲住了整整一年。

終於得償所願

可是,我們回到丹麥之後,父親之死仍然不斷在我們腦海中浮現。母親一次復一次的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了找尋答案,她開始研究東方哲學,但卻未能滿足她那合乎邏輯的思想。於是她決定向聖經尋求指引,希望能夠從其中得到一些答案。她從書架上拿起聖經,看見旁邊有一本紅色的書,題名為《上帝的歷代計劃》。她從未見過這本書;這是我的長兄剛從一位上門探訪的聖經研究者買來的。

母親開始閱讀這本書,不久便深信自己已找到問題的答案了。這時我正在法國讀書,數月後,我回家度假,母親熱切地將她新近尋得的珍寶告訴我。她告訴我上帝的王國將會統治全球而將一切戰爭終止,這個王國會為人類帶來無窮的幸福,包括將死者復活過來。這是個多麼奇妙的希望!我們終於擺脫疑惑而尋得庇護之所。

當晚,我在臨睡前向上帝作出我一生首次的禱告。我們一家人一向對宗教並不熱心,但我在學校裡曾學過主禱文。因此我懷著患得患失的心情開始背誦主禱文。在念到『願你的國降臨……,』這句話的時候,我不禁大喜過望。我終於明白我所祈求的是什麼了!六十年已過去了,但當晚我所感受到的那種無法言喻的喜樂卻仍然縈繞腦際。

我在法國畢業之後隨即前往英國進修英語一年。母親堅決認為「女孩子應該學語言,男孩子則學數學。」最後,我學會了五種語言。這些知識確實大有價值!在隨後的歲月裡,我時常為母親給予我的學習機會而感激她。

我抵達英國時發現母親將一本題名為《上帝的豎琴》的書放在我的行李箱內。我仔細研讀這本書,然後運用所學得的知識向與我一起居住的英國家庭作見證。一位親戚前來探望這個家庭,我便向她作見證。(我非常熟練地彈奏『豎琴』上的『十條弦線』。由於這女子很想獲得這本書,於是我寫信向守望台社的倫敦分社辦事處索取。他們幫助我與當地的弟兄們取得聯絡。

這樣,我開始與艾色克斯郡威克福的小群聯絡交往,他們在一位聖經研究者家中舉行聚會。有一次,他們在聚會中宣布在接著的星期天會舉行『遊覽』,我也受到邀請參加。我期待屆時會到當地的郊野遊覽。可是,我抵達集合地點時,大家作過禱告之後,他們便將一些書刊交給我,然後派我跟一位年長的姊妹出去傳道!

我回到丹麥之後繼續與聖經研究者聯絡交往,並在1929年受了浸。1931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大會是個令人難忘的經驗。我們在這個大會採納了耶和華見證人這個名字。為了通知統治者們,我們將盧述福弟兄所作的演講,連同在大會中採納的決議印成冊子,題名為《王國——世界的希望》。我們要親自將這本冊子送到社區裡所有知名人士手中,包括法官、政府官員、商界領袖和甚至所有牧師在內。

小婦人與主教

分社監督獲准謁見丹麥國王,將一份冊子交給他。我也接到一疊冊子,連同一些印有人名地址的信封,我負責在這次運動中探訪這些人。人名表上的第一個名字令我大吃一驚,原來是一位著名的路得會主教。他一向以反對耶和華見證人聞名。

主教住在哥本哈根一處高尚的住宅區內。我按門鈴時,我必須承認當時我實在有點膽怯,覺得自己簡直微不足道。一位女僕出來應門,她帶著疑惑的眼光向我端詳一番,然後問道:『請問有何貴幹?』我堅定地回答說:『我想與主教談一談。』也許由於母親借了一件漂亮的俄國羔皮外衣給我出席這個場合,女僕認為她應當替我傳報。她躊躇了一段看來很長的時間之後,終於說:『請等一等吧!』不久,她再次出來,帶我穿過一道很長的走廊,來到一個房間,女僕將門打開。房間內擺著一張巨大的書桌,桌後坐著一位個子高大健碩的男子。他帶著友善的微笑向我打招呼。

我當時提醒自己,在我背後的那位比我眼前的這位更大,於是鼓起勇氣向他道明來意,然後將信封交給他。他接過來一看,頓時勃然大怒,把信封扔在書桌上,氣憤憤地跳起來,拉著我的手,把我向後拖出走廊,一直到達大門口,然後猛力地把門關上。但我不禁微笑地對自己說:『冊子已在他的書桌上,我已大功告成了。』

我在1933年開始從事先驅工作,我認為這是我更全心事奉耶和華的理想方法。一年之後,我與一位兩年前被派到丹麥來的英國弟兄艾伯特.偉斯特結婚。我們一起在丹麥的伯特利服務了三十年。

納粹佔領丹麥

我永不會忘記1940年4月9日那天,我在早上六點鐘被持續不斷的飛機響聲驚醒。飛機彷彿直接在我頭頂飛過一般。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當時丹麥是個中立國家。屋外人們齊集在街道上,謠言紛傳,氣氛十分緊張。接著電台發出宣布:『丹麥被德軍佔領了。』

我們立即面對的難題是應當怎樣處置貯存在建築物內的所有書刊。哥本哈根的弟兄們實在了不起,他們深謀遠慮,機智過人,很快便將書刊分散到當地的不同弟兄那裡,分社的檔案則由一位處事審慎的年老姊妹代為保管。她將檔案藏在床下,直至戰爭結束為止。

另一個難題是怎樣處理剛寄到丹麥的35萬本冊子。我們最後決定將其立刻分派出去。因此,在兩天之內,我們所爬的樓梯數目簡直難以計算,幸而一切進行順利,並沒有引起在街上巡邏的德國士兵的懷疑。有時他們在我們的身旁經過,我們便詐作瀏覽商店櫥窗之狀。所有弟兄,不論老幼,都全力參與這次閃電式的分派活動。四十八小時之後,我們終於將所有冊子分派到公眾人士手裡。

由於德軍入侵,所有與布洛克林總部的聯繫都隨之中斷。然而,靈糧的供應卻沒有因此枯竭。有一、兩位弟兄在外交部工作,他們經常前往瑞典出差,行李卻無須受檢查。因此他們將瑞典文的《守望台》雜誌帶給我們。我對瑞典文略有認識,所以獲派將每期雜誌譯成丹麥文。這的確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但我只好盡力而為。藉此,我們能夠在戰爭期間經常獲得《守望台》雜誌的供應。

不但如此,我們還可以將一些丹麥文的雜誌寄給挪威的弟兄。由於丹麥經常將多箱雞蛋運往挪威以供應當地的納粹官員,因此我們便將雞蛋用丹麥文的《守望台》雜誌的書頁包裹起來,運往挪威。當地的弟兄收到之後,首先小心翼翼地將紙拆開,然後才將蛋送到德國官員那裡。

一次不尋常的邂逅

戰爭仍在進行之際,瑞典的分社僕人埃內勞夫獲准探訪丹麥,艾伯特前往碼頭迎接他。他剛從舷梯下來,便有兩位德國官員突然出現,邀請艾伯特及埃內勞夫弟兄與他們同行。

他們被帶往國際酒店——德軍軍事總部之一——二樓的一間辦公室那裡,一位穿便衣的德國人接見他們。他以流利純正的英語對他們說:『正如你們所知,現在是戰爭時期。我是一個來自漢堡的商人,奉派到這裡當監察官,負責檢查守望台聖經書社[來往丹麥與瑞典之間]的所有書信。這本來不是我心甘情願做的事,無奈身不由己。我必須稱讚你們的書信內容坦誠忠實,令人耳目一新。但我發現有些商業機構的信件卻充滿欺騙,情形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他接著向兩位弟兄提出一個問題:『回訪是什麼?』艾伯特於是向他作了一個簡短的回訪示範,由埃內勞夫權充戶主。之後,官員遂結束這次會談,說:『多謝你們,我只是想明白這件事。』也許他以這種方式警告弟兄們要小心留意他們所寫的書信內容。

應邀前往基列

1945年年底,諾爾弟兄和韓素爾弟兄前來探訪我們,他們受到熱烈歡迎。在探訪期間,他們邀請艾伯特和我前往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受訓,我們於是加入了1948年第十一屆海外傳道員訓練班。畢業之後,外子奉派在返回丹麥之前先往瑪利蘭州、維珍尼亞州及美都華盛頓從事為期六個月的環務工作。我亦追隨他一起服務。

幾年之後,艾伯特病倒,診斷結果證明他患了癌症。因此,我只好一面盡我所能繼續從事翻譯工作一面服侍他。我這樣行共有十年之久,直至他在1963年去世為止。第二年,我又面對另一項責任,母親因為已屆88歲的高齡,所以需要有人照顧。因此,我被迫放棄全時的服務。母親後來活到101歲才去世。她至死一直保持忠信。

忙碌的退休生活

母親臨終前的最後幾年,我們每年均往西班牙過冬。因此她去世之後,我便決定留在西班牙。我以往曾學過西班牙語,同時我覺得這樣行我便可以在海外服務。雖然我年事已高,而且負有其他責任,因此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卻能經常參加輔助先驅工作。

雖然我在一生中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照顧患病的丈夫及年邁的母親,我卻絕沒有將其視為重擔。反之我始終覺得他們是配受這樣的愛護和關懷的。我將這些責任視作為耶和華服務的一部分。他一直幫助我面對憂傷和考驗,使我能夠在逆境之下保持忍耐。

如今,我住在一層細小的樓房裡,與我在其中出生的宏偉古堡大異其趣,可是,正如我在幼年即已獲悉,建築物絕不能為人帶來安全。在另一方面,我已尋得更大的庇護所及堅固台。它永不會使我失望。我的確可以像詩篇執筆者一樣說:「你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堡壘。你是我的上帝;我信靠你。」——詩篇91:2,《現譯》。

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詩篇34:8-10。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