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8 4/1 3-5頁
  • 家庭——情勢岌岌可危!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家庭——情勢岌岌可危!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婚姻和家庭面對什麼威脅?
  • 單親家庭與日俱增
  • 離婚爆發了
    警醒!1993年
  • 婚姻經得起急風暴雨嗎?
    警醒!2006年
  • 離婚——東西方同病相憐
    警醒!1994年
  • 離婚的苦果
    警醒!1993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守》98 4/1 3-5頁

家庭——情勢岌岌可危!

「從此,他們就過著美滿幸福的日子了。」時至今天,這種童話式結局的婚姻已經越來越少。在婚禮中,男女起誓:要相親相愛、「同甘共苦」、長相廝守、至死不渝。但山盟海誓往往只是花言巧語。在百般阻力之下,結婚的男女期望過美滿幸福的生活,簡直有如賭博一樣。

從1960年至1990年間,在大多數歐洲工業發達的國家,離婚率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某些國家甚至增加了三倍。舉個例,瑞典每年大約有3萬5000對男女結婚,其中半數都以離婚收場;受影響的兒童多達4萬5000名以上。至於共賦同居後來離異的人,比率就更高,受影響的兒童更是不計其數。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趨勢。我們從第5頁的附欄可見一斑。

誠然,在人類歷史上,家庭破裂、婚姻瓦解並不是新事。公元前18世紀,漢穆拉比法典含有准許巴比倫人離婚的法例。甚至在公元前16世紀設立的摩西律法,同樣准許以色列人離婚。(申命記24:1)然而在這20世紀,家庭的聯繫卻變得更脆弱,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十多年前,一個報章專欄作家寫道:「五十年後,我們可能甚至沒有傳統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會由各種共同生活的形式所取代。」自那時以來,世界的趨勢證實他的看法是對的。家庭制度沒落得這麼快,我們大可以問道:「家庭制度能夠繼續留存嗎?」

為什麼有這麼多夫婦覺得,保持家庭團結是這麼困難的事呢? 那些能夠廝守終身,慶祝銀婚、金婚紀念的夫妻,他們到底有什麼祕訣? 可順帶一提的是,據報在1983年,前俄羅斯共和國的阿塞拜疆有對夫婦慶祝結婚100周年紀念,兩人分別是126歲和116歲。

婚姻和家庭面對什麼威脅?

在許多國家,人們合法離婚的理由包括通姦、精神或肉體受到虐待、遺棄、酗酒、性無能、精神錯亂、重婚、吸毒等。可是,一個更普遍的原因卻是,一般人對婚姻和傳統家庭生活的基本觀念經歷重大改變。近幾十年來,情形更是這樣。人們一向把婚姻視作神聖的安排,但現在這種尊重已大大減少了。貪婪的音樂製作人、電影電視的監製人、流行書刊的出版人,都公開頌揚所謂性愛自由、不道德、放蕩行為和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他們大力鼓吹的文化,把老幼的心靈和頭腦都腐化了。

一項在1996年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有百分之22的美國人認為,有時婚外情有助於改善婚姻。瑞典最大報章之一《晚報》所出版的特刊甚至鼓勵女子離婚,聲稱「離婚只會使情況好轉而已」。有些流行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甚至揚言,進化過程把人「編定」成每幾年就要更換伴侶。換句話說,他們暗示,婚外情和離婚是自然的事。有些人甚至說,父母離異對兒女有好處;這可以裝備兒女,有朝一日要離婚,就能夠應付裕如了!

許多年輕人不再願意過父母兒女住在一起的傳統家庭生活。今日一種十分流行的看法是:「我很難想像自己終身只跟一個伴侶廝守」。一名18歲的丹麥少年說:「婚姻跟聖誕一樣只是個童話故事。我絕不相信結婚這回事。」愛爾蘭國際婦女協會的諾琳·伯恩說:「我的感覺是,何苦要結婚,替男人洗他們的臭襪;跟他們玩玩就好了吧。……許多女人都拿定主意,她們沒有男人也可以活下去。」

單親家庭與日俱增

這種態度使全歐洲的單親家庭數目直線上升。有些單身父母是青年人,他們認為意外懷孕並不是罪過。有些女子想獨力撫養孩子成人。大部分單身母親都跟男子同居了一段時間,但卻沒有打算跟對方結婚。去年《新聞週刊》的一篇封面文章討論「婚姻已壽終正寢?」這個問題。文章報導,私生子的數目在歐洲激增,但看來沒有人在乎。在這些國家當中,瑞典名列榜首,有半數嬰兒是由沒有結婚的人所生的。丹麥和挪威也有接近一半嬰兒是私生子。在法國和英國,約莫每三個嬰兒就有一個是私生子。

在過去幾十年,美國雙親家庭的數目銳減。據一項報告透露,「在1960年,……有百分之9的兒童在單親家庭裡生活。到1990年,比例已急升至百分之25。今日(1997年),全美國有百分之27.1的兒童在單親家庭裡出生,這個數目仍在繼續上升。……自1970年以來,單親家庭的數目已增加了一倍。由於今日傳統家庭受到嚴重的威脅,有些研究者表示,傳統家庭正瀕臨絕跡的邊緣。」

在羅馬天主教勢力日衰的多個國家裡,單親家庭正不斷增加。在意大利,只有不足一半的家庭有父親、母親、孩子。傳統家庭正由無兒女的夫婦和單親家庭取而代之。

有些國家的福利制度實際上鼓勵人不要結婚。接受公共援助的單身母親一旦結婚,就會喪失接受援助的資格。丹麥的單身母親可以獲得較高的孩子津貼。有些地方,未滿18歲的母親不但可以獲得額外補助,政府還為她們繳交租金。因此在這件事上,錢是個重要因素。阿爾夫·斯文松說,瑞典每宗離婚個案,要花納稅人25萬至37萬5000美元去支付當事人的補貼、房屋津貼和公共援助。

看來基督教國各教會無心亦無力扭轉這個趨勢。許多牧師和教士正殫精竭慮應付自己家裡的危機,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有些教士甚至看來鼓吹離婚。1996年4月15日刊的《晚報》報導,英國布雷德福牧師史蒂文·艾倫創立了一個特別為離婚而設的禮拜儀式。他說,這個儀式應該成為英國所有教堂的官方離婚禮拜。「這是一種具有治療作用的禮拜,可以幫助離婚的人接受自己的遭遇,幫助他們看出上帝仍然愛他們,願意解除他們的痛苦。」

既是這樣,家庭制度何去何從呢?傳統家庭仍有希望留存下來嗎?在排山倒海的壓力下,個別家庭能夠保持團結嗎?請讀讀下篇文章,就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第5頁的附欄]

若干國家結婚和離婚數目

國家 年份 結婚數目 離婚數目

澳大利亞 1993 11萬3255 4萬8324

加拿大 1992 16萬4573 7萬7031

古巴 1992 19萬1837 6萬3432

捷克共和國 1993 6萬6033 3萬零227

丹麥 1993 3萬1507 1萬2991

愛沙尼亞 1993 7745 5757

法國 1991 28萬零175 10萬8086

德國 1993 44萬2605 15萬6425

日本 1993 79萬2658 18萬8297

馬爾代夫 1991 4065 2659

挪威 1993 1萬9464 1萬零943

波多黎各 1992 3萬4222 1萬4227

俄羅斯聯邦 1993 110萬6723 66萬3282

瑞典 1993 3萬4005 2萬1673

英 1992 35萬6013 17萬4717

美國 1993 233萬4000 118萬7000

(資料根據1996年紐約聯合國出版的《1994人口統計年鑑》)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