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加福音 3:1和合本
-
-
3 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
-
-
路加福音第3章注釋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
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 凱撒奧古斯都於公元14年8月17日(格雷果里曆,即公曆)去世。9月15日,提比略接受元老院的推舉,成為羅馬皇帝。如果從奧古斯都去世起計算,「凱撒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就是指公元28年8月到公元29年8月;但如果從提比略正式成為皇帝起計算,則是指公元28年9月到公元29年9月。約翰看來是從公元29年春季(4月左右)開始傳道工作的,也就是在提比略在位第十五年期間。那一年,約翰應該大約30歲,這是利未族祭司開始在聖殿服務的年齡。(民4:2,3)根據路加福音3:21-23,耶穌到約翰那裡受浸並「開始傳道」時,也是「年約30歲」。既然耶穌死於春季(尼散月),而他的傳道工作歷時三年半,那麼他顯然是在秋季(大約在以他念月,也就是9~10月間)開始傳道的。約翰很可能比耶穌大6個月,而且看來比耶穌早6個月開始傳道。(路1章)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約翰是在公元29年春季開始傳道的。(另見路3:23;約2:13的注釋)
希律 指大希律王的兒子希律·安提帕。(另見詞語解釋)
是……分封侯 原文的字面意思是「管治四分之一[行省]的人」。分封侯是統治某個地區的長官,必須得到羅馬政府批准才可以施行統治。(另見太14:1;可6:14的注釋)
他哥哥腓力 指希律·安提帕同父異母的哥哥,是大希律王跟耶路撒冷的克婁巴特拉所生的兒子。由於他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也叫腓力(有時稱為希律·腓力,也就是馬太福音14:3和馬可福音6:17提到的腓力),所以為了區分,他有時被稱為分封侯腓力。(另見太16:13的注釋)
以土利亞 加利利海東北面一個面積不大的地區,地界曾經歷改變,並不明確。以土利亞看來在黎巴嫩山脈和東黎巴嫩山脈附近。(另見附錄B10)
特拉可尼 源自希臘語中一個意思為「崎嶇」的詞根,很可能表示特拉可尼的地勢崎嶇不平。這個地區在古代是巴珊的一部分(申3:3-14),位於以土利亞的東邊,面積只有約900平方公里,最北的地方在大馬士革東南約40公里處。
呂撒尼亞 根據路加的記載,當施浸者約翰開始傳道時,呂撒尼亞是羅馬行省「亞比利尼的分封侯」。不過,亞比利尼附近有一個地方叫哈爾基斯,那裡的王也叫呂撒尼亞,但他在公元前34年就被處死了,比路加記載的事早了幾十年。有些人批評路加,說他混淆了兩個呂撒尼亞。可是,在亞比利尼的首府阿比拉(離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不遠,另見附錄B10)發現的一段銘文證實,羅馬皇帝提比略統治期間確實有一個分封侯叫呂撒尼亞。這一發現證明路加的記載是準確的。
亞比利尼 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區(行省四分之一的地區),位於黑門山北面的東黎巴嫩山地區。這個行政區的名字來自其首府阿比拉。(另見詞語解釋「黎巴嫩山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