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約翰福音 1:14
    聖經新世界譯本
    • 14 「話語」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看過他的榮耀,正是從父親那裡來的獨生子+的榮耀。他充滿上帝的恩典*和真理。

  • 約翰福音 1:14
    聖經新世界譯本
    • 14 「話語」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觀看過他的榮耀,正是從父親那裡來的獨生子+的榮耀。他充滿分外恩典和真理+。

  • 約翰福音 1:14
    和合本
    • 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 約翰福音
    守望台出版物索引1986-2025
    • 1:14 《美好生命》 15;《洞悉上》 375, 465, 601;《洞悉下》 56, 63, 130-131, 834, 840-841, 1136;《守》05 1/15 13;《三位一體》 15;《守》93 4/1 12;《守》92 1/15 20-21;《守》91 10/15 23;《守》89 12/1 11

  • 約翰福音
    經文索引1956-1985
    • 1:14 w80 11/1 21; w79 3/1 26; w79 4/15 21; w78 2/1 29; gh 118; w76 7/1 389; w74 5/1 286; w74 11/15 683, 689-90; w73 11/1 647; w72 8/15 490; im 231; w66 5/1 267; w63 1/1 24; w63 3/15 173, 175; w62 6/15 382; w62 7/1 397; w56 2/1 29

  • 約翰福音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物檢索手冊——2019
    • 1:14

      《永遠享受美好的生命》15課

      《洞悉聖經》(上冊)375,465,601頁

      《洞悉聖經》(下冊)56,63,130-131,834,840-841,1136頁

      《守望台》

      2005/1/15刊13頁

      1993/4/1刊12頁

      1992/1/15刊20-21頁

      1991/10/15刊23頁

      1989/12/1刊11頁

      《你應當相信三位一體嗎?》15頁

  • 約翰福音第1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1:14

      「話語」成了肉身 耶穌從出生直到死亡都完完全全是個人。他曾解釋自己為什麼要成為血肉之軀,說:「我將要賜的食物就是我的肉,是為了世人的生命而賜的。」(約6:51)此外,耶穌必須完完全全成為一個人,才有可能對有血有肉的人的經歷有切身的體會,這樣他才能成為一個體恤人的大祭司。(來4:15)耶穌是人的時候不可能同時具有神性,聖經說他「曾經比天使低微一點」。(來2:9;詩8:4,5;另見本節經文的注釋:肉身)不過,有些人認為耶穌來到地上時並沒有成為肉身,其中包括諾斯替教徒(英語Gnostics)。他們相信知識(希臘語gnoʹsis)可以通過某種神祕的方式獲得,並把希臘哲學和東方神祕主義跟叛道的基督教教義混合起來。他們認為一切物質都是邪惡的,因此聲稱耶穌來到地上時並沒有成為肉身,他只是看起來有個血肉之軀而已。看來到了公元1世紀末,處於萌芽階段的諾斯替主義已廣為流傳,也許就是針對這種思想,約翰才特意強調「『話語』成了肉身」。約翰也在他寫的書信裡警告人,不要聽信那些不承認耶穌「成了肉身來過」的錯誤主張。(約一4:2,3;約二7)

      肉身 又譯「一個人」,希臘語是sarx。這個詞在這裡指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耶穌降世為人後,就不再是靈體了。他不是披上肉身而已,這跟天使以往向人顯現時的做法不同。(創18:1-3;19:1;書5:13-15)因此,耶穌自稱為「人子」是很恰當的。(約1:51;3:14;另見太8:20的注釋)

      住 直譯「支搭帳篷」。帳篷是可以拆卸的臨時住處。有些人以為,「『話語』……住[支搭帳篷]在我們中間」這句話表示,耶穌並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而是一個化為人形的靈體。不過,彼得用過一個相關的希臘語名詞來指自己在地上時的身體,在那裡譯作「帳篷」。(彼後1:13及腳注)儘管彼得知道自己快要去世,知道自己將會復活成為靈體而不是肉身,但他並不是說他當時就是個化為人形的靈體。(彼後1:13-15;另見林前15:35-38,42-44;約一3:2)

      我們也看過他的榮耀 耶穌在地上生活和傳道期間,約翰和其他使徒都親眼看過耶穌的榮耀,也就是他的光彩和威嚴。這樣的榮耀,只有能完美反映耶和華特質的人才可能展現出來。此外,約翰也曾跟雅各和彼得一起目睹耶穌改變形貌。(太17:1-9;可9:1-9;路9:28-36)因此,約翰在這裡說的,也許不單單指耶穌反映出上帝的特質,還指60多年前耶穌改變形貌一事。那個異象也給使徒彼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約翰寫成這卷福音書前30年左右,彼得在上帝指引下寫了兩封書信。他在信中特別提到,耶穌改變形貌這個奇妙的異象讓人對「預言」更加確信不疑。(彼後1:17-19)

      獨生子 一般譯作「獨生(的)」的希臘語詞是mo·no·ge·nesʹ,詞典的定義是「同類中僅有的」「獨一無二的」「唯一的」。聖經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無論男女)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另見路7:12;8:42;9:38的注釋)在使徒約翰寫的書卷裡,這個詞只用在耶穌身上(約3:16,18;約一4:9),但從沒有用來指降生為人時或之後的耶穌。約翰總是用這個詞來形容降生為人前的耶穌,那時他是「話語」,「在最初,他就跟上帝同在」,甚至「還沒有世人以前」他就已經跟上帝同在了。(約1:1,2;17:5,24)耶穌是「獨生子」,因為他是耶和華的「頭生子」,只有他是上帝親自創造的。儘管其他靈體也被稱為「上帝的兒子們」(創6:2,4;伯1:6;2:1;38:4-7),但他們都是耶和華通過他的頭生子創造出來的(西1:15,16)。總的來說,希臘語詞mo·no·ge·nesʹ用來描述耶穌時,既指他是「同類中僅有的」「獨一無二的」「無與倫比的」,也指他是唯一被上帝親自創造出來的兒子。(約一5:18;另見來11:17的注釋)

      充滿上帝的恩典和真理 「話語」,也就是耶穌基督,有上帝的恩典,而且總是信守真理。不過,經文的上下文表明這句話有更深層的意思:耶和華特別挑選了他的獨生子來充分闡明和展現他的分外恩典和真理。(約1:16,17)耶穌充分反映出天父的這些特質,因此他可以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親。」(約14:9)正是通過耶穌,上帝讓所有樂意接受的人都可以領受分外恩典和真理。

      上帝的恩典 又譯「分外恩典」,希臘語是khaʹris。這個詞在《希臘語經卷》裡出現過150多次,包含好幾層意思,至於是哪一層意思則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斷。當用來指上帝對人類的分外恩典時,這個詞指的是上帝慷慨地、無償地、不求回報地賜給人的禮物。這種恩典是上帝對人類大方施與、深情厚愛的表現,並不是領受恩典的人做了什麼而應得或賺來的,純粹是上帝出於慷慨的精神施與的。(羅4:4;11:6)不過,這個詞不一定強調領受恩典的人不配獲得恩典,這就是為什麼經文說耶穌也從上帝那裡領受了這種恩典。在談到耶穌的經文裡,這個詞很恰當地譯作「上帝的恩典」(本節經文)、「恩典」或「喜愛」(路2:40,52)。在其他經文裡,這個希臘語詞譯作「福」「喜愛」「捐款」或「救濟的善事」。(路1:30;徒7:46;林前16:3;林後8:19)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