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付學能缺失症警醒!1997年 | 2月22日
-
-
你也應當稱讚孩子的成就。不要吝嗇稱讚。與此同時,你也不可忽略管教孩子。孩子需要學會守規矩,那些有學能缺失問題的孩子尤其需要學會守紀律。要讓孩子知道,你期望他們符合你的規定,而你也認真實行這些規定。
最後,要學會以現實的眼光看自己的處境。《養育學能缺失的孩子》寫道:「試想像你正光顧自己最喜歡的餐廳,並且叫了個煎小牛肉片。可是,侍者把菜端到你面前的時候,你發現這個菜是羊肋骨肉。你雖然期待吃煎小牛肉片,但兩個菜式同樣可口。許多父母也需要調整自己的思想。你也許沒有打算吃羊肋骨肉,但這個菜也是上好的佳肴。類似地,即使你的孩子有特殊的需要,但你準會發覺,他仍然是個可愛的寶貝。」
-
-
「坐好!留心聽!」警醒!1997年 | 2月22日
-
-
「坐好!留心聽!」
應付注意力缺失兼活動過度症
「吉姆老是說,卡爾是寵壞了,如果我們——他其實是指我——多點管教他,他就會學乖點兒。可是,現在醫生告訴我們,卡爾這麼難教不是給我寵壞了,不是我們疏於管教,也不是老師教導無方,而是我們的兒子本身有點兒不妥。」
卡爾患的是注意力缺失兼活動過度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患者往往無法集中精神、容易衝動,以及活動過度。據估計,百分之3到5的學齡兒童正受到ADHD所影響。學能專家普里西拉·韋爾說:「他們的思想就像選台鈕壞了的電視機一樣,不停地轉變,沒有條理,不受管束。」
讓我們分析一下ADHD三種主要的徵狀:
無法集中精神:患上ADHD的兒童無法把無關重要的細節略去,把精神專注於一件事情上。因此,無關要緊的景象、聲音或氣味都很容易令他分心。a他有留意周圍的事物,可是沒有任何單一的事物足以吸引他的注意。他無法辨明什麼東西是值得他格外留意的。
行事衝動:患上ADHD的兒童通常想做就做,不顧後果。這樣的兒童做事沒有條理,也缺乏良好的判斷力,有時甚至弄得險象環生。保羅·文德醫生寫道:「他有時跑到馬路上去,有時攀到窗台上,有時也許會爬到樹上去。結果,他經常不必要地把自己弄傷,看醫生的次數也不必要地增多了。」
活動過度:活動過度的兒童經常煩躁不安、無法靜坐。戈登·塞爾方丹醫生在他所著的《隱藏的殘障》一書裡寫道:「即使到他們大一點的時候,人如果仔細觀察他們的舉動,就會發現他們的腿、腳、臂、手、嘴唇或舌頭會動個不休。」
然而,有些兒童雖然無法集中精神、行事衝動,可是,他們並不一定同時是活動過度的。這樣的兒童所患的只是稱為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簡稱ADD)罷了。羅納德·戈爾德貝格醫生解釋,ADD患者「可以完全沒有活動過度的徵狀。有些ADD患者可能也會出現某個程度的活動過度徵狀。程度包括:活動是否過度難以察覺、活動的程度令人反感、活動過度容易令自己受傷」。
注意力缺失兼活動過度症的成因
多年來,人們把兒童無法集中精神的問題歸咎於各個因素,其中包括:父母疏於管教、熒光燈所造成的不利影響等。時至今天,專家認為ADHD跟某些腦功能受到擾亂有關。1990年,美國精神病研究所以25個患上ADHD的成年人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在他們腦部負責控制行動和注意力的地方,葡萄糖代謝的速度比較慢。在大約百分之40的ADHD病例中,個別患者的遺傳組合看來也擔任一個角色。據《活動過度兒童護理手冊》一書指出,ADHD也許亦跟其他因素有關,例如:母親在懷孕期間縱酒或吸毒;孩子中鉛毒;在某些病例上,孩子的飲食也會是病症的成因之一。
年輕及成年的注意力缺失兼活動過度症患者
近年來,醫生發現ADHD並非只是一種兒科疾病。拉里·西爾弗醫生說:「父母帶孩子來求醫時,他們許多時都說:『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然後,他們就會坦言自己現在仍然無法耐心地排隊,無法在聚會裡安坐,也無法把工作做好。」專家認為,半數患上ADHD的兒童到青少年階段或成年時,仍然會呈現若干病徵。
患上ADHD的年輕人也許會做出危險的事來,甚至為非作歹。一位母親的孩子是個ADHD患者,她說:「我以往擔心他上不了大學,現在我但願他不用坐牢就好了。」這樣的憂慮不無根據。在一項研究裡,專家把103名有活動過度難題的年輕人,跟另外100名沒有這些症狀的兒童作個比較。《新聞週刊》報導:「他們到20來歲的時候,那些活動過度的孩子被警察拘捕的機會是另一組孩子的兩倍;犯上嚴重罪行的機會則是他們的五倍;坐牢的機會甚至是他們的九倍。」
對一個患上ADHD的成年人來說,他所面對的問題尤其棘手。埃德娜·科普蘭醫生說:「患了ADHD的孩子長大後,他也許會經常轉換工作,經常被解雇,終日游手好閒、心緒不寧。」配偶一旦對患者的處境缺乏了解,這些症狀可以使婚姻關係大為緊張。一個婦人的丈夫患了ADHD,她說:「我簡簡單單地向他說幾句話,但他總是把我的話當做耳邊風,常常心不在焉。」
誠然,人有時或多或少也會心不在焉。喬治·多里博士說:「你得要問問對方是否常常有這個毛病。」多里博士指出,一個人如果只是在失業後,或妻子生了孩子以後,才變得善忘,他不是患了ADD。
此外,人要是真的患上ADHD,病徵會影響他們生活差不多每一方面。38歲的加里就有這樣的經歷了。他雖才智過人、充滿活力,卻老是無法集中精神去完成一件工作。他已做過120份差事。加里說:「我已接受現實,永遠一事無成。」然而,加里和其他許多人——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正獲得所需的幫助去應付ADHD。他們怎樣受到幫助呢?
[腳注]
a 由於ADHD患者以男性居多,本文談到患者時一律用男性代稱。
-
-
正視困難警醒!1997年 | 2月22日
-
-
正視困難
多年來,醫學家曾為ADHD患者提供幾種療法。其中一些療法主要針對食物營養方面。然而,研究顯示,食物添加劑通常不會導致兒童活動過度的,因此,營養療法在這方面也效用不大。此外,ADHD的療法還包括:藥物治療、改變行為模式,以及智能訓練。a
藥物治療。由於ADHD顯然跟腦部某些機能失常有關,因此,藥物能夠恢復腦部化學物的平衡,這種療法對於不少患者相當有效。b然而,藥物絕不能取代學習的位置。藥物只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讓他有一個基礎去學習新技能。
通過藥物治療,不少患上ADHD的成年人的病情有好轉跡象。然而,不論是年輕患者還是成年患者,他們在接受藥物方面都應當小心謹慎,因為有些用來治療ADHD的刺激性藥物會使人上癮。
改變行為模式。即使孩子患了ADHD,父母仍然有責任對孩子施行管教。雖然孩子也許需要受到特別照顧,可是,聖經向父母提出忠告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巴巴拉·英格索爾在她所著的《患活動過度症的兒童》一書裡指出:「要是家長對活動過度的兒女抱放棄態度,任由孩子『任意妄為』,這對於孩子毫無幫助。活動過度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樣,需要接受首尾一貫的管教,以及受人尊重。換句話說,父母應當為孩子定下明確的限制,同時賞罰分明。」
因此,父母必須為孩子定下明確的規則,並且貫徹始終地執行這些規則,這樣做非常重要。此外,父母也應當嚴格執行某些生活常規。在編排日常活動的時間表方面,父母也許希望給孩子一些個人自由,讓他們有時間做功課、溫習、洗澡等。然後,父母必須切實謹守時間表上的安排,確保整家人認真執行每日的常規。美國一個學會指出:「醫生、心理學家、學校職員和老師有義務向孩子和家長解釋,ADD或ADHD並不是讓孩子任意搗蛋而無需受罰的『通行證』。患這些病的孩子需要接受適當的幫助。」
智能訓練。要幫助孩子改變他對自己和他所患的病的看法。羅納德·戈爾德貝格醫生說:「ADD患者儘管容貌俊俏、聰穎過人、心地善良,可是,他們仍然覺得自己『樣子難看、頭腦遲鈍、一無是處』。」有鑑於此,患上ADD或ADHD的孩子必須對自己的價值有適當的看法,並且知道他能夠應付自己的注意力難題。對於在青少年階段的ADHD患者來說,這些觀點尤其重要。ADHD患者到青少年的時候也許已遭受過同輩、老師、兄弟姊妹,甚或父母不少的批評。現在他需要定下合乎現實的目標,並且以公平而非苛刻的方式評估自己的價值。
對於患上ADHD的成年人,上述的療法也同樣適用。戈爾德貝格醫生寫道:「醫生必須按著病人的年齡而改變療法。可是,基本的療法——適當的藥物治療、改變行為模式和智能[訓練],在病人的一生裡仍然是有實際幫助的。」
提供協助
約翰有一個患上ADHD的十來歲兒子,他對一些有類似處境的父母說:「要盡量對這個病症有更多認識。要首先對事情有充分的了解,然後才作出有關的決定。最重要的是,要愛你的孩子,幫助他建立自尊。自卑感能夠使孩子灰心喪志。」
父母雙方都必須互相合作,患上ADHD的孩子才能獲得充分的幫助。戈登·塞爾方丹醫生寫道,患上ADHD的孩子需要「知道家人愛他,而這愛則來自父母之間所存在的愛」。(楷書自排。)可悲的是,父母甚少表露這樣的愛。塞爾方丹醫生補充:「家裡如果有一個[患上ADHD的孩子],夫婦不和或婚姻破裂的機會,差不多比正常家庭多百分之33。」為了避免夫婦關係緊張,父親也要盡力去養育患上ADHD的孩子。教養孩子的責任絕不應由母親獨力承擔。——以弗所書6:4;彼得前書3:7。
父母的好友雖不是家庭的一分子,卻能提供莫大的幫助。怎樣幫助呢?上文提到的約翰說:「要表現仁慈。不要單看事情的表面,要好好認識患上ADHD的孩子,也要跟孩子的父母傾談。他們的近況怎麼樣?他們有什麼日常活動?」——箴言17:17。
基督徒會眾裡的分子也可以伸出援手,以造益患上ADHD的孩子和他的父母。他們可以怎樣予以援手呢?他們可以對這樣的家庭懷有合理的看法。(腓立比書4:5)一個患上ADHD的孩子有時也許會表現得桀驁不馴。不要毫不體貼地說:「你為什麼縱容你的孩子?」或「你為什麼不好好管教他?」。一個有洞察力的信徒同工明白到,為要照料一個患有ADHD孩子的日常需要,父母的擔子已不勝負荷了。誠然,父母應當盡力控制孩子的搗蛋行為。但無論如何,基督徒同工不會急躁地把不滿的情緒宣泄出來,相反地,他們應當「體恤別人」,「祝福」別人。(彼得前書3:8,9)不錯,上帝往往通過富同情心的信徒同工「安慰低落的人」。——哥林多後書7:5-7。
研究聖經的人意識到,人類所有不完美的情況,包括學能缺失症和ADHD,都是從人類的始祖亞當遺傳而來的。(羅馬書5:12)他們也知道創造主耶和華將會實現他的應許,為人類帶來一個正義的新世界,屆時一切折磨人的疾病將會永遠消逝。(以賽亞書33:24;啟示錄21:1-4)對於患上例如ADHD一類疾病的人來說,這個應許能夠使他們有力量保持堅忍。約翰說:「隨著兒子日漸長大,並且受到所需的訓練,以及人生經驗不斷增加,這一切有助兒子了解和應付自己的病。可是,在這個事物制度裡,他不會完全康復的。不過,在新世界裡,耶和華將會治好我兒子的病症,使他能夠享有豐盛愉快的人生。這個希望使我們深感安慰。」
-